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益广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资源的利用_第1页
从公益广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资源的利用_第2页
从公益广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资源的利用_第3页
从公益广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资源的利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公益广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资源的利用【摘要】公益广告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新颖形式、发人深省的启迪作用,以润物无声之势传扬着优良的社会风尚、传统美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开发与运用公益广告,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能帮助教师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标,浸润学生心田。本文立足于苏教版小学德法教学实践,从精心遴选广告素材、合理呈现广告内容两个方面,探索公益广告在小学德法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公益广告;小学道德与法治;资源利用 【正文】公益广告,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着人们规范行为、规整思想的非商业性广告。它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新颖形式、发人深省的启迪作用,以润物无声之势传扬着优良的社会风尚、传统美德。它是当下社会生活中道德伦理教育的一剂良方。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程而言,公益广告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在教学中,恰当地、有针对性地择取、运用合适的公益广告,对增强德法教学的趣味性与深刻性会有极大的帮助。一、“众里寻她千百度”——精心遴选公益广告素材毫无疑问,公益广告对于德法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但如若一味地追求新奇,为了“公益广告”而“公益广告”,则背离了使用它的初衷。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出发,根据需求,精心择选公益广告素材。要按需而定,以“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姿态,充分挖掘与学生生活、认知密切相关的资源,这样才让德法课堂因公益广告而焕发生机。(一)找寻童趣——紧贴童心选素材在德法教学中,教学素材的获取应紧贴童心,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兴趣点为依托,巧妙地择选有童趣的公益广告。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处理公益广告,才能帮助小学生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情感共鸣,从而真正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例如,教学三上《伸出爱的手》一课,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笔者用心择选了富有童趣的卡通公益广告《乐于助人》来激发学生兴趣。故事中,皮皮猴在松树爷爷的果园里“调皮捣蛋”——摘了玉米摘桃子,摘了桃子摘西瓜,最后还抱着西瓜滚下山。小狗可可见了以为皮皮猴在捣乱,可松鼠爷爷告诉它,皮皮猴是在帮自己收集果实。可可恍然大悟,向皮皮猴伸出了大拇指,皮皮猴摸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广告中的皮皮猴、松鼠爷爷、小狗可可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它们一出场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的眼球。随着故事的推进,孩子们从画面中获取的认知也愈发深刻,懂得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此时,教学需求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学生需求,“乐于助人”的美德便在潜移默化中扎根学生心底,发芽、开花。(二)扎根教材——牵手文本寻素材要上好一堂有深度的德法课,教者在基于教材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更高于教材、超越教材。教学中,教者如能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典型性、延展性的公益广告,必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例如,教学三上《做诚实守信的人》一课,为了让学生牵手诚信,感受诚信之可贵,笔者从教材出发,积极选择合适典型的公益广告——《简单的诚信》。广告中,烈日当空,一位女孩用相机记录下沿途风景,忽然一家特色小店进入了女孩的镜头:这家小店无人看管,只有一个大箱子和一块木牌置于店门口,上面写着:“水一元,请自觉投币至箱里。”女孩微笑着用相机拍下了这个画面。画面随着女孩的远去渐暗,屏幕上出现:“诚信,简单着,高尚着……”这行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公益广告可以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诚信做人之道”。(三)关注生活——聚焦生活掘素材小学德法教学应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聚焦生活,让生活中的公益广告与德法教学牵手。通过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公益广告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是最真的。例如,教学三上《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教者将教学目标之一设定为: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同时形成初步的节电意识。在教学尾声阶段,教者将《节约无小事》公益广告作为总结:夜已深,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伴着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你睡了,但它们(家用电器)还没有休息——台式机待机功率4.9瓦,电视待机功率8.07瓦,洗衣机待机功率2.46瓦……当生活中的电器伴着一组组醒目的数字一一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们的理性认识更加深刻了。他们不禁感叹:原来身边的家用电器,即使处于待机状态,耗电量也不容小觑,同时还潜藏着安全隐患。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未来要和家人一起节约用电,远离家电安全隐患。二、“该出手时才出手”——适时呈现公益广告内容公益广告以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新颖形式、发人深省的启迪作用,以润物无声之势传扬着优良的社会风尚、传统美德。所以在小学德法教学中,教师如能因时而动,在恰当的时机呈现出合适的公益广告内容,定能比简单的说教更能震撼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妙用内容,激趣引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公益广告里的动人画面、感人乐曲,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珍贵资源。在小学德法教学中,如果能妙用公益广告作为导入内容,就能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六下《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教者就将《拍卖会》公益广告作为课前激趣导入的素材:未来的地球污染严重,未被污染的水、空气、植物等变成了稀有的奢侈品,等待被高价拍卖。当这令人不可思议的画面跃入学生视线时,学生的目光被逐步推进的公益广告画面所吸引,情感受到震撼,情绪受到感染。当“拍卖师拿出地球上最后一株植物和最后一瓶未受污染的水”时,教者顺势承接,让学生模拟竞拍。学生的兴致很高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人人踊跃竞拍。当“拍卖师拿出地球上最后一罐纯净的空气”时,学生们激动不已,“报价”一路攀升……当教者将拍卖槌收起,宣布“本次拍卖取消,纯净空气无价”时,课堂里是无尽的沉默。沉默中,学生们懂得了环保的重要性,懂得了现在所拥有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何等的弥足珍贵。在课堂上,妙用公益广告激趣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教学“未成曲调先有情”。(二)活用内容,再现情境,由“远”及“近”在小学德法教学中,有效的情境能让学生的内心变得敏感而细腻。为了使教学情境能真实可感,贴近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活用公益广告,再现情境,让学生通过亲历情境,获得情感共鸣。这样,教学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的感受由“远”及“近”。例如,教学三上《感恩父母》,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学生能初步感知自己的成长与家长的关爱是分不开的,但该情感往往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远未达到情深意浓的境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并将其化为行动,教者在课中引入《感恩母爱》公益广告,再现了孩童时期,母亲天未亮时为孩子扎小辫、清晨骑车送孩子上学、夜间陪孩子学习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成年之后,孩子照顾生病的母亲、黄昏陪母亲散步的温馨画面……课堂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所笼罩,孩子们仿佛就在画面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母亲。此时,教者抓住契机,顺势引导孩子们真情告白:“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孩子们真情涌动,话语间吐露出最真诚的感谢与最真切的告白。(三)巧用内容,指导实践,变“小”为“大”小学德法教学应具有延展性,不局限于课堂。德法教师要善于把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会与自然,亲身实践,发展自身。教师可以借助公益广告的导向功能,开展课后活动,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提高,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学六下《地球生病了》一课,为了指导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课堂尾声,教者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秀出你的环保搭档》:“我将纸盒收集到大桶里,纸盒回收后可以造纸”,“我不想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我要保护森林”……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趁机引导:“画面中的孩子环保吗?学生们的回答十分一致:“他们的行为很环保,用收集废纸盒、自带餐具、使用环保铅笔的方式为地球增添了一抹新绿……”毫无疑问,此时的公益广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它指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环保小卫士”。最后,教者以“我是环保践行者”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活动表格为引领,通过课后实践,切实践行环保行动。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既进一步深化了教学内容,又成功地将学生引领到“保护家园,环保行动”这个大理念上,可谓一举两得。实践证明,公益广告应用于德法教学是一条智慧之路,是一把心灵之匙。只要教师合理择选并巧妙运用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