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1页
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2页
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3页
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4页
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政治: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一、选择题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2010年9月,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为纽约华侨华人带来了1000盒钓鱼台国宾馆精心制作的月饼,与大家话“饼”谈“情”,现场充满了“家乡味”,更在旅居海外的侨胞心里增添了一缕“月是故乡明”的温情。这说明()①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温总理与大家话“饼”谈“情”,激起了无限的乡情乡味,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有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以及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③正确。②不符合意,④中“决定”的说法错误。答案:C2.(2011·茂名模拟)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澳门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引用《左传》中的话说:“慎始敬终,终以不困”,希望新任行政长官开始就要把工作谋划好、做好,以免窘迫之患。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相对保守性D.巨大的包容性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温家宝总理引用《左传》的名句以警示新任行政长官,以免窘迫之患,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选A项。答案:A3.(2011·南京模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有各种传统习惯,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本题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1·广州模拟)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传统文化有优秀的和落后的,①表述有误;题干所讲的是传统文化而不是传统思想,所以③与题干不符。答案:B5.(2011·杭州模拟)“学有所教”的政策指向是让每一个适学个体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提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③文化复古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特点及继承等知识点。③中的复古主义是我们应极力反对的,它对我们今天毫无意义,因此排除含③的A、B、D三项,①②④均符合题意。答案:C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6.(2011·南京模拟)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加强文化教育,全盘继承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④错在“全盘继承”。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C7.(2011·天津模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①批判地继承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才能起积极作用,②表述错误。①③④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故选C。答案:C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8.(2011·连云港模拟)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解析: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据此,A、C、D三项均错误。答案:B9.(2011·沈阳模拟)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我国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思想的张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①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②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体现时代精神④文化产品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文化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靠模仿是没有出路的,④表述错误。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10.(2011·莆田模拟)“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红色短信”如一股清风正气的力量,醒目提神,引人向上。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A.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B.能够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C.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D.可以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本题要求的限定条件是“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因此C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1.(2011·连云港模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许多,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传承方式是()A.教育B.科学技术的进步C.社会制度的更替D.思想运动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答案:A12.(2011·株洲模拟)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解析:“四大发明”属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1·上海模拟)材料1:《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隧,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材料2:“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1)结合材料1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阅读材料2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解析:第(1)问,文化继承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既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第(2)问,任何新事物都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旧事物就没有新事物。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抛弃了旧事物中那些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因此,本题要从联系和区别多个方面去分析“和”。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2)①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14.(2011·潍坊模拟)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最终于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解析:本题是原因类题目,考查教育的相关知识。可以从教育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对人的塑造、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等方面作答。答好本题要求对教材知识非常熟悉,能轻松地回顾教材中关于“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并能融会贯通、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