FZT 32020-2015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_第1页
FZT 32020-2015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_第2页
FZT 32020-2015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_第3页
FZT 32020-2015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_第4页
FZT 32020-2015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2015-07-14发布2016-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本标准规定了精梳大麻与棉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粘纤、莫代尔、莱赛尔)混纺色纺纱的产品分类、标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纺精梳大麻与棉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品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43.2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2部分:退捻加捻法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29862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21色纺纱线检验规则FZ/T12014—2006针织用棉色纺纱SN/T2467再生纤维素纤维与麻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盐酸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由纤维扭结或聚集成的粒状疵点。4.1.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产品以不同混纺比和线密度进行分类。4.1.2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线密度以10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g)表示,单位为特克斯(tex),按式(1)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2FZ/T32020—2015……T——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m——质量,单位为克(g);L——长度,单位为米(m)。4.1.3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百米质量的计算见附录A。4.2标识4.2.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原料、工艺和用途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H—大麻、R—粘纤、Mod—莫代尔、TS—莱赛尔、J—精梳、K—针织用纱。4.2.2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混纺比例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以纤维含量递减顺序标识。4.2.3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用代号标识时,颜色代号(或色卡号)、精梳代号、混纺比例代号应标在线密度前,针织用纱代号应标在线密度后。JH/Mod55/4519te5要求5.1技术要求5.1.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50%以上)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见表1。5.1.2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35%以上~50%)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见5.1.3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20%~35%)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见表3。5.1.4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色牢度要求按表4规定。5.1.5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按GB/T29862规定执行。5.1.6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18401规定。表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50%以上)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品等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麻粒个/km≤明显色结粒/100m≤细节个/km≤捻度变异系数18及以下优5一合18以上~24优土3.55一合3表1(续)公称线密度品等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异系数麻粒个/km≤明显色结粒/100m≤细节个/km≤捻度变异系数%≤24以上~38优5一8合28以上优土3.55一8合表2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35%以上~50%)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品等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麻粒个/km≤明显色结粒/100m≤细节个/km≤捻度变异系数18及以下优土3.55一合18以上~24优5一合24以上~38优5一8合38以上优5一8合4表3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大麻含量在20%~35%)的物理指标技术要求公称线密度品等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cN/tex≥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麻粒个/km≤明显色结粒/100m≤细节个/km≤捻度变异系数%≤14及以下优土3.55一合14以上~18优士3.55一合18以上~24优土3.55一8合24以上~38优士3.55一8合38以上优士3.55一合表4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色牢度技术要求单位为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耐皂洗色牢度≥变色43沾色33耐汗渍色牢度≥变色43沾色33耐摩擦色牢度≥干摩43湿摩3(深色2-3)2-3(深色2)2-3(深色2)注:色别按GB/T4841.3分档,>1/12标准深度为深色。5.2分等规定5.2.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品等以同一品种、同一色号、同一规格、同一合同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按其试验结果评定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品等。5.2.3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品等由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5FZ/T32020—2015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明显色结、麻粒(+280%)、捻度变异系数、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11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6试验方法6.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6.2取样6.2.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应采用成品纱进行品等试验。6.2.2从同一品种、同一色号、同一规格、同一批次中抽取30筒,每个筒的纱长度应满足全部试验要求。6.2.3各项试验用样品数量和试验次数的规定见表5。表5试验用样品数量和试验次数的规定检验项目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麻粒、细节明显色结捻度变异系数色牢度取样数量20筒30筒10筒10筒10筒20筒1筒试验数量100次30次10次10次10次40次1次6.3.1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按GB/T4743—2009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商业回潮率为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按式(2)和式(3)计算,线密度偏差率按式(4)和式(5)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式中:S——质量均方差;m;——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四试样质量平均值,单位为克(g);N——试样总个数,个;CV——线密度变异系数,%。………(4)6D——线密度偏差率,%;m₁——试样的烘后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₀——试样的设计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T,——试样的设计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W——大麻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6.3.2单纱断裂强度和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按GB/T3292.1规定执行。按FZ/T12014—2006中附录A规定执行。6.3.5捻度变异系数的试验按GB/T2543.2规定执行。按SN/T2467规定执行。按GB/T3921—2008中试验A(1)规定执行。7验收规则按FZ/T10021规定执行。8.2运输应保证产品安全稳妥,不受损失。8.3仓储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风条件,使空气保持流通,以确保产品品质不变质、不霉烂。加强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FZ/T32020—2015(规范性附录)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百米质量的计算A.1精梳大麻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净干重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2);大麻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按GB9994执行,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a)以净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A.1)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式中:W——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₁、Wg——大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公定回潮率,%;A、Ag——大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净干质量混纺百分比例,%;B、Bg——大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A.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式中:mg——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T,——纱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A.3100m纱的干燥质量按式(A.4)计算,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