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QBT 4096.2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_第1页
(正式版)QBT 4096.2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_第2页
(正式版)QBT 4096.2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_第3页
(正式版)QBT 4096.2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_第4页
(正式版)QBT 4096.2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 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7.100.10CCSY63QBQB/T4096.23—2024代替QB/T4096.23-2011Performanceofroomheatersforhourequirementsforconvectorheaters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QB/T4096.23—2024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产品分类 15试验条件 16技术要求 27试验方法 28检验规则 3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3附录AA(规范性附录)加热效果试验 6QB/T4096.23—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是QB/T4096《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的第23部分,本文件应与QB/T4096-20XX《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第1部分:通用要求》配合使用。QB/T409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1部分:对流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第22部分:风扇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第24部分:充液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本文件代替QB/T4096.23—2011《家用和类似用途室的加热器的性能第23部分:可见灼热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与QB/T4096.23—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标准名称、范围;b)更改了“试验条件”(见第5章,2011版第6章)、“降温”(见6.10,2011版5.7)、“防冻结温度”(见6.11,2011版5.8)、“耐久性”(见6.14,2011版5.11)条款号;c)删除了“电源线的长度”(见2011版5.3)、“噪声声功率级”(见6.13,2011版5.10)修改内d)更改了“防冻结温度”(6.11,2011版5.8)“耐久性”(见6.14,2011版5.11)试验要求;e)更改了“加热效果”(见6.7,2011版5.5)、“温升时间”(见6.9,2011版5.6)、“电热元件抗冷水冲击”(见6.101,2011版5.101)的技术要求;f)更改了“耐久性”(见7.14)、“电热元件抗冷水冲击试验”(见7.101)、“热过载试验”(见7.102)、“机体转动性能试验”(7.103,2011版5.103)试验方法;g)增加了“加热效果试验”(见7.7h)更改了附录AA(加热效果试验)。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46)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扬迈电器有限公司、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简鹏飞、王泽美、张洪泉、姚冠杰、陈双杰、史瑞霖、陈灿坤、张立民、张炜、陈启彩。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为QB/T4096.23-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QB/T4096.23—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室内加热器的性能第23部分:辐射式加热器的特殊要求QB/T4096-20XX的该章用下述内容代替:本文件规定了与家用和类似用途辐射式加热器(以下简称为“加热器”)性能相关的外观、耐腐蚀、安全、电磁兼容性、电源线的长度、低温低压启动、加热效果、有效功率、升温时间、降温、防冻结温度、冲击电流、噪声声功率级、耐久性、安全使用年限、待机功率、加湿能力、脚轮整机力学性能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同时给出了便于技术规定的产品分类。本文件适用于与单相器具额定电压不超过250V,其他器具的额定电压不超过480V的加热器的性能相关的生产、测试和销售。本文件不适用于:——装在建筑物结构内的加热器,——中央取暖系统,——连接导风道的加热器,——装有柔软电热元件的墙纸、毯子、帘子或管子,——家用贮热式室内加热器,——浴室电加热器(浴霸),——电热油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B/T4096-20XX的该章适用。3术语和定义QB/T4096-20XX的该章适用。4产品分类QB/T4096-20XX的该章适用。5试验条件QB/T4096-20XX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2QB/T4096.23—20245.2增加:试验用的电源频率和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值的±1%。5.3增加:测量时间用仪表,其分辨力不低于所测时间的1%。6技术要求QB/4096-20XX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6.7代替:加热器周围表面温升不应低于12K。6.9替代:加热器平均温升值达到周围表面温升要求70%所用时间不应大于40min。6.10不适用6.14增加:试验后转动机构应正常工作,且穿过运动部位的任何一根多股导线中的绞线丝断裂不应超过30%。6.18增加:可见灼热辐射式加热器不适用。6.101电热元件抗冷水冲击在正常使用时有可能溅到水的加热器的玻璃或陶瓷电热元件,应能经受冷水冲击试验,试验后电热元件无爆裂或其他损坏。6.102热过载试验后加热器不会产生火焰、熔融物或其他不可能修复的损坏,耐压试验时不应出现击穿、闪络等异常。6.103机体转动性能可见灼热辐射式加热器应具有机体转动机构控制开关或装置,且转动应连续、平稳。机体转动角度不应小于60°,且不应低于明示值。7试验方法QB/T4096-20XX的该章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3QB/T4096.23—20247.7替代加热器按附录AA进行试验,计算周围表面温升。7.9替代加热器按附录AA进行试验,计算温升时间。7.14增加:(20±5)℃环境温度下,加热器在额定电压下通电工作,转动机构连续运转10万次,在测试期间,应短接环境温度控制器。若采用加速试验,则试验的转动频率应设定为12次/min,7.18增加:可见灼热辐射式加热器不适用。7.101电热元件抗冷水冲击试验在正常使用时有可能溅到水的加热器的玻璃或陶瓷电热元件在1.15倍额定输入功率下工作至稳定状态,通过直径为5mm的管子将1L温度为(5±1)℃的水以约lOmL/s的流速流至电热元件的表面。7.102热过载试验(20±5)℃环境温度下,加热器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使加热器工作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27倍或1.21倍加12W的最大值,然后通电运行1h、断电冷却0.5h至室温,共通断电循环30次。试验后立刻按GB4706.23-2007第16章的规定进行耐压试验。7.103机体转动试验通过视检或手动检查。8检验规则QB/T4096-20XX的该章适用。8.2增加:表103出厂检验1—B8.3增加:表104型式检验1—B4QB/T4096.23—20242—3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QB/T4096-20XX的该章适用。5QB/T4096.23—2024QB/T4096-20XX的附录除下述内容外,均适用。6QB/T4096.23—2024A(规范性附录)加热效果试验AA.1气候实验室气候实验室是一个模拟室内温度的实验室和一个模拟室外温度的冷冻室构成,并以图AA.1所示的视为外墙的壁板隔开上述实验室。通过改变冷冻室温度而产生实验室所要求的热量。实验室体积规格应为(3~4)m×(3~4)m×(2.4~2.6)m。在外墙有一个至少为3m×1.5m,导热系数不大于3W/(m2K)的玻璃窗,窗下护墙的高度小于0.8m,导热系数不大于0.5W/(㎡K),外墙剩余部分导热系数不大于0.1W/(㎡K),对于其他壁板、地板和天花板,导热系数不大于0.6W/(㎡K)。来自冷冻室的冷空气通过玻璃窗之上两个对称的出气口提供给实验室,空气通过置于墙上方角落的管子回流到冷冻室,实验室排气孔定位于距离地面不超过0.4m的外墙对面的墙壁上。冷冻室和实验室之间空气交换大约每小时一个实验室的容积。图AA.1气候实验室7QB/T4096.23—2024AA.2辐射式加热器试验方法在附录AA.1的实验室,调节实验工况为:实验室(5±1)℃、相对湿度为40%~50%,冷冻室-10℃、测试室内墙温度(5±3)℃,气候实验室外部环境10℃。将人形面板面对加热器垂直对称地放置在地板上,面板表面与加热器加热面平行,面板表面距离加热器外表面0.8m,如图AA.2所示。图AA.2加热器放置示意图面板用无光黑漆的胶合板,厚度约20mm,表面辐射率不应小于0.95。将9个热电偶分别布置在人形面板表面,高度分别为0.1m、0.6m和1m位置,水平方向分别布置在试样中线、距离中线两侧各0.2m位置,如图AA.3所示。图AA.3热电偶布置示意图对加热器进行通电工作,同时用温度测量记录仪测量并记录从室温升至温度稳定状态的升温曲线,如图AA.4所示。记录在稳态建立时的温度。8QB/T4096.23—2024T——温升T0——热电偶初始温度t——升温时间图AA.4升温曲线示意图当稳态建立时测量温度。试样表面单点温升可通过试样上热电偶的稳态温度和热电偶初始温度之差进行计算。上述9点温升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试样表面的平均升温值,精确到0.1K。注:样机运行2h,则可认为已达到稳态。试样测试表面达到热稳定状态后,按照规定的测试方法,测量采集时间内各测点的温度值。试样测试表面的平均温升(ra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