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_第1页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_第2页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_第3页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_第4页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

K44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XXX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

Specificationforfieldtestof1000kVcontrolledshuntreactor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2021年月日首次发布,2021年月日实施。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DL/TXXXXX—XXXX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现场试验项目、试验内容和评价标准,包括设备交接试验、

控制保护装置检验、分系统调试、系统调试和试运行。

本文件适用于1000kV变压器型分级调节式(本文件中简称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2900.15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IEC50(421),IEC50(321),

NEQ)

GB/T2900.49电工术语电力系统保护(IEC60050(448),IDT)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508321000kV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72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99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范

DL/T1010.2高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第2部分:晶闸管阀试验(IEC61954:2003,MOD)

DL/T1193—2012柔性输电术语

DL/T12371000kV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410—2015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DL/T529210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系统调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5、GB/T2900.49、DL/T101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控并联电抗器controlledshuntreactor;CSR

并联于电力系统,电抗值可以在线调整的电抗器。

[来源:DL/T1410—2015,3.1]

注:以三级容量平均分配的线路侧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为例,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典型主接线见附录A,主要

由本体(对变压器型可控并联电抗器也称为高阻抗变压器)、中性点电抗器、阀系统、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

3.2

3

DL/TXXXXX—XXXX

变压器型可控并联电抗器transformertypecontrolledshuntreactor

TTCSR

通过改变高阻抗变压器的低压侧等效阻抗来实现电抗值调节的并联电抗器。

[来源:DL/T1193—2012,4.5.1]

3.3

线路侧可控并联电抗器line-sidecontrolledshuntreactor

作为线路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通过隔离开关与线路相连接、仅能与线路一起投退,线路侧可控并

联电抗器通常通过中性点电抗器接地。

[来源:DL/T1193—2012,4.5.5]

3.4

母线用可控并联电抗器bus-sidecontrolledshuntreactor

通过断路器与母线连接、可以单独投退的可控并联电抗器,母线用可控并联电抗器通常直接接地。

[来源:DL/T1193—2012,4.5.6]

3.5

网侧绕组linesidewinding

与电网直接相连的绕组。

[来源:DL/T1193—2012,4.5.8]

3.6

控制绕组controlwinding

与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绕组,通过改变流过该绕组的电流来实现可控并联电抗器

电抗值调节。

[来源:DL/T1193—2012,4.5.9]

3.7

阀系统valvesystem

以晶闸管作为主要元件,接收控制系统指令,与控制绕组相连接,实现容量控制的子系统。

[来源:DL/T1410—2015,3.4]

3.8

交接试验acceptancetest

新的电气设备在现场安装后、调试期间所进行的检查和试验。某些设备的交接试验项目实际上在安

装工程中已经开展,也属于交接试验范畴。

[来源:GB/T50832—2013,2.1.1]

3.9

分系统调试subsystemcommissioning

4

DL/TXXXXX—XXXX

可控并联电抗器完成各单体设备交接试验后,对阀系统、控制装置、保护装置进行的试验和测试,

以验证各单体设备间联动的正确性、各种控制、保护命令及各种信息传输的正确性。

3.10

系统调试systemcommissioning

可控并联电抗器通过分系统调试检验合格后,将其接入运行系统中进行试验和测试,以验证可控并

联电抗器设备性能和安装质量,以及其接入系统后的电网运行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4设备交接试验

4.1试验前检查

试验前应确认可控并联电抗器各设备在工厂的例行、型式和特殊试验合格。所有设备在试验前都应

完成基本检查,包括设备到达现场后的外观检查、安装检查(包括紧固件是否牢固、接线方式及接地是

否正确以及绝缘是否清洁无损等)、电气与机械调整等。

4.2本体

4.2.1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本体交接试验项目见表1。其中1~16项在安装期间或安装后进行,17项在分系统调试期间进行,

18~22项在系统调试或试运行期间进行。

表1本体交接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序号试验项目

及要求

1密封试验

2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

3绕组电压比测量

4引出线的极性检查

5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

6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和电容量的测量

按照GB/T50832中电力变压器相应要求进行

7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测量a

8绕组频率响应特性测量

9小电流下的短路阻抗测量

10低电压空载试验

11中性点和控制绕组连同套管的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12套管试验按照GB/T50832中套管相应要求进行

按照中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相应要

套管电流互感器的试验GB/T50832

13求进行

按照中绝缘油相应要求,在

绝缘油试验GB/T508326.5.1

14的对应试验中进行

15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试验按照4.2.2进行

16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测量按4.2.3进行

5

DL/TXXXXX—XXXX

试验方法

序号试验项目

及要求

17低电压下各容量级阻抗测量按照6.3进行

按照GB/T50832中电抗器相应要求,在本文

18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件7.3带电投切试验中进行

19各容量级下声级测量

按照GB/T50832中电抗器相应要求,在本文

20各容量级下油箱的振动测量

件7.12.1表18中列出的对应试验中进行

21油箱表面的温度分布及引线接头的温度测量

22自冷能力试验温升测量按照7.12.1表18的第19项进行

a本体装设两组独立的副铁心,每组副铁心的试验要求与主铁心一致。

4.2.2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试验

除按照GB/T50832电力变压器相应要求进行外,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应满足DL/T722相应要求:乙炔

含量应小于0.1μL/L,且总烃小于或等于10μL/L,氢气小于或等于10μL/L。

4.2.3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电压试验带局部放电测量

4.2.3.1试验前应考虑剩磁的影响,测量过程全程录像。根据现场环境条件,宜优先采用宽频带测量

系统。

4.2.3.2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时,应按图1施加电压,并符合下列程序:

U1=1.5Um/,U2=1.3Um/,U3=1.1Um/,U4=U2/3;

T——U1电压下的试验持续时间。

图1施加试验电压的时间顺序

6

DL/TXXXXX—XXXX

a)Um为1100kV,对地电压值应为:

U1=1.5Um/

U2=1.3Um/

式中:U1——激发电压;

U2——测量电压;

7

DL/TXXXXX—XXXX

b)在不大于U2/3的电压下接通电源;

c)电压上升到预加电压1.lUm/,保持5min;

d)电压上升到U2,保持5min;

e)电压上升到U1,当试验电源频率等于或小于2倍额定频率时,试验持续时间应为60s,当试验频

率超过2倍额定频率时,试验持续时间应为120×额定频率/试验频率(s),但不少于15s;

f)电压不间断地降低到U2,并至少保持60min,进行局部放电测量;

g)电压降低到1.lUm/,保持5min;

h)当电压降低到U2/3以下时,方可断开电源。

4.2.3.3局部放电的观察和评估应符合GB/T7354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在所有绕组的线路端子上进行测量;

b)接到每个所用端子的测量通道,都应在该端子与地之间施加重复的脉冲波来校准;

c)当局部放电测量过程中出现异常放电脉冲时,宜增加局部放电超声波监测,并进行综合判定;

d)在施加试验电压的前后,应测量所有测量通道上的背景噪声水平;

e)在电压上升到U2及由U2下降的过程中,应记录可能出现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应在

1.lUm/下测量局部放电视在电荷量;

f)在电压U2的第一个阶段中应读取并记录一个读数,对该阶段不规定其视在电荷量值;

g)在电压U1期间内应读取并记录一个读数,对该阶段不规定其视在电荷量值;

h)在电压U2的第二个阶段的整个期间,应连续地观察局部放电水平,并每隔5min记录一次。

8

DL/TXXXXX—XXXX

4.2.3.4当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判定试验合格:

a)试验电压不产生突然下降;

b)在U2长时试验期间,网侧绕组局部放电量的连续水平不应大于100pC,控制绕组的局部放电量的

连续水平不应大于300pC;

c)在U2下,局部放电不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d)在1.lUm/下,视在电荷量的连续水平不应大于100pC。

4.2.3.5试验结果异常处理的方法如下:

a)对于偶然出现的高幅值局部放电脉冲不简单判定试验是否合格;

b)可按GB/T1094.3的处理程序进行研究,对局部放电源进行区分和定位。

9

DL/TXXXXX—XXXX

4.3中性点电抗器

中性点电抗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2。

表2中性点电抗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密封试验

2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

3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

4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和电容量测量按照GB/T50832中性点电抗器相应

5绕组连同套管的外施工频耐压试验要求进行

6绝缘油的试验

7套管试验

8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试验

9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按照DL/T722相应要求进行

4.4阀系统

4.4.1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阀系统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3。

表3阀系统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阀联接检查按照4.4.2进行

2阀基电子单元、晶闸管阀电子电路和光纤检查按照4.4.3进行

3绝缘电阻的测量按照4.4.4进行

4阀吸收回路和静态均压回路的测量及试验按照4.4.5进行

4.4.2阀联接检查

阀联接检查应达到以下要求:

a)检查所有设备端子间相互联接正确、可靠;

b)确认晶闸管弹簧压紧以保证晶闸管与散热器之间接触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确认导线螺栓连结

牢固。

4.4.3阀基电子单元、晶闸管阀电子电路和光纤检查

阀基电子单元、晶闸管阀电子电路和光纤检查应达到以下要求:

a)检查晶闸管电子电路上TE板接插以及和晶闸管的联接是否正确、可靠;

b)检查每根光纤联接是否正确。

4.4.4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电阻的测量应达到以下要求:

10

DL/TXXXXX—XXXX

a)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测量在本文件6.2节中统一进行。

b)主回路对二次回路及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采用2500V或5000V、测量范围不低于10000M

Ω的绝缘电阻表,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0MΩ,记录并保留测量结果。

4.4.5阀吸收回路和静态均压回路的测量及试验

阀吸收回路和静态均压回路的测量及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a)检查回路正确连接;

b)测量每个晶闸管级两端的静态均压电阻和吸收回路电阻、电容,每个晶闸管级上电阻、电容值

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

c)在每相晶闸管阀两端加低压电源(采用380V或220V),测量各晶闸管级两端的电压,均压

系数应不小于90%;

d)均压系数计算公式见(1):

U

K=AK(1)

un

sUAKM

式中:

均压系数;

Ku——

一相晶闸管阀承受的电压(峰值)总和;

UAK——

n一相串联晶闸管级个数;

s——

U

AKM——一级晶闸管阀承担的最大电压(峰值)数值。

4.5辅助设备

4.5.1辅助电抗器和取能电抗器

辅助电抗器和取能电抗器根据工程设计可采用干式或油浸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

表4和表5。

表4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

按照GB50150干式电抗器相应要求进

2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

3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表5油浸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评判标准

1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3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

按照GB50150油浸式电抗器相应要求

4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

进行

5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6测量与铁心绝缘的各紧固件的绝缘电阻

7绝缘油的试验

11

DL/TXXXXX—XXXX

8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9测量噪音

10测量箱壳的振动

11测量箱壳表面的温度

注:35kV以下油浸式电抗器的试验项目按第1、2、5、6、7、9款规定进行;对35kV及以上油浸式电抗器应增

加第3、4、8、10、11款。

4.5.2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六氟化硫(SF6)封闭式组合电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6。

表6SF6封闭式组合电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主回路的导电电阻测量

2封闭式组合电器内各元件的试验a

3密封性试验

按照GB50150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4SF6气体含水量测量

相应要求进行

5主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

6组合电器的操动试验

7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

a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中SF6封闭式组合电器内元件可包括六氟化硫旁路开关、隔离(接地)开关、互感

器等。

4.5.3六氟化硫旁路开关

六氟化硫(SF6)旁路开关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7。

表7SF6旁路开关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2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测量

3交流耐压试验(合并在SF6封闭式组合电器试验中进行)

4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测量

5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测量

6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及配合时间测量按照GB50150六氟化硫断路器相应要

7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测量求进行

8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9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试验(如有)

9断路器内SF6气体的含水量测量

10密封性试验

11SF6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校验

4.5.4隔离(接地)开关

12

DL/TXXXXX—XXXX

隔离(接地)开关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8。

表8隔离(接地)开关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2导电回路的电阻测量

按照GB50150隔离(接地)开关相应

3交流耐压试验

要求进行

4操动机构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检查

5操动机构的试验

4.5.5互感器

互感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9。

表9互感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35kV以及上电压等级的互感器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及电容量

2

测量

3局部放电测量

4交流耐压试验

根据电压等级、种类(电压电流互感器)、

5绝缘介质性能试验/

类型(套管/封闭式组合电器),按照

6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

GB/T50832及GB50150互感器相应要求

7接线绕组组别和极性检查

进行

8误差及变比测量

9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曲线测量

1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测量

1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检测

12密封性能检查

4.5.6避雷器

避雷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0。

表10避雷器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绝缘电阻测量

2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和持续电流测量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按照GB50150避雷器相应要求进行

3

流测量

4放电记数器动作情况及监视电流表指示的检查

13

DL/TXXXXX—XXXX

所用避雷器均为不带均压电容器的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2、3项中选做一项。

4.5.7穿墙套管

穿墙套管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1。

表11穿墙套管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220kV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和电容值测量按照GB50150穿墙套管相应要求进行

3交流耐压试验

4.5.8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

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2。

表12悬式绝缘子和支柱绝缘子交接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绝缘电阻测量

按照GB50150绝缘子相应要求进行

2交流耐压试验

5控制保护装置检验

5.1检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和保护装置检验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3,典型保护配置见附录B。

表13控制装置和保护装置检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外观检查

2逆变电源检查

3时钟校对

4定值整定、修改、核对

5软件版本检查按照DL/T1237相应要求进行

6电流、电压零漂检验

7电流、电压精度检验

8开入量检查

9开出量检查

10绝缘性能试验按照DL/T995相应要求进行

11装置功能及定值常规项目检查按照5.2进行

14

DL/TXXXXX—XXXX

12功能试验按照5.3进行

5.2装置功能及定值常规项目检查

装置功能及定值常规项目检查应达到以下要求:

a)试验前,跳闸压板应保持在断开位置;

b)应按照定值通知单上的整定项目,依据装置技术说明书或制造厂推荐的试验方法,对保护的每一

功能元件进行逐一检验;

c)对于由不同原理构成的保护元件只需任选一种进行检查,宜对主保护的整定项目进行检查,后备

保护只需选取任一整定项目进行检查;

d)检查所有阀控制保护单元整定值,应与实际运行定值一致。

5.3功能试验

装置功能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15

DL/TXXXXX—XXXX

a)控制装置和保护装置的功能试验项目应按照实际工程要求、设备制造厂的配置,根据产品技术条

件规定执行;

b)控制装置的功能试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阀系统保护功能整组试验、其他保护功能整组试验、运

行工况判别试验、电压互感器(PT)断线试验、电流互感器(CT)断线试验、控制装置启动流

程试验、手动投切功能试验、自动控制功能试验、控制装置切换试验;

c)保护装置的功能试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主电抗差动保护、主电抗匝间保护、主电抗零序过流保

护、主电抗过电流保护、主电抗过负荷保护、磁平衡差动保护、控制绕组过电流保护(可选配)、

控制绕组自产零序过流保护、控制绕组外接零序过流保护、中性点电抗器过电流保护、中性点电

抗器过负荷保护;

d)附录C中C.1提供了控制装置的典型试验方法,附录C中C.2提供了保护装置的典型试验方法。

6分系统调试

6.1调试条件

在进行分系统调试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a)单体设备的交接试验项目已完成,设备均正常;

b)可控并联电抗器成套设备都连接完毕。

6.2二次回路及回路绝缘检查

按照DL/T1237相应要求进行二次回路检查。

6.3低电压下各容量级阻抗测量

6.3.1在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完成一次设备连接后、网侧绕组接入线路之前进行,试验前完成

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

6.3.2无需接入阀系统,通过各级旁路开关分合闸状态,形成不同容量级的结构(如附录A中以平均

分配三级容量的线路可控并联电抗器为例,旁路开关的通断状态按表A.1所示),从可控并联电抗器网

侧绕组加入低电压,测量和记录各级容量下的阻抗值。

6.4控制装置试验

6.4.1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控制装置分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4。

16

DL/TXXXXX—XXXX

表14控制装置分系统调试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序号分系统调试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互感器接口检验按照5.4.2进行

2监测接口和通讯接口检验按照5.4.3进行

3控制传动试验按照5.4.4进行

4与自动电压控制装置(AVC)联合试验按照5.4.5进行

5与本体保护装置联动试验按照5.4.6进行

6与线路保护联合试验按照5.4.6进行

7与站内及调度对点试验按照5.4.8进行

6.4.2互感器接口检验

检验所有与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相关的互感器的变比和接线,同时检查电缆与端子的连接是

否正确和牢固。

6.4.3监测接口和通讯接口检验

监测接口和通讯接口检验要求如下:

a)应检验所有与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输入节点信号应正确,如电源丢失、旁路开关或隔离开

关断开、晶闸管损坏和冷却系统故障等监控和报警信号是否送到控制装置并显示正确;

b)应按信号表检查信号传送应正确,如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设有后台管理人机界面,或者控

制装置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存在通讯接口,检验人机界面的指示应正确,同时测试控制

装置通讯接口应正常工作、可靠。

6.4.4控制传动试验

控制传动试验方法及要求如下:

a)从互感器输出端子注入电压或电流信号,检查可控并联电抗器的控制、同步、触发回路全部相

位关系正确,控制装置工作稳定性;

b)检验所有与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相关的传动、调整、控制、保护输出节点信号,检验动作

应正确;

c)通过输出旁路开关等控制命令,检查电缆与端子的连接点,在对应的控制箱里检验相应信号,

动作应正确。

6.4.5控制装置与自动电压控制(AVC)联合试验

控制装置和AVC联合试验要求如下:

a)控制装置的AVC压板投入时,控制装置应响应AVC命令;

b)AVC下达命令时,控制装置应正确响应AVC命令;

c)AVC通讯中断时,控制装置应正确上报AVC通讯中断故障。

6.4.6控制装置与本体保护装置联动试验

模拟双套本体保护及本体非电量保护动作信号,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应正确响应。

6.4.7控制装置与线路保护联合试验

线路保护动作时,控制装置应正确响应,控制可控并联电抗器进入电磁暂态控制方式。

6.4.8控制装置与站内及调度对点试验

17

DL/TXXXXX—XXXX

依照与站内及调度数据点表,通过在控制装置端子注入电压或电流信号的方式及模拟变位的方式逐

一对点,确认上传信息正确,站内下发控制命令,控制装置应正确响应。

6.5保护装置试验

6.5.1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保护装置分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5。

表15保护装置分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检验按照DL/T995相应要求进行

2保护装置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检验按照6.5.2进行

3主设备保护整组试验按照6.5.3进行

6.5.2保护装置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检验

检验要求如下:

a)对于厂站自动化系统:各种继电保护的动作信息和告警信息的回路正确性及名称的正确性;

b)对于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动作信息、告警信息、保护状态信息、录波信息及定值信

息的传输正确性。

6.5.3主设备保护整组试验

整组试验要求如下:

a)整组试验时应检查各保护之间的配合、装置动作行为、断路器动作行为、保护起动故障录波信

号、调度自动化系统信号、中央信号、监控信息等正确无误;

b)将装置接到试验选定的断路器回路中,进行必要的跳、合闸试验,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应

动作正确,旁路开关防跳回路应动作正确。检查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

别是否一致;

c)检查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电流、电压通道接线及中性点接线是否正确,避免出现中性点悬

空及多点接地问题,同时可控电抗器保护装置网侧绕组电压量测量位置应与电抗器位置一致,

当可控并联电抗器作为线路电抗器时应接线路电压互感器;

d)同时进行故障录波器的检验,检查每一次整组传动时,故障录波装置应正确启动;检查每一次

录波记录中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应能正确记录,记录位置和动作时序应正确。

6.6阀系统

6.6.1试验项目、方法及要求

阀系统分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6。

表16晶闸管阀系统分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低压触发试验按照6.6.2进行

2阀回报试验按照6.6.3进行

18

DL/TXXXXX—XXXX

6.6.2低压触发试验

低压触发试验要求如下:

a)将380V或220V交流电压加在晶闸管阀适当阀层上,依次改变加压位置,逐步进行;

b)控制装置以试验回路的交流电压信号作为同步电压,由阀基电子单元对晶闸管阀发出触发信

号;

c)逐一观察每个晶闸管级两端电压信号、触发信号和电流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比较,每相晶闸

管阀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应满足阀两端电压相位和电流极性的要求;

d)进行晶闸管阀上的高电位板功能检查,检验控制装置和阀的同步、触发功能是否正确。

6.6.3阀回报试验

在晶闸管阀被控制装置触发导通的状态下,在阀基电子单元检查阀回报信号,阀的工作状态回报应

正确,应保证每一个晶闸管和晶闸管电子监测回报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7系统调试

7.1调试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进行系统调试前,应按照DL/T5292要求完成调试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7.2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

系统调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7。试验中进行的测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8。

表17系统调试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序号系统调试项目试验方法及要求

1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投切试验按照7.3进行

2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切换及掉电、上电试验按照7.4进行

3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旁路开关带电投切试验按照7.5进行

4可控并联电抗器手动容量调节试验按照7.6进行

5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动容量调节试验按照7.7进行

6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试验按照7.8进行

按照7.9进行,可在线路单

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单相跳闸、重合试验a

7相分合试验中验证

8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三相跳闸试验a按照7.10进行

9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试验a按照7.11进行

a该试验为选做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经系统研究后确定是否进行。

7.3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投切试验

7.3.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冷备用,待操作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退出,断路器过流保护投入,电源

侧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和保护装置正常投入,容量在100%

档位。

19

DL/TXXXXX—XXXX

7.3.2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如下:

a)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工作模式置于手动模式;

b)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由冷备用操作到热备用状态,操作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断路器,

对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进行空载带电投、切,实现对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带电投、切试验考

核目的;

c)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充电成功后,第一次带电持续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一次投切

操作完成后,间隔至少5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

d)系统调试期间,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带电投切次数应不少于5次。

7.3.3试验判据

线路断路器投切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空载线路状态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线路两侧(含可

控并联电抗器网侧)、控制绕组侧及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压,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流均在工程设计和设

备耐受能力范围内。

7.4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掉电、上电及切换试验

7.4.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电源侧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

器带电,容量在100%档位。

7.4.2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如下:

a)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工作模式置于手动模式;

b)对可控并联电抗器一套控制装置的直流电源进行断开、投入操作,观测可控并联电抗器在掉电、

上电过程中工作情况;

c)对另外一套控制装置的直流电源重复进行上述试验;

d)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由A系统切换至B系统,观测可控并联电抗器在控制装置切换过

程中工作情况;

e)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由B系统切换至A系统,观测可控并联电抗器在控制装置切换过

程中工作情况。

7.4.3试验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工作正常,未出现误动和拒动现象。

7.5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旁路开关带电投切试验

7.5.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电源侧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

器带电,容量在100%档位,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晶闸管在闭锁状态。

7.5.2试验方法

对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每台旁路开关各进行投、切操作一次;一次投、切操作完成后,间隔

至少5min后再进行下一次投、切操作。

20

DL/TXXXXX—XXXX

7.5.3试验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旁路开关投、切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应无异常。

7.6可控并联电抗器手动容量调节试验

7.6.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

电抗器带电,容量在100%级档位,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晶闸管在解锁状态。

7.6.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工作模式置于手动控制模式,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从100%级容量

逐级降低到最低容量,再从最低容量逐级升高至100%级容量;一次容量调节操作完成后,间隔至少5min

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

7.6.3试验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阀、旁路开关的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谐波水平应满足

DL/T1410规定的要求。

7.7可控并联电抗器自动容量调节试验

7.7.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或合环运行,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

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

7.7.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工作模式置于自动控制模式。在指定变电站投、切低压电抗器、电容器

或调节其他无功补偿设备,或调节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近区线路输送功率,使可控并联电抗器网

侧电压或无功偏差达到可控并联电抗器某一层级控制设定值,校核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策略正确性。

7.7.3判据

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行为、效果与系统调试预期一致。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阀、旁路开关的

操作正常,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谐波水平应满足DL/T1410规定的要求。

7.8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容量调节试验

7.8.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

电抗器带电,容量置于100%级以下(不含100%级)位置。

7.8.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模式置于自动模式。通过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两侧变电站的主保护

分别发人工虚拟保护动作信号,联动该侧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级容量,校核线路保护联动可控

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线路主保护为两套时,应分别进行试验。

7.8.3试验判据

21

DL/TXXXXX—XXXX

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

7.9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单相跳闸、重合试验

7.9.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空载带电,试验线路断路器重合闸功能投入,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

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置于100%级以下(不含100%级)位置。

7.9.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模式置于自动模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两侧分别进行单相跳闸、

重合(单相分—合)操作,校核线路一侧断路器单相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级容量控制

策略的正确性。

7.9.3试验判据

线路断路器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线路两侧(含可控并联电

抗器网侧)、控制绕组侧及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压,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流均在工程设计和设备耐受能

力范围内。

7.10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三相跳闸试验

7.10.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合环运行,电源侧母线电压应控制在系统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

电抗器带电,容量置于100%级以下(不含100%级)位置。

7.10.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模式置于自动模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进行一侧三相跳闸操作,

校核线路一侧断路器三相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7.10.3试验判据

线路断路器跳闸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无异常;线路两侧(含可控并联电

抗器网侧)、控制绕组侧及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压,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流均在工程设计和设备耐受能

力范围内。

7.11可控并联电抗器线路人工单相瞬时短路接地试验

7.11.1试验条件

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合环运行,线路两侧断路器重合闸功能投入,线路两端电压应控制在系统

调试方案规定范围内;可控并联电抗器带电,容量置于100%级以下(不含100%级)位置。

7.11.2试验方法

将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装置模式置于自动模式;对可控并联电抗器所在线路进行单相瞬时短路,校

核线路发生单相故障后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调节至100%级容量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时间响应特性。

7.11.3判据

22

DL/TXXXXX—XXXX

线路保护联动可控并联电抗器动作应正确,可控并联电抗器应无异常;谐波水平应满足DL/T1410

规定的要求;潜供电弧应顺利熄灭,线路断路器应重合成功;线路两侧(含可控并联电抗器网侧)、控

制绕组侧及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压,中性点电抗器暂态电流均在工程设计和设备耐受能力范围内。

7.12系统调试的测试项目及要求

7.12.1测试项目、方法及要求

系统调试的测试项目、方法及要求见表18。

表18系统调试的测试项目、方法及要求

序号测试项目名称对应试验测试方法及要求

1可控并联电抗器网侧电压、电流、无功测量7.3~7.11按照7.12.2进行

2可控并联电抗器控制绕组侧电压、电流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