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_第4页
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5-对洋务运动进步性的一些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运动形式和内容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和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关键词:洋务运动;运动背景;内容举措;进步性目录洋务运动综述洋务运动国内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国外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具体举措和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进步性洋务运动的综述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近代中国遭遇西学东渐后,封建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特别是西方列强侵入后,中国被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自救改革。清政府及其当权者推行的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目的是在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实现“自强”和“求富”。为此,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兴办民族军事技术重工业、民用工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近代洋务学堂的创立和留学生的培养为近代科技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和人才保障。在被迫开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开始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并促进近代化兴起。洋务运动对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奠基时期,它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国内背景分析社会背景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京师被侵略者洗劫,皇帝仓皇出逃,死于外地,并且中国的陆军在与西方军队的对抗中,明显地感到无法抵挡。因此朝廷中提议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和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这些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新兴的汉族地主阶级官僚支持,还拥有一大批开明的知识分子和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自然背景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洋务运动的国外背景高国俊《浅谈世界近代化大潮与中国洋务运动》西方列强在这第二次科技革命内对东方国家的殖民政策出现了暂时松动的趋势,整个19世纪后半叶,基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对东方国家的干涉行动。采取这一对东方特殊的政策,决不是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西方列强忙于应付内部事务,无暇他顾。第二次科技革给西方列强提出了许多新的而且十分重要的任务,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科技的推广、军事国防工业的近代化等,这些涉及经济领域的事务,是资产阶级政府在此以前很少关注的。随着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垄断组织开始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出现了垄断组织同政府的联合。随着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矛盾空前尖锐,并因此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政府必须花大力气进行调整疏导。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还有一些留学生,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许多人成为中国改革的主力和领导者。总之,以上这一切,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四)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国很多事业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如电报事业的发展。1880年在李鸿章的倡导下,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电报事业很快发展起来。再如煤矿业的发展。唐廷枢创办的开平矿务局,这对于我国采煤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有钢铁业的发展。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工业。另外还有最早铁路的筹建。1880年,清政府铺设的唐胥铁路通车,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五)洋务运动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认识到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洋务派为此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它的创办,对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六)洋务运动还促使社会风气和人们观念的变化首先,洋务派同顽固派的争论以及对顽固派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的传统和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其次,随着洋务派创办报刊,组织人员翻译西方科技著作,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使西方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传播,这对于促进西方民主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再次,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近代工业的产生,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一些官僚和士大夫开始重视工商业,甚至其中一些人还投资工商业。最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和其它西方一些事物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开明的官僚士大夫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向西方学习是兴邦强国的重要手段。另外,在沿海一些城市,人们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对于认为洋务派只引进西方的“皮毛”(科学技术),不同时引进西方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看法第一、向学习西方的船炮技术一样,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至少要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然后才谈得上引进。从林、魏到曾、左、李,仅在学习西方的船炮技术方面,就酝酿了整整二十年,才得以付诸行动。在近代中国人还不知西方政治制度为何物的时候,要求同时引进它是不可能的。按照梁启超的话说,“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为“第一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当属“第二期”,承认事物的突变或质变不能超越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凭空出现,而只能以事物的渐变和量变为前提,这决不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第二、“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洋务派为代表的整整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受文物昌明、政教周备的历史优越感的支配和以伦理纲常为主体的传统儒学的熏陶,许多人根本没有或根本不敢去考虑师法“西用”之类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个别洋务派官僚即使有所感触,也只能是曲高和寡而已。至于今人誉为早期维新派代表的王韬、郑观应等,其对“君民共主”的议院制的憧憬,在九十年代之前,都还不能说代表了先进中国人的共同心理。第三、最关键的因素恐怕还在于,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丁日昌仅仅主张西法练兵之类,都被顽固派昔为“丁鬼奴”的那个时代,在郭嵩寿的《使西纪程》一书仅因赞诩西方国家“政教修明”而遭毁版的那个时代,要想通过几个洋务派官僚引进一下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可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的立宪制度,不应是后世研究者的纸上谈兵。一个制度“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的过渡,决不能一载而成”。不然的话,像郭嵩寿这样出类拔萃的洋务理论家就不会那样为时人所不容了。洋务派如果真像有的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同时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这种超越现实的做法只会换来更迅速更严重的失败。三十余年后的戊戌喋血场面当为最佳之注脚。对于认为洋务运动对外妥协而认为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看法把洋务派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基本态度也作为洋务运动的政治内容来考察,这无疑是必要的。统治阶级的政治内涵本来就包括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而洋务派以“外须和戎”为前提,限制了自己“内须变法”的手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此,这是事实,也是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以此推断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又似嫌说服力不够。如所周知,无论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或革命派,对外妥协是它们的共同点,只是因各自的主客观条件不同而妥协的形式不一、程度不一而已。例如,曾经以高呼“拒和”、“迁都”而步入近代政治舞台的康有为和他的同伴们,就是主张与日本等国相妥协,以换取它们对维新事业的支持。思想最激进的维新干将谭嗣同甚至还主张这样的妥协:将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卖给英、俄,除赔款日本外,剩余的用之变法。以反帝和反封建著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是如此。不仅同盟会的《对外宣言》明确承认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声明“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即使孙中山后来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也声称“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勿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可见,在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或社会集团是否对外妥协,并不能完全作为这个派别或集团在政治上或政治路线上反动的依据。其次,洋务派的对外妥协也不是干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因时因事而异的。军事上是如此,经济上、外交上也是如此。即使长期被垢骂为卖国贼的李鸿章的妥协思想也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他说的,“师其所能,奇其所恃”也是他所主张的。历史研究者固然有选择史料的自由,但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基础上减否历史人物的做法是应当避免的。至于像左宗棠那样“引边荒艰巨为己任”洋务派官僚,就更应该区别对待了。郭世佑郭世佑《能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吗?》参考文献1. 周东启《从科学观的角度看洋务运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6-182. 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_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清史研究》1998-02-153. 徐泰来《关于洋务运动研究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家》1987-05-014. 汪军《简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中国校外教育》2011-09-105. 廖慧贞《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9-256. 郭世佑《能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吗》《湘潭大学学报》1987-04-027.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