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0-T248-2021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_第1页
DB1310-T248-2021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_第2页
DB1310-T248-2021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_第3页
DB1310-T248-2021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_第4页
DB1310-T248-2021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20

CCSP53

1310

廊坊市地方标准

DB1310/T248—2021

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

DB1310/T248—2021

美丽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垃圾转运、

垃圾处理和运行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廊坊辖区美丽乡村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垃圾)的管理,其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也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25180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GB/T37066—2018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

GB/T51435—2021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

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4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JJ205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37066—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集中处理

对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管道或车辆收集,输(送)到指定地点,并进行处理处置的方式。

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

垃圾由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纳入县(市)垃圾处理系统的处理模式。

4基本要求

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文明素质为目标,已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为

统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转运和终端处理系统。

1

DB1310/T248—2021

垃圾分类应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采用因地制宜、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就地利用、

集中处置的方式。

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实施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理。

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应符合GB/T25180的相关规定。

应避免垃圾二次污染,不应露天堆放、露天焚烧,不应向河、湖、池塘等水域倾倒垃圾,不应将

未分类垃圾作为建筑回填土用于道路路基和房屋基础设施建设。

5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

分类

垃圾宜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方法见表1。

表1垃圾分类方法

种类垃圾成份

废纸张、废纸箱、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

可回收垃圾

易于回收、可循化利用的生活垃圾。

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非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

有害垃圾

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壳、花卉种植、中

厨余垃圾

药药渣等易腐的生活废弃物。

其他垃圾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废弃物。

5.2.1垃圾分类标志应符合GB/T19095的规定。

5.2.2应推进家庭和单位源头分类,实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离,居民应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厨余垃

圾。

投放

5.3.1村庄应相对集中设置四分类垃圾箱房或者垃圾桶。

5.3.2应指导农村居民参照GB/T37066—2018附录A分类投放指定的设施或地点。可回收垃圾投入可

回收垃圾收集设施,有害垃圾投放到固定回收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收集设施。

5.3.3宜采用定时定点投放。

收集

5.4.1收集模式宜采用GB/T51435—2021中第4.2.1第1款的模式。

5.4.2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应符合CJJ27的规定。垃圾收集装置应符合相关环境卫生安全要求,应密

封、无渗漏。应每日一次清扫设施内部及周边区域、喷洒消毒水,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5.4.3垃圾收集车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集距离配置,并应符合CJJ205的规定。垃圾收集车应密闭、

防腐、低噪,不应遗撒,夏季应每天清洗一次。

5.4.4垃圾收集站地面应硬化,设置通风、除尘、除臭、隔声等环境保护装置并应符合CJJ179的规

定。应有专人负责设施运行和维护,保持站内及周边环境卫生,每日应消毒一次,每周应两次杀虫、灭

2

DB1310/T248—2021

鼠,并做好记录。

6垃圾转运

应考虑村庄整体人口密度、乡镇道路状况以及村庄垃圾收集站至垃圾处理设施的转运距离等因素,

按照总体规划,选择转运模式,设置转运站。

转运范围人员不足10000人,宜设置10t/日的转运站;转运范围在(10000~130000)人,宜设

置(10~30)t/日的转运站;转运范围大于30000人,宜设置30t/日的转运站。转运站应符合CJJ/T47

的规定。

垃圾转运车辆应符合CJJ205的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车辆,应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标

识,明示所承运的生活垃圾种类宜安装在线运输检测设备,纳入数字化平台全程监控。

7垃圾处理

一般要求

7.1.1垃圾处理宜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应符合GB/T37066—2018中7.1的规定。

7.1.2垃圾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a)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b)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或经沼气池处理后返田,发展生物质能源;

c)有害垃圾,交由取得处理资格的单位专门处理;

d)其他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技术路径

垃圾处理宜采用GB/T37066—2018中附录A的技术路径,处理方式宜采用GB/T51435—2021中第6

章的处理方式。

8运行管理

一般要求

8.1.1应健全城乡一体化处理垃圾处理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制定运行、维护、监督、档案等管

理制度,宜实施信息化管理。

8.1.2村庄应制定村民村约,配备适量工作人员,明确职责。

8.1.3应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件等方面制定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应急

培训和演练。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GB/T12801的要求。

监督与投诉处理

8.3.1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理应定期进行监督及人员考核。

3

DB1310/T248—2021

8.3.2应配备专人负责投诉处理工作,对提出的建议应及时分析评估,加以改进,并给与反馈。

4

DB1310/T24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固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固安县金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爱果科技有限公司、固安县农业农村局、固安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丽华、肖红、刘建、田磊、王学军、何宝军、王文月、李洪建、高云梅、杨

洋。

I

DB1310/T245—2021

附录B

(资料性)

芦笋病虫综合防控推荐化学农药及使用方法

B.1芦笋生产中推荐的化学农药及使用方法见表B.1。

表B.1芦笋病虫综合防控推荐化学农药及使用方法

病虫害名称防治适期农药名称及剂量/亩使用方法

地下害虫采笋结束后3%辛硫磷颗粒剂5kg~6kg拌细土撒施

木蠹蛾、棉铃虫、十四幼虫孵化盛期200g/L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喷雾

点负泥虫、斜纹夜蛾

蚜虫若蚜盛期或有蚜株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率10%

蓟马幼虫发生初期7.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剂1000倍液;喷雾

60g/L乙基多杀菌素1500倍液。

烟粉虱发生初期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茎枯病、褐斑病发病初期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

根腐病发病初期4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灌根

5

DB1310/T250—2021

附录A

(资料性)

设施选配

A.1根据使用功能综合配置不同锻炼功能的设施种类见表A.1。

表A.1按主要功能配置表

序号主要功能设施名称

单杠、双杠、鞍马训练器、天梯、臂力训练器、上肢牵引器、划船器、多功能揉推器、大

1上肢锻炼

转轮、肋木架、伸展器、太极推揉器等

2下肢锻炼漫步机、骑马机、跷跷板、腿部按摩器、压腿训练器、蹬力器等

3躯干锻炼仰卧起坐板、伸腰伸背器、扭腰器、背部屈伸凳、腰背按摩器、俯卧撑架、伸摆扭腰器等

4心肺功能跷跷板、椭圆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