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互感器端子箱配置技术导则》_第1页
《变电站互感器端子箱配置技术导则》_第2页
《变电站互感器端子箱配置技术导则》_第3页
《变电站互感器端子箱配置技术导则》_第4页
《变电站互感器端子箱配置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DL/TXXX-2015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L/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2016

变电站端子箱

Substationterminalcabinet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文稿版次选择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DL/TXXX-2015

前言

本标准依据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及国标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制,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表述规则

符合上述标准的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中国建能公司江苏电力设计院起

草,xx有限公司等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16年xx月xx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版本及修改状态:A/0。

II

DL/TXXX-2015

变电站端子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5kV及以上变电站端子箱功能配置及电气、结构、试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400V,用于变电站互感器、断路器等设备二次回路连接用端子箱。一

次设备附属端子箱、组合电器汇控柜、智能控制柜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2900.20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

GB2900.70-2008电工术语电器附件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7251.5-200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对公用电网动力配电成套设备的特殊要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10963.1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4048.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

GB/T14048.7-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

GB/T14048.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2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保护导体接线端子排

GB/T18663.1-2008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第1部分:机柜、机架、插箱

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和安全

GB/T18663.3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第3部分:机柜、机架和插箱的电

磁屏蔽性能试验

GB/T25293电工电子设备机柜机械门锁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375户外配电箱通用技术条件

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JB/T3752.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第1部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JB/T5777.2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70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端子箱terminalcabinet

一种为高压配电装置二次回路提供电气连接及其它附属功能的箱式低压成套设备。

3.2

端子排terminalblocks

由多个彼此绝缘的接线端子块组件并安装在支架上的端子总装。

【GB/T14048.7-2006改】

3

DL/TXXX-2015

3.3

安装板(架)mountingplate(frame)

用于固定各种电气元件并且适合于在端子箱内安装的板(架)。

3.4

旋转开关rotaryswitch

操动件是一根轴或芯轴,若需改变接触状态,必须将轴旋转到一个或几个指定位置的一种开关。

【GB/T2900.70-2008442-04-30】

4使用条件

4.1正常使用条件

4.1.1周围空气温度

周围空气最高温度不超过+40℃,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

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

—温带地区为-25℃;

—严寒地区为-50℃。

4.1.2相对湿度

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短时可达100%。

温度变化偶尔产生的适度凝露。

4.1.3污染等级

污染指数等级一般不超过等级3,箱内微环境条件下,不应超过等级2。

4.1.4海拔

海拔不超过2000m。

4.1.5振动和冲击

GB/T18663.1-2008中的DL5等级。

4.2特殊使用条件

与上述使用条件不一致时,制造商应与用户签订专门的技术协议。

5端子箱分类与命名

5.1端子箱按用途分为:

—电压互感器端子箱;

—电流互感器端子箱;

—电压电流联合式互感器端子箱;

—断路器端子箱。

5.2端子箱按安装方式分为:

—地面安装式;

—柱(支架)上安装式;

—背挂安装式。

5.3端子箱按壳体材质分为:

—不锈钢板金属端子箱;

—热镀锌板金属端子箱;

—SMC非金属塑料端子箱。

4

DL/TXXX-2015

5.4端子箱型号命名参照JB/T3752.1执行,型号信息包括箱体型式、属类、设计序号、附加代号(用

途、功能、规格等),命名型式见图1。

附加代号2

附加代号1

设计序号

E端子

D─地面安装式

Z─柱上安装式

B─背挂安装式

X封闭箱体

图1端子箱型号命名及表示

示例:XDE1-P1,落地式带刀闸操作功能PT端子箱;XZE2-C,柱上安装CT端子箱。

6端子箱标志

6.1规定标志(识)

端子箱应有清晰、规范、准确的颜色、字符、图形等永久性标志(识),其印制标志(识)应能通

过第11章中的相应试验。

端子箱主要志(识)包括:

—外壳安全警示语/符号、设备编号等;

—操作面板模拟操作图、操作指示符等;

—箱内电气接地、安全警示符;

—三相电源/电器相别标识;

—端子排、电缆、导线规定的数字、字母、颜色等标识;

—电器、设备等外购件相关产品信息及标识。

电缆、导线标号及颜色标识符合DL/T5136中相应规定。

6.2铭牌

端子箱应有永久固定、防脱落的产品铭牌,铭牌型式参见附录E。

端子箱铭牌所载基本信息包括:

—3C认证标志;

—产品名称、型号、编号等信息;

—执行标准;

—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电流、防护等级;

—制造厂名、制造日期;

—资产编码(条形码)。

7功能与设计

端子箱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及附加(管理)功能,见表1。

表1端子箱功能配置

序号功能配置备注

1.端子●

2.接地●

5

DL/TXXX-2015

3.照明●

4.除湿●智能化工作方式

5.电源配电板○

6.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

7.在线监测a○

注:●—必选

○—可选

a定制化功能,端子箱环境、互感器计量性能等在线监测,参见附录I。

7.1端子

端子箱与外部电缆(导线)连接均应通过相应端子或端子排。当电源进线电缆导线截面积超出微型

隔离开关接线端子接线能力时,应设置相应的过渡连接端子。

端子箱内端子排应按功能进行分段,按设备/单元/类别等进行分组(区),按分类/性质/编号并结

合安全性、经济性及接线、运维方便性予以排序。

7.1.1端子排分段原则

按照端子排安装功能对端子(块)进行组合形成端子基本功能段(以下简称端子基本段)。端子基

本段内端子块组合数宜为5的倍数,其中包括隔离用空置端子块及分布在组内的备用端子块(备用端子

宜分布在各组内)。

端子箱内端子基本段分为:

CT二次回路保护与测量功能段(BID);

a)

CT二次回路计量功能段(JID);

b)

PT二次回路保护与测量功能段(BUD);

c)

PT二次回路计量功能段(JUD);

d)

设备信号功能段(XD);

e)

断路器控制功能段(PD);

f)

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功能段(QD);

g)

配电电源功能段(JD)。

h)

7.1.2端子排分组(区)原则

对端子基本段,应参照以下原则分组(区):

PT、CT二次回路基本段,按每个二次绕组及回路单元进行分组;

a)

设备信号基本段按信号类别进行分组;

b)

断路器控制基本段按控制电源回路、控制回路、指示回路等进行分组;

c)

隔离/接地开关操作基本段,按操作控制电源回路、各开关操作控制回路进行分组;

d)

配电电源基本段按照各负载电源回路进行分组。

e)

7.1.3端子隔离原则

下列彼此相邻的端子间宜设置隔离用空端子块(或无导体的虚拟端子块):

—端子基本段内不同分组单元间;

—CT二次回路计量功能段(JID)相线端子间;

—电压回路相线端子与中性点端子间;

—控制用直流电源+/-与相邻的任何回路端子间.

7.1.4端子排序原则

端子基本段/组/端子宜按以下原则排序(从上/左至下/右):

组成端子安装条的各端子基本段,按7.1.1(a-h)的顺序排序;

a)

各端子基本段内分组单元按设备/绕组/单元编号、设备类型、信号类别排序;

b)

电源端子按操作面板电源开关排列顺序排序;

c)

相线、直流极性端子按L1(A)、L2(B)、L3(C)、N、+、-顺序排序;

d)

端子基本段内设备/绕组/单元/端子的数字编号从上至下为升排序;

e)

端子排排序参见附录A表A.1。

6

DL/TXXX-2015

7.1.5端子排选型原则

端子排型式选择应易于现场接线、试验及型号统一:

端子排应选择桥接孔为插入型端子排,不宜采用桥接孔为螺纹型端子排;

a)

同一组(段)内端子排型式应尽量相同;

b)

PT、CT回路连接端子采用可分断带插孔(4)式试验端子排;其它回路连接端子采用普通端

c)Φ

子排或插接式端子排;

隔离用端子块可采用虚拟端子块(无导体);

d)

端子块颜色选择:

e)

1)跳闸控制回路接线端子块颜色为红色;

2)直流电源正负极颜色分别选用红色、蓝色;

3)分组隔离用端子块颜色选用区别于上述颜色的其它颜色。

7.1.6端子排附件配置

对每一端子基本段,应设置必要的端子排附件:

对端子排安装段(条)设置分段标记块、终端固定件;

a)

对相邻互联端子设置绝缘型桥接件;

b)

对跳闸回路接线端子设置永久性插孔(4)附件;

c)Φ

对端子排左右两侧设置端子序号标识卡件(对带色端子块还应与端子块同色);

d)

对试验端子排宜设置专用端子绝缘防护盖板或端子护罩(对计费用计量端子还应具备加封功

e)

能)。

端子排及附件选型参见附录F。

7.2接地

端子箱内应有电缆屏蔽层连接用及电气安全保护用的接地措施,在箱内分别设置与等电位接地网、

主接地网相连的专用铜排,对金属外壳还应设置与主地网相连的结构措施。

7.3照明

端子箱内应设置照明系统,通过手控和/或门控等控制其功能。灯光照明范围、照度应能满足日常

维护的需要。

7.4除湿

端子箱应设置可靠的除湿系统,防止凝露/冰霜的产生。其除湿工作模式包括冷凝除湿(5℃以上)、

辅助加热器除湿(霜)(2℃以下)。对常年低温在5℃以上温带地区可不考虑辅助加热方式。

除湿装置应具备智能化功能:可同时实现两种除湿模式控制;具有自动和人工启动模式及长寿命运

行模式;辅助加热除霜模式应通过预判露点温度而启动。

除湿装置温度、湿度阀值应设置(计)合理,以确保在温、湿度阀值工作点时除湿装置工作的稳定

性、可靠性。

7.5电源配电

电源配电包括端子箱内除湿、照明工作电源及间隔内高压开关设备操动机构工作电源、操动机构操

作控制用交流电源、各操动机构箱内除湿装置工作电源及间隔备用电源等。电源配电设计符合DL/T

375、GB50054中相应要求。

配电设计基本原则为:

端子箱内总电源应为双电源供电模式,并通过微型隔离开关与端子箱电源母线(隔离)连接;

a)

除隔离/接地开关操动机构箱除湿装置工作电源外,其它设备工作电源均为独立的可控制电源

b)

(配独立电源开关);

对单相负载应均匀分配相别,使电源三相电流尽可能平衡;

c)

配电接地系统应为TT制,端子箱内电源中性导体不应接地或与外壳连接。

d)

7

DL/TXXX-2015

7.6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

对设置间隔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功能的端子箱,应能实现相应开关的“分/断/合”、“急停”

操作与“远方(远控)/就地(近控)”、“闭锁/解锁”控制操作。

操作应通过专用操作面板实现,其上应有与一次系统对应的模拟操作图,其颜色、参数分别符合GB

50171、JB/T5777.2中的相应要求。

7.7在线监测

对设置有在线监测功能的端子箱,端子箱应能提供该功能设备所需安装、电源、电气连接、通讯设

施、环境等条件,其设备配置、技术要求由用户与生产商在相关协议中规定。

8电器/元件/设备配置

端子箱内所配外购电器、元件、设备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具有相应产品认证标志及出厂合格

保证资料。

电器、元件参数依据适用性、经济性、合理性进行选择:

—电源、PT回路开关与保护器采用微型断路器,其额定电流:对电源回路,依据负载大小并结

合经济性、统一性选择;对PT回路按其二次绕组额定容量选择;

—总电源回路开关采用微型隔离开关,其额定电流参考各分路负载功率之和及额定分散系数计算

后选择;

—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器宜采用多位旋转开关、专用急停按钮开关:

“远方/就地”、“闭锁/解锁”开关应采用带锁且钥匙在开锁状态下不能拔出的定位型旋

转开关,操作位置为顺时针方向45°,其开关钥匙具备通用性;

“分/断/合”开关应采用自复(位)型旋转开关,操作位置为左右45°;

旋转开关、急停按钮额定电流按控制回路电流并结合经济性、统一性选择。

—端子排型式按配置原则选择,其额定截面积按所配置导线规格选择;

—电源分线母排宜采用专用绝缘分线盒,其载流量、接线能力与导线相匹配;

—箱内接地铜排按相应设计规范统一选择;

—箱内配线应采用颜色可区分的多股软导线,接地用连接导线还应为PE专用导线;截面积符合

相应载流量要求并结合经济性、统一性选择。

—互感器二次回路连接电缆宜采用带颜色标识专用电缆,其规格按设计规范选择;

端子箱内所配设备的选择应满足相应功能、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并具备一定技术先进性、可发展性。

端子箱电器/元件/设备基本参数、技术指标见表2,其性能参数不应低于其规定。

表2端子箱电器/元件/设备型式、主要参数配置表

普通端子

试验端子

额定截面积交流端子直流端子

6mm26mm22.5mm2

额定绝缘电压1000V800V

1.端子排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8kV8kV

电气间隙8mm8mm

爬电距离12.5mm10mm

阻燃等级V0V0

总电源连接端子分线盒/母排

2.电源连接端子螺栓规格/接线能力

按图纸(4-6)mm2

外壳PE接地连接件箱内PE、等电位接地铜排

导体截面积

3.接地元件/4mm×25mm

连接孔/螺栓规格Φ2010(个)×M8

交流回路控制/信号回路

截面积

4.箱内配线4mm22.5mm2

型号BV(R)

8

DL/TXXX-2015

电源回路

PT二次回路

额定电流(In)单相负载三相负载

1A/2Aa10A10A

微型断路器

5.C型/D型(电动机负

C型C型

载)

型式、主要参数

3P,6kA;带辅助接点;低

1P,6kA3P,6kA

阻(触点电阻<0.1Ω)

额定电流60A/100A

6.微型隔离开关

型式、主要参数AC-22B/4极

“远方/就地”“闭锁/解锁”“分/断/合”

额定电流

16A16A16A

7.旋转开关

主要参数带锁2档/(5-10)节,45°带锁2档/(2-5)节,45°自复位3档/2节,45°

急停按钮额定电压/电流220V/10A

电磁环境等级A

湿度启动阀值/关闭阀值65%/50%

温度启动阀值露点温度

工作条件传感器测量范

/温度:℃℃;湿度

围-25~600%~100%

工作电源AC220V

8.除湿(控制)器寿命>100000h

额定功率40W~100W

除湿能力>450ml/天

控制方式智能化/自动/手动

型式一体化

冷凝除湿;温湿度测量;状态指示、温湿度数值显示;故障报警、事件记录、

功能

数据远传等。

工作电源AC220V

寿命>15000h

9.辅助加热器

功率40W~100W

表面温度60℃~120℃

额定电压AC220V

功率(5-9)W

10.照明灯

寿命>30000h

型式LED,螺口式

额定电压500V

11.击穿保险器

型式氧化锌阀片

A相B相C相N

二次引线(单色多股)

互感器二次回黄绿红/

12.路电缆PT二次回路(4色4股)黄绿红蓝

CT二次回路(6色6股)黄-黄蓝绿-绿蓝红-红蓝/

aPT二次绕组容量:≤100VA,2A;≤50VA,1A。

9电气性能

9.1总则

端子箱电气性能应符合GB7251.1、GB7251.5的规定。

9

DL/TXXX-2015

9.2电气参数

端子箱电气参数包括额定工作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电压为箱内最高工作电压,额定电流为箱内电

路允许最大工作电流。

9.3电器、设备性能

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性能应分别符合GB10963.1、GB14048.3的规定;旋转开关、急停按

钮开关性能分别符合GB14048.3、GB14048.5的规定。

端子排性能应符合GB/T14048.7、GB/T14048.8的规定。

辅助加热器、除湿装置性能及参数应符合或优于表2规定;

9.4介电性能

端子排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额定绝缘电压符合表2指标要求。

箱内不同电位带电体(回路)间及分别与接地系统间电气绝缘性能满足第11章中规定的要求。

9.5电磁兼容性

端子箱外壳电磁屏蔽性能应能通过GB/T18663.3的相应试验。

端子箱应具备一定电磁兼容性,下列情况,成套端子箱应能通过GB7251.1规定的EMC系列抗扰度、

发射试验:

—内装电子化产品,但无相应EMC验证标准或虽有相关产品标准但安装条件与说明书不同时;

—内装电子化产品,虽有产品EMC验证标准,但现场电磁辐射状况严重时;

—控制系统采用电子信号控制时。

10结构要求

10.1电气结构

10.1.1通则

端子箱电气结构包括操作面板及电器/元件/设备安装。

端子箱电气结构基本原则为:

—电气结构合理,电气安装、运维、试验操作方便;

—电气防护措施有效,保证箱门开启状态下无可以触及裸露带电体、发热体及接地措施可靠;

—电气连接可靠,保证电气安装、固定措施应永久牢固。

10.1.2电气操作面板

隔离/接地开关就地操作与端子箱内配电电源、除湿(必要时)、照明等电器的控制操作应设置对

应的操作面板。

隔离/接地开关操作面板应有与一次系统操作模拟图、操作指示标识、设备名称标签安装框等,操

作面板内操作器、编码锁等按一次系统模拟图对应布置,急停按钮位置应易于方便拍按、周围无阻挡;

旋转开关指示位置按顺时针方向分别为“闭锁→解锁”、“远方→就地”、“分→断→合”,带锁开关

旋转至时钟“3点”位置为开锁状态。面板开关布置及操作位置指示参见附录D。

电源操作面板内电源开关按类型、对象进行合理布置,宜按照先三相、后单相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示例1:

10

DL/TXXX-2015

断路隔离接地备用断路隔离隔离接地端子端子备用

器储开关开关三相器机/接开关开关箱除箱照单相

能工操动操动电源构箱地开机构机构湿器明用电源

作电机构机构除湿关操箱除箱除工作电源

源工作工作工作动机湿器湿器电源

电源电源电源构控总电总电

(1-3)(1-3)制用源源

电源

示例2:

备用隔离接地断路断路隔离隔离接地端子端子备用

三相开关开关器储器机/接开关开关箱除箱照单相

电源操动操动能工构箱地开机构机构湿器明用电源

机构机构作电除湿关操箱除箱除工作电源

工作工作源工作动机湿器湿器电源

电源电源电源构控总电总电

(1-3)(1-3)制用源源

电源

10.1.3电器/元件/设备安装

端子箱内电器/元件/设备,安装于操作面板、壳体、安装板(架),其位置(排布)应合理、规范,

满足安全、操作/维修方便的需求:

操作面板内电器按模拟操作图、操作位置对应安装,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应正向垂直安

a)

装;

辅助加热器安装满足加热效应需求,置于箱内底部或壳体侧板并远离周围导线;

b)

PE、等电位铜排安装位置应易与各电器、设备、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点方便连接,金属壳体

c)

外部接地连接结构件(可拆卸)据现场条件安装于壳体侧壁左侧或右侧;

照明灯安装位置满足照度、照明范围需求;

d)

由端子基本段组成端子安装条:

e)

1)安装条内基本段排序符合排序规则;

2)据端子箱尺寸,在分组隔离端子块处予以拆分;

3)拆分后的安装条按基本段顺序从左至右(面对)等间隔安装;

4)安装条竖向排布时,其末端应远离箱体隔板/底板一个适宜高度(>0.2m)。

二次回路设备(微型断路器、继电器、回路监测终端等)、端子排安装条应安装在同一侧。

f)

端子箱操作面板、电器/元件/设备排布参见附录D图示,端子排安装结构参见附录G图示。

10.1.4电气连接

端子箱内电气间连接基本要求为:

对微型断路器/微型隔离开关,其上桩头接电源进线端、下桩头接电源出线(负载)连接端;

a)

接地连接应正确、可靠、有效,所有PE连接导通电阻应小于0.1Ω:

b)

1)PE铜排应通过金属结构件或导线与箱内金属结构件互联,并通过金属壳体或专用接地极

与主接地网相连;金属壳体箱门及门式操作面板还应通过裸铜编织软线与壳体相连;

2)等电位接地铜排通过绝缘件与箱体结构相连。

箱内接线工艺基本要求:

c)

1)所有导线端部均应通过折弯或卷成套环后接入连接的端子;

2)门式操作面板与箱内电气连接的导线应具备相应缓冲结构;

3)箱内走线工整并通过线槽敷设;

4)导线连接头应采用冷压工艺处理;

5)每个端子仅可接一根导线;

6)导线接入端子后应无裸露金属导体及松动、压皮现象。

11

DL/TXXX-2015

10.2机械结构

10.2.1结构及型式

端子箱结构包括安装结构、主体结构、防雨结构,应与型式相一致,其基本要求为:

箱体结构应考虑与除湿系统(排水、通风)、电磁屏蔽功能统筹设计,满足功能配置需求,

a)

并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扩展性;其造型、外观与现场设备相协调;

端子箱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IP34D(落地式基座体);

b)

箱体结构及型式宜系列化、标准化,箱体结构件及电气部件宜模块化、通用化,便于维修、

c)

更换;

箱体安装结构应能与安装方式相适应,并易于现场安装;

d)

地面安装式、柱上安装式端子箱宜采用前、后多门结构型式;

e)

电气操作面板宜采用门式结构;

f)

箱门、门式操作面板应采用内铰链式门板:

g)

箱门统一往右开且开启角度大于90°、并具有开启限位与固定措施;

门板具备通用性,同型号端子箱箱门可互换;

箱门门锁应采用防锈、防水锁具,同类门锁(钥匙)应具备通用性。

端子箱应具备现场安装、运维的必要辅助结构措施:

h)

盛放设备相关资料的文件盒;

必要的隔热、通风、排水等结构措施;

箱内电缆和导线相应的固定与导引措施、电缆下进下出方式的结构与调节措施、电缆及导

线穿孔防磨损与划伤保护措施;

金属壳体外部可左右安装、易于拆卸的接地结构措施;

端子箱内安装板(架)应具备通用性,安装导轨应能水平、垂直方向调整间距。

i)

端子箱典型结构型式见附录C。

10.2.2材料/机械性能

端子箱外壳材质及结构组件应保证其预期寿命不小于30年,其主要性能应能通过第11章相应试验:

—非金属材料性能试验;

—金属外壳、操作面板及门锁、铰链等金属件涂层/镀层耐老化、附着力、耐锈蚀性理化性能试

验;

—外壳静载荷、冲击载荷、振动载荷等机械强度验证试验;

—端子箱门锁、铰链机械寿命试验。

10.2.3工艺

端子箱制作工艺应规范,符合外观工艺要求:

金属壳体侧板、门板应采用整板钣金工艺制作;

a)

金属壳体及操作面板表面应采用拉丝(不锈钢)或涂敷涂层工艺处理;

b)

铭牌字符刻蚀采用激光或化学加工工艺;

c)

操作面板图识、标识应采用丝网印制工艺,其要求见附录B;

d)

结构件螺纹连接不得采用攻丝连接。

e)

端子箱整体应无以下外观缺陷:

f)

箱门或侧板歪斜、凹凸、变形;

箱门关闭后缝隙不均匀、晃动;

焊缝不均匀,咬边、焊穿、气孔、溅渣等;

漆膜、色泽不均匀,有气泡、结瘤、针孔、流挂、斑点等;

结构件、母排等有毛刺,端子连接部位不圆滑。

10.2.4箱体尺寸

端子箱壳体尺寸:

—壳体高度(H)满足相应分隔空间及端子排(段)长度、导线及电器件安装空间需求,箱体基

座高度不超过400mm;

—壳体深度(D)满足电器件安装及操作面板、电缆通道所需空间要求;

12

DL/TXXX-2015

—壳体宽度(W)满足端子排排布、电缆通道与接线空间需求。

壳体几何尺寸应优选采用箱体结构标准尺寸,减少尺寸系列,其推荐尺寸系列见表3,外壳尺寸误

差符合GB/T1804─m要求。

表3端子箱推荐尺寸系列

单位:mm

几何参数系列值备注

高度(H)700130015001700

宽度(W)450600700850

深度(D)300400500600

端子箱体积大小宜参照端子箱端子块设计总数、端子箱功能及用途类型、壳体尺寸系列值,组建相应标准系列型号:

型号(L):端子块>200只、带刀闸操作功能、标准配置之常规端子箱;

a)

型号(M):端子块(100-200)只、非常规端子箱;

b)

型号(S):端子块(<100)只、单一端子功能端子箱。

c)

11试验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验证在常温10℃~40℃环境条件下进行。

11.1一般检查

11.1.1外观检查

端子箱外观检查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

功能结构、型式合理性;

a)

内部器件安装的规范性;

b)

整体结构工艺性;

c)

铭牌、标识的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

d)

箱内电气连接规范性及工艺性:

e)

安装配件、附件完整性;

f)

包装内产品资料的完整性。

g)

11.1.2结构尺寸检查

用相应长度计量器具测量端子箱外壳几何尺寸、接线等空间距离,应满足相应型式图纸要求。

11.1.3除湿功能检查

通过相应试验方法进行:

—试验对端子箱内的除湿装置进行;

—试验在温湿度控制箱内进行。

设置温湿度控制箱温湿度,温度设置为5℃,不断调节湿度,从10%到除湿器工作阀值,当湿度大于

阀值时,观测除湿器,应启动并排水;再次调节湿度至关闭阀值,除湿器应停止运转。

设置温湿度控制箱温湿度,温度设置为2℃,湿度为关闭阀值,待稳定后不断降低控制箱的温度以

模仿露点温度,观察加热器启动的准确性。

除湿装置启动误差不应超过±2℃、5%RH。

11.1.4操作试验

对旋转开关及箱门分别进行200次旋转、开合操作,旋转件或铰链无损坏且功能维持正常。

11.2性能试验

11.2.1绝缘材料性能试验

13

DL/TXXX-2015

11.2.1.1热稳定性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外壳。

试验对抽样的外壳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2.3.1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2耐受非正常发热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端子箱内绝缘材料部件、分线盒。

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2.3.2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3可燃性等级验证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端子箱外壳及内部绝缘材料部件代表性样品。

材料的燃烧等级不应低于V0级。

试验按照GB7251.5-2008中8.2.102.2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4干热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整体。

试验按照GB7251.5-2008中8.2.102.3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1.5耐老化试验

该试验适应于非金属端子箱外壳、有涂层的金属端子箱外壳。

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2.4规定的方法及判定规则执行。

11.2.2机械性能试验

11.2.2.1静载荷(力)试验

11.2.2.1.1端子箱壳体

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1.1中a)的方法,对壳体测试点施加相应载荷,测定外壳耐受

力情况;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1.3的方法,对外壳测试点施加相应载荷,测定外壳耐扭力情

况。

试验结果:试验结束后检查被试品,不应有形状、配合或功能部件、影响安装的变形;电气间隙仍

能保持;防护等级不变。

11.2.2.1.2端子箱门及操作面板

在端子箱门完全打开状态下:

对水平开启端子箱门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3的方法,施加相应水平载荷力。

试验结果:门、铰链、限位装置无脱落、损坏及变形;门开闭功能正常且门在开闭过程中无损坏涂

覆层现象;防护等级不变;门锁试验能通过。

11.2.2.1.3非金属中螺纹连接金属嵌件

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4的方法,对测试的螺纹连接件施加相应载荷。

如嵌件周围材料成型的厚度不同时,则应重复试验。

试验结果:如果金属螺纹嵌入物没有松动、损坏,仍在最初位置上,且嵌入孔的周围材料没出现裂

纹,则认为通过了试验。

11.2.2.2冲击载荷试验

对端子箱进行相应的温度预处理,将端子箱外壳固定在刚性支撑体上:

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1.2的方法,采用沙包作为撞击负载,撞击各表面大致中心

a)

部位。

试验结果:IP代码相应数字和介电强度不变;门及铰链无破裂、损坏,且能正常开闭;电气间隙无

变化;保护短路连续性及性能指标仍能保持。非金属端子箱外壳表面小的裂纹可被允许。

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2的方法,采用钢球作为撞击负载,对外壳各表面最薄弱部

b)

位,施加相应冲击载荷。

14

DL/TXXX-2015

试验结果:IP代码相应数字和介电强度不变;门及铰链无破裂、损坏,且能正常开闭;电气间隙无

变化;保护短路连续性及性能指标仍能保持。非金属端子箱外壳表面小的裂纹可被允许。

按照GB7251.5-2008中8.2.101.5的方法,采用标准中图示的角状物作为撞击负载,对外壳

c)

各垂直表面最薄弱部位施加撞击。

试验结果:由撞击导致的裂纹直径不超过15mm,如果撞击物的尖端部穿透了端子箱的表面,则所形

成的孔径应不能插入4mm塞规(塞规施加5N力)。

11.2.2.3动载荷试验

试验对电气设备、门完全安装及门锁封闭状态下的端子箱进行,其目的衡量端子箱中电气设备安装

牢固程度、运输条件。

试验参照GB/T18663.1-2008中5.3.1的规定进行。将端子箱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动态负载试验。

按照DL4规定的性能等级,振动试验设置振动频率范围为2Hz~9Hz、位移振幅1.5mm,9Hz~200Hz、加

速度振幅5m/s2,扫描速率为1oct/min,进行10次循环;冲击试验设置峰值加速度300m/s2,持续时间18ms,

进行3次。

试验结果: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形状、配合或功能的变形或损坏及安装部件脱落、松动;保护短路连

续性及性能指标仍能保持。

11.2.2.4端子箱外壳封闭防护等级(IP代码)验证

端子箱在闭锁及防雨措施完善状态下进行。试验按照GB4208试验方法及GB7251.1-2013中10.3的

判定方法进行。

试验结果:

—水滴不应积聚在可能导致沿爬电距离引起漏电起痕的绝缘部件上;

—进入路径明显接触到壳体内壁但不影响安全性(介电强度试验通过);

—直径1.0mm、长100mm的金属线被施加1N力时不应进入(IP4X),或内部无大量有害灰尘(IP5X)。

则满足相应防护等级要求。

11.2.3理化性能试验

11.2.3.1端子箱标志试验

试验对象为端子箱非浇铸或冲压的标志。

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2.7的要求进行。

试验结果:试验后,标志仍能被辨认。

11.2.3.2端子箱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

试验对象为金属端子箱外壳、箱内外金属五金连接件的样品。

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2.2的要求进行,试验执行严酷试验B条件。

试验结果:按GB7251.1-2013中10.2.2.4的规定判定。

11.2.3.3端子箱外壳表面涂层附着力测定试验

对于外壳有涂层的端子箱三个不同位置参照GB/T9286的要求进行。

试验结果:附着力等级不低于1级,涂层脱落或碎片剥离面积不大于5%。

11.2.4电气性能试验

11.2.4.1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测量

按照GB7251.1-2013中标准附录F的方法。

通过游标卡尺等工具分别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试验结果: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对端子排应满足表2要求,其它部件、电气应分别大于5.5mm、6.3mm。

11.2.4.2保护电路有效性测定试验

按照GB7251.1-2013中10.5.2的规定,对端子箱裸露的箱门、把手、门锁与PE铜排之间施加不

低于10A交流或直流电流,5s内测量相应电阻。

试验结果:测得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Ω。

15

DL/TXXX-2015

11.2.4.3介电性能试验

11.2.4.3.1型式检验

金属端子箱在耐腐蚀试验后紧接着进行。非金属端子箱在经过相同湿热环境处理后进行。

—按照GB7251.1-2013中10.9.2的规定,在端子箱内相间、相与外壳间、相与地间、等电位母

排与PE母排间施加50Hz、1890V交流电压5s,在非金属端子箱外壳与金属门锁、铅封螺钉、

金属铰链等带金属部件之间施加50Hz、1.5×1890V交流电压5s。

—按照GB7251.1-2013中10.9.3的规定,在端子箱内相间、相与外壳间、相与地间、不同电

位端子排间施施加4.2kV,1.2/50μs的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次数为5次,间隔至少为1s。

试验结果:试验中无闪络、击穿现象、泄露电流不超过100mA;试验后试品无破损。

11.2.4.3.2例行检验

—按照GB7251.1-2013中10.9.2的规定,在端子箱内相间、相与外壳间、相与地间、等电位

母排与PE母排间施加50Hz、1890V交流电压1s,在非金属端子箱外壳与金属门锁、铅封螺钉、

金属铰链等带金属部件之间施加50Hz、1.5×1890V交流电压1s。

—作为选择项,可按照GB7251.1-2013中11.9的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在端子箱内相间、

相与外壳间、相与地间、等电位母排与PE母排间施加500V电压。

试验结果:试验中无闪络、击穿现象、泄露电流不超过100mA;试验后试品无破损且;绝缘电阻大

于1000Ω/V。

11.2.4.4接线端子温升验证试验

温升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10.10的规定,试验后测试端子箱内电源接线端子、微型开关端子

温升。

试验结果:端子的温升满足GB7251.1-2013中表6相应要求。

11.2.4.5电磁抗扰度与发射试验

抗扰度试验按照GB7251.1-2013附录J表J.1、表J.3进行试验与判定。试验结果符合相应要求。

发射试验按照GB7251.1-2013中J.10.12.2.2的A类环境试验进行。试验结果符合相应要求。

11.2.5壳体电磁屏蔽性能试验

试验对抽样的金属外壳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T18663.3规定的试验方法与规则判定。

11.2.6电气开关性能试验

试验对抽样的开关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10963.1、GB/T14048.2的相应规定,分别进行温升、电流脱扣特性和机械操作试验,

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11.2.7端子排性能试验

试验对抽样的端子排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T14048.7、GB/T14048.8的相应规定,分别进行耐压、温升、压降试验,试验结

果符合标准要求。

11.2.8门锁性能试验

试验对抽样的门锁样品进行。

试验按照GB/T25293要求,依次进行各项试验,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12检验规则

12.1总则

端子箱检验分为型式(鉴定)检验、出厂检验。

16

DL/TXXX-2015

型式(鉴定)检验是用相应型号的若干样品进行一系列完整的试验,其目的在于判断产品是否符合

该标准要求;出厂检验是产品出厂前例行检验。

12.2型式(鉴定)检验

有下列情况下之一应进行型式(鉴定)检验:

—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用户提出要求时;

—产品停产2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时。

检验项目见表4。

样品检验数量为1~3只。

检验项目中任一项不合格,则判断该样品不合格。

12.3例行(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交验)前生产方应对供货全部产品进行,其检验项目见表4。

每只样品每项试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