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_第1页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_第2页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_第3页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_第4页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指南与规范第一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概述 2第二部分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估与质量控制 4第三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规范流程 5第四部分血液分析仪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8第五部分血液分析仪常见干扰因素与应对措施 10第六部分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处理原则 13第七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病例分析 14第八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6第九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18第十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安全与伦理 20

第一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概述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概述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各种血液成分的仪器,它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和教学领域。血液分析仪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的成分,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测。

#血液分析仪的分类

血液分析仪可分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半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自动完成从血液样本采集、分析到结果输出的全过程,而半自动血液分析仪需要人工操作完成部分步骤。

#血液分析仪的组成

血液分析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采样系统:负责采集血液样本。

*分析系统:负责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输出系统:负责将分析结果输出。

#血液分析仪的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血液中不同成分的光学特性。当光线照射到血液样本时,不同成分会以不同的方式吸收光线,从而产生不同的光信号。血液分析仪通过检测这些光信号,可以定量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诊断疾病:血液分析仪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等。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血液分析仪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测:血液分析仪可以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规范

为了确保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使用时应遵守以下规范:

*标本采集:采集血液样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标本污染或破坏。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标本变质。

*仪器校准:血液分析仪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以确保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

#血液分析仪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血液分析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仪器使用: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以避免仪器损坏或误操作。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检,以避免标本变质。

*结果解读: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以避免误诊或漏诊。第二部分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估与质量控制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估

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准确度:指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可以通过与参考方法的比较、平行标本的测定、参加室间质评等方法进行评估。

*精密度:指血液分析仪重复测定相同标本时,结果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可以通过多次测定相同标本、计算变异系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灵敏度:指血液分析仪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或含量。灵敏度可以通过测定最低可检测浓度(LLOD)或最低可报告浓度(LROL)等方法进行评估。

*特异性:指血液分析仪能够区分不同物质的能力。特异性可以通过测定交叉反应率等方法进行评估。

*稳定性:指血液分析仪在一段时间内性能的一致性。稳定性可以通过连续测定同一标本、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等方法进行评估。

*耐干扰性:指血液分析仪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而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耐干扰性可以通过加入干扰物质,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等方法进行评估。

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日常质量控制:包括每日开机前、每日工作期间和每日关机后的质量控制。日常质量控制应包括测定校准物质、质控品和新鲜标本,观察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定期质量控制:包括每月、每季度和每年进行的质量控制。定期质量控制应包括参加室间质评、对血液分析仪进行维护和保养等。

*故障排除:当血液分析仪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并记录故障原因和解决措施。

血常规仪的质量体系构建与应用

血常规仪的质量体系构建与应用应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制定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建立组织结构和职责、实施质量管理程序和文件等。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包括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和文件、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等。

*质量改进体系的建立:包括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建立质量改进程序和文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等。

*质量审核体系的建立:包括制定质量审核计划、建立质量审核程序和文件、实施质量审核措施等。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可以确保血常规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规范流程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规范流程

一、标本采集

1.采血前须严格洗手、戴手套。

2.选择合适的采血管,一般为EDTA抗凝管。

3.采血量应根据检查项目的要求而定,一般为2-3ml。

4.采血后,立即将采血管倒置数次,以保证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5.将采血管置于采血管架上,并贴好标签,标签上应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血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二、标本运送

1.标本应在采血后2小时内送检。

2.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低温(2-8℃),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荡。

3.标本应在专用的运送箱中运输,运送箱内应放置冰袋或其他降温剂。

三、标本接收

1.接收标本时,应核对标本标签上的信息,确保标本与送检单上的信息一致。

2.检查标本外观,如有破损或污染,应予以拒收。

3.将标本放入标本处理室,并记录标本接收时间。

四、标本处理

1.将标本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

2.将血浆或血清移至分析杯或试剂管中。

3.将分析杯或试剂管放入血液分析仪中。

五、分析

1.选择相应的分析项目。

2.输入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采血日期和时间等。

3.启动分析仪,分析仪将自动完成分析过程。

六、结果报告

1.分析仪将分析结果自动打印出来。

2.检验人员应仔细核对分析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复查或与临床医生沟通。

3.将分析结果报告给临床医生。

七、记录

1.检验人员应将分析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本上。

2.检验结果应存档,以便备查。

八、质量控制

1.血液分析仪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试剂质量控制

*标本质量控制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结果质量控制

九、培训

1.血液分析仪操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以掌握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2.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血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

*质量控制方法

*分析结果的解读

*故障排除

十、安全注意事项

1.血液分析仪应放置在安全的地方,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2.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3.分析仪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第四部分血液分析仪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血液分析仪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的装置,用于测量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该装置通常用于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血液分析仪的结果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包括各种成分的浓度值、参考范围和单位。

#血液分析仪结果解读

血液分析仪的结果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这些计数可以帮助诊断贫血、感染和其他血液疾病。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组织。血红蛋白浓度低可能提示贫血。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红细胞压积低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可以帮助诊断感染和其他血液疾病。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低可能提示出血性疾病或脾功能亢进。

*生化指标:包括葡萄糖、电解质、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其他生化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肝病、肾病和其他疾病。

*凝血指标: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凝血性疾病。

#血液分析仪结果的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仪的结果可以帮助诊断各种疾病,包括:

*贫血:贫血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虚弱、呼吸急促和头晕。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以帮助诊断贫血。

*感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咽喉痛和肌肉酸痛。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以帮助诊断感染。

*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容易出血、瘀青和鼻子出血。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血小板计数,以帮助诊断出血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口渴、多尿、体重下降和视力模糊。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葡萄糖浓度,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的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恶心、呕吐和头晕。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电解质浓度,以帮助诊断电解质紊乱。

*肝病:肝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腹痛、恶心和呕吐。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肝功能指标,以帮助诊断肝病。

*肾病: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浮肿、高血压和尿频。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肾功能指标,以帮助诊断肾病。

*凝血性疾病:凝血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容易出血、瘀青和鼻子出血。血液分析仪可以测量凝血指标,以帮助诊断凝血性疾病。

血液分析仪的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血液分析仪可以用于监测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估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第五部分血液分析仪常见干扰因素与应对措施一、常见干扰因素

1.试剂干扰

*试剂组分干扰:某些试剂成分可能会与血液样品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结果异常。例如,某些血红蛋白试剂中的去污剂可能会与红细胞膜上的脂质相互作用,导致红细胞破裂和血红蛋白释放,从而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试剂稳定性干扰:试剂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到温度、光照、pH值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试剂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例如,某些血糖试剂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降解,导致血糖浓度降低。

*试剂交叉污染干扰:如果试剂没有正确地装载或使用,可能会发生交叉污染,导致结果异常。例如,如果一个患者的血液样品中含有高浓度的白细胞,可能会污染另一个患者的血液样品,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2.标本干扰

*溶血:溶血是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的过程。溶血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结果异常。

*脂血:脂血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脂血可能会导致血清乳白、混浊,从而影响光学检测结果。例如,脂血可能会导致胆固醇浓度、甘油三酯浓度升高。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出血风险增加。

*黄疸: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黄疸可能会导致血清黄染、混浊,从而影响光学检测结果。例如,黄疸可能会导致胆红素浓度升高。

3.仪器干扰

*光学干扰:光学干扰是指仪器的光学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异常。例如,如果仪器的光源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

*电学干扰:电学干扰是指仪器的电学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异常。例如,如果仪器的电源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

*机械干扰:机械干扰是指仪器的机械系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异常。例如,如果仪器的进样系统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

二、应对措施

1.试剂干扰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并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试剂的稳定性,并及时更换过期的试剂。

*避免试剂交叉污染,并及时清洁仪器的试剂槽。

2.标本干扰

*采集血样时,应注意避免溶血、脂血、血小板减少、黄疸等情况。

*血样采集后,应尽快进行检测,避免标本长时间放置。

*如果标本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检或重新采集标本。

3.仪器干扰

*定期检查仪器的光学系统、电学系统、机械系统,并及时更换故障的部件。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并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使用仪器时,应注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强光、电磁干扰、机械振动等。第六部分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处理原则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处理原则

1.复查确认异常结果:

-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复查确认异常结果,以排除仪器故障、采样错误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评估异常结果的临床相关性:

-评估异常结果的临床相关性至关重要。某些异常结果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相关,而另一些异常结果可能无关。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信息,综合评估异常结果的临床相关性。

3.确定异常结果的原因:

-如果异常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相关,则应进一步确定异常结果的原因。

-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相关信息,结合医学知识和经验,推断异常结果可能的原因。

4.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异常结果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针对异常结果的根本原因,并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

5.密切监测异常结果的变化: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异常结果的变化。

-如果异常结果持续存在或恶化,则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咨询专科医生:

-如果异常结果难以解释或治疗,或患者的病情复杂,应咨询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异常结果,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7.记录和保存异常结果:

-异常结果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保存起来。

-异常结果可作为患者后续治疗和随访的参考依据。

8.定期更新血液分析仪软件:

-血液分析仪软件应定期更新,以确保仪器能够检测和分析更多的新型参数,并提高检测精度。

9.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

-血液分析仪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仪器能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血液样本。

10.培训操作人员:

-血液分析仪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以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并能够正确地采集和分析血液样本。第七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病例分析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病例分析

案例一:贫血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因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就诊。体格检查示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增快,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6.5g/dL,红细胞计数2.5×10^12/L,血小板计数150×10^9/L,白细胞计数5.0×10^9/L。血液分析仪的散点图显示,该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等。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缺铁性贫血,血清铁水平降低,铁蛋白水平降低。

案例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50岁的女性患者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就诊。体格检查示淋巴结肿大,肝脾触及。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00×10^9/L,血红蛋白10.0g/dL,红细胞计数3.0×10^12/L,血小板计数50×10^9/L。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图显示,该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淋巴细胞增生。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幼稚淋巴细胞显著增多。

案例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20岁的男性患者因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就诊。体格检查示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2×10^9/L,血红蛋白12.0g/d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小板计数180×10^9/L。血液分析仪的散点图显示,该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提示淋巴细胞增生。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pstein-Barr病毒(EBV)抗体阳性。

案例四: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就诊。体格检查示皮肤粘膜出血点,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5×10^9/L,白细胞计数6.0×10^9/L,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红蛋白12.0g/dL。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图显示,该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高,提示血小板大小不等。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穿刺涂片显示巨核细胞减少。

案例五: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70岁的男性患者因外伤后出血不止就诊。体格检查示皮肤粘膜出血点,局部组织肿胀。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液分析仪的凝血功能检测模块显示,该患者的凝血因子VIII活性降低。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血友病A,凝血因子VIII基因突变。

案例六: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液分析

一名55岁的男性患者因乏力、黄疸就诊。体格检查示皮肤粘膜黄染,肝脾触及。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7.0g/dL,红细胞计数2.0×10^12/L,血小板计数100×10^9/L,白细胞计数5.5×10^9/L。血液分析仪的散点图显示,该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提示红细胞大小不等。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第八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分析仪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些年来,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分析仪技术不断革新

血液分析仪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的技术使得血液分析更加准确、快速、高效。例如,流式细胞技术、免疫荧光技术、质谱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血液分析仪的性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2.血液分析仪检测项目不断增加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从传统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项目,扩展到激素、肿瘤标志物、微量元素、遗传标志物等多种检测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3.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扩展到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等多种疾病领域。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血液分析仪数据管理与共享技术不断发展

血液分析仪数据管理与共享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得血液分析数据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管理、共享和利用。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血液分析数据能够与其他临床数据进行整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患者信息。此外,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血液分析数据能够跨地区进行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5.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不断完善

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为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指导。这些指南和规范包括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评价、检测项目的选择、样本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指南和规范的完善有助于提高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质量,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新的规范不断涌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在临床医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第九部分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新技术与发展方向一、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新技术

1.流式细胞术(FCM)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用于测量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癌症、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FCM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CLIA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3.聚合酶链反应(PCR)

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用于扩增DNA或RNA的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感染、遗传性疾病和癌症。PCR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4.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的技术。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癌症、遗传性疾病和感染。基因芯片技术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5.血流式细胞仪

血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中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仪器。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各种疾病,包括癌症、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流式细胞仪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仪器之一。

二、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1.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操纵微小流体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血液分析仪,这些仪器将更小、更便携、更易于使用。微流控技术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最为promising的发展方向之一。

2.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种用于操纵和制造纳米级材料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血液分析仪,这些仪器将更加灵敏和特异。纳米技术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最为promising的发展方向之一。

3.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生物分子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血液分析仪,这些仪器将更加灵敏和特异。生物传感器技术是目前血液分析领域最为promising的发展方向之一。

4.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用于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开发新的血液分析仪,这些仪器将更加智能和自动化。人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