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7550-2023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_第1页
JB-T 7550-2023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_第2页
JB-T 7550-2023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_第3页
JB-T 7550-2023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_第4页
JB-T 7550-2023 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J76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2023-07-28发布IJB/T7550—2023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结构型式 25技术要求 75.1总则 75.2一般要求 75.3结构长度 75.4连接端 75.5性能要求 75.6使用条件 75.7操作 85.8阀体 85.9密封圈、蝶板 85.10阀杆 85.11轴套 85.12阀杆密封 85.13连杆机构 95.14驱动装置 95.15无损检测 9 95.17清洗质量要求 96检验及试验方法 6.1外观检验 6.2尺寸及几何公差检查 6.3材料成分分析 6.4材料力学性能检验 6.5阀杆硬度检测 6.6无损检测 6.7压力试验 6.8空载启闭操作试验 6.9启闭时间检测 6.10清洁度检验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7.2出厂检验 ⅡJB/T7550—20237.3型式检验 8.1标志的内容 8.2阀体上的标记 8.3铭牌上的标记 9防护、包装和储运 图1单偏心蝶阀 3图2双偏心蝶阀 4图3三偏心蝶阀 5图4三杆阀(长杆) 6图5三杆阀(短杆) 6表1工作介质流经切换蝶阀的流速 7表2三杆阀连杆机构基本结构的适用场合 9表3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表4供抽样的最小批量和抽样数量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JB/T7550—2007《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与JB/T7550—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增加了切换蝶阀的典型结构型式(见图1~图5);——删除了公称通径及结构长度表(见2007年版的表1);——删除了切换蝶阀的启闭时间表(见2007年版的表2);——增加了三杆阀的要求(见5.5.6、5.13、5.16.2); 增加了流阻系数的要求(见5.5.4);——增加了驱动装置的要求(见5.14);——增加了无损检测的要求(见5.15);——增加了材料的要求(见5.16);——修订了清洗要求(见5.17,2007年版的7.2);—修订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见第6章、第7章,2007年版的第7章);——修订了抽样检验表(见表4,2007年版的表3);——取消了静压寿命试验,并删除了附录A(见2007年版的7.6、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杭氧工装泵阀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颖彦、胡赟、牟彦春、王海涛、李伟。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空气分离设备用切换蝶阀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气动双位式切换蝶阀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和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和标志及防护、包装和储运。DN1600;压力等级为Class150~Class300、公称尺寸为NPS3~NPS64的气动双位式切换蝶阀的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9124.1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GB/T9124.2钢制管法兰第2部分:Class系列GB/T12221金属阀门结构长度GB/T12223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GB/T12224钢制阀门一般要求GB/T12226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7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GB/T12228通用阀门碳素钢锻件技术条件GB/T12229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GB/T1223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GB/T13927工业阀门压力试验GB/T30832阀门流量系数和流阻系数试验方法JB/T5300工业用阀门材料选用导则JB/T6896—2007空气分离设备表面清洁度JB/T7927阀门铸钢件外观质量要求JB/T12955氧气用阀门技术条件NB/T47013.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开启过程opening气动双位式切换蝶阀(以下简称“切换蝶阀”)的蝶板由关紧位置运动到全开位置的整个过程。关闭过程closing全开位置fullopenposition切换蝶阀的蝶板在其对介质流动的阻挡最小时所处的位置。关紧位置fastenupposition切换蝶阀的蝶板与阀座密封副相接触,并达到规定密封要求时所处的位置。切换蝶阀的整个开启过程或整个关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当两者不相等时取大值。连杆机构linkage由主动杆、从动杆、固定杆和蝶板组成,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实现三杆阀启闭动作的机构。切换蝶阀的典型结构型式及主要零部件名称如图1~图5所示。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条件下,其允图1单偏心蝶阀34 8——上阀杆;图2双偏心蝶阀5 6图4三杆阀(长杆)1—1—执行机构;图5三杆阀(短杆)75.1总则切换蝶阀除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GB/T12224、GB/T12238的要求。用户若有特殊要求,应在订货合同中明确规定。5.2一般要求5.2.1铸钢件外观质量应符合JB/T7927的规定。锻钢件外观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等有害缺陷存在。5.2.2压力试验等要求按GB/T13927的规定。5.3结构长度切换蝶阀的结构长度按GB/T12221的规定;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4连接端5.4.1切换蝶阀的连接端为法兰式、对夹式连接。法兰式连接按GB/T9124.1、GB/T9124.2的规定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4.2剧烈循环工况下,宜选用整体法兰或带颈对焊法兰。5.5性能要求5.5.1切换蝶阀总装后应运转灵活、轻快,启闭顺畅无阻。5.5.2切换蝶阀应通过适当的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来防止环境以及工况产生的腐蚀。5.5.3切换蝶阀的行程信号装置应调整准确无误。5.5.4阀门制造厂应提供切换蝶阀在全开时的流量或流阻系数,流阻系数的测量按GB/T30832的规定进行。5.5.5用于分子筛吸附流程中的切换蝶阀的启闭时间应不超过1min,用于变压吸附流程中的切换蝶阀启闭时间应为1s~3s。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制造厂按照合同规定供货。5.5.6三杆阀的出厂最大开启压差为10kPa~30kPa(具体压差由用户确定)。5.5.7用于变压吸附流程中的快速启闭切换蝶阀的连续运转周期应大于1年。5.5.8用于分子筛吸附流程中切换系统的切换蝶阀的连续运转周期应不少于3年。5.6.1流通介质应经过滤装置除去机械杂质。5.6.2工作介质流经切换蝶阀的流速按表1的规定。表1工作介质流经切换蝶阀的流速5.6.3气动执行机构的气源应确保清洁、干燥,供气压力为0.5MPa~0.7MPa。85.7.1阀门宜具有可实现最大开启压差保护的机构,使其只能在低于设定压差时才能打开。5.7.2空载启闭操作:在空载情况下操作,配置的驱动装置应能平稳地启闭操作切换蝶阀,无卡阻和5.7.3带压启闭操作:配置的驱动装置应能平稳地启闭切换蝶阀,无卡阻等现象,并能达到密封要求。5.8阀体5.8.1阀体可以采用法兰式、对夹式、支耳式。5.8.2阀体可以铸造、锻造或焊接,焊接应符合GB/T150.4的规定。阀体内腔应打磨光滑,无氧化皮、焊瘤、锐边凸起等现象。5.8.3法兰式阀体两端法兰应相互平行并与切换蝶阀通道轴线垂直,其平行度和垂直度误差按照GB/T1184的12级精度的规定。5.8.4钢制切换蝶阀阀体最小壁厚应符合5.1中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5.8.5阀体与阀座分体时,阀体与阀座的连接应保证阀门在使用过程中不松动、不渗漏。5.8.6阀体上应标有指示切换蝶阀密封方向或主密封方向的箭头。5.9密封圈、蝶板5.9.1密封圈应能承受设备工况所需的最高温度,并且密封性应满足工况要求。5.9.2蝶板应保证在1.5倍最大允许工作压差下,不发生变形和不发生损坏。5.10.1阀杆应有足够的强度,能够保证在使用各类执行机构直接操作时,不产生永久变形或损伤。阀杆应能承受蝶板在1.5倍最大允许工作压差下的载荷。5.10.2阀杆可以设计成一个整体轴,也可以设计成两个分离的短轴,嵌入轴孔长度不应小于轴径的1.5倍。5.10.3阀杆应有防吹出结构,不应依靠驱动装置防止吹出。5.10.4除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外,与填料接触面处应进行硬化处理,经处理后的硬度应不小于200HBW。5.10.5阀杆与蝶板连接应有防松措施,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5.11轴套5.11.1阀杆轴套与阀杆间应有不小于30HBW的硬度差,保证轴套与阀杆不咬合。5.11.2轴套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5.12阀杆密封5.12.1穿过阀体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阀杆应设置阀杆密封。阀杆密封可采用V形填料、O形密封圈或其他成形填料。5.12.2采用O形密封圈时,应将其安装在可拆卸的耐腐蚀性能不低于阀体材料的槽内;采用成形填料时,填料函的深度应不少于4圈填料的高度。5.12.3阀杆和蝶板的连接强度应能承受阀杆所传递的最大转矩。阀杆和蝶板的连接方式应保证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不松动。5.12.4在不拆卸阀门的情况下,应可以调节填料密封预紧力。5.12.5填料应满足阀门压力-温度额定值下规定的工况。5.12.6填料函应有防止外部物质进入阀杆填料内侧的措施。95.13连杆机构5.13.1三杆阀连杆机构的基本结构有长杆型和短杆型两类,其适用场合见表2。表2三杆阀连杆机构基本结构的适用场合基本结构适用公称尺寸长杆型<DN1200短杆型5.13.2连杆机构应能平稳地启闭三杆阀,无卡阻,无异响。5.14驱动装置5.14.1切换蝶阀的驱动采用气动形式,且优先选用双作用气动执行器。其在特殊工况下需配置机械可调装置,可调范围为40°~90°。5.14.2驱动装置应能保证切换蝶阀在最大允许工作压差和最大流速的工况下正常操作。驱动装置的输出转矩应不小于阀门最大压差工况下操作转矩的1.25倍。5.14.3驱动装置与阀体连接法兰的连接尺寸应按GB/T12223的规定。5.14.4驱动装置的密封件、油脂等应满足不同工况环境的要求。5.15.1主要承压件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应在其形状尺寸检查、外观目视检查合格后进行。5.15.2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方法和合格指标应符合GB/T150(所有部分)的规定。5.15.3经无损检测后进行焊接返修的承压件的焊接接头应采用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测。5.16材料GB/T12227、GB/T12228、GB/T12229的规定,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16.2三杆阀阀体材料应符合GB/T1591的规定,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16.3蝶板应采用性能不低于阀体的材料制成,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16.4阀体密封面材料可采用铜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并应满足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5.16.5阀杆应用不锈钢或铜合金材料制造,采用不锈钢材料时,应按要求进行相应热处理。5.16.6阀杆轴套应用强度较高和耐磨性能良好的铜合金、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等制成。5.16.7填料可采用橡胶O形密封圈、V形聚四氟乙烯、成型柔性石墨等材料,或按订货合同的要求。5.16.8支架可采用与阀体相同的材料或性能高于阀体的材料制成。5.16.9其他零件材料可按JB/T5300或订货合同的要求。5.17清洗质量要求5.17.1切换蝶阀内部表面残留的固体颗粒最大直径(或对角线长度)不应超过0.5mm。直径(或对角线长度)在0.25mm~0.5mm范围内的固体颗粒总和不应超过100粒/m²。5.17.2切换蝶阀内部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纤维和灰尘等污物,个别残留纤维的长度不应超过2mm。5.17.3切换蝶阀内部表面不应有清洗液及水,表面应干燥。5.17.4切换蝶阀内部表面不应有浮锈及氧化皮。5.17.5切换蝶阀内部表面油脂残留量应符合JB/T6896—2007中表1三类的规定。6检验及试验方法目测检查,包含阀体表面铸字、钢印,密封方向箭头,铸锻件表面质量等。6.2.2对切换蝶阀的结构长度和端部尺寸进行测量。6.2.3对阀体两端面法兰的平行度和法兰对切换蝶阀通道轴线的垂直度进行检验。对主要承压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每批同炉号的材料至少检验一次化学成分。对主要承压件材料每批(指同炉号、同制造工艺、同热处理条件)至少检验一次力学性能。用硬度计在阀杆端部测量,各测量三点取平均值。组焊件形式阀体应按照GB/T150.4进行无损检测。对全焊透焊缝应进行射线检测,综合评定合格等级不应低于NB/T47013.2—2015中的Ⅱ级要求;角焊缝应进行表面渗透检测,检测结果不应低于NB/T47013.5—2015中的I级要求。6.7.1用水作试验介质时,水中含氯离子量不应超过25mg/L。用气体做试验时,应采用空气或氮气6.7.2壳体试验应采用水作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为20℃时允许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方法按6.7.3密封试验:应采用气体作试验介质进行低压密封试利用阀门所配置的驱动装置从全关到全开再到全关循环启闭操少于10次。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以较大者作为被检测切换蝶阀的启闭时间。6.10.1固体物质、浮锈、氧化皮、清洗液及水的检查:采用目视法检查切换蝶阀内部表面,应特别注意检查那些不易清洗的部位,察看其有否残留的固体物质、浮锈、氧化皮、清洗液及水。6.10.2油及油脂残留量检查,可采用油分浓度测定法、质量法及其他检查方法。检查方法按JB/T68966.11标记、铭牌检查目测检查阀体上的标记和铭牌上的标记。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7.1.1切换蝶阀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2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按表3的规定。表3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检验类别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外观检验√√尺寸及几何公差检查√5.3、5.8.3、5.8.4材料成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