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州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汇报一、地理位置

荆州市在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荆州在\o"杨子准地台"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结构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西部边缘,是\o"江汉平原"江汉平原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步过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54%;海拔40~250米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o"川店"川店、\o"马山"马山、\o"纪南"纪南和\o"公安"公安县孟溪、郑公和石首市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二、社会经济情况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加极”十字轴线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关键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现在,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关键骨干企业,井有7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前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关键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停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关键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快速,全市高新技术包含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硕士、本专科生达10万余人,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三、气候特征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一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5000-5350℃四、地形地貌特征荆州市以平原地域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关键分布于松滋市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100米,低山关键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关键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五、水资源情况荆州是全中国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地域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关键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万多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而且水质很好。全市可养水面达成125.22千公顷,占水域面积3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枯水年48.5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平均为13.22%;水质达成一级饮用水标准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二级标准达90%以上,符合农业浇灌三级标准占98%以上。六、生物资源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含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一大优势。中国4大家渔种质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个,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丰富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优化配置提供了关键物资基础。市有林地面积206.67千公顷;各类草场面积277.58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9.7%;\o"森林"森林覆盖率达14.7%,活立木蓄积630万立方米。七、土壤分布情况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地域。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农业用地中,耕地占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个农作物生长发育。多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阻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础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市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共有7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200个土种。土类总面积563.58千公顷(量算面积,下同),其中水稻土281.43千公顷;潮土186.82千公顷;石炭岩土26.41千公顷;红壤25.5千公顷;黄棕壤32.27千公顷;\o"草甸土"草甸土10.72千公顷;\o"沼泽土"沼泽土433.33公顷。耕地评级结果为一级173.49千公顷(其中水田89.6千公顷),占36.38%;二级245.83公顷(其中水田148.95千公顷),占51.54%;三级57.62千公顷(其中水田42.81千公顷),占12.08%。土壤\o"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大于3.0%耕地面积140.34千公顷、占29.99%;1.0%~3.0%耕地面积315.68千公顷,占67.45%;小于1.0%耕地面积11.94千公顷,占2.55%。耕地土壤含有种植作物多宜性。八、矿物资源全市已发觉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13种,已开采利用20种。关键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另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结构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域,散布在城镇周围,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九、自然灾难及防治荆州市气象灾难含有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危害重等特点,关键灾种有暴雨洪涝、干旱,还有高温、大雾、雷电、冰雹、龙卷风、大风、寒潮、低温冻害和连阴雨等。最近暴雨洪涝是荆州市最关键气象灾难,其影响严重程度居气象灾难之首,其次是局地强对流天气。荆州市气象灾难含有鲜明特点和规律。一是季节性,如暴雨通常发生在夏季,强对流(如冰雹)多出现在春末夏初;二是局部性,如冰雹、雷雨大风,通常含有发生范围小、突发性强,影响部分县市特点;三是多灾并发性,往往灾难发生形成连锁反应,如暴雨—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最近,荆州气象灾难发生展现出新态势和新问题。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和其它反自然现象所形成污染,破坏了自然气候分布和平衡,加之人为破坏,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缩小,土地污染,造成农业生态日益失衡;地球变暖,雨、雪、雹不正常降落,致使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趋多、趋强。关键展现以下特征:一是灾难次数增加,灾难发生间隔期越来越短;二是成灾面积扩大,成灾率上升;三是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四是灾种较多,灾情复杂,如洪涝和干旱同时发生,一边防洪排涝,一边引水抗旱。现将两类关键自然灾难介绍以下:1、洪涝灾难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难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13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次,平均每4.2年1次。我们注意到,近代洪灾变得愈加频繁。

1848-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最终三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大水灾。1848年黄河、长江全部发大水,加上沿海地域台风暴潮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形成大范围水灾。湖南全省被淹人、畜、房屋不计其数。滨湖地域尤为严重,围垸多溃,湘阴一带"水深齐屋脊,第二年犹未退"。湖北也有30余州县被淹,武昌城外"江潮几和城平"。另外、江西20余州县被淹、江苏65厅州县、9个卫大水成灾。浙江因台风暴潮成灾,31州县缓征田粮。河南则因黄河水泛滥,50多个州县变成泽国。1849年长江中下游再次发生大水灾,灾情比上年还要严重。夏季江苏、浙江、安徽、湖广等地大雨连绵,洪水百年不遇。苏南34个厅州县无处不灾。苏州大水入城,江宁省城也为大水浸泡,就连两江总督署衙门也积水一二尺。湘、鄂两省灾情也十分严重,江汉平原汪洋一片,河湖不分。1850年水灾虽不象前两年那么严重,但江、浙、皖、湘、鄂仍然有大片地域被淹。江苏受灾地域达65厅州县,浙江受台风暴潮攻击、加上海塘决口,共有50州县受灾。安徽霍山、望江等地山洪爆发,房屋地亩尽数被冲。湖北江汉河湖并涨,低洼地域变成泽国。湖南洞庭湖周围十余县也遭水淹。连续三年洪灾造成中国经济最富庶东南八省元气大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部分省份还瘟疫流行。一时间,数以千万计灾民无家可归,造成社会急剧动荡。以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上中游又发生了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水灾。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1931年发生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灾情遍布川、鄂、湘、赣、皖、苏6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2万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多起特大水灾。1954年夏季长江、淮河出现百年罕见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决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决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受灾农田共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灾后疾病流行,死亡3.5万人。另外,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因为洪涝地域积水时间太久,造成房屋大量倒坍,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方得以恢复。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涝,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受灾耕地1.5亿亩,死亡1163人,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1998年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关键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连续时间长,洪涝灾难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伴随经济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经济损失不停增加。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21.9万元/平方公里上升到80年代121.2万元/平方公里。值得指出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域,其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值。如1991年太湖地域洪水造成经济损失乡镇企业占了80%。所以,发达地域企业在快速发展、发明大量财富同时,企业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领导人不能忽略工作。2、水污染长久以来,因为对水资源优势认识不足,城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造和水景观建设全部比较滞后,已逐步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进程突出问题,困扰着城市可连续发展。据环境保护局调查,城市周围关键水库、湖泊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境内现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其中,最大湖泊:洪湖和长湖,因为周围污染和过分开发,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只能达成V类标准,关键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两个湖泊全部有富营养化趋势。荆州城区(城郊)内河中,太湖港渠水质达成Ⅲ类,符合功效区划要求,豉湖渠、西干渠、荆沙河、护城河、便河水质污染严重,均超出V类。关键污染物为有机物污染类型。城区公园水体受餐饮业影响,水质急剧变坏、污染严重,“三国公园”尤盛。护城河治污进展不快,疏浚清洁护城河已成为市民一项迫切要求。良好水生态和水环境是开发水资源前提。伴伴随荆州经济发展,境内湖泊、河流水质下降,水生态遭到破坏,水污染加剧,城区及周围尤为严峻,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也阻碍了荆州可连续发展。水环境恶化还直接到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实施人水友好战略,开展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境内水生态修复保育和水环境质量提升,既是再造城市形象,优化招商环境,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需要,又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荆州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活力所在。在自然灾难防治方面,应该从以下多个关键方面来加强:1.深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灾难预警机制,深入完善预警信息公布手段,加紧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公布平台,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预警信息,最大程度地减轻灾难损失。建立气象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移动气象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