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_第1页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_第2页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_第3页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_第4页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总结出太阳系的结构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科学探究1.能从科学家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太阳系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运用计算、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太阳系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体会到人们的好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探究太阳系的动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也有一个大家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关于太阳系,你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你知道太阳系是什么样的吗?(二)感知理解,获取信息(1)引导: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下面大家先来观察图片.说一说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2)出示:太阳系图片,学生观察.(3)交流:说说太阳系包含哪些行星,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1)引导: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来寻找答案.(2)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现察太阳系模型,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理解太阳系.(1)引导:通过观察太阳系模型,我们知道了太阳系各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和各行星体积的相对大小.各行星离太阳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实际又是多大呢?让我们通过阅读数据表来获取准确的信息.(2)出示: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赤道直径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表.(3)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按照体积的大小,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5)小结: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按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4.想象太阳系.(1)引导:太阳系实在是太庞大了,大得让我们难以想象.下面让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来体会吧.(2)讲解:假如我们要从地球到太阳去旅行,可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万千米的火箭、每秒钟飞行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计算大约各需要多长时间.假如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海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时间?(3)计算: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想象:学生根据计算数据,想象太阳系有多大.(三)概括综合,得出结论1.讨论: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太阳系2.总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太阳的周围有八大行星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行,这八颗行星距太阳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拓展延伸,认识彗星1.引导:在繁星闪烁的夜空,有时会出现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天体,那就是彗星.你知道彗星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教材44页的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2.阅读:学生阅读资料.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学反思:第12课美丽的星空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大熊座、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特征.2.能说出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从星座由来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观察、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有关星座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利用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呈现探究过程和结果.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星空进行科学观察的兴趣.2.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体会到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对星空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晴朗的夜晚,你会看到美丽的星空.这些星星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为了便于观察星空,古人用一些假想的线把相邻的几颗恒星连接起来,并根据连接成的图案,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名称来给它们命名,这就是星座.关于星座你都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大熊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什么位置?天空中还有哪些星座?(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寻找典型星座.(1)引导:怎样才能知道大熊座和猎户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需要在晴朗的夜晚,与同学或家人一起去观察星空.(2)讲解观察星空的方法:①选择开阔、易于凝视夜空的地方,躺在毯子上观看星空.②根据星图,先寻找大熊座和猎户座,再观察其他星座.③观察大熊座中的七颗非常明亮的星,即北斗七星.七颗星在天空中排列成一个长柄勺子状.(3)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晴朗的夜晚,选择合适的地方,带上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去观察星空,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4)整理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获得的信息,然后采用资料卡或幻灯片等方式将信息呈现出来.(5)汇报:指定小组代表展示整理的信息,其他学生进行相互评价.(6)小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是寻找大熊座的明显标志.猎户座是天空中最亮、最易于辨认的星座.猎户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腰间斜挂宝剑的威武猎人.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脚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猎人”腰带部位,有三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2.用北极星辨认方向.(1)讲述:刚才我们找到了北斗七星,沿着勺口外侧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所指的方向延伸,约为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大致在正北方,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认方向.(2)练习:学生在星图上寻找北极星,并标记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3)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所标出的北极星的位置,比一比谁标得最准确.(4)观察:布置学生在晴朗的夜晚与同学一起去寻找北极星并辨认方向.(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夜空中有那么多美丽星座,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星空仪将观察到的星座呈现在室内的天花板上.2.讲解制作方法:(1)用纸板卷个圆筒,套上两根橡皮筋.(2)用黑色纸给圆简做一个盖儿(根据记录的星座,多做几个盖儿),用橡皮筋固定在圆筒上.(3)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信息,用针在黑纸盖上以扎孔的形式“记录”下来.(4)将手电筒放进圆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屋内电灯,打开手电,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3.制作:布置学生课下完成制作和演示任务.4.展示:择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第13课浩瀚的宇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2.能说出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3.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科学探究1.能从银河系的结构、大小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通过阅读、游戏、制作等活动获取有关银河系、河外星系的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银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愿意沟通交流自己的感受.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是探索宇宙的动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能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跨天空,那就是银河.(出示银河图片)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星星、星云)而银河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关于银河系你想知道什么呢?2.提问:银河系是什么样的?在银河系之外还有什么?(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认识银河系的形状.(1)引导:课前我们查阅了有关银河系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银河系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同学说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有的同学说银河系像织布的梭子,还有的同学说银河系是一条淡淡的光带.)为什么一个银河系会有这么多的形状呢?你认为是怎么回事?(2)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由.(3)观察:出示银河系简易模型,引导学生从上面、下面和侧面观察银河系模型;提示学生关注悬臂上的太阳系(和地球),思考在地球上看银河系,会看到什么.(只能看到银河系的一部分,所以是一条光带.)(4)播放:让学生观看银河系形状的视频.学生观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的形状,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6浩瀚的宇宙页中.(5)小结:从宇宙看,银河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太阳系就在银河系之中,我们的地球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很小的行星.2.认识银河系和宇宙.(1)提出问题.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河系的形状,那么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银河系有多大呢?银河系之外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获取信息,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利用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呈现出来.(2)获取信息.①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整理资料.②汇报:指定学生代表展示自己阅读、整理的资料,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3)理解信息.①引导: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和无数星云、云团构成.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的厚度约是1万光年.你能想象出1000多亿颗恒星有多少吗?10万光年是多长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游戏和计算来理解.②游戏:A.计时1分钟,学生分别以最快的速度数豆子,比一比谁数得最多.B.利用电子计算器计算出学生数完1000亿颗豆子需要多少年.(假设学生1分钟最多数162颗,那么数完1000亿颗豆子需要的时间为:100000000000÷162÷60÷24÷365=1174年)C.根据所用的时间,想一想1000亿这个数值有多大.③讲述: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恒星集团,太阳是这个恒星集团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也在银河系中.银河系中所有的恒星,都在围绕银河系中心高速地运动着.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例如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我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只是宇宙的很小一部分.(4)得出结论.①讨论:请你按照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宇宙的构成.学生分组讨论,用简图画下讨论的结果,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6页中.②总结:宇宙是浩瀚的,它包含着银河系,银河系又包含着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着地球.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页中.②总结:宇宙是浩瀚的,它包含着银河系,银河系又包含着太阳系,太阳系又包含着地球.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探测的宇宙空间会越来越大,发现的天体会越来越多,同时了解的宇宙的秘密也会越来越多.(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目前被科学家发现的星系有很多,让我们去搜集星系的图片,制作一个星系图片相册.2.制作: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星系图片,并制成电子相册.3.评价:择时组织学生展示制作的星系图片相册,引导学生从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制作精美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教学反思:第14课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出宇宙探测器的主要用途.2.能说出影响火箭飞行的因素.科学探究1.能从比较古代和现代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查阅资料、模型制作等方式来获取宇宙探测器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统计图表记录整理探究结果.4.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宇宙探测器的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人类最初只是用肉眼观测星空,大约两千年前,中国人开始用浑天仪等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和星星.如今,人们使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的工具来观测太阳系之外的宇宙天体.通过人类观测宇宙工具的变化你想知道什么呢?2.提问: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二)阅读资料,认识望远镜1.引导:意大利人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学家.(出示1609年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图片)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宇宙比他想象的更丰富,更广阔,更令人神往.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标志着人类进入现代天文学的时代.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望远镜的资料,下面我们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建议按照时间、名称、功能等进行整理).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整理资料.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4.讨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发展的?5.小结:望远镜的使用,使天文学家看得更深更远,观察得更加清楚,发现的宇宙秘密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望远镜由普通光学天文望远镜发展到射电望远镜,再由射电望远镜发展到太空望远镜.(三)掌握方法,制作望远镜1.引导:为了体会望远镜的作用,下面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望远镜(出示望远镜作品图片).你知道怎样制作望远镜吗?2.讲解:出示图片,教师讲解制作方法.(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简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3.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4.展示:指定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其他学生提出修改建议.5.改进:学生根据修改建议,改进和装饰自己的望远镜,并给望远镜起个名字.(四)实践运用,使用望远镜1.讲述:为了体会望远镜的作用,课下请你先用眼睛观察天空,再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比较有什么不同.2.观察:学生课下进行观察.3.交流:说一说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察天空的感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引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运载火箭将各种各样的探测器、航天员送到太空,观测更加遥远的宇宙景观.你都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各有什么功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整理资料来获取相关信息.(二)获取信息1.阅读:学生分组阅读和整理资料,把阅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2.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三)得出结论1.分类: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2.播放:宇宙探测器种类及功能的视频.3.讨论:宇宙探测器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四)制作纸火箭1.引导:早在12世纪初,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箭,这些火箭非常简单,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20世紀初,一些科学家发明了现代火箭,主要用于军事.后来经过多国科学家的不断改进、设计,火箭开始用于太空项目.20世纪末,用火箭发射的宇宙飞朝已经能够登陆月球或到达许多太阳系其他的地方.为了了解火箭的原理,让我们亲自制作一个纸火箭.2.出示制作方法:首先在硬卡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接成圆筒.接着在硬卡纸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然后在硬卡纸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最后装饰自己的纸火箭.并给自己的纸火箭命名.3.制作:学生核照自己的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4.改进: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纸火箭.并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纸火箭,并进行装饰和命名.(1)把自己的纸火箭带到室外.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桐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估计自己的纸火箭发射的高度.(2)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观察纸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3)调整纸火箭的尾翼,观察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6.讨论:哪些因素影响纸火箭的飞行?有哪些方法能让纸火箭飞得更直、更高?7.总结:气球内充气量的大小会影响纸火箭飞行的远近;纸火箭尾翼的位置会影响纸火箭飞行的路线.教学反思:第15课人造地球卫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和用途.2.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科学探究1.能从人造地球卫星用途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获取人造地球卫星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卫星的种类和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观看俄罗斯足球赛时的视频)当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正在俄罗斯举行的足球比赛实况转播时,你是否会想到这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功劳?正是有了人造地球卫星我们才能及时接收许多遥远地方传来的信息,让生活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有什么用途?(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用途.(1)引导:人造地球卫星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课前我们搜集了世界各国近几年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整理资料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2)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认识人造地球卫星及其用途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按照用途给人造卫星分类,并记录在下表中.(3)分类:学生按照用途给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4)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小结:人造地球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多种用途,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6)播放人造地球卫星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2.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1)提出问题.引导: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2)实验观察.①讲述实验方法:A.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B.将棉线的一端系上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c.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②出示注意事项:实验时要站在离同学远一点的地方.注意旋转的乒乓球不要击伤同学或自己,不要让细绳脱手.③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实验快的小组,可以进行改变球的质量、线的长短、转速快慢的对比实验,以获取更丰富的科学事实.④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3)得出结论.①讨论:A.当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时,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B.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棉线的长度、转动的速度,手受到的拉力有什么不同?C.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做圆周运动吗?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②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评价.③小结: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飞行与卫星的飞行速度和地球的引力有关.(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引导:有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叫对地静止卫星.我们从地面上看,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这种卫星真的是静止在空中不动吗?请你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对运动等知识,设计一个模拟对地静止卫星运动的实验.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对地静止卫星运动的模拟实验,并将设计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中.3.评价:指定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结果,引导其他学生从实验的科学性、独创性、操作性、安全性上进行评价.教学反思:第16课在太空中生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航天员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科学探究1.能从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场景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获取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信息.3.能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4.能运用情景剧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5.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结果性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完成“登月飞船”的设计.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心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航天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地面学生讲课的视频)同学们,听了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讲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提问:航天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二)观看视频,获取信息1.引导:苏联人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随后,又有许多航天员曾在太空飞行,或者正在太空中飞行.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或利用其他方法来搜集资料,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2.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将资料分为饮食、饮水、运动、休息等内容,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3.讨论:比较太空生活与地面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播放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视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航天员的生活是怎样的.(三)模拟表演,分享交流1.引导:根据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一起编个情景剧,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比一比,哪个组的表演内容最丰富、最接近太空生活.2.讲解要求:(1)先确定情景剧的主题,再根据主题参考有关资料编写情景剧剧本.编写剧本时,要设计具体的台词、动作、场景安排等内容.(2)按照剧本,给小组成员分工,安排不同的角色.(3)按照题目、表演者、人员分工、道具准备、剧情安排等,将剧本呈现出来.(4)按照剧本进行排练.排练时要选择安全的动作和道具.3.撰写:学生编写情景剧剧本,并按要求记录下来.4.排练:学生根据剧本进行排练.5.表演: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演.6.评价:引导学生从内容生动、形象有趣、演技精湛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拓展延伸,技术设计1.认识登月飞船.(1)引导:我国相继发射了“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系列月球探测器(播放“嫦娥系列探月之路”视频),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三步走,为载人登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于“载人飞船”你知道些什么呢?(2)讨论:“载人飞船”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设计我的“登月飞船”.(1)出示设计要求:①为“登月飞船”设计服务舱、指令舱和登月舱.②至少要有3个实验室,供科学家开展生物、物理、医学等研究.(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登月飞船”,用图或文字描绘自己设计的方案,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9页中.3.展示我的“登月飞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登月飞船”,讲解其特点和功能,引导其他学生从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等几方面进行相互评价.教学反思:第17课建筑物的结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从自然界中找到原型.科学探究1.能从建筑物结构与受力之间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设计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关系的实验.3.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建筑物结构与受力的信息.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6.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受力大小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物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同学们,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出示古代建筑图片,如赵州桥、故宫、大境门等)这些建筑物非常坚固,有的已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都安然无恙.你们认为它的坚固与什么有关呢?2.提问:它为什么这样坚固?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二)观察思考,获取信息1.引导: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它们都有着漂亮的外观和精巧的结构.观察图片(出示教材62页建筑物图片),说一说这些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特点.2.观察:学生分组观察教材中或自己搜集到的建筑物的图片.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三)比较分类,得出结论1.讨论:比较这些建筑物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自己制定标准并进行分类.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2.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小结:常见建筑物的结构可分为拱形结构、框架结构、球形结构、薄壳结构、圆屋顶结构等.(四)知识拓展,寻找原型1.引导:很多建筑物的结构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类似的原型.(出示教材63页上图)那么这几种建筑物的结构是模仿了图中的哪种原型建造的?2.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小结:我们可以从建筑物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几个方面去寻找自然界中的原型.4.连线:将《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的建筑物图片与其原型分别用线连起来.5.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是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原型建造的?(五)实践运用,制作手抄报1.引导:刚才我们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找出了自然界中的原型,这种建筑叫做仿生建筑.仿生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建筑,你知道它有哪些种类吗?2.观察:出示各种仿生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3.思考:仿生建筑有哪些类型?4.作业: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下以“仿生建筑”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5.评价:择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并进行相互评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赵州桥经历了多次洪水冲击和地震的考验,却依然挺立在洨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2.提问:赵州桥的坚固性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探究赵州桥的坚固性与它的结构之间的关系.(1)引导:赵州桥是拱形结构,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2)讲解:(出示图片)讲解实验方法.①分组照图搭建平面桥和拱形桥,注意桥墩及桥墩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②分别向两个桥面上逐个放置棋子.③记录桥面坍塌时两个桥面分别放了多少个棋子.(3)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1页中.(4)小结:拱形结构比平面结构能承载更大的重量.赵州桥是拱形结构,因此它很坚固.(5)思考:怎样使纸拱承载更大的重量?2.探究其他建筑物的结构与受力之间的关系.(1)引导:除了拱形结构,其他结构与受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三个研究主题)你可以确定一个或两个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下面实验项目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研究.(2)出示实验项目:①用皮筋将24根筷子扎成2个正方体框架,再将其中一个正方体框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的对角线各用1根筷子固定.向两个框架上分别加书,观察它们各能承载多少本书.②将5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分别折成“——”“L”“N”“M”“口”等形状,分别放在两个相距10厘米的桥墩上搭成纸桥.试一试各能放多少个棋子.③将3个鸡蛋的底部用鸡蛋托或橡皮泥固定,摆放成一个正三角形,在鸡蛋上面放上一块薄木板,在木板上放重物.试一试它能承载多重的物体.④将一张16开的白纸,剪成5厘米宽的纸条.将纸条在粗细不同的圆柱体(如笔芯、笔杆等)上绕2—5圈,制成纸管,用若干根纸管将一本重0.5千克的16开的图书支起5厘米.试一试怎样做用的白纸最少.(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5)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结构或选材蕴含什么科学道理.(6)小结: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材料,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大建筑物所能承受的力.教学反思:第18课建筑物的系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住宅由结构、供水、采光、供暖等系统组成.2.能归纳出住宅备系统的功能和组成.科学探究1.能从住宅各系统的功能和组成之间的联系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制订出探究住宅系统的功能和组成的计划.3.能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住宅系统的信息.4.能用概念图、绘图、资料卡、幻灯片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6.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住宅系统组成和功能进行探究的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吸取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科技进步使得住宅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个性化、智能化.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引导:在生产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的开发,这就是工程,比如说建造住宅就是一项工程.建造一所舒适、环保的住宅(出示教材65页图片)应该考虑供水系统、结构系统、供暖系统和采光系统等.2.提问:你知道建筑物的各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二)制订计划1.引导:为了研究建筑物的各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们需要选择一所住宅的一个或几个系统,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式来获取信息.为了使活动更有效,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先选择研究的内容,然后参照案例制订研究计划.(出示教材65页“研究计划”)2.交流:你们小组研究住宅的哪个系统?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3.设计: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2页中.(三)搜集信息1.引导:课前,每个同学都搜集了有关住宅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先把资料汇总在一起,再进行阅读与整理.2.阅读:学生先分组汇总和阅读资料.再采用分析、概括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采用概念图、流程图等形式将整理的资料呈现出来,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2页中.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评价.(四)得出结论1.讨论:一所住宅中,有哪些系统?它们的功能是什么?分别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总结:一所住宅中有供水系统、结构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等.供水系统的功能是将自来水引到室内,满足人们饮食、卫生等生活需要,并将废水排出室外.它由管材、水表、球阀、水龙头、喷头等部件组成.供暖系统的功能是给室内提供足够的热源,保证人们温暖过冬.它由进水管、总阀门、热水管、散热阀门、散热器、回水管等部件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是保证住宅使用安全.它由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组成.采光系统的功能是保证室内光线明亮.它由窗户、折光玻璃或反光板等采光装置组成.(五)拓展延伸1.引导: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智能家居利用物联网的原理,将手机等终端和家居利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来实现对家居的控制.关于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你们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调查来了解智能家居具有哪些功能吧!2.作业:课下调查智能家居具有哪些功能,物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并制成资料卡.3.交流:择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资料卡,并进行相互评价.教学反思:第19课科学技术对建筑物的影响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从古至今人类建筑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2.能说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进步对建筑物变化的作用.科学探究1.能从从古至今建筑物变化的角度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通过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有关建筑物发展变化的信息.3.能用科学语言和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整理建筑物发展变化的信息.4.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1.能对建筑物的变化过程和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1.能说出建筑技术和建筑工具的进步促进了房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能说出建筑技术具有两面性.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引导: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后来他们搭草棚、建木屋等.(出示古时候的山洞和草棚等房屋)想一想,古时候建筑是什么样的?与现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2.提问: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二)搜集信息1.引导:人类的建筑物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知道建筑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请你阅读教材68页的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2.阅读:学生阅读资料,勾画出需要的信息.3.整理:学生按照时3.整理:学生按照时间、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3页中.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评价.(三)得出结论1.讨论:(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建筑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是怎样推动建筑物变化的?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3页中.2.小结: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建筑物的发展和变化.建筑技术在推动建筑物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光污染、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等.(四)拓展延伸1.认识影响房屋结构的其他因素.(1)引导:房屋变化除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之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请阅读“科学在线”,找出影响房屋结构变化的其他因素.(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科学在线”,勾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3)交流:与同学说说影响房屋结构的其他因素有哪些.(4)小结:房屋结构变化除了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之外,还与房屋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2.搜集建筑新技术的资料.(1)引导: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多建筑新技术,你们知道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有什么作用?请通过搜集资料来回答上述问题.(2)阅读:学生阅读课前搜集的资料,并整理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3页中.(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教学反思:第20课仿生建筑模型大比拼(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制作仿生建筑模型需要考虑结构系统、供水系统、采光系统和供暖系统等.2.能说出设计仿生建筑模型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1.能根据不同任务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2.能通过网络、采访、考察等方式获取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3.能采用“头脑风暴”“组合法”等方法设计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方案.4.能用概念图、图表、草图等方式呈现设计仿生建筑模型的过程和结果.5.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筛选.科学态度1.能对设计仿生建筑模型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3.能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制作方案.4.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们的需求促进了仿生建筑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引导:(出示仿生建筑模型征集令图片)住建局联合教育局举办了一场STEAM大赛,内容是制作仿生建筑模型.请同学们看一看征集令.征集令上有三个任务,请选择本组的活动任务.2.讨论:你们小组选择哪个任务?理由是什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二)制订计划,合作调研1.引导:我们选择了自己的制作任务,明确了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就可以通过实地观察、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看电视广播、浏览互联网等途径进行调研,获取相关信息.调研之前需要先制订小组调研计划.2.制订:学生在小组内制订调研计划,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5页中.3.调研: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研计划,通过网络,采访、考察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该活动建议安排在课前进行.)4.整理:根据主要问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三)交流信息,提高认识1.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调研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2.讨论:我们从仿生建筑中吸取哪些经验?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创新?3.小结:通过调研,我们对仿生建筑的结构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自己要制作的仿生建筑模型有了一定的设计思路,下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自己的仿生建筑模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提供思路,设计分析1.引导:我们面对收集到的信息,要根据任务要求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尽可能多地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讨论:(1)如何选择材料?(2)模仿什么样的模型,才能实现漂浮、稳固的要求?(3)仿生建筑模型由哪些系统组成?3.分析: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分析,并用概念图的形式记录下来.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二)思维发散,构思呈现1.引导:通过设计分析,我们想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根据设计分析中的三个要素的具体设想,先采用头脑风暴法,设计出多种符合设想的具体方法,再采用组合法构思出一系列的仿生建筑模型方案.2.讨论:(建议用概念图的形式呈现下列问题)(1)制作仿生建筑底壳材料和音乐厅的材料有哪些?(2)仿生建筑模型的采光系统、供暖系统采用什么设备?(3)底壳和音乐厅采用的具体原型是什么?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围绕三个要素想出更多的具体的方法,并把结果记录在概念图中.3.组合:(1)选项.从上面设计的各个具体方法中,各选择一项,如空塑料瓶、木板、导光管采光、太阳能、浮萍、蛋壳等.(2)组合.将各项组合在一起,想象仿生建筑模型是什么样的.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组合成若干个仿生建筑模型.4.呈现:把自己构思的仿生建筑模型用草图画下来.(三)交流评价,筛选改进1.筛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科学性、创意性、美观性、操作性等标准,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小组满意的设计方案,并把筛选的结果和原因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5页中.教师巡回指导.2.交流:组织学生展示筛选的最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提出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3.改进:根据大家的意见对选择的方案进行改进.教学反思:第21课仿生建筑模型大比拼(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选择材料的依据和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方法.2.能说出测试仿生建筑模型功能的方法.科学探究1.能绘制仿生建筑模型的图纸.2.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仿生建筑模型.3.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测试仿生建筑模型的效果.科学态度1.能对制作仿生建筑模型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经过多次测试,以事实为依据提出比较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模型的方案.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和需要是仿生建筑技术发展的动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任务1.引导:(出示几幅学生改进后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方案)上节课各小组经过设计、筛选、改进等,最终确定了制作方案,那么设计的这些仿生建筑模型效果怎样,还需要制作出来进行测试验证.2.任务:根据设计方案,绘制图纸、选择材料、制作仿生建筑模型.(二)绘制图纸1.引导:前面我们已经绘制过三视图,想一想应该怎样绘制三视图呢?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使用丁字尺和曲线板绘制仿生建筑模型三视图的方法.2.播放:绘制仿生建筑模型三视图的方法视频.3.准备:小组合作观察样图,做绘图准备(准备纸张、丁字尺、曲线板等绘图工具).4.绘制:学生在小组先绘制底稿图,再检查正误,并纠正错误、补充遗漏,确定无误后,用粗实线描深,标上尺寸,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6页中.(三)选择材料1.引导:图纸绘制出来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请同学们说一说,应该怎样去选择材料呢?2.要求: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的材料.3.选材:先确定本组制作模型需要的材料是什么,再从课前准备的材料中进行筛选.4.思考: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制作材料和工具的?是否达到了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的目的?(四)制作模型框架1.讲述:下面我们以任务3为例来制作仿生建筑模型框架,如果你选择的是任务1或任务2,可以按照自己的制作方案完成相应的操作.2.播放:制作仿生建筑模型方法(一)的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制作分几步,每步有几个环节,主要方法是什么.)3.出示制作方法:(1)制作底座.先在木板或泡沫板上分别画出半径为15厘米和11厘米的同心圆,接着用手锯沿线锯下,用砂纸将边缘打磨光滑,最后用胶枪将木板和泡沫板粘接在一起,并用电钻打孔固定.(2)安装竹条.先将底座内圆分为12等份,使用电钻在定位点上打出2厘米深的孔.然后将6根长约38.5厘米的竹条分别插进底座的小孔中.最后用两个直径分别为16厘米和10厘米的竹条圆圈,分别盖在竹条框架上,用细金属丝将横向与纵向的竹条绑在一起.4.制作:根据制作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五)总结评价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制作结果.2.评价:教师对小组或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明确任务引导:上节课制作了仿生建筑模型的框架,本节课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仿生建筑模型的制作和测试任务.(二)掌握方法1、播放:制作仿生建筑模型方法(二)视频.(提示学生关注制作分几步,各包括几个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