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课件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课件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课件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课件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课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内容:1、战国至中唐时期黄河流域的经济重心地位和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2、宋元之际以前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最大的中原人口南迁大潮。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表现、影响。重点: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名称地域特点山东黄河流域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山西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山东、山西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1、原因:〔1〕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2〕政治动乱或不堪忍受剥削;〔3〕政府的强制命令。2、三次人口南迁的情况及原因:时间原因第一次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第三次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难3、影响:〔1〕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展,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历史性的转移;〔2〕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三、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开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从上古到西晋末年〔2〕从东晋到唐中期的安史之乱、〔3〕唐中期到北宋末年〔4〕从靖康之变到南宋的“绍兴和议”。3、影响:〔1〕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2〕使中国古代后期各王朝的财政经济重心与政治军事重心的别离;〔3〕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线——大运河的开展,提高了漕运在各王朝中的政治地位;〔4〕凸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