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2.隋的统一(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3.隋朝经济的繁荣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易混易错(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1.目的:加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人物:605年,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4.长度及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3,灭亡: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基础练习1.(2019·北京期中)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北朝西魏个北齐I北周581年北魏南朝?A.西晋B.隋朝C.宋朝D.元朝2.(2019·辽宁沈阳期中)“他在位期间成功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开通大运河B.隋的统一C.创立科举制D.国力强盛A.扬州B.上海C.洛阳D.杭州A.江都B.涿郡C.余杭D.洛阳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的是B.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C.开创了科举制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隋朝灭亡隋朝灭亡618年”②①③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船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往,鸟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诞生到唐朝完善、清朝废除,历时约1300年,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14.“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素质C.提高了行政效率D.废除了门阀制度古代世界古代世界最长C加重负担消极影响中心B南北隋朝大运河地点历史影响A(1)图片反映了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千里长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千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700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材料三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3)从“100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字分析,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为什15(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隋炀帝。洛阳。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皮日休。胡曾只看到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而皮日休不但指出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指出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说明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16(1)①北方民族交融,人们渴望统一。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军事力量强大。③陈朝统治腐朽。(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杨广滥用民力,是个残暴的皇帝。经济繁荣;隋朝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4)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5)科举制度为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榜样,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6七年级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选择题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到北A.扬州B.上海C.洛阳D.杭州4.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5.隋朝大运河被誉为大地史诗,请问这条运河的中心是()B人物与时间:随炀帝(杨坚)605年起c结构: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及余杭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D作用(意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6.如图是某同学做的“隋朝大运河”的笔记。其中一处错误是()7.用一个短语来形容隋朝的特点,比较恰当的应是()8.唐朝诗人皮日体曾说:“(大运河)北通源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C.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D.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9.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0.读图题如图为隋朝大运河。图中代码B是(城市)D是(城市)11.科举制最早出现的朝代——。13.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的制度是问答题(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3)大运河开凿于哪一年?哪位皇帝时期?(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凿的?它的中心是什么?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江和淮(1)这个选官制度指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它正式诞生于谁在位时?诞生的标志是答案和解析【答案】14.(1)由“开凿大运河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说出大运河的南、北、中心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中心在洛阳.(3)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和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605年由隋炀帝主持开凿的.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统治.(3)605年隋炀帝.(4)合理即可.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15.(1)依据所学,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期,为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用六年时间开凿完成.从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长江和淮河一段大运河的名称是邗沟.(1)隋炀帝,洛阳,邗沟.16.(1)科举制;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该材料评价的是隋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④残暴酷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帝.③④表述正确.本题以判断正误方式考查隋炀帝.本题以隋炀帝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故选D.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等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及其历史作用等.4.据所学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自605年起,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当时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南北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贯通的大动脉.所以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大运河的开通.故选D.本题以唐朝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点.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中心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解答本题注意准确识记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6.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杨坚是隋文帝,不是隋炀帝.故B表述错误,ACD正确.本题考查了隋大运河以及隋炀帝的内容.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不是隋炀帝.7.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后期隋炀帝的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朝灭亡,时间短暂,所以隋朝的特点即是繁盛一时.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的理解.知道隋朝的特点是繁盛一时.理解和把握隋朝的时代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从材料中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信息判断这是沟通了南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大量的人力开凿了大运河.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9.据所学知识得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战乱不断,江南地区相对安定.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通过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出本题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重点识记隋朝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10.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