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2000字(论文)】_第1页
【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2000字(论文)】_第2页
【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2000字(论文)】_第3页
【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2000字(论文)】_第4页
【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戈公振新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TOC\o"1-3"\h\u325绪论 330262(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316724(二)文献综述 385一、戈公振生平及其新闻思想之形成 418354(一)所处的时代背景 429741(二)家庭教育的启蒙 630716(三)报业实践的影响 624058二、戈公振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928719(一)开创性的新闻史学研究 9255251.把新闻看做是一门科学 9262732.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中国报业进行历史分期 1029077(二)先进的新闻教育理念 1220736(三)重视舆论,主张言论自由 1316280(四)媒介经营观:重视广告的价值 1425653三、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特征及其历史价值 158286(一)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特征 1515442(二)戈公振新闻思想的历史价值 1719422四、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 1913554(一)新闻编辑既要重视受众的接受心理,又不能完全迎合受众 1911451(二)报纸要实现差异化发展 1932193(三)广告编辑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且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1911585(四)应该为普通民众提供发表言论的空间 205113结语 20绪论(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戈公振是我国新闻史学的创立者,在国内新闻事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文章以研究其新闻思想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目的有两点,即一是表达对戈公振先生的怀念之情;二是通过研究,复原其为中国新闻行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提出的发展建议,并为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思想。戈公振,生于1890年11月27日并于1935年10月22日去世,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戈公振是我国现代知名的爱国主义新闻记者和报刊编辑以及新闻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通过各种与新闻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管理活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和思想,他所发表的新闻具有开创性的特点,在《时报》任职的过程中,从发表《图画周刊》开始,其就一直在新闻发展的道路上,试图找到报纸的管理方式使其可以真正意义的获得自由,同时,思考如何培养更多的专业新闻从业者,来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戈公振的思想是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代表。本质上戈公振提出的新闻思想主要构成有三点,即一是自由思想;二是媒介管理思想;三是本体思想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不仅具备全面性和系统性,而且更具备独立性也正是因为这样,对其新闻思想进行深入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人对其思想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其发表新闻著作的根源出发,进一步的去分析和论证,从而做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这也是撰写本论文的重要目的。(二)文献综述对于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的文献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戈公振所著各类文章,他的新闻思想散见于这些作品当中;二是研究戈公振生平或纪念戈公振的专著;三是研究戈公振某方面新闻思想的论文。一、戈公振生平及其新闻思想之形成作为我国近代新闻行业的突出代表,戈公振出生于1890年,其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国家生死存亡的变动时期,其新闻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不仅代表他所受的教育和发表文章时身处的历史背景,还有西方文化带给他的重大影响,通过他的自传,可以从具体以下几个方面究其原因:(一)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代化在鸦片战争过后被相关学者分为了三个重要的时期,即一是洋务运动,中国人在鸦片战争爆发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身的装备不足,因为落后与国外,所以才会挨打,只有先进的武器,才能让我国避免一次又一次的侮辱和赔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清政府时期,政府大力的宣传和扶持下,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此次运动历时3到5年,最终在甲午战争的影响下,宣布失败。这样的背景使得人们幡然醒悟,我国落后形成的重要原因不是经济和科学技术,二是制度的落后,没有良好的制度就不能带领我国走向繁荣富强,进而产生了第二部分,也就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戊戌变法的重点是顶层的改革,其是以康有为为首和光绪皇帝联手开展的相关资本阶级的改革活动,改革的重点在于政治和法律等制度的改革,戊戌变法的本质是希望中国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现阶段国情,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也是由于它的失败,才迎来了辛亥革命的出现,其一经出现就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其与戊戌变法不同的是采用了激进的改革模式,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落下帷幕经过两次的变革失败,人们也在失败中去寻找致使失败的实际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发现了制度根本不是影响我国变革失败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国民素质和思想造成的,这样的思想的矛盾是引发五四运动的前提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其是以年轻的学生为主而开展的一项打着“科学”与“民主”口号的运动,此次运动结束了中国的旧民主,迎来了新民主的重要革命。戈公振所处的时代是五四运动过后在中国近代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重要时期,传统文化的溃败,以及新思想的来临,造就了这样局面的出现,传统市场的打破,导致了大量的文化涌入了进来,这对于国内思想超前的知识分子来说,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也因此导致了该时期活跃的思想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思想对于我国报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时期报刊的主要内容,是体现在文化方面,该时期新闻的专业性愈发突出,进而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多的也是质量的突飞猛进。戈公振在大学期间,组织了上海报学社,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新闻知识的爱好,该报社主要从事学术问题的研究,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刊物的发表,截止到1932年才被关闭,其也是在当时存活时间最久的新闻组织。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新闻学教育是否有必要这样的争议,部分人认为实践是新闻的基础,学习新闻最终的目的也是要在实践中应用,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其认为新闻教育是没有必要的,戈公振与其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专业的新闻人才不仅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还要从这些经验中获取到一定的学问,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戈公振在先后两次出国考察期间,系统的比较研究了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回国后又提出了适合中国新闻学教育的本土化主张,成为我国最早倡导新闻教育的学者之一。(二)关于家庭教育的启蒙戈公振于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祖母是西溪书院院长翟登云的女儿,由于知识渊博,在学院教书时间长达40年是德才兼备女子的典型代表,儿童时期的戈公振在其开办的“强庵家塾”中接受了为期三年的相关教育。在祖母严厉的管教下,戈公振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要求自己只要读过的书就一定要背下来,其在14岁时,就读了东台高等学堂,在此时期他所有的功课基本都位列榜首,青年时期的戈公振是和叔父在一起生活,其叔父曾就职于南昌府铜鼓厅同知等职位,也是一位相当知名的大作家,在其叔父的影响下,使得戈公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影响,辛亥革命开展时,戈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挂白旗的家庭。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引导之下,戈公振自幼酷爱美术、书法和音乐。正是这些专长,让他在陈星南主编的《东台日报》担任图画编辑,从此踏入了新闻界。不得不说,家庭教育提高了戈公振的文化修养,丰富了他的国学知识,培养了他的艺术爱好,陶冶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的文化背景,为他日后新闻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关于报业实践的影响戈公振由于自己在美术和书法方面的天赋,在22岁时,就职于陈星南主编的《东台日报》,任职图画编辑工作,这是他进入新闻行业的第一步,1913年经熟人介绍认识了当时新闻界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狄楚青,因为其刻苦钻研的精神得到了狄楚青的青睐,这也是他进入《时报》工作的原因,在《时报》任职的第二年,就被提升为编辑,而后过关斩将担任总编辑,在职期间因为其发表的《图画时报》,使我国画报进入了跨时代的转变,进而开辟了我国画报行业的发展之路,该画报主要以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为主,通过图像方式,将国家大事清晰的展现出来,这一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于1921年成立,戈公振是该组织的首任会长,离开《时报》工作是在1927年,同年其乘坐了法国的“达尔塔良”号到达了法国马赛,这也是他第一次自费出国进行科研工作。戈公振一生一共留学了三次,前两次是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第三次访问的则是苏联,在出国考察的过程中,他从报纸的排版、印刷以及后续的发行和管理等方面都做了深刻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还进入课堂学习相关的新闻知识,在图书馆通过查阅资料得到行业发展的动向,求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其新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了思想层面,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导致了戈公振的新闻思想的形成。戈公振第一次留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英、法以及瑞士等国家,这样大范围的访问和研究,使其对新闻行业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这些国家中,它考察了其国家内部的各大报馆,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其报纸的特点以及销售的手段,此次的留学经理,大大的提升了他的眼界,也让他对世界新闻有了更多的认知,同时,也告诫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史量才再其回国后,邀请他到《申报》工作,并担任总经理助理,主要负责科研和报纸内容的改善工作,工作期间,他还出版了《申报》的副刊《申报图画周刊》其作为申报的附加赠送品,邹韬奋也对该画报大力称赞,并提出该画报可以媲美《纽约时报》的星期画刊。在申报工作过程中,戈公振利用工作之余,收集了大量的报刊等资料,并将其统一整理和分类,进而形成了旧中国时期唯一的完整性“申报图书资料参考部”,通过先后的出国调研,将中国新闻的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进而通过对比结果指出了,适合中国新闻发展的相关意见,并由此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新闻教育推广者。中苏在1933年恢复建交,戈公振于第二年决定去苏联进行考察,其在第二次出国考察的过程中,所写的笔记在他去世后被邹韬奋整理编辑成《从东北到庶联》的相关文献,在此之前,他对于苏联的报纸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他觉得苏联的报纸反映的只是阶级的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报纸,而真正的报纸反映的应该是群众的声音,这样的观点转变是在苏联进行了三年调研工作之后被颠覆的,因此,他将苏联写成“庶联”,意思就是,苏联这个国家,是属于人民的国家,其在访问期间,亲眼见证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所产生的成就,同时,也驳回了国民党对苏联的错误认知,从这一点就可以证实戈公振的思想正在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转变。在中国和苏联友好关系建立上,两国文化交流上,他所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早些年间,徐悲鸿还受邀苏联参与到中国画的展会中,并且胡蝶等人还受邀参与到了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电影展会中,他这些国际性的活动项目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枢纽作用。戈公振早在1935年下旬前往上海,因疾病缠身,导致他最后逝世与上海。在他趋势之后,邹韬奋收集了大量关于他有关的杂志报刊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汇总书写出《从东北到遮联》这一书籍。此书籍于1935年正式出版发行。另外,湖南人民出版社早在1984年发布的《现代中国人看世界》书籍中,戈公事迹也在其中,戈宝权为该书籍的撰写者。关于这类型的数据,还有戈公振撰写的《世界报业考察记》书籍,然而,此书籍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炮火之中。二、戈公振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开创性的新闻史学研究回顾以往,新闻在我国已经历经了上百年的发展史,早期主要以邸报的形式出现,其属于报纸类型,最早出现在封建社会时期,目的是为了对外公开朝廷发布的相关信息。然而,由于其受到政治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影响,所以,即便是邸报出现,则新闻学也未诞生。“五四运动”期间,新闻的专业化成为报业发展的突出特征。虽然在近代的新闻实践上中国落后于西方,但就新闻学和新闻教育而言,中国则几乎与西方同步。戈公振做出了开创新的贡献。1.将新闻视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新闻是否能够归纳到一门学科中,目前,国内新新闻界中尚未对此做出相应的研究。一些学者和专家在研究后表示,新闻属于一种与社会有关联的现象,只有极少数研究者从理论性等方面对其做出概括和定义。以戈公振而言,其不仅认其在对报学史进行研究后表示“报学史者主要是以历史作为核心,针对报纸和其对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从中发现学问”。从这里可以看出,报学史在戈公振眼中有着而一定的学问。首先,其以报纸发展情况作为案例,分析收社会文化在其发展中受到的影响;其次,研究报学史所需借助的方式为历史研究法;最后,利用有效的研究方式来对报学史进行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相应的学问。另外,在验证报学史拥有的学问时,戈公振还从两个角度出发,即一是对比性;二是历史性;他在研究后表示“关于报学史有关内容研究,古人和现代学者均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可是,研究热度最高的时期当属欧洲战争结束后。这些年来,国内留学生在欧美等国进行留学时,曾对报学史进行了研究。而欧美等国的记者在我国进行考察时,同样对其做出了深入研究与探索,这为我国学术界进一步研究报学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研究报刊学是一门学问在很久之前就存在过,并不是开始于戈公振那个年代。根据国际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报刊学方面的研究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慢慢增多。此外,欧美记者、国外报刊学者以及在外留学研究报刊的中国人在我国对报刊学大力宣传和传播,奠定了报刊学发展的基础,为未来报刊学发展进程能起到推动作用。2.根据文化史发展,阐述中国报刊历史分期阶段戈公振根据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结合中西文化比较结果,对我国报刊学展开研究分析。西方新闻历史分期通过传统的三分法方式,把报刊学发展历史分成口头报纸、手写报纸和印刷报纸三个发展时期。戈公振提出中国报刊发展历史和西方报纸历程相似,可以利用同样的分期方法进行划分,他根据我国报刊形成和发展特点,利用上述分期方法,把中国报刊发展历史划分成以下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汉唐年间到唐朝末年,也被称为言报独占时期,该时期大多以邸报最为盛行。由于那个时期全国新闻思想统一以于一尊思想为中心,使平民大众不能参加政治言论,因此邸报在此时期独占报纸界。同时,该时期报刊出版的只以邸报为主,它完全排除其他报刊,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时期是外国报纸创办时期,根据相关新闻记载可知,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外国传教士米怜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主要记录每月的新闻要事。该时期我国报业记者依据外国报刊开始创办现代报纸,因此被称为创始时期。由此可见,宗教活动的传播,为现代报纸的创办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机会第三时期是民报兴盛发展时期,从中日战争以后,强学会发表了《中外纪闻》,人民大众开始参与谈论政治,更在上海、香港、日本形成三大民报生产地,民报中多报道君主宪法、人民民主、国家经典等内容,受到人们广泛欢迎,所以也被称为民报兴盛时期。中日战争引起我国思想先进人民和爱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也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言论的需求,各地区中以强学会创办的《中外纪闻》为代表的各种形式民报开始蓬勃发展。第四时期是报刊业开始盈利时期,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党派之争不允许被报道,一些不愿意牵涉政治言论的报社开始通过经营获取利润,逐渐转向日常生活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因此称为报刊营业时期。民国成立促进了报刊业商业化的转型,当时社会良好的经济发展使报刊业经营利润日渐增多,这就为报刊发展转向商业方面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以上对报刊发展历史进行分期的方法受到报业大力称赞,被人们广泛运用,它标志着中国报刊业历史研究的开始,也为中国新闻发展历程研究提供条件。通过调查分析报刊在社会中形成因素和发展现象,报业学者对中国报刊发展历史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刊发展历史就是报刊自身从古至今所经历的兴盛、转型、进步等发展过程,也是社会新闻的演变历史,它是一个集新闻传播系统、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作用于一体的发展历程。戈公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国报刊历史进行分期,这种分期方法比根据传播形式分期的方法存在很多方面的优势。(二)现代化的新闻教育理念戈公振在第一次出国考察时对各国的新闻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新闻记者培养形式总结为三种:美国式、德国式和英国式。其中美国式的新闻教育注重培养日常实践能力和更加职业化的训练;德国式的新闻教育重视理性化,重点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英国式的新闻教育则比较平衡,理论和实践双重培养。戈公振对这些教育方式不完全认同也不完全否认,他根据对西方教育评价结果,对中国新闻教育模式进行了以下几点总结:一是学习新闻学的原因。戈公振提出,学习新闻学不仅可以让多数青年人具备自身判断力,不随意跟风报纸报道,还可以丰富青年人的精神知识,例如报纸对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政治思想、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报道,青年人通过这些新闻在全面了解社会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满足。二是新闻记者要具备专业素养和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根据记者涉及的新闻领域不同,需要培养的方面也会有偏差,例如负责政治方面新闻的记者就要重点研究政治范围的新闻,负责经济方面新闻的记者就要关注经济学内容,固定省份和地区的记者就要研究社会方面的新闻,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把记者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政治记者,主要钻研各种历史、法律、地理、统计学和外国语方面的政策思想和理论;第二类是商业记者,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个人经济、统计学、地理经济、商业法律等商业化新闻,还要加强英语学习;第三类是省报和地方报纸的记者,注重的是历史、地理、国家人文生活、当地发展等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新闻;第四类是文艺记者,要重点关注哲学、历史以及各种文学知识等内容。不同领域的记者还要严格遵守所爱报刊的服务宗旨,做好全面报道。戈公振指出:应该把报纸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现象和发展历程划分开,根据不同内容作出不同研究,从新闻学角度给报纸发展明确相应的标准和准则。由此可以看出,制定报纸发展的标准和准则,能够在新闻学研究中发挥其领导和指导的作用。三是了解记者学习知识与报馆实习的作用。在学生记者学习知识和实习方面,戈公振提到,新闻教育仅仅是传授相关业务知识和采访报道技术,学生记者应当先在学校充分学习专业的新闻知识,再到报馆进行实习训练,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经过严格新闻实践检验,才能在以后工作中独当一面。四是报学史的教育应当在全社会开展。报学史是一门影响社会文化发展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报纸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很多人忽视了记者本身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军事政治和商业领域,就连记者自己都会迷失自己的职责方向。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大力提倡研究报学发展史。五是在青少年人群中倡导新闻知识普及。戈公振认为新闻教育是国民教育发展的必修课程,通过新闻教育,可以让国民用积极的态度和眼光去正确看待报纸发展,不会受报纸里虚假报道影响,做出不利社会的事情。戈公振针对新闻传播媒介素质教育方面提出的观点,对我国该时期新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戈公振上述观点的四年影响,在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等人出版了《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这本书提倡国家把新闻媒介的素质教育发展到学校里,从基础上加强记者的自身素养。这也是西方学者第一次对记者素养提出建议。综上所述可知,戈公振的加强新闻媒体素养观点在世界新闻领域还是处于领先位置。(三)重视舆论导向,提倡言论自由戈公振提出言论自由是中国迈向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时代文明进步的阶梯,他在上海报学社社刊《言论自由》发刊词中指出,用言论自由做为此次社刊的名字,已经很明显的表示出社会大众都有言论方面的自由权。由此可以看出,言论自由可以全面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出当时中国新闻学者对言论自由的渴望。戈公振通过在世界各国游历考察,越来越重视言论自由,他认为言论自由是限制中国新闻界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言论自由应该被重点关注,如果不能实现言论自由,就不能促进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当时的国民政府一直对报纸进行非常严格的监督管理,戈公振认为这种监管会使新闻界得不到全面发展,强烈反对政府在报纸发行前对报纸进行检查的做法。经过对西方国家报刊的深入研究,戈公振指出在我们生活中,报纸就是日用品一样的存在,报馆要明确报纸是为满足人民大众需求发行的,应该报道普通民众所关心的各方面问题,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例如让民众表达自身意见和建议、解决民众生活上的困难等。(四)媒介经营观,重视广告的价值在西方各国的游历中,戈公振注意到西方报纸经济收入大多数来源于广告宣传,因此他特别关注报纸上的广告。我国报纸并没有这方面的运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商业发展相对落后,商户之间没有明显竞争,导致商人意识不到可以利用广告宣传增加利益;二是报馆没有关注广告的内容和其带来的有利条件。因此,商家和报馆都没有重视报纸上的广告宣传。戈公振提到广告宣传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还能发挥文化价值,它不但能够见证商业发展和进步,还承载着社会文化的改变历程,因此,广告也负担着文化方面的宣传。鉴于种种原因,戈公振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特别关注。关于我国报纸的排版设计,长期存在杂乱无章、没有明确条例的现象,那么广告的设计就可想而知了。为了加快广告的发展,首先要设法引诱本国商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报馆要提前做好广告的图案设计和发表计划;其次在广告发表时要做到排列美观、印刷清晰、位置明显,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并引起关注,让商家可以出最少的钱收获最大效益;最后做好广告的后续沟通工作,利用报纸广告宣传可以促进货物推销。通过以上四大方面充分阐述了戈公振新闻思想,也展现出戈公振对新闻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三、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特征及其历史价值作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新闻史研究家和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对我国新闻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特征及历史价值的探讨,有助于我们理解二三十年代新闻专业主义兴起和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特征以新闻思想的整体意义来说,戈公振的新闻思想主要以自由民主为中心内容,体现了他经典的自由主义新闻价值观念。在戈公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虽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但他还是坚定的站在自己当初提出的自由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在西方国家坚定而强大的自由主义思想攻势下,中国知识分子纷纷开始学习并效仿这种思想。自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抗日战争爆发,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这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被深深印在了中国学者的心中,它不仅在实践中体现出传统的中国文化,还密切结合当时时代的发展需求。关于新闻事业在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国人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洪仁轩很早就指出收集社会舆论可以通晓民国发展的各种情况,不会受到虚假消息蒙蔽,能够维持当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梁启超以为报刊要具备有利于人民大众生活和监督国民政府的作用;孙中山则认为报纸是政治党派之间竞争的有利兵器。因为当时中国政党正处于激烈斗争阶段,所以他们都把报刊发展和政治舆论结合在一起,忽视了新闻报纸自身发展特点。戈公振围绕新闻自身价值,把新闻内容作为主体,对新闻发展规律和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是我国当代新闻第一人。戈公振认为,真正的舆论,是在民主政治前提下的“公共意志”,“民主政治,根据于舆论;而舆论之所自出,则根据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民主意志要求报纸必须有独立的立场,而不是依附于政治,不做政治的工具。(二)戈公振新闻思想的历史价值戈公振是我国新闻历史的领导人,为我国新闻专业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西方新闻发展历程中,新闻专业化是几代人的奋斗目标。为了把新闻发展成一门专业,普利策投入大量资金在学校开设了新闻教育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报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报业的社会地位。想要使一个行业向专业化发展,必须具备行业是全职工作、设有教育机构、设有专业协会、完整的自律准则等方面的条件。新闻业在五四运动以后逐步面向专业化发展,同时新闻教育、新闻协会、新闻研究的产生和发展,也代表着中国新闻业开始向专业化转型。在西方国家最早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中,对报纸进行了简单零散的介绍。我国开始兴办报纸以后,很多思想家都发表过文章提倡开办报纸,如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中梁启超发表文章论述开办报纸的作用很有自己的见解,不过这些文章都是分散发表,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因此不能被称为新闻学。1927年,戈公振撰写《新闻学》,书中语言简单通俗易懂,适合每个研究新闻学的学者阅读。这本书在1931年完成写作,是戈公振弟弟戈绍龙在他去世后整理遗物发现的,然后在1940年进行出版发表,它详细讲述了我国报纸的起源和变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报纸和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新闻作为一门学问,并广泛传授是新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新闻教育源于新文化发展时期,它的发展随着当代报业进步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当代的教育改革也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四、戈公振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通过梳理和检视,我们发现,虽然戈公振先生的新闻编辑思想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是它对于现代新闻编辑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新闻编辑要重视受众接受心理,同时不能完全迎合受众由于现代媒体传播受到商业利润的影响,因此出现媒体之间竞争受众的现象。随着受众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我国的新闻传播理念也得到很大提升。但是,近几年的传播媒体,为了满足部分受众的需求开始传播一些低俗信息,从而导致媒体没有原则性的迎合受众低级趣味。这种情况让我们想到关于20世纪20年代戈公振先生提出的新闻编辑论述观点,该观点指出新闻编辑要在照顾受众接受心理的同时不对受众需求全面满足。为了改变传播媒体散播低俗信息的现象,不仅要严格监管媒体界的行为,还要给媒体树立教育感化民众、促进社会发展的传播理念,同时还能体现出戈公振先生新闻编辑的核心思想内容。(二)报纸要实现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现象戈公振强调报纸要办出特色,就是指在人民群体中对报纸的接受进行明确定位,根据他们的接受心理,编辑出满足他们需求的报纸。他还提到报纸也要进行分道扬镳,寻找各自的前途,这种编辑思想对当代报纸来说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如今的报纸发展,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特别是同一城市的《早报》、《晚报》出现普遍的相似内容,这就会让受众以为那么多相似的报纸还不如只发表一份。因此,戈公振先生认为报纸需要另擗发展前途的观点在我国媒体界发展仍然处于急需解决的位置。(三)广告编辑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且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如前文所述,戈公振认为广告对于报纸的生存和言论独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报纸中的广告宣传应该基于道德真实的原则,且具有传承社会文化、感化教育民众的责任。现在社会发展中,传媒对广告性质已经相当重视,但还是有很多媒体只关注广告宣传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核实广告是否真实、有没有道德问题。例如很多市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大幅度播放虚假、不道德的性药品广告,有些省级电视台也播放类似北京新兴医院求子送子的没有依据的广告。此类广告在给媒体带来大量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严重危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甚至到最后还会使媒体自身受到损害,也从本质上体现出媒体缺乏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心。因此,戈公振先生的广告编辑思想给现在媒体的广告传播行为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四)为民众提供发表言论的空间和平台戈公振先生提出报纸应该给民众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此观点有利于当代新闻编辑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普通民众发表自身意见和见解的平台,它产生的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容小觑,这些网络力量在披露周老虎事件的虚假真相、妥善解决最牛钉子户等事件上都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民众发表的言论在网络舆论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媒体见识到民众所拥有的潜在能量,由此可见,媒体给民众发表言论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根据现在社会媒体发展可以看出,新型媒体通过网络给民众提供充分的言论发表空间,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提供的空间则较少,所以传统媒体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给民众提供更多发表言论的空间,同时戈公振上述思想也能够指导该问题的解决。结束语戈公振是我国新闻史上罕见的全能人才,他为中国报纸、新闻等媒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处于同一时期的新闻发展,戈公振在新闻理论上的造诣是业界同仁都难以与之比肩的,同时,结合他自身思想观点和一定社会历史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戈公振新闻思想。戈公振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启发了他的新闻思想。1912年,戈公振在《东台日报》从事新闻编辑工作;1914年在上海《时报》报馆任职校对和总编辑;1929年被史量才邀请担任《申报》总经理助理的职位,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深入了解了中国华民国时期新闻事业在新闻画报出版发行、报纸广告经营、报社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还有两次国外考察的经历,都对戈公振思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前景产生了极大影响。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现实状态,戈公振萌生了独特的新闻思想。他出生在1890年,见证了中国从清王朝的衰败到灭亡,到国民政府成立中华民国,再到政府专制制度消失,再到民治科学思想盛行,最后到袁世凯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也历经了这一系列的社会黑暗和不公。戈公振的新闻思想好受到中西文化差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都是通过新文化运动慢慢传入中国。中国的新闻学在国内刚刚开始站稳脚跟,西方的新闻思想也随之而来,并很快被新闻界和学者界接受。戈公振在诸多文章中都明显存在西方新闻思想的痕迹。戈公振自幼接受中国传统启蒙教育,骨子里有中国知识分子“以言救国”的文化传承。他对于中国报纸给予极大的希望,最终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够富强,能够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戈公振的新闻思想具有相对完整性,他在新闻本体、新闻自由、媒介经营管理、新闻教育等方面提出的观点各呈一体的同时还相辅相成。戈公振的新闻思想拥有很高的理想成分,但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下很难得实现。从我国历史发展来说,戈公振的的新闻思想结合了当时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从产生的影响来说,戈公振新闻思想对现在的新闻工作仍然发挥着世道和借鉴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