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_第1页
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_第2页
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_第3页
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_第4页
陆地与海洋教案(粤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3章粤教版3章陆地与海洋七年级地理教案9第一节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标题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量算活动,让学生感知海陆面积的比例。填绘各大洲分界限及用几何图形描述大洲轮廓。二、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海陆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能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群岛。3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根本状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宠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23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2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通过量算玩耍、拼图玩耍等活动来猎取海陆分布的相关学问;的培育。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 半球,以南为 学问预备 以东到160°E为 以西到160°E为

资源预备1A、南北半球比照,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而 积宽阔。

知道海洋面积大一、

B东西半球比照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而 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宽阔。于陆地面积C、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D、但是北极四周却是 ,而南极四周却是 〔陆地,海洋〕2、从地球仪上也能看出,世界海陆分布 〔均匀、很不均匀。海洋占 %,陆地占 %。二、七大洲、四大洋

1、读图生疏大陆、半岛、岛屿、海、海峡、洋等地理事物。2、区分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大洲和四大洋的大陆 面积 的陆地, 面环海岛屿 面积 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入海洋的凸出局部, 大洲 和它四周的 合起来

世界最大岛屿是最大的洲是

名称和位置3、区分洋、海、海峡洋海洋的〔中心,边缘〕局部,离大陆较〔远、近〕例:海海洋的〔中心,边缘〕局部,离大陆较〔远、近〕例: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学法指导:、记忆七大洲的轮廓,外形;用最简洁多边形把七大洲的外形表现出来。、经违法在图中标明特别经线和纬线。、东西半球法分别就东西半球看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相对位置法找出各大洲、大洋相邻的大洲、大洋4、大洲分界限亚洲和欧洲之间的界限是 山、 河、 山、 海峡;亚非两州的分界限是 水道;南北美洲的分界限是 水道;5、看图并答复以下问题:1〕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2〕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3〕哪些大洲没有热带?4〕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5〕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洲?6〕西半球有哪些大洲?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有哪几个?赤道穿过的有哪些大洋?9)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10〕东半球主要有哪些大洋?11〕围绕南极洲的大洋有哪几个?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学习小结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洲。2、四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四洋贯穿,宝藏无限,人类共有。八、板书设计一、地球?水球?12二、七大洲1、大洲、大陆、岛屿、半岛2、七大洲名称及分布3、洲际分界限三、四大洋12九、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其次节等高线与地形图标题 等高线与地形图 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设计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活动,把抽象变形象,便于学生把握学问。学问与技能1、在图上推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判读及应用。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根本形态的特点。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根本地形及其特点。5过程与方法1物空间方位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乐观性和自觉性。2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绘制等高线,了解等高线的根本原理。通过山地的五种根本形态,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2、预备绘制等高线所需材料六、教学过程课导入 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争论的“等高线与地形图”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留意旧学问的连接。解以下几个概念:①确定高度;②相对一、自学 高;③等高线

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度三、等高线

〔课件展现: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4〔课件展现: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顶峰—8844,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5、你认为是什么始终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练人的意志,培育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制服自然的愿望等〕1、什么是等高线?2、展现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一样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的对应关系、关心线的使用规章、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绘制等高线

1、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力量。2、联系生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诱发情感,培育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4、训练语言表达力量。1、用模型和实体等形象直念。2、动手练习,调动学生参与性。高程

在等高线的地形图上,估算两点的高程。 培育目测和估算的力量形态

课件展现五种根本形态的地形及等高线a)山顶:等高线值从中心向四周减小。b)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c)两侧是高山的中间凹地或低地。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d)向驼峰的中间低地,马鞍状。e)陡崖:格外陡峻的地形,等高线在此处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之歌:等高线,海拔出,山峰之处有标注;陡坡缓,缓坡

培育观看力量位六、总结学问 疏,两山之间是鞍部;下弯脊,上弯谷,陡崖就在相交处。图七、板书设计

知道五种根本地形。海拔相对高度 等高线等深线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反响地势凹凸起伏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标题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地震灾难,把握正确的防震方法。学问与技能1、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2—火山带的分布。过程与方法1、留意观看、觉察、分析、推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育。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生疏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2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变迁的事实。在了解地震时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体验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与互救。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资源预备导入课

变成沧海的实例。一、海陆变迁的缘由

活动: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化石?2、为什么我国东部海底会消灭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3、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白什么?4、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海陆变迁的例子

通过实例说明海陆变迁的事实5、归纳海陆变迁的缘由有哪些方面二、大陆漂移假说三、板块构造理论

阅读课本材料1、大陆漂移假说由谁提出?2、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有哪些证据?读图思考,完成课本活动1、有哪六大板块?2、大洋洲、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什么板块?3、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有哪两种运动方式?A、第一种是相互碰撞〔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和 运动,相互挤压形成的;阿尔卑斯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的;科迪勒拉山系是 板块、 板块、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B、其次种事相互张裂〔相反〕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如红海是 板块和 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通过阅读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用板块理论解释山脉、海洋的形成。四、 1、读“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 知道两大火山地2、阅读课本第44页漫画,完成活动,正确把握防震的相关学问。八、板书设计一、海陆变迁的主要缘由12二、生疏地震和火山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泼,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九、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些防震学问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标题 人类与海洋 课时 1一、教材内容分析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也会对海洋造成破坏,体会到保护海洋的意识,意识到保护海洋,人人有责。学问与技能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培育学生关注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的意识和参与当地政府治理的意识,增加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学重点: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师供给阅读材料,学生分组争论,加深生疏;2、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展整理加工,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对海洋重要性的生疏。3、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保护海洋环境”为主题的宣传海报活动,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鼓舞学生思考海洋环境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培育学生仆人翁意识。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1、多媒体教学环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资源预备引入课

我们就了解我们人类与海洋的状况。一、 学生活动: 海洋是生命的摇P.45,P.463.25“海洋资源的利用”,分组争论,在班上沟通。活动,生疏到海洋篮二、海洋隐藏着丰富的资源

1、海洋有哪些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