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_第1页
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_第2页
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_第3页
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_第4页
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11.1工程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11.1.1工程概况 11.1.2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2 2 3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3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3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41.5.1预测结果 41.5.2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时段 41.6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工程量 41.7水土保持监测 51.8结论及建议 5 5 5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5 72.1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 72.2编制依据 82.2.1相关法律 82.2.2相关法规 82.2.3规章 82.2.4规范性文件 92.2.5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 2.3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2.4编制原则 2.5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 2.6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3.1基本情况 3.2井田位置、范围与交通 3.3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 3.3.1项目组成 3.3.2总体布局 3.4生产工艺 3.4.1井田开拓 3.4.2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3.4.3井下煤炭运输 Ⅱ3.4.4地面煤炭运输 3.6主体工程依托项目概况 3.7施工组织 3.7.1施工力能供应 3.7.3施工内容和方式 3.8工程占地 3.9土石方平衡 3.10工程投资 3.11施工进度安排 4.1自然概况 26 4.1.3气象 4.1.5土壤、植被 284.2社会概况 4.2.1社会经济概况 294.2.2土地利用现状 304.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04.3.1水土流失现状 4.3.2水土保持现状 4.3.3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治理经验 5.1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1.1工业场地位置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1.2井田开拓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渣场、取料场的分析与评价 5.4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 5.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价 5.5.1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 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a)场地平整 b)场区绿化 c)场地排水 5.5.1.2排矸场 a)主设经比选所推荐的工业场地位置方案一是可行的。因为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地貌植被及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和危害等均小于比较的方案二。42b)主设经比选推荐井田开拓方案一是可行的 c)主设所选排矸场(弃渣场)场址位置可行 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6.1.1.1项目建设区 6.1.1.2直接影响区 7水土流失预测 F——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²); 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7.4.4水土流失量预测 7.4.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7.5.1预测结论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局 8.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8.3.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见附图8-1 8.4.1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 8.4.2工程防御标准及优选草树种 图8-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8.5.1工业场地防治措施设计 b)场内道路两侧护路林及围墙外防尘林 8.5.1.3临时措施 8.5.2风井场地防治措施设计 8.5.3场外公路防治措施设计 8.5.5地表沉陷区防治措施 8.5.7植物措施实施技术 8.8.1进度安排原则 V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 9水土保持监测 9.3.1.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9.3.1.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9.3.1.3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9.3.2.2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方法 (1)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 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0.1.5.1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10.1.5.2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10.1.5.3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10.1.5.4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10.1.5.5预备费 10.1.5.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10.1.6.4工程单价汇总 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报告书 10.2.5经济效益 10.2.6防治效果预测 11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12.1.2项目区概况 12.1.4水土流失预测 12.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2.2.1对下阶段设计的建议 附图:1、文家破矿井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3-1)4、彬县水系及水土保持区划图(附图4-1)5、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附图5-1)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附图6-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设图(附图8-1)8、工业场地防治措施布设图(附图8-2)9、风井场地防治措施布设图(附图8-3)10、场外道路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8-4-1)11、联络道路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8-4-2)12、排矸场平面布置图(附图8-5)13、排矸场水位—库容关系曲线图(附图8-6)14、坝体纵横断面设计图(附图8-7)15、排矸场卧管及消力池设计图(附图8-8-1)16、排矸场卧管及消力池设计图(附图8-8-2)17、排矸场卧管及消力池盖板设计图(附图8-8-3)16、放水工程设计图(附图8-9)17、截水沟、排水渠设计图(附图8-10)18、矸石堆放剖面及水保措施典型设计图(8-11)18、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图(附图8-12)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11综合说明1.1.1工程概况文家坡矿井位于彬长矿区东部,陕西省彬县县城东北约10km,距咸阳市10.22km,南北长10.81km,面积87.39km²,资源储量819.27Mt。文家坡矿井为彬长矿区煤化工MTO项目的配套供煤矿井,井田内各煤层属中灰—低中灰、低磷—特低磷,含油—富油,中—高热值不粘煤(31)。其中4煤层为较低软化温度灰煤,其余煤层为低软化温度灰煤,为优质动力煤、气化生产能力为4.00Mt/a。服务年限61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外道路、排矸场、井下开拓等组成。+870~+930m,塬面高程+1170~+1200m。井田主要可采煤层5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0~6°,资源量丰富,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项目总征占土地面积61.21hm²,占地类型为荒坡地和旱平地,项目总投资387752.6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3947.66万元。项目原计划建设工期为56.5个月,即2008年8月做好开工准备,2013年5月建成投产;因诸多因素制约延迟于2016年6月试运行,实际工期93.5个月。林草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覆盖率为56%。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2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重力侵蚀,其侵蚀强度为轻度,土壤平均侵蚀模数背景值为3000t/km²·a。1.1.2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规定的编制深度原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适应。目前本工程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故确定该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为初步设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建设总工期93.5个月,即2008年8月做开工准备,2016年6月建成试运行。根据水保监[2008]8号文规定“对建设生产类项目,方案设计水平年指项目投产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方案服务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原则上不超过10年”,由此,本变更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2016年,方案服务期确定为10年,即由2008年8月至2018年7月。1.2方案编制工作开展情况2008年9月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公司编制《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该报告书于2009年3月25日获得批复。由于文家坡煤矿在建设过程中,对部分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加之外部红岩河水库的建设的影响,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故需编制水土保建设单位于2016年6月委托我公司编制本项目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了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组,进行现场调研、收集资料等外业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实际和特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大佛寺煤矿变变更方案与已批复的《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1.工程总占地面积增大,原工程总占地47.03hm²,变更后占地61.21hm²;2.排矸场原位于工业场地西北南一方村马圈沟,占地10hm²,变更到工业场地东南香花村香花沟,占地14.15hm²:3.风井场地由原占地1.65hm²,扩大到12.1hm²,布局随之调整;34.建设场外联络公路2.1km,路基宽20m,两侧绿化带2m,人行通2m,行车道12m,占地4.2hm²,5.工程投资增大,原计划324415.8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9247.62万元现投资387752.69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3947.66万元;6.工期延长:原计划2008年8月开工,2013年5月建成投产,工期56.5个月;实际2008年8月开工,2016年6月建成投产,工期93.5个月;7.原设计产能5.00Mt/a;现生产能力4.00Mt/a;核准3.30Mt/a;8.服务年限由72.5a,缩减至6la。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彬县属国家级属省级重点治理区(渭北高原沟壑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a)主设经比选所推荐的工业场地位置方案一是可行的。因为从工程站地、b)主设经投资比选推荐井田开拓方案一(立井开拓)是可行的。因为所比较的方案一可比投资为13841万元,方案二可比投资为16923万元。两个方案中方案二可比投资较方案一多3082万元。c)主设所选排矸场(弃渣场)场址位置可行。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745.56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61.21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1683.93hm²。4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1)通过实地调查,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61.21hm²。(2)本工程建设期挖方总量31.13万m²,全部移挖作填,其中内部调运0.05万m;生产期每年排放地面矸石98.83万t,方案服务期内排放总量约524万t,折合349万m³。(3)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61.21hm²。(4)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总量为16209.01t,背景流失量为8943.4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237.54t。(5)结合工程实际,本工程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为对当地水土资源,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下游河道淤积及防洪、土地退化、地面沉陷等方面的影响。1.5.2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时段工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施工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量总计为7237.54t,其水区域和水土流失主要时段为重点布设水土保持永久和临时防护措施。施以植物防护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为主,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在工业场地防治区、穴状整地(0.6m×0.6m×0.6m)6840个、穴状整地(0.3m×0.3m×0.3m)51816个、栽植乔木30977株、栽植灌木129756株、种草18.25hm²、草籽547.34kg。5矸场,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起,至工程运行开始后的第二年止(为2008年8月~2015年5月)。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区域共设置15个监测点:工业场地设置4个监测点,风井场地设置3个监测点,场外道路设置3个监测点,排矸场设置5个监测点,采空塌陷区每季度巡查一次。1.8结论及建议1.8.1结论1.8.2建议对拦矸坝加强运行维护,使其排水通畅,拦矸可靠,稳定运行、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项目名称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文家破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流域管理机构黄河流域涉及省区陕西省彬县涉及地市或个数咸阳市涉及县或个数彬县项目规模总投资(万元)土建投资(万元)动工时间完工时间设计水平年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hm²)挖方量(万m²)填方量(万m)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外道路排矸场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国家级重点治理区省级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类型潮土、黑垆土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²)土壤容许流失量[t/(km²·a)]项目建设区(hm²)扰动地表面积(hm²)直接影响区(hm²)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²)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七))林草覆盖率(%)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工业场地恢复植被、绿化表土临时拦挡、清运、临时排水、洒水降尘风井场地恢复植被、绿化洒水降尘场外道路乔灌草绿化排矸场建拦渣坝1座、截水沟1400m、覆土65232m³渣面灌草绿化13.04hm²清表土2703.5m³投资(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独立费用(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监测费(万元)补偿费(万元)方案编制单位陕西绿业建设科技有艰公司建设单位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孙玉侠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西安西一路地址咸阳市人民路邮编邮编联系人及电话蒋汉系人及电话张涛传真传真电子信箱电子信箱72编制总则文家坡煤矿及选煤厂工程在建设期间将不可避免地扰动或损坏原地貌植被,水土保持法》和《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正确处理开发建设项目与保护生态环(一)编制本项目水工保持方案报告书是具体落实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本方案将全面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依法落(三)本方案将针对本项目工程布局、生产建设工艺和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控制,并结合工程特征,进行土地改造,恢复植被,合利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四)编制本方案报告书,将水土流失防治纳入项目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82.2编制依据2.2.1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日);(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2.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2.1.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6.1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11)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4.1.10)。2.2.2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1国务院令第120号令);(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国务院令第253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国务院令第257(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10)国务院令第3号;(5)《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2013.10.1)陕西省人大常委会;2.2.3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5.30,2005修订);(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1.3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2002年第16号令(4)《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水利部2005年第24号令2005.7.8修改;(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第28号令2007.2.1);:9(6)《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19号(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保[2004]165号)(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2004]332号);(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1]38号);局水保[1994]513号);(5)“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的通知”(水利部水土保持保监[1999]29号);的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15号);(7)“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函[2008]8号);(8)《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2003]89号);(10)《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办函[2002]154号);(11)“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文件水总(2003)67号);(12)《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13)《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14)《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0]67号);2.2.5技术文件及相关资料(4)《陕西省水土保持公报》陕西省水利厅,2008。(5)《咸阳市实用水文手册》咸阳市水利水土保持局,1988年。2,2.6,任务由来受陕西彬长文家坡矿业有限公司委托,编制《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2.3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2.4编制原则(3)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防止工程建设活动对原有植被一体;避免新增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相重2.5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彬县属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泾河北洛河上游治理区),又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2.6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本工程为建设生产类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期为2008年8月做开工准备,2013年5月建成投产,总工期56.5个月。根据水保监(2008)8号文规定“对建设生备期开始计算,原则上不超过10年”,由此,原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2014年,方案服务期确定为10年,即由2008年8月至2018年7月。后因建设项目增加,建设工期相应延续至2016年6月,由此,本变更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确定为2016年,方案服务期确定为10年,即由2008年8月至2018年7月。3项目概况3.1基本情况3.1.1变更前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建设工程工程等级:大型矿井井田东西长10.22km,南北宽10.81km,井田面积87.39km²。总资源量为819.27Mt,服务年限72.5a,项目地面工程由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外道路(联络道路、风井道路、排矸道路)占地47.03hm²。变更前项目基本情况表3.—1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主要特性表表3-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井田范围井田南北宽度2井田东西长度3井田面积4首采区面积首采区为两盘区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年生产能力2日生产能力三矿井服务年限a四井田开拓1开拓方式立井2大巷主要运输方式胶带输送机五采区1面采工作面个22推进工作面个23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开采六场外道路新建部分1风井公路工业场地到风井场地2排矸公路工业场地到排矸场七建设用地1用地总面积其中:工业场地其他用地八土石方量1开挖方量2回填方量九项目建设期1建设工期月2投产至达产年过渡期月十项目投资万元3.1.2变更后项目基本情况3.1.2.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建设工程项目位置:陕西省彬县小章镇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工程等级:大型矿井工程规模:4Mt/a,核准年产3.3Mt/a;总投资:387752.69万元土建投资:63947.66万元建设工期:原计划矿井工程2008年8月---2013年5月(总工期56.5个月)。实际延长---2016年6月(实际工期93.5个月)变更项目主要有:①风井场扩建,占地面积由原来1.65hm²,扩大到12.1hm²,②排矸场位置变动,原位于工业场地西北南一方村马圈沟,占地10hm²,变动到工业场地东南香花村香花沟,占地14.15hm²:③场外道路(联络道路新增):矿大门口至彬新公路接口处,长2100m,路基宽20m,占地4.2hm²:工程特性见表3-2。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变更后主要特性表表3-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井田范围1井田南北宽度2井田东西长度3井田面积4首采区面积首采区为两盘区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2日生产能力三矿井服务年限a四井田开拓1开拓方式立井2大巷主要运输方式胶带输送机五采区1面采工作面个22推进工作面个23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走向长壁开采六场外道路新建部分1联络公路工业场地到彬新公路2风井公路工业场地到风并场地3排矸公路工业场地到排矸场七建设用地1用地总面积其中:工业场地其他用地八土石方量1开挖方量万m2回填方量九项目建设期1建设工期月2投产至达产年过渡期月十项目投资万元文家坡井田位于彬长矿区东部,陕西省彬县东北约10km,距咸阳市约胡家河井田相邻;南与官牌井田相邻,北至七里铺—西坡背斜南部煤层尖灭线。东西宽10.22km,南北长10.81km,面积87.39km²。文家坡井田属原小庄井田东图3-1。312国道西(安)~兰(州)段由井田西南边缘通过,彬县至正宁的省级公高速公路,向东南距西安170km。西北距长武县20km,距甘肃平凉133km。西平大动脉的通道;向西与宝(鸡)~中(卫)铁路并轨,为西进宁夏、甘肃搭建了路将为煤炭外运提供便利条件。井田交通位置详见附图3-2。3.3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组成。井田平面布局详见附图3-3。3.3.2总体布局工业场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利用道路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主要生主要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部,由选煤生产系统组成,主要布置有原煤仓、准备车间、主厂房、产品仓等。从主井输送出来的原煤进入原煤仓缓存后,再进入准备车间破碎分级,分级破碎后向东进入主厂房入洗,而后南进入产品仓,再由胶带输送机向东运至煤化工厂区。在该区内还规划有热交换站、日用消防水池及泵房、浓缩池、高位翻车机等设施。料库、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无轨胶轮车库等组成,并由900mm轨距窄轨铁路观、宁静的场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10kV变电所位于工业场地南部,日用工业场地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2。表3-3序号1工业场地占地面积2墙内占地面积其中矿井占地面积单身宿舍占地面积变电站占地面积3墙内占地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各种专用场地占地面积道路及人行道占地面积场地绿化面积4建筑系数%5场地利用系数%6绿化系数%风井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西侧2.0km处的路村东侧,场地内布置有回风放泵站位置。风井工业场地占地12.10hm²。3.排矸场现位于工业场地东南侧约2.6km处的香花沟上游支沟,占地14.15hm²,场内容积400万m³。4.场内、场外道路(1)场地内道路基层。场内道路总长为4159m。风井场地内道路为城市型道路,道路宽度为4.5m,路面结构为22cm厚水泥(2)场外道路路布线至矿井工业场地,路线长2.1km,建成路基宽度20.0m,路面12.0m,结构为沥青混凝土的二级标准公路,两侧各留4m人行道及绿化蒂。b.风井公路风井公路连接矿井工业广场与风井工业场地,该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改造路段,路线接于联络公路,向西接既有县乡公路,路线长0.6km,将原沙石路西,利用段路线长1.6km;第三段为新建,路线向西至风井工业场地,路线长风井公路按厂外道路四级标准设计,路基宽6.5m,路面宽3.5m,路面采用c.排矸公路章村十字1.2km;第三段的小章十字至排矸场,25cm厚混凝土面层1.3km按道路三级标准改造,路基宽8.5m,路面宽7.0m。5.矿区供电文家坡矿井的供电电源引自彬县330kV变电站及大佛寺110kV变电站,分别距矿区8km和10km。供配电系统考虑在在文家坡矿井工业场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其电源一回线路引自彬县330/110/35kV变电站,一回以LGJ-185/16kM的110kV线路引自大佛寺110/35/10kV变电站。6.场区给排水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的生产、生活用水总量为6966.1m³/(1)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生活给水系统:(2)复用水系统:井下排水经预处理和反渗透膜脱盐处理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后进行回用,由泵加压分别供给选煤厂选煤用水(接至浓缩车间循环水池)和黄泥灌浆用水,及消防、防尘洒水用水。选煤厂选煤补充用水量不足时,可由经中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387.2m³/d)3.4生产工艺3.4.1井田开拓井田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由于主采煤层4煤在井田内赋存范围基本呈矩形(东西宽10km,南北长10km)分布,设计井下主要开拓大巷基本沿经线Y=36507400线南北向布置,大巷组将4煤分成东西两翼,工业场地内主副井落底后向西开凿一组石门与中央大巷相接。后期随着开拓距离的增加,增加李家沟进、回风立井及北沟进、回风立井。根据煤层赋存特征,本着尽量减少初期井巷工程量,节省建设投资,并有利于就近向煤化工基地供煤的原则,井田的首采区选择在西南部,分别为上组煤的31盘区和下组煤的41盘区。31盘区东西宽约1.0km,南北长约3.0km,盘区面积3.0km²,盘区内主要赋存煤层为3煤,资源储量19.44Mt,可采储量13.82Mt,按照1.00Mt/a的盘区生产能力,可服务9.9a;41盘区东西宽约4.0km,南北长约3.0km,盘区面积12.8km²,盘区内赋存煤层为4煤,资源储量197.35Mt,可采储量142.01Mt,按照4.00Mt/a的盘区生产能力,可服务25.4a。3.4.2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本矿井4号煤层适合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1、2、3、4¹煤层适合采用中厚煤层单一走向和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顶板管埋方式采用全部垮落法管采煤工艺为:31盘区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41盘区采用放顶煤综采开采,均采用走向长壁开采。3.4.3井下煤炭运输根据井田开拓布置和运量要求,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3.4.4地面煤炭运输地面煤炭采用汽车运输,区内公路除G312线和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外,矿井工业场地所处新民塬上县乡道路纵横交织,棋盘式分布,紧邻矿井工业广场的小章乡有三级公路与G312线相连,交通十分方便。煤化工MTO项目规划有与G312线连接的二级公路,也成为矿井对外联络公路,设计仅需修建矿井与化工基地联络公路。根据调查本井田内地面村庄较少,其中人口较多的村庄压覆的主要为薄煤划,结合当地小城镇建设规划期分批搬迁,并对搬迁旧庄基地复3.6主体工程依托项目概况a)文家坡矿井为彬长矿区煤化工MTO项目的配套供煤矿井,所产煤炭可作为原料,同时煤化工MTO项目还规划有与G312线连接的二级公路,距本项目工业场地仅2.1km,为项目提供了良好运输条件。b)朱家湾煤矸石发电厂。本电厂位于彬县朱家湾,距本井田约10km。该电厂2009年底建成投运,本煤矿可向其供应发电所需的部分煤矸石。3.7施工组织3.7.1施工力能供应3.7.1.1运输条件与G312线相连,交通十分方便。煤化工MTO项目规划有与G312线连接的二级公路,距本项目工业场地仅2.1km。铁路:西(安)——平(凉)线为国铁I级干线铁路,沿泾河河谷穿过矿区,在3.7.1.2通信、电力通信:本区的通讯光缆己与全国主干光缆并网,乡镇之间通讯光缆己经形别沟谷信号较差外,大部分地区信号较好。县城及周电力:矿区内可供选择电源较多,本项目供电电源可靠:矿井东南方向的的变压器一台。110kV电源引自乾县330kV变电站,彬县火电厂,装机容量为6000+1500kW,该电厂以10kV接至彬县110kV变电站;:矿区周边建有彬县朱家湾电厂,装机容量为3×12MW;长武县罗峪110/35/10kV变电站,容量初期为1×31500kVA,后期为2×31500kVA;彬县文家坡110/35/10kV变电站;该变电站3.7.1.3水源条件根据彬长矿区规划,长武县亭口镇泾河支流黑河入口处将建设亭口水库,水库坝址位于亭口镇上游约1.8km的姚家村附近,总库容为2.278亿m⁹,水库有效库容1.965亿m。本项目将与用水量较大矿区煤化工项目合建亭口水库供水工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矿井井下消防洒水,洗煤厂生产补充用水,厂区绿3.7.2施工工序(1)首先进行场区的“四通一平”工作,即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并进行场内3.7.3.1井筒(1)主立井锁口盘顶面标高+1187.0m。井深647m,井筒净直径6.5m,净断面积33.2m²,掘进断面井颈段45.3m²,正常段44.2m²。井筒内安装2个载煤量40t的多绳提煤箕立井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井颈段12m,井颈段以下的表土段支护厚口轨面标高+1187.0m。井深677m,井筒净直径8.5m,净断面积56.7m²,掘进断面井颈段76.9m²,正常段75.3m²。井筒内安装一宽一窄2个罐笼,并装备钢—玻璃钢梯子间,承担矿井辅助提升任务,兼进风和安全出口。矿井排水、黄泥灌浆、压风管路均沿副立井敷设。副立井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井颈段12m,井颈段以下的表土段支护厚度为650mm;基岩段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为650mm。地坪标高+1187.0m。井深747m,井筒净直径7.0m,净断面积38.5m²,井表土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表土段支护厚度为550mm;基岩段采用混凝3.7.3.2工业场地式。3.7.3.3施工生产生活区3.7.3.4场外道路路基采用砂石料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施工方案。路基施工主要由机械进行。土、石方的挖、装、运、摊、平、压全部由机械进行流水作备精良施工机械,严格按照路基施工规范进行机械化施工。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总占地61.21hm²,其中永久占地47.06hm²,临时占地14.15hm²;占地类型主要为荒坡和平旱地,其中荒草地14.15hm²平旱地47.06hm²,建设用地1.51hm²。本工程占地情况详见表3-3。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工程占地情况表表3-3单位:hm²占地性质占地类型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平旱地荒坡建设用地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排矸场0场外道路联络公路风井公路排矸公路3.9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共需开挖土石方31.13万m²,填方36.80万m,挖方全部移挖作填,其中内部调运0.05万m³,工程土建期间不产生废弃方。其中移挖作填25.10万m,调出土方0.05万m;风井场地建设挖方量1.75万m³,移挖作详见土石方平衡表3-4及土石方流向框图3-2。依据主体工程可研资料,该项目生产运行期间年产生矸石98.83万t,共产生矸石7165万t,排放于排矸场。在方案服务期内63.5个月里将产生矸石量约524万t,折合349万m³。表3-4项目分区开挖移挖作填调入调出数量来源数量去向工业场地风井场地风井场地工业场地场外道路排矸场取土场弃于排矸场表土堆放痔期霞盖闸土。合计开挖:31.13万m²移挖作填31.08万m²调运0.05万m²表土堆置0.05万m风井场地开挖1.75万m³移挖作填1.80万m³调入0.05万m³排矸场开挖1.9万m³弃表土堆放0.05万m³移挖作填1.85万m³取土场5.75万m³图3-2土石方流向框图3.10工程投资估算投资为设计范围内本工程从项目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时的全部井巷工程、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及其他费用的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静态总投资387752.69万元其中:井巷工程89179.88万元63947.66万元123253.25万元安装工程38018.06万元其他费用58793.09万元基本预备费35923.99万元建设项目总造价350756.96万元其中:基建贷款利息26341.07万元建设项目总资金353104.08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2347.12万元资本金125526.20万元本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由企业自筹解决。3.11施工进度安排根据设计的井巷工程、掘进指标及关键线路,排定井巷工程施工工期约45.5个月、施工准备期8个月,设备安装及联合试运装3个月,估算矿井建设总工期为56.5个月。各项进程都有所拖延,截至试运行2016年6月底为限,实际总工期93.5个月,延期37个月。矿井建设工期综合进度详见表3-5。4项目区概况4.1.1地貌将全区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加川道的地貌格局。两个塬体均向泾河干流倾斜,本项目所在位置为东北塬区,红岩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塬区中部,汇入泾4.1.2地质4.1.2.1地层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i),中统延安组(Jzy)(含煤组(K₁g);上第三系(N)及第四系更新统(Q₁-g)和全新统(Q₄)。4.1.2.2构造区内构造总体走向NNE,向斜两翼宽缓,倾角1~6°。南玉子向斜在西部表4.1.2.3地震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为6度。4.1.2.4水文地质1、含(隔)水层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区内含(隔)水层分布分别为:(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I);(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Ⅱ);(3)第三系红土隔水层段(Ⅲ);(4)第三系砂卵砾孔隙潜水含水层段(IV);(5)白垩系下统华池组泥岩相对隔水层段(V);(6)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井田地层平缓,地质构造简单。主采煤层4煤底板标高+362.10(5-6)~+482.00(5-1)m,煤层埋深824.4(5-6)~704.5(5-1)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煤层下伏岩层含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IX),以及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煤层及其顶板砂岩含水层(X),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各直接充水含水层埋藏深,裂隙不甚发育,4.1.3气象化大,常出现干旱。每年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据彬县气象站1950年以来资料,本地极端最高气温40.0℃(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2.5℃(1977年1月31日),平均气温11.1℃,元月平均气温-7.5℃(最低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9.8℃(最高月份),0℃以上积温3772.3℃,10℃以上积温3180.9℃,霜期一般为10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下旬;冰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来年2月下旬;冻土层最大厚度68cm。年平均降雨量为561.4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mm。本区年降水量在小地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气象数据,详见表4-2。项目区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表4-2单位彬县气象站数值1多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4多年平均降水量5日最大降水量61h最大降水量7无霜期d8日平均风速9年日照时数h≥10℃积温℃最大冻土深度主导风向4.1.4水文统所覆盖,谷坡有白垩系洛河组及华池组呈条带状出露。历年最高洪水位为857.310~840.750m,平均年输沙量为28300万吨。陕西省水文总站景村水文站观测资料见表4-3。观资料:最大流量1.379m²/s,最小流量0.353m²/s,流量变幅1.0258m²/s。流量增量百分比最大81.75%,最小11.03%,一般20~40%,平均年输沙量为122万4.1.5土壤、植被4.1.5.1土壤最大或最高最小或最低统计年限(年)水位标高m流量断面平均悬移质含砂量0水温℃0年径流量最大一日洪流总量最大三日洪流总量最大七日洪流总量最大十五洪流总量最大三十日洪流总量最小一日平均枯水流量最小十日平均枯水流量最小月平均枯水流量4.1.5.2植被植被,现有木本植被和草本植被256种。全区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缺少大面积物型4.2社会概况4.2.1社会经济概况彬县位于陕西咸阳西北部,312国道纵贯全境,福银(福州一银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20km。全县总面积1202km²,总人口32.4万人,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彬县自然资源丰富,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县内煤炭储量68亿吨,煤区原煤埋藏浅、储量大、煤层厚、煤质好,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化工用煤和环保生活用煤。彬长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被省政府确定为能源化工基地。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48亿元,增长25.1%;完成财政总收入4.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分别增长78%和14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05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增长14.4%。项目所在的小章乡总人口2.09万,其中农业人口约2.56万人,辖区1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48万亩。彬县总土地面积118320hm²。其中耕地40000hm²,园地28000hm²,林地48120hm²,草地表2200hm²。项目所在的小章乡总土地面积6843hm²,其中耕地面4.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4.3.1.1区域“三区”划分情况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彬县属国家级属省级重点治理区,彬县水土保持区划情况详见附图4-1。4.3.1.2水土流失类型、强度根据陕西省2006年度水土保持公报,项目区属次强度流失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a。土壤允许流失量为1000t/km².a。彬县水土流失现状见表4—5。表4—5彬县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强度级别水土流失面积(km²)所占比例(%)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注:该资料来自“全国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报告(陕西)”4.3.1.3项目区水土流失特征该区域水土流失主要是暴雨所为,项目区6~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80%,暴雨和连阴雨常造成川道两岸坍塌,局部滑坡,造成水土流失。区内开发建设、开荒毁林造田等人为活动也是造成水土流水的重要原因。4.3.2水土保持现状彬县多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其治理率达到50%,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农牧区范围以预防为主,加大封山育林力度,还林还牧进一步得以落实;对集中连片的川台地,力争建成基本农田,为退耕陡坡打下基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减少了流域泥沙,而且还减轻了暴雨洪水带来的危害,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4.3.3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治理经验近年来项目区周围开发建设项目比较多,如大佛寺煤矿、亭南煤矿等大型项并为同类项目积累了可签借的成功经验。(1)项目建设遵守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三同时”义务。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建设前及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体建设期间,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也相应开展建设,主体投产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通过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项目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人为水土流失的发展。(2)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人为水土流失,关键在于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要竖立先拦后弃的思想,将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区域、施工环节等,事前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例如,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的弃土弃渣或临时堆土堆料,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及时采取拦挡措施,然后堆土弃渣,可有效地减少因拦挡不及时而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3)通过竞标,公开选拔有相应水土保持资质的施工、监理、监测单位。通过公开竞标,不仅可以降低各项费用,同时可以选聘到具有水土保持施工经验的工程建设队伍,施工队伍能自觉地防护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减少因盲目施工或野蛮施工给业主带来的不必要的违规处罚;同时,合格的监理、监测单位工程建设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为最终的水土保持验收提供书面资料和技术支撑。生林的建设,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和保存率,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5)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如在工业场区布设排水过水涵洞,同时因地制宜地营建灌乔植物防护体系,通过进行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即(6)临时防护措施和管护措施到位。项目建设和工程施工中,对临时弃土弃渣堆放加强施工过程中拦挡(编织袋装土挡墙等)、排水(开挖临时排水沟)、覆(7)根据项目区调查,煤矿建设过程中在水土保持方面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扬尘的物料必须覆盖、严禁露天堆放;拆除建筑物时必须喷水、洒水湿法作业;(8)建设单位接受地方水行政部门的检查,并主动向当地水行政部门汇报水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施工具有项目类型多、土方开挖和填筑量大及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工业场地选址、工业场地平面布置方案、井田开拓方式等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有利于经济、高效和施工方便,而且有利于减少开挖工程量,减少施工扰动原地貌和植被面积,减轻人为水土流该项目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涉及工业场地位置方案的比选和井田开拓方案比5.1.1工业场地位置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5.1.1.1工业场地选址基本情况由于彬长矿区煤化工基地位于新民塬上的小章乡东南部,根据工业场地尽量场地位于新民塬小章乡东北部,工业场地地形平坦宽阔,场地地形自然标高(1)场地位置距煤化工基地场址距离约1.5km,向煤化工基地供煤方便;(2)工业场地压煤较少;(3)场地宽阔,地形平坦。该方案主要缺点是工业场地距离首采区位置较远,初期井巷工程量场地位于南益坊村附近,与小章乡场地距离约1km,工业场地地形平坦宽阔,(1)场地宽阔,地形平坦。(1)与方案一比较,场地距煤化工场地位置远,两个场地联系的带式输送机栈桥、供热、供水管线长1km,投资大。(2)工业场地压煤较大。(3)工业场地附近村庄较密集,干扰大、矛盾多,村庄搬迁难度大,甚至导5.1.1.2工业场地设计方案比选本项目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煤化工项目的配套供煤矿井,煤化工项目场址位于彬县北部8km、文家坡井田东南部无煤地带,为了降低项目总体成本,按照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的总体构想,文家坡矿井工业场地应尽可能靠近煤化工场址(1)尽可能靠近煤化工项目场址选择矿井工业场地,以缩短煤炭运距、节约(2)工业场地选址应尽量考虑外部交通条件,有利于建设用的材料运输。(3)工业场地尽量少占良田,少压煤,尽量远离村镇,少干扰、少搬迁,以所以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将方案一即小章乡场地厂址作为推荐方案。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1。5.1.1.3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两场址经主体设计优缺点分析及经济比较,主设推荐方案为场址一,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显示,场址一在扰动地表面积、损坏地表植被、土石方量及水土流失等方面均少于场址二。因此,主体设计推荐的场址一方案是合理的,基本不存5.1.2井田开拓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由于主采煤层4煤在井田内赋存范围基本呈矩形(东西宽10km,南北长10km)分布,设计井下主要开拓大巷基本沿经线Y=36507400线南北向布置,大巷组将4煤分成东西两翼,工业场地内主副井落底后向西开凿一组石门与中央大巷相接。后期随着开拓距离的增加,增加李家沟进、回风立井及北沟进、回风立井。主立井井深647m,净直径6.5m,装备一对40t箕斗提升煤炭;副立井井深677m,净直径8.5m,装备一宽一窄2个罐笼作为辅助提升井筒,并敷设排水、灌浆管道;路村回风立井井深747m,净直径7.0m,装备玻璃钢梯子间,并敷设瓦矿井可采煤层有1、2、3、4、4'共五层可采煤层,其中1、2、3三层煤位于4煤层的上部,均为薄~中厚煤层,煤层间距平均10.65~14.92m,作为上组4煤与4下'煤作为下组煤;4煤与3煤间距在60m左右,设计将下组煤划分主要开采水平,在4煤布置一组开拓大巷,本井田共划分为11个盘区开采。为了缩短主提升高度,设计4煤主运输大巷与主立井井底采用倾角2.5°石门联系。该方案移交井巷工程量80336m,其中煤巷36722m,半煤岩巷21677m,岩巷(1)场地位置距煤化工基地场址距离约1.5km,向煤化工基地供煤方便;(2)场地位于薄煤层区,工业场地压煤较少(仅压覆1煤薄煤区);(3)工业场地与煤化工基地场址近,两者联系的供水、供暖、供电线路均较(4)主副井工业场地和回风井场地分设,可以利用风井实现井下两条石门的(1)工业场地距离首采区位置较远,初期井巷工程量大;(2)主副井工业场地和回风井场地分设,生产管理相对不便。亦划分11个盘区,不同的是井筒及石门的位置、长度不同。该方案矿井工业场地选择在南益坊村附近,初期在回风三条立井。后期随着开拓距离的增加,开凿李家沟进、回风立井及北沟进、该方案主立井井深747m,净直径6.5m,装备一对40t箕斗提升煤炭;副立井井深777m,净直径8.5m,装备一宽一窄2个罐笼作为辅助提升井筒;回风立井井深747m,净直径7.0m,装设玻璃钢梯子间,主要作为回风及安全出口。该方案移交井巷工程量76633m,其中煤巷41120m,半煤岩巷19542m,岩巷(1)工业场地距离首采区位置较近,移交时井巷工程量小;(2)主、副、回风井筒位于一个场地,便于集中管理。该方案主要缺点是:(1)工业场地处煤层埋深较深,压煤较多;(2)工业场地与煤化工基地场址距离较远,两者联系的供煤、供水、供暖、5.1.2.2井田开拓方案设计比选主设认为,两个开拓方案大巷布置、首采区位置相同,其不同之处是工业场地与煤化工场地位置的不同造成井筒深度、井下石门长度、工业场地至煤化工场地间输煤栈桥、供水、供暖、供电线路长度不同,因此对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的经济比较,详见表5-1。井田开拓方案经济比较表表5-1序号方案一方案二投资(万(万元)一、井下工程可比井巷工程井筒:主立井647m;副立井677m;路村回风立井747m主立井747m;副立井777m;南益回风立井747m;大巷:井筒装备井下带式输送机总长度:2000m总长度:910m(二)地面工程井田开拓方案经济比较表续表5-1序号方案一方案二投资(万(万元)地面输煤栈桥(1)工程投资(2)占地进场公路(1)工程投资(2)占地输水管道供热管道(三)可比投资合计(四)与方案一对比工期(月)施工准备期88建井工期(含3个月联合试运总工期由表5-1可知,方案一可比投资为13841万元,方案二可比投资为16923万元。两个方案中方案二可比投资较方案一多3082万元,因此从经济上比较,方比较方案二和方案一,设计认为,从技术上比较,方案二虽然较方案一距首采区距离近,矿井移交井巷工程量省。但其可比投资大,同时其工业场地煤柱压煤量约8.00Mt,且其场地仍然距煤化工基地较远,胶带栈桥长,占地较多,征地费较贵,管理不便。而方案一虽然距首采区位置较远,需要通过2.0km长运输石门才能到达首采区,但该方案节约了地面运煤栈桥、场地间管线等投资,且占地少;虽然该方案井巷工程量大,但可从主、副立井井筒与回风立井井筒分别对头设计推荐方案一,即小章乡工业场地的立井开拓方案。路村场地作为矿井初期风5.1.2.3水土保持角度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上主设分析比较可知,井田两种开拓方案均布设由以于工业场地内部,故其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面积和水土流失影响程度均相当。但方案一比方案二占从水土保持角度综合分析,主体设计推荐的井田开拓方案一是可行的,基本不存5.2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由前项目概况中的工程占地资料(表3-3)可知,本工程总占地面积61.21hm²,其中永久占地47.06hm²,占工程总面积的76,88%;临时占地为14.15hm²,占工程总面积的23.13%。工程占地的类型分为荒草地和农耕地两大类,其中荒草地占用14.15hm²,占工程总面积的23.11%;农耕地占用47.06hm²,占工程总面积的76.88%;建设用地1.51hm²,占工程总面积的2.47%。由以上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分析,对于总投资约38.78亿元、年生产能力4.0Mt/a的煤矿工程,其征占土地资源(47.06hm²)面积不算太大,比较适中;占地类型中的农耕地面积虽然占到工程总占地面积的76.88%,但从工程现场实际踏勘中看到,主要为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占地,地形比较平坦,也无常流水经过。另外,随着工程的建设,还将在一定范围实施植物措施的恢复。由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主体工程在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上基本合理,不存在5.3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渣场、取料场的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建设期挖方总量31.13m²,全部移挖作填,其中内部调运0.05万,弃方产生0.05万m²。生产运行期间矿井产生矸石量约52.83万t/a,(约合35.22万m²)集中堆置于排矸场。排矸场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东南方向的香花沟内,距工业场地2.67km,场内容积为400万m³,满足方案服务期的堆存要求,排矸场以上汇流面积不大,荒沟修筑拦矸坝地形合适。另外,主体设计该项目不设取料场。综上所述,主体设计工程土石方平衡、弃渣场地选址是合理的,从水土保持5.4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满足施工要求;建筑材料采购方式基本合理,但应明确在采购过程中选择有合法开采权的砂石料场,在购买砂石料时应与卖方签订有关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书,并主体工程要求弃料表面整平,工程施工中要求减少对原地表的扰动,规范施工行为,尽量减少活动场地的数量,尽量少占地;强化施工期的管理、监理、监督体制。排矸场采取先拦后弃的防护措施也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由于受主体工程设计阶段所限,施工组织设计不是很详尽,本方案将根据煤矿施工特点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要求,如场外道路施工区的先拦后弃、先防护再开挖、尽量减少地表裸露时间、保留表土、临时弃渣集中堆存等。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008年8月施工准备开始,计划于2013年5月投产使用。后因工程项目增加,资金筹措等因素延期于2016年6月试运行。施工时首先进行场区的“四通一平”工作,即先建设场内供电、供水,以及通讯等工程,施工准备结束后进行工业场地建筑、井巷工程的建设和排矸场拦渣坝等的建设。开挖基础时同时埋设场内部分管道,避免重复挖填造成水土流失。在土建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应尽量避开强降雨,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水土流5.5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数量的水土流失。为了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生产及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大的影响,主体设计中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包括场地平整、场区绿化、场地排水等。5.5.1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5.5.1.1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a)场地平整根据矿井施工工艺的特点,本工程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在施工前主体工程提b)场区绿化主体设计中受设计阶段限制,未能完成场区绿化布设,但场区绿化规模已初步确定,并在平面图中做了简单的绿化示意,工业场地绿化系数为18%,风井场地绿化系数为25%,这些均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对工业场地内的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管道排水方式,雨水经排水管道系统、最终排至鳑蟹沟总排管入泾河。主体工程设计对风井工业场地内的排水设计以排水管道排水方式、通过管道与工业场内排水合流后,经鳑蟹沟总排管入泾河。以上主设所采用的防护工程均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5.5.1.2排矸场主体工程对排矸场进行选址,做了容积估算,未进行拦挡工程的设计,本方案将作为新增措施作出详细设计。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详见表5-2。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表5—2工程项目单位数量投资(万元)场地平整m截水沟m场区绿化合计5.6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类似开发建设项目类比,本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产生5.6.1建设期(a)工程建设期间,在施工活动区域内,由于工业场地施工、临建工程布置以及场外供排水管线、输电线路、道路建设等施工活动,均将对原生地表和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加重。(b)建设期工程将产生一定量的临时堆土,若堆放或临时防护不当,将会在暴雨期增加水力侵蚀强度。(c)建设期施工机械越界行驶、随意碾压,将对原生地表和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破坏。5.6.2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排矸场矸石堆放过程中,防护措施实施滞后和植被恢复的滞后引发的侵蚀及流失。另外,生产运行期间,对应井田采区以上的地面可能形成一定范围的沉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见表5-3。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表表5-3时段项目名称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施工准备期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地平整、管沟和基坑开挖、打桩基工程、临时堆放余土以及建筑物土建工程等,使地面裸露、表土破损、破坏原地貌及植被产生水蚀。施工期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地平整,扰动原地表植被,大面积土壤暴露在外,易产生水排矸场区排矸场平整及防渗处理,初期拦矸坝修筑,扰动地表,使地面裸场外道路区道路工程的建设,使地面裸露、破坏原地貌、植物,形成再塑地自然恢复期工业场地、风井场地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仍有少量水土流失。场外道路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仍有少量水土流失。排矸场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仍有少量水土流失。运行期排矸场堆弃矸石,占压地表植被,形成再塑地貌,边坡及平台产生水沉陷区首采区以上地面可能产生一定范围沉陷区,形成裂缝,导致水土流失。5.7结论性意见在以上针对主体设计结合水土保持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可得以下结a)主设经比选所推荐的工业场地位置方案一是可行的。因为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地貌植被及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和危害等均小于比较的方案二。b)主设经比选推荐井田开拓方案一是可行的。方案二比方案一的可比投资多3082万元,而且其工业场地煤柱压煤量大,场地仍然距煤化工基地较远,胶带栈桥长,占地较多,管理不便。c)主设所选排矸场(弃渣场)场址位置可行。因其位于工业场地东南2.6km处的一个小荒沟内,该荒沟汇流面积不大,排水设施便于布设,沟口地形有利修筑拦挡工程,下游无人居住,且荒沟容积满足因此,该项目工程建设主设方案是可行的,基本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制约性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由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组成。其中,项目建设区指开发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征用、占用、租用及管辖的土地范围;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对项目建设区以外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范围。6.1.1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6.1.1.1项目建设区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包括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外道路、排矸场等四个防治区域。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总面积为61.21hm²。a)工业场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利用道路划分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设施区三个功能区,总面积为26.23hm²。b)风井场地:场地内布置有回风立井、通风机房及配电间、制氮站、黄泥灌浆站等设施,并预留瓦斯抽放泵站位置,风井场地占地12.2.hm²。c)场外道路:本工程新建工业场地与化工基地联络公路道路长2.1km、占地4.2hm²,风井公路长1.2km、占地1.86hm²,排矸公路长1.6km、占地2.67hm²,d)排矸场:包括煤矸石堆放场、拦矸坝、截洪排水沟等所占用土地,总面经现场实际踏勘调研,本工程确定建设期直接影响区主要考虑工业场地区、风井场地、场外道路、排矸场等施工建设影响较大的区域。生产运行期直接影响区主要考虑上述施工建设影响区以及地表沉陷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本工程直接影响区占地面积约为1683.93hm2。a)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占地26.23hm²,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其占地范围以外5m宽带状区域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60hm²。b)风井场地:风井场地占地12.1hm²,直接影响区为占地范围以外5m宽带状区域,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19hm²。c)场外道路:联络公路长2.1km、占地4.2hm²,直接影响为路基两侧各外扩3m的范围,计1.26hm²;风井公路长1.2km、占地1.86hm²,直接影响为路基两侧陕西彬长矿区文家坡矿井及选煤厂水土保持变各外扩3m的范围,计0.72hm;排矸道路长1.6km,占地2.67hm²,直接影响区为d)排矸场:排矸场占地面积14.15hm²,直接影响区主要是在修建拦矸坝时6.1.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7.03hm²(永久占地37.03hm²,临时占地10hm²),区面积1683.86hm²。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见表6-1,附图6-1。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表6—1单位:hm²序号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防治责任范围永久占地临时占地1工业场地02风井场地03联络公路0风井公路00小计04排矸场05地表沉陷区00合计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2.2防治分区划分的原则6.2.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的依据和原则,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工业场地防治区、风井场地防治区、场外道路防治区、排矸场防治区和地表沉陷防治区等五个区。本工程在建设期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为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场外道路防治区:在生产运行期重点防治区域为排矸场防治区。重点防治时段为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并重。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见表6-2。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表6-2防治分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工业场地防治区土地类型为农耕地和果园,扰动形式为占压损坏地表,侵风井场地防治区土地类型为农耕地,扰动形式为占压损坏地表,侵蚀形式防治区联络公路、排矸道路、风井公路为未利用荒地和农耕地扰动特点是扰动地表,水土流失形式为建设和生产期的水排矸场防治区煤矸石及弃渣占压地表,侵蚀形式为建设期挖损破坏面和沉陷区防治区采空区沉陷引起地表扰动,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破坏水土保持设施,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土地功能和植被生长,加7水土流失预测7.1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7.1.1预测范围根据水保监【2008】8号文规范,水土流失预测的范围即为各防治分区的扰动面积。按照前章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对应面积划分结果,该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总面积为47.03hm²。详见表7-1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范围详表表7-1序号预测分区项目建设区小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1工业场地2风井场地34排矸场0合计7.1.2预测时段7.1.2.1预测时段确定原则8号文”规定,预测时段确定的原则如下:a)开发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应按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b)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对方案服务期内生产运行期的弃渣量、容量等进行c)根据各单元的施工扰动时间,结合产生土壤流失的季节,按最不利条件确定预测时段:d)自然恢复期指各单元施工扰动结束后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松散裸露面逐步趋于稳定,植被自然恢复、土壤侵蚀强度减弱并接近原背景值所需的7.1.2.2预测时段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