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 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_第1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 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_第2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 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_第3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 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_第4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 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 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XXXXX—XXXX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ive-testingdeviceofelectricalequipment-Part7:

Technicalstandardforinsulationchargedmonitoringdeviceofcapacitiveequipment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XXXXX—XXXX

前言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标准分为二十一个部分:

——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红外热像仪技术规范;

——第3部分:紫外成像仪技术规范;

——第4-1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气相色谱法);

——第4-2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光声光谱法);

——第5部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6部分:电力设备接地电流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8部分: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9部分:超声波法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0部分:支柱瓷绝缘子带电探伤测试仪器技术规范;

——第11部分:SF6气体湿度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2部分:SF6气体纯度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3部分:SF6气体分解物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4部分: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法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5部分:SF6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法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6部分:暂态地电压法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7部分:开关设备机械特性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8部分:开关设备分合闸电流参数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9部分: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声学指纹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20部分:电抗器振动测试仪技术规范;

——第21部分:X射线成像检测仪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标准的第7部分,应与Q/GDWXXX《电力设备带电

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结合使用。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一般用于对电容型设备(包括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耦合电容器、电容型套管等)进行带电检测。为了确定此类仪器的相关技术指标,特制定本部分,本部

分对所使用的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需要满足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以及试验项目进行了详细

规定。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首次发布。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门。

II

Q/GDWXXXXX—XXXX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

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容型设备capacitiveequipment

采用电容屏绝缘结构的设备,如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容型套管

等。

〔Q/GDW537—2010,术语与定义3.1〕

3.2

取样单元samplingunit

取样单元用于获取测量电容型设备绝缘性能参数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信号,包括电压取样单元,电

流取样单元。其中电流取样单元可分为传感器型和接线盒型。

4检测原理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4.1绝对测量法

通过安装在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和安装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的信号取样单元,分别获取被

试设备CX的末屏接地电流信号IX和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UN(测试原理图如图1所示),计算出两

个基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的绝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1

Q/GDWXXXXX—XXXX

采用绝对测量法时,应注意电压互感器角差及环境等因素影响。

4.2相对测量法

选择与被试设备CX同相的另一台电容型设备作为参考设备CN,通过设备末屏接地线上的信号取样

单元分别测量被试设备电流信号Ix和参考设备电流信号IN(测试原理图如图2所示),计算出电流基

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和参考设备间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电容量比

值。

相对测量法的测试结果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

图1绝对测量法原理图图2相对测量法原理图

5结构组成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取样单元、测试引线和测试仪器等部分组成(电容型设备绝缘

带电检测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取样单元获取电容型设备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

基本要求见附录A;测试引线将取样单元获取的信号输入至测试仪器;测试仪器采集、处理和分析信号

数据。

图3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结构图

6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使用环境条件

a)一般使用条件

2

Q/GDWXXXXX—XXXX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如下:

环境温度:-10℃+50℃;

环境相对湿度:50℃(590)%RH;

大气压力:80kPa110kPa;

b)特殊使用条件

当超出上述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6.1.2工作电源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工作电源要求如下:

a)直流电源:5V36V电池;

b)交流电源:220(1±10%)V,频率50(1±5%)Hz。

6.2通用技术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按照Q/GDWXXX《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

规范》中的相关条目执行。

6.3专项功能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专项功能要求如下:

a)测试仪器具备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测量模式;

b)具备对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全电流、三相不平衡电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运行电压等状态参量进行带电测试功能。

6.4性能特性

6.4.1测量误差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需满足表1要求。

表1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性能指标

检测参数测量范围测量误差要求

电流信号1mA~1000mA±(标准读数×0.5%+0.1mA)

介质损耗因数-1~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

电容量100pF~50000pF±(标准读数×0.5%+1pF)

6.4.2测量重复性

在模拟试验的条件下,对试验点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完毕,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

检测仪器关闭、重新接线,连续进行6次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应

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10。

6.4.3抗谐波干扰性能

3

Q/GDWXXXXX—XXXX

对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在检测电流信号中施加3次(含有率为6%)、5次(含有率为

10%)和7次(含有率为14%)谐波电流干扰这三种情况下,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误差仍需符合

测量误差要求。

7试验项目及要求

7.1试验环境

除环境影响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7.2通用技术条件试验

通用技术条件试验项目参照Q/GDWXXX《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

器通用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条目执行。

7.3专项功能检查

专项功能按照6.3进行逐项检查,所有功能应能正确运行。

7.4性能特性测试

7.4.1测量误差试验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误差试验分为高压法和低压法两种,具体实施见附录B。应对表1规

定的3个检测参数分别进行测量误差试验,在各自测量范围内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测量。测量误差计算

公式如下:

测量误差=带电检测仪器测量值-标准测试仪测量值

测量点的选取原则:在表1规定的测量范围内选取包括最低检测限值、最高检测限值以及其它4

个测量点在内的,共6个测量点。

7.4.2测量重复性试验

在模拟试验的条件下,对试验点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完毕,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

检测仪器关闭、重新接线,连续进行6次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应

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10。

标准偏差公式如下:

1n2

(1)

XSKKXX

n1k1

式中:S(Xk)——标准偏差;n——测量次数;XK——第k次测量值;X——n次测量的平均值。

4

Q/GDWXXXXX—XXXX

7.4.3抗谐波干扰性能试验

按图4所示试验电路,对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在检测电流信号中施加3次(含有率为

6%)、5次(含有率为10%)和7次(含有率为14%)谐波电流干扰这三种情况下,介质损耗因数和电

容量测量误差仍需符合测量误差要求。

图4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装置抗谐波试验试验电路图

8检验规则

8.1检验类别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产品检验分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入网检测试验、到货抽检和定期

试验五种。检验项目按表2中的规定进行。

表2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检验项目

技术试验方型式试出厂试入网检到货抽定期试

序号检验项目依据标准

要求法验验测试验检验

Q/GDW×××

1结构和外观检查5.16.2●●●●●

××

基本功能Q/GDW×××

25.26.3●●●●○

功能检验××

检验专项功能

3本标准6.37.3●●●●○

检验

安全Q/GDW×××

4接触电流5.46.5.1●●●●○

试验××

5

Q/GDWXXXXX—XXXX

表2(续)

介电强度Q/GDW×××

55.46.5.2●●●●○

试验××

Q/GDW×××

6温度试验5.5.16.6.1●○●●○

环境××

适应Q/GDW×××

7湿度试验5.5.26.6.2●○●●○

性试××

验Q/GDW×××

8振动试验5.5.36.6.3●○●●○

××

Q/GDW×××

9冲击试验5.5.46.6.4●○●●○

××

Q/GDW×××

10振动试验5.66.7●○○●○

××

包装

自由跌落Q/GDW×××

11运输5.66.7●○○●○

试验××

试验

Q/GDW×××

12翻滚试验5.66.7●○○●○

××

静电放电

Q/GDW×××

13抗扰度试5.7.16.8.1●○●●○

××

射频电磁

Q/GDW×××

14场辐射抗5.7.16.8.2●○●●○

××

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

变脉冲群Q/GDW×××

155.7.16.8.3●○●●○

抗扰度试××

电磁浪涌(冲

Q/GDW×××

16兼容击)抗扰度5.7.16.8.4●○●●○

××

性试试验

验射频场感

应的传导Q/GDW×××

175.7.16.8.5●○●●○

骚扰抗扰××

度试验

工频磁场

Q/GDW×××

18抗扰度试5.7.16.8.6●○●●○

××

电压暂降、

短时中断Q/GDW×××

195.7.16.8.7●○●●○

抗扰度试××

6

Q/GDWXXXXX—XXXX

表2(续)

外壳Q/GDW×××

20防尘试验5.8.16.9.1●○●●○

防护××

性试Q/GDW×××

21防水试验5.8.26.9.2●○●●○

验××

测量误差

22本标准6.4.17.4.1●●●●●

试验

性能

重复性试

23特性本标准6.4.27.4.2●●●●●

测试

抗谐波干

24本标准6.4.37.4.3●●●●●

扰性能

注:●表示必须做的项目;○表示不做的项目;﹡必要时。

8.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应是制造厂家将仪器送交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试验条目完成检验,检验

项目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个进行,全部检验合格后,出具型式检验报告。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

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投运前;

b)连续批量生产的仪器每四年一次;

c)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e)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g)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8.3出厂试验

每台仪器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

个进行,全部检验合格后,附有合格证方可允许出厂。

8.4入网检测试验

入网检测是对新产品、改型产品或初次进入电网应用的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进行的检测,

检验项目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个进行,仪器试验合格后,方可入网运行。

8.5到货抽检

到货抽检是对待验收使用的带电检测仪进行的抽样检测,应按照每个供应商、每种型号不少于10%

的比例(不少于1台)抽检,若抽检发现任意一台不合格,该供货商同型号产品需全部接受检测,检测

7

Q/GDWXXXXX—XXXX

项目按表1中规定执行,仪器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另外,应对到货设备按型式试验标准开展不

定期抽检。

8.6定期试验

使用中的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应该每2年检验一次,以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可靠。检验项

目按表2中规定的检验项目逐个进行。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标志

7.1.1检测仪器显著位置应有下列标志:

a)仪器型号;

b)产品全称;

c)制造厂全称及商标;

d)额定参数;

e)出厂年月及编号。

7.1.2在包装箱的适当位置,应标有显著、牢固的包装标志,内容包括:

a)发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

b)包装箱外形及重量;

c)包装箱外面书写“防潮”、“小心轻放”、“不可倒置”等字样。

9.2包装

7.2.1产品包装前的检查

a)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装箱清单、附件、备品备件齐全;

b)产品外观无损伤;

c)产品表面无灰尘。

7.2.2包装的一般要求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包装应有防尘、防雨、防水、防潮、防震等措施。

9.3运输

产品应适用于陆运、空运、水(海)运,运输装卸包装箱上的标准进行操作。

9.4贮存

包装好的仪器应存贮在环境温度为-40+60℃、湿度不大于85%的库房中,室内无酸、碱、盐及腐

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8

Q/GDWXXXXX—XXXX

长期贮存,每隔6个月开机检查。

9

Q/GDWXXXXX—XXXX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取样单元基本要求

电流取样单元接入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应具备过压保护和防止末屏开路功能。取样单元上应

标有明确的接线操作说明。

A.1电流取样单元

A1.1接线盒型电流取样单元

接线盒型电流取样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见A.1,基本要求如下:

a)取样单元应采用金属外壳,具备优良的防锈、防潮、防腐性能,且便于安装固定在被测设备下

方的支柱或支架上使用;

b)取样单元内部含有信号输入端、测量端及短接压板等,并应采用多重防开路保护措施,有效防

止测试过程中因接地不良和测试线脱落等原因导致的末屏电压升高,保证测试人员的安全,且

完全不影响被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c)对于套管类设备的信号取样,应根据被测试设备的末屏接地结构,设计和加工与之相匹配的专

用末屏引出装置,并保证其长期运行时的电气连接及密封性能;

d)回路导线材质宜选用独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并应在被测设备的末屏引出端就近加装

可靠的防断线保护装置;

e)取样单元应免维护,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0年。

图A.1电流取样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A1.2传感器型电流取样单元

传感器型电流取样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见A.2,基本要求如下:

10

Q/GDWXXXXX—XXXX

a)取样单元应采用金属外壳,具备优良的防锈、防潮、防腐性能,且便于安装固定在被测设备下

方的支柱或支架上使用;

b)采用穿心结构,输入阻抗低,能够耐受10A工频电流的作用以及10kA雷电流的冲击;

c)具有完善的电磁屏蔽措施和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可确保介质损耗测试结果不受谐波干扰及脉

冲干扰的影响,绝对检测精度应达到±0.05%;

d)具有较好的防潮和耐高低温能力;

e)采用即插式标准接口设计,方便操作;

f)回路导线材质宜选用独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并应在被测设备的末屏引出端就近加装

可靠的防断线保护装置;

g)取样单元应免维护,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10年。

图A.2电流取样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A.2电压取样单元

电压取样单元基本要求如下:

a)取样单元应采用绝缘外壳,无裸露的金属件及接线端子,且便于安装固定在电压互感器二次柜

内部,不会造成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信号短路;

b)取样单元应含有信号输入端、测量端及快速熔断保险,并应提供明显的信号开断功能;

c)内部取样电阻应采用高精度电阻,且阻值配置合理;

d)取样单元具有过压、过流保护措施。

11

Q/GDWXXXXX—XXXX

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测量误差试验方法

B.1高压试验回路

利用高压介损模拟装置进行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测量误差试验的试验电路,如图B.1

所示。

a)高压介损模拟装置由高压无损标准电容器和可调无感标准电阻组成,对应一系列的电容量、

介质损耗因数等特征参数,如图B.1中虚线框所示。高压介损模拟装置可以模拟不同的电容量、介

质损耗因数特征参数。

b)变压器T1、高压电抗器L与电容分压器(高压臂电容器CN,低压臂电容器C0)提供参考

电压取样接口;T1、L与高压介损模拟装置提供电流取样接口。带电检测仪器和标准测量仪器分别

从电压取样接口及电流取样接口采集参考电压信号和全电流信号,并分别计算介质损耗及电容量

值,以标准测量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标准读数,进行带电检测仪器的电流信号、介质损耗及电容量参

数的误差计算。

CN~C1-电容器;L-电抗器;R11~R1M-电阻器;RP-保护电阻器;S0、S1-开关;

S-试验电源;T1-变压器

图B.1高压试验电路图

B.2低压试验回路

利用低压介损模拟装置进行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测量误差试验的试验电路,如图B.2

所示。

12

Q/GDWXXXXX—XXXX

a)低压介损模拟装置由若干组可切换的标准电容器和标准无感电阻组成,对应一系列的电容

量、介质损耗因数等特征参数,如图B.2中虚线框所示。通过改变S1-SM及S11-SMN的开关投切状

态,可以模拟不同的全电流、介质损耗因数等特征参数,从而满足4.4.3中表1的要求。

b)变压器T1提供参考电压,T1与低压介损模拟装置提供电流取样接口。带电检测仪器和标准

测量仪器分别采集参考电压信号,同时从电流取样接口采集电流信号,并分别计算介质损耗及电容

量值,以标准测量仪器的测量值作为标准读数,进行带电检测仪器的电流信号、介质损耗及电容量

参数的误差计算。

C1~CM-电容器;R11~RMN-电阻器;RP-保护电阻器;S1~SMN-开关;

S-交流稳压调压装置;T1-变压器

图B.2低压试验电路

13

Q/GDWXXXXX—XXXX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容

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4

Q/GDWXXXXX—XXXX

目次

1编制背景…………………16

2编制主要原则……………16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16

4主要工作过程……………16

5标准结构和内容…………………………16

6条文说明…………………16

15

Q/GDWXXXXX—XXXX

1编制背景

随着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带电检测装备用于设备的状态检测中,带电检测装

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状态检修策略的有效开展。目前,国内外

关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为规范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设

计、生产、检验、入网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负

责起草了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依据《国网科技部关于征集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科

技〔2013〕97号)文的要求编写。

2编制主要原则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力设备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的编制遵守现有相关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以现有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应用情况为基础,

同时考虑应用于电网设备检测功能性和可操作性及满足现场使用等需求,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力设备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是“电网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其中之一,由于国际和国内尚未颁布类似标准,因此,

本规范属于原创性技术标准。

4主要工作过程

2013年8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标准编制计划要求,成立了编写组。

2013年9月,以现有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资料为基础,同时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

技术资料,并进行技术调研,编制《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的初稿。

2014年6月24-25日,在河北召开了《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

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初稿的审查会。讨论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测试方法、测试系统要求等

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4年6月26日至7月10日,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修改标准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4年9月19日至9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标准评审会,邀请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对《电力设备

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了评审。

2014年9月20日至9月30日,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修改标准。

5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DL/T600-200

《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编写要求进行规范编制。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1、目次。

2、前言。

3、规范内容共设6章:检测原理、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贮存。

6条文说明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要求等。

16

Q/GDWXXXXX—XXXX

本部分适用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节列出了与本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引用的原则为:对与本技术规范内容有关的主要GB、DL、

Q/GDW标准均逐条列出。

(3)术语和定义

a)电容型设备capacitiveequipment

采用电容屏绝缘结构的设备,如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容型套管

等。

〔Q/GDW537—2010,术语与定义3.1〕

b)取样单元samplingunit

取样单元用于获取测量电容型设备绝缘性能参数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信号,包括电压取样单元,电

流取样单元。其中电流取样单元可分为传感器型和接线盒型。

(4)检测原理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5)结构组成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取样单元、测试引线和测试仪器等部分组成。取样单元获取电

容型设备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测试引线将取样单元获取的信号输入至测试仪器;测

试仪器采集、处理和分析信号数据。

(6)技术要求

对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一般要求、通用技术要求、专项功能、性能特性等提出要求。

(7)试验项目及要求

对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试验环境、通用技术条件试验、专项功能检查、性能特性测试等提

出要求。

(8)检验规则

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入网检测试验、到货抽检和定期试验

等要求。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具有的标志,包装的一般要求,以及运输和贮存时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Q/GDW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检测原理..........................................................................3

5结构组成..........................................................................4

6技术要求..........................................................................4

7试验项目及要求....................................................................5

8检验规则..........................................................................7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样单元基本要求...............................................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量误差试验方法...............................................13

编制说明………………………14

I

Q/GDWXXXXX—XXXX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

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容型设备capacitiveequipment

采用电容屏绝缘结构的设备,如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容型套管

等。

〔Q/GDW537—2010,术语与定义3.1〕

3.2

取样单元samplingunit

取样单元用于获取测量电容型设备绝缘性能参数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信号,包括电压取样单元,电

流取样单元。其中电流取样单元可分为传感器型和接线盒型。

4检测原理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4.1绝对测量法

通过安装在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和安装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的信号取样单元,分别获取被

试设备CX的末屏接地电流信号IX和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UN(测试原理图如图1所示),计算出两

个基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的绝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1

Q/GDWXXXXX—XXXX

采用绝对测量法时,应注意电压互感器角差及环境等因素影响。

4.2相对测量法

选择与被试设备CX同相的另一台电容型设备作为参考设备CN,通过设备末屏接地线上的信号取样

单元分别测量被试设备电流信号Ix和参考设备电流信号IN(测试原理图如图2所示),计算出电流基

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和参考设备间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电容量比

值。

相对测量法的测试结果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

图1绝对测量法原理图图2相对测量法原理图

5结构组成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取样单元、测试引线和测试仪器等部分组成(电容型设备绝缘

带电检测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取样单元获取电容型设备电流信号或者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

基本要求见附录A;测试引线将取样单元获取的信号输入至测试仪器;测试仪器采集、处理和分析信号

数据。

图3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系统结构图

6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使用环境条件

a)一般使用条件

2

Q/GDWXXXXX—XXXX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如下:

环境温度:-10℃+50℃;

环境相对湿度:50℃(590)%RH;

大气压力:80kPa110kPa;

b)特殊使用条件

当超出上述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6.1.2工作电源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工作电源要求如下:

a)直流电源:5V36V电池;

b)交流电源:220(1±10%)V,频率50(1±5%)Hz。

6.2通用技术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按照Q/GDWXXX《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

规范》中的相关条目执行。

6.3专项功能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专项功能要求如下:

a)测试仪器具备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测量模式;

b)具备对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量、全电流、三相不平衡电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运行电压等状态参量进行带电测试功能。

6.4性能特性

6.4.1测量误差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需满足表1要求。

表1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性能指标

检测参数测量范围测量误差要求

电流信号1mA~1000mA±(标准读数×0.5%+0.1mA)

介质损耗因数-1~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

电容量100pF~50000pF±(标准读数×0.5%+1pF)

6.4.2测量重复性

在模拟试验的条件下,对试验点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完毕,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

检测仪器关闭、重新接线,连续进行6次介质损耗因数、电容量和全电流测试,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应

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10。

6.4.3抗谐波干扰性能

3

Q/GDWXXXXX—XXXX

对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在检测电流信号中施加3次(含有率为6%)、5次(含有率为

10%)和7次(含有率为14%)谐波电流干扰这三种情况下,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测量误差仍需符合

测量误差要求。

7试验项目及要求

7.1试验环境

除环境影响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7.2通用技术条件试验

通用技术条件试验项目参照Q/GDWXXX《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

器通用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条目执行。

7.3专项功能检查

专项功能按照6.3进行逐项检查,所有功能应能正确运行。

7.4性能特性测试

7.4.1测量误差试验

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器误差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