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1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2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3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4页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精研高考真题,助力高效备考一轮复习:(2022年3月——2023年2月)

求通

+求透

(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二轮复习:(2023年3月——2023年5月)

类题+类法

(真题类型)(思维建模)一轮复习:

求通

+求透

抓手——通史主干知识1、大一轮

2、大单元

2、大概念师生互动大一统盛世的奠定盛世中的“新”与“旧”师生化抽象近代前夜的“危”与“机”图示比较研读史料自主构建为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结合时代背景适当设问提醒生生互动图说历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历史大概念1、史实概念: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五四运动等)、历史现象(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政治制度(郡县制、科举制等)、历史文物或遗迹(青铜器、甲骨文、殷墟等)等。2、史论概念:政治类概念(改革、革命、民主、专制、社会治理、阶级斗争等);经济类概念(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生产力发展、技术革新等);思想文化类概念(文明互鉴、思想启蒙、宗教信仰等)。3、历史哲学概念:时空、变迁、因果、证据、解释、神入。4、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轮复习:类题+类法

抓手——高考真题1、为何研究高考真题

2、如何研究高考真题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

往年的高考真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高考命题者对话。

当你真正把高考真题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处研究员)刘芃《考试文集》资深高考历史命题人吴伟老师:建议带领高三学生走向考场的老师们,除了踏踏实实的教好课,搞好复习应对高考之外。一定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这路是什么?就是历年高考的试题!你不要认为这些考过的题是无用的,是苍白冰冷地躺在那里的无用之物。在我看来,历年考过的试题,就是跳动着的信息的活体。因为你只要会问,它都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信息,它都可以为你提供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每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一遍,提炼出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那么这对我们应对新课程高考的意义就非常巨大了。你不用去问命题人明年的命题方向,甚至更蠢的去问“你明年考什么啊?”因为你想知道的所有答案,都在历年的考卷中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研读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育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一、选择题1、重组全国卷十年真题2、适当关注新高考真题二、非选择题(微专题)1、热点专题2、分类突破目

录一、选择题1、重组全国卷十年真题2、适当关注新高考真题备战2023高考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及十年真题备战2023高考历史新教材及新高考真题高考历史核心概念宏观微观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研究不同题型试题——找变化研究不同考卷试题——找新意(1)研究试题价值立意(2)研究试题情景材料(3)研究试题设问指向(4)研究试题设陷套路(5)研究试题选项表述

2019-2023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版《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研究高考选择题——(1)价值立意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9年后不再公布新考纲)解题——随意逐流,揣摩命题立意,确定正确答案(2019年卷Ⅰ•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五育并举导向鲜明,命题对标“德智体美劳”正确选项承载着立意功能——现实主流价值观体育育人:创设体育情境,树立健康观念由历史联系现实,由现实联系历史——跳出历史答历史(多一个保障)

(健康中国——美丽中国)

(2022年湖南卷•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五育并举导向鲜明,命题对标“德智体美劳”正确选项承载着立意功能——现实主流价值观美育育人:创设美育情境,激发美育热情由历史联系现实,由现实联系历史——跳出历史答历史(多一个保障)

(健康中国——美丽中国)(2019Ⅲ•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图4《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五育并举导向鲜明,命题对标“德智体美劳”劳动育人:提倡劳动实践,弘扬劳动精神如何研究高考试题——(2)情景材料(细节)出现高频字词出现转折语气出现特殊符号命题人有意为之!正选的突破口?错选的干扰点?从情境材料呈现的细节来看(2021广东卷·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典型例题选择题解题方法——高频词汇注意题干中的连接词,往往事半功倍。解读题干材料时,分析题干材料中包含的语气,题干材料的意思很快就会弄清楚。转折关系:一般强调的重心在转折部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是、虽说、固然)……但是”、“尽管……却(还、可是)”、“然而”、“可是”、“却”、“不过”、“只是”等。选择题解题方法——划出连接词(2019新课标I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多为?)。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典型例题分号,如要表达两层或多层意思,或将两件事作比较,或讲某件事的发展演变过程,往往要用分号表示分层、比较或发展趋势。遇到分号时,需要注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全面原则。如果是转折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如果是递进关系,判定选项就往往要考虑表示程度的词语。省略号,一般是省略号后见答案,否则后面的内容也会被省略。如果是多个省略号,两个省略号中间的最有可能是答案。括号,往往后边缀的是某历史事件的起止时间,某个特定时间,某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某个词语的注释。(这个词语对解决本题有重要作用,括号的作用是暗示强调的意思)等。双引号,这句话加双引号,表示某人说的话,没什么特殊含义。特定名词的双引号,就有特殊含义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起着强调、暗示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是解答时务必高度关注加双引号的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分析解读;二是表示否定之意,如我们一般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时,说“左”的错误,左字是要加双引号的,就做的本来意思来说是好的,但是加了双引号之后,其历史意义是表示否定之意。选择题解题方法——观标点(2016新课标Ⅰ卷)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典型例题如何研究高考试题——(3)设问指向(3类)(1)本质类:a→A(同一律)

(说明、反映、主旨、正确理解…)

你是谁——题干(现象)与选项(本质)同一

【现象与本质,两面一体,即把材料主旨同义转换】(2)

因果类:AB(原因、目的/作用)

哪里来(因)——向前联系

哪里去(果)——向后联系【备考要注意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前后左右关联、贯通】(3)变化类:“对比、变化、发展”

历史变化——注意区分选项的变量、常量(变量当道,常量挡道)1、设问方式是反映了\说明了\表明的答案题中找;依据:材料(主要)+所学知识(次要);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例10(2017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分析材料得出,官员不得使用玉器。但后来低级官员甚至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归纳概括为:生活等级秩序遭到冲击。选择题解题方法——明审问正确选项多具备的词语量变性词如“带有、具有、具备、有所、蕴含、包含;意识、因素、趋势、趋向、取向、走向、意向、略同、色彩、精神、迹象;逐步、日渐、日益、适度、有限、一定程度等,一般具备正确答案的特征,理性使用。经济:生产关系、生产力、商品、市场、干预、营销;政治:民族、国家、阶级、主权;思想:人文、理性、主流、价值观、内涵、理念、观念;社会:转型、民生、生态、公平;综合:传统、近代、体系、体制、格局、结构、模式;缓和型:调和、妥协、折中、中庸;错误选项多具备的词语单字词:皆、均、仅、最、凡、只、都。双字词:开始、彻底、始终、全面、全部、完全、仅仅、但凡、凡是、不再、根本、所有、消亡。三字词:保证了、消除了、摒弃了。选择题解题方法——选项注意用词不当(2020新课标Ⅰ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典型例题如何研究高考试题——(4)陷阱套路?(2013·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干扰陷阱一:背得最熟悉的知识,却与材料无关——与毛泽东思想、时间、必修一:都符合——但是,主语(主体)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不是毛泽东这个当时的党内非主流。干扰陷阱二:和题干相关,却言之失度——农民战争、城市暴动:材料都有——但是,材料是完整条件句:“只有……才能……”,假设条件句,假设条件更重要。题干中的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有轻重之别。陌生的新知:和题干丝丝入扣,和史实相符——但是,考生陌生,犹豫放弃■小结:选择题最难识别的陷阱——两坑一新:坑一:选项“符合所学,但不符材料”。

选项是学生背得很熟的知识,但与设问和材料“貌合神离”,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忽视设问又不重视材料,沉迷于“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者。这一类学生大约占20-30%。坑二:选项“符合材料,但以偏概全”。

选项与材料的部分内容吻合,但不是材料的整体主旨。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虽尊重了材料,但片面抓取材料局部信息,以局部代整体,经常“以偏概全”的断章取义者。这一类学生通常高达30-45%。一新:选项“符合材料,但感到陌生”。

学生不敢选,殊不知“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这实际上忽视了“考试说明”所强调的“新材料、新情景、新认知”的意图。高考就是要淘汰这种有“认知局限”的抱残守缺者。这一类学生通常高达70%左右。其他常见陷阱:时空错乱;逻辑有误(偷换概念、放缩概念);用词不当……[2018·全国Ⅰ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典型例题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D

(2016年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17年Ⅰ卷)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植根于历史传统植根于传统文化提示:含“来源”“根源”“根植于”词语的选项,提前作为备选项如何研究高考试题——(5)选项表述

相同(相似)表述

(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如何研究高考试题——(5)选项表述

相同(相似)表述考查:唯物史观——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文化地位,重视史观引领

(2014•全国Ⅱ卷)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017新课标II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如何研究高考试题——(5)选项表述

相同(相似)表述

(2020新课标I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2021新课标甲卷)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如何研究高考试题——(5)选项表述

题干转变为选项二、非选择题(微专题)1、注意审题2、专项突破备战2023高考高考历史学霸攻略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历史学霸攻略一(特点类试题)注意审题1、审什么?(知识限定、时间、空间、主语、动词、限定词、分值)2、如何审?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思考:1、手工业的类型,发展?2、明清之际江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2022年全国乙卷41题你的收获主要错因及对策1、审题不清(☆☆☆☆☆)

(对策:仔细审题,详见审题技巧)

2、缺失主语(☆☆☆☆)(对策:明确主语,分为中、日作答)

3、用词不当(☆☆☆)(对策:斟酌动词,中国强调现实需要,日本强调历史基础)

4、时空错乱(☆☆)(对策:夯实基础,熟练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变式训练一(点石成金)变式训练二(点石成金)专项突破1、题型专题(特点类、变化类、比较类、背景类、评析类等)2、热点专题(文化自信、国家治理、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民主法治、粮食安全等)专项突破1、题型专题(特点类、变化类、比较类、背景类、评析类等)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①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②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③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④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⑥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①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②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③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典型例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拆分材料要素

(1)原因

(2)作用(是对“原因”的转换)

官员

官员薪俸偏低;

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

吏治(弊端)

贪腐现象普遍;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贪腐;

民众

民众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暂时减轻了民众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

政府

政府力图整顿吏治(8分)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你的收获解题方法1、先做第一问,注意细审设问,认真看材料。(根据句号分层,找角度,即主语或关键词,逐句提炼,可摘抄)2、再用第一问答案推导第二问的答案。(辩证看待,角度尽量一一对应,注意分值,不漏点,平时多积累。)专项突破2、热点专题(文化自信、国家治理、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民主法治、粮食安全等)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2022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再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宁可多生产、多储备一些,多了的压力和少了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粮食安全

材料一

中国古人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因此历代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与此相关的是荒政思想,《周礼》中的“荒政十二书”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对荒政的认识,其中的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时可以保证人的生活用度。中国古代重本轻末的思想往往忽视粮食自由贸易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客观上无法正常开展国际的贸易活动。因此,要解决国内粮食安全只能依靠“自力更生”,甚至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中国古代贫富之间面临的饥荒风险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社会动乱则不可避免地发生,粮食安全的水平也由此而大大降低。研究表明,至宋元时期南方稻谷的亩产量已达343市斤之多,粮食需求和供应从量上看已能满足人民的正常需要。因此,这一时期粮食不安全的因素可能更多来自于人口增长、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