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B_第1页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B_第2页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B_第3页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B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为__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____________流域。流域的几何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一次降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____________是指对应于某一降水量而言的时间长。____________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____________。.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____________。减小年径流系列的抽样误差,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资料的____________。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_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描述洪水过程。暴雨点面关系有两种,其一是暴雨的____________;其二_暴雨的___________。设计暴雨的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____________具有相同的频率。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时,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有设计的____________的确定和____________的拟定。____________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收支间的数量关系被称为地下水均衡。地下水资源具有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性等特点。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闭合、非闭合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宽度、流域形状系数降水历时、降水时间、降水强度转数100s代表性同频率放大法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定点定面关系,动点动面关系设计洪水前期影响雨量、降雨径流关系大气降水水分、盐分可恢复性、循环转化性、调蓄性;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流域的总蒸发包括[____]。

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

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A.单位落差B.单位高差C.河道纵比降、河道纵比降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____]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得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____]。A.提高观测精度;B.增大样本容量;C.改进测验仪器;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____]。

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当一日内水位较大时,由水位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推求日平均流量,其水位是用[____]。

A.算术平均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B.12时的水位

C.面积包围法计算的日平均水位

D.日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水文统计的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水文随机现象的[____]

A.必然变化特性B.自然变化特性C.统计变化特性D.可能变化特性过水断面上,一般流速的横向分布是中间____,两岸____。[____]A.大、小B.小、大C.一样D.不一定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____]

A.最大值法B.年最大值法C.超定量法D.超均值法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洪水调查考证的目的是[____]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D.使洪水系列延长一年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____]。A.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B.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C.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D.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

12.悬移质泥沙的两个定量指标是[____]。A.含沙率和输沙量B.含沙量和输沙量C.含沙量和输沙率D含沙量和输沙量13.浮标法测流上下断面间距英文河段最流速的[____]。A.5~20B.20~50C.50~80D.80~10014.水量平衡分析是为了检查水资源的[____]。A.合理性B.一致性C.代表性D.可靠性DDBBB;CCABC;DCCA1.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共8分)

答案: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2分)。

基本假定有二:①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但净雨深不同,则它们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的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1分)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2分)②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1分),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2分)2.怎样进行流量计算?(共8分)答:1)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流速(2分);2)再推求部分面积平均流速(2分);3)把部分平均流速与相应部分面积相乘,即得部分流量(2分);4)部分流量相加便得断面流量(2分)。3.简述承压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承压水的形成条件:(共8分)承压性(1分)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1分)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1分)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小,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1分)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1分)承压水形成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1分)中间有透水层,(1分)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1分)4.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共6分)三水综合考虑的原则(2分)以丰补欠、调节均衡的原则(2分)水质、水量统一的原则。(2分)得分评分人四、计算题(共12分)某流域降雨过程如下,初损量I0=40mm,后期平均下渗能力=3.0mm/h,试以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时段(△t=6h)1234合计雨量(mm)20607210157四、计算题(共12分)解:(1)确定初损历时t0由题可知:I0=40mm,即第一,第二时段初损量之和为40mm。第一时段初损量=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6h(1分)第二时段初损量=40-20=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20/60*6=2h(1分)(2)确定后损产流历时、各时段后损量因第二、三时段雨强均>后损入渗率,故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6-20/60*6=4h(1分)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6h(1分)该时段后损量为×△t=3×10=30mm(1分)(3)确定后损不产流期后损量因该时段雨强小于后损平均入渗率,故流域内不产流,其后损量为该时段降雨量,即10mm(1分)。(4)确定时段净雨第一时段不产流,时段净雨=0(1分)第二时段部分产流,时段净雨=60-20-1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