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_第1页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_第2页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_第3页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_第4页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团体标准

XX/X—***—2018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nergyEfficiencyMonitoringofCoal-fired

CirculatingFluidizedBedBoilers

(征求意见稿)

2018-XX-XX发布2018-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次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能效监测项目...................................................................................................................................................2

4能效监测方法...................................................................................................................................................2

5能效监测考核指标...........................................................................................................................................4

6能效监测结果评价...........................................................................................................................................5

附录A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结果.....................................................................................................6

附录B节能监测超耗能源量计算.....................................................................................................................7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和考核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主力机型为135MW等级机组和300MW等级机组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15317-2009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

DL/T964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567.6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

TSG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DLT1600-2016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技术条件

3能效监测项目

3.1检查项目

3.1.1是否为列入国家印发的淘汰目录的锅炉。锅炉如果属于增容范围,应有主管机构批准

手续,其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要求。

3.1.2锅炉主要操作人员应持有培训合格证与上岗资格证明。

3.1.3锅炉的给水、锅炉的水质应有定期分析记录并符合要求。

3.1.4应有3年内热效率测试报告。锅炉在新安装、大修、技术改造后应进行热效率测试,

热效率测试应由专业单位按GB/T10184、DL/T964进行。

3.2测试项目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应包含以下测试项目:

——锅炉排烟温度;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排烟处CO含量;

——入炉冷空气温度;

——飞灰可燃物含量;

——炉渣可燃物含量;

——燃料特性分析;

——石灰石特性分析;

——炉体表面温度;

——测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4能效监测方法

4.1测试工况

测试应在正常生产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

4.2测试时间

监测测试时间:从热工况达到稳定状态开始,测试时间不应小于1h;除去需要化验分

析的项目以外,测试项目参数每隔15min一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4.3测试仪表

测试使用的仪器、仪表均应当符合精度要求,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并且具备法定

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合格证或者检定印记。按照测点布置的要求进行安装。

4.4排烟温度的测试

排烟温度的测试应在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出口的平直烟道上进行,测温元件按照网

格法插入烟道并保持热电偶插入处的密封。

4.5空气系数的测试

烟气取样应在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出口的平直烟道上,烟气取样应与烟温测量同步

进行。

空气系数测试应采用奥氏分析仪或燃烧效率测试仪测出烟气含氧量、一氧化碳含量及三

原子气体含量后,按式(1)计算空气系数:

21

α=⋯⋯1

φO2−0.5φCO

式中:21−79∗

100−φO2−φCO−φRO2

空气系数

、、干燃烧产物的体积分数

α−−

4.6CO含量的测试φO2φCOφRO2——

烟气取样应在锅炉最后一级尾部受热面出口的平直烟道上,烟气取样应与烟温测量同步

进行。CO含量测量应采用奥氏分析仪或燃烧效率测试仪。

4.7入炉冷空气温度测试

入炉冷空气温度的测试应在避风,避热源,遮阳并靠近风机进风口处,空气温度测试采

用干、湿球温度计。

4.8飞灰含碳量的测试

飞灰取样的位置一般在尾部烟道中的合适位置,尽可能在垂直烟道气流稳定处,且取样

截面前、后应有适当直段,飞灰取样器应按照网格法进行多点等速取样。测试应由专业单位

按DL/T567.6进行。

4.9炉渣含碳量的测试

炉渣取样的位置一般在除渣设备的出渣口处定期取样。(一般15min~20min取样一次),

取样应注意样本的均匀性和样本的代表性。

炉渣样品数量应不少于总炉渣数量的2%,当燃煤灰分大于40%时,炉渣样品数量应不少

于总炉渣数量的1%,但数量应不少于2kg,1kg送化验,1kg封存备查。测试应由专业单位

按DL/T567.6进行。

4.10锅炉入炉燃料特性

锅炉入炉燃料品种特性应有相应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包括粒度分布、工业分析、低

位发热量和含硫量等指标。

4.11锅炉入炉石灰石特性

锅炉入炉石灰石特性也应有相应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包括粒度分布、水分、碳酸钙

含量等指标。

4.12炉体表面温度测试

炉体表面温度的测试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炉体表面温度的测点应均匀地布置在锅

炉外壁的各个侧面上。

5能效监测考核指标

能效监测考核指标除考虑经济性指标锅炉热效率外,也应包括锅炉本体侧的运行参数,

飞灰、炉渣含碳量,排烟处空气系数以及锅炉漏风。其中,锅炉本体侧的监测参数分为温度

类与压力类两大类,选取单位质量燃料产生的烟气量作为锅炉漏风的考核指标。此外,宜对

锅炉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选择单位蒸发量燃料消耗量与单位蒸发量电消耗量作为能效

指标,单位蒸发量燃料消耗量与单位蒸发量电消耗量应按TSGG0003-2010进行测试。各类

监测指标宜按表1进行填写。

注1:锅炉本体侧运行参数直接影响锅炉热效率,表征着机组的运行状况。

注2:实际值A为实际测试值或者实际测试值计算所得,理想值I为输入相同边界条件

经软件模拟所得到的数值或设定值。定义偏差指数N,N=|A-I|/I×100%。计算偏差指数小于

等于最高偏差指数Nmax,方可认为该项监测指标达优。最高偏差指数的选用参考了DLT

1600-2016。

表1能效监测考核指标

最高偏差指数

序号监测指标单位实际值A理想值I

Nmax

1排烟处空气系数3%

2送风一次风温℃1%

3送风二次风温℃3%

4单位质量燃料产生烟气量m³/kg3%

5锅炉排烟温度℃3%

6排渣温度℃3%

7飞灰含碳量%1%

8炉渣含碳量%1%

9锅炉床温℃0.5%

10锅炉炉膛下部压力kpa1%

11锅炉炉膛中部压力kpa1%

12炉体表面温度℃0.5%

13锅炉热效率%0.8%

14单位蒸发量燃料消耗量kg/kg1%

15单位蒸发量电消耗量kWh/kg1%

6能效监测结果评价

6.1监测机构应以本标准规定的监测考核指标最高偏差指数为依据进行达优与否的评价。

当全部监测指标均达优方可认为机组运行处于最优状态,当监测指标存在一个不达优方可认

为机组运行有优化空间。

6.2对监测对象,监测机构应做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监测结果评

价格式见附录A。能效监测超耗能量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结果

表A.1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能效监测结果

单位名称监测日期环境温度

设备名称设备编号

规格型号监测标准

监测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结果评价

是否为列入国家淘汰目录

的锅炉;锅炉如果属于增容范

围,应有主管机构批准手续,

其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锅炉主要操作人员应持有

培训合格证与上岗资格证

锅炉的给水,锅水的水质

应有定期分析记录并符合要求

应有3年内热效率测试报

告,锅炉在新安装、大修、技

术改造后应进行热效率测试,

热效率测试应由专业单位按G

B/T10184-2015+DL/T964

-2005进行

监测测试项目测试结果考核指标结果评价

锅炉排烟温度/℃

排烟处空气系数

飞灰含碳量/%

炉渣含碳量/%

炉体表面温度/℃

监测结果评价:

单位名称(节能检测专用章)

年月日

编制:审核:批准: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节能监测超耗能源量计算

B.1锅炉热效率

锅炉热效率按式(B.1)或式(B.2)计算,每低于考核指标一个百分点,按超耗能源量

1%计算。

Blf=(ηk-ηs)/1%×1%BsT……(B.1)

或Blf=(ηk-ηs)/1%×1%Ba……(B.2)

式中:

Blf——超能耗能源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年(kgce/a);

ηk——锅炉热效率考核指标,以百分数表示(%);

ηs——实测锅炉热效率,以百分数表示(%);

Bs——锅炉实测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小时(kgce/h);

T——锅炉累计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每年(h/a);

Ba——锅炉年耗标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年(kgce/a);

B.2锅炉排烟温度

锅炉排烟温度按式(B.3)或式(B.4)计算,实测温度每超过考核指标15℃,按超耗

能源量1.4%计算。

Blf=(θpys-θpyk)/15×1.4%BscT……(B.3)

或Blf=(θpys-θpyk)/15×1.4%Ba……(B.4)

式中:

θpys——实测排烟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θpyk——排烟温度考核指标,单位为摄氏度(℃)。

B.3锅炉炉渣可燃物含量

锅炉炉渣可燃物含量按式(B.5)或(B.6)计算,每超考核指标2.5个百分点,按超耗

能源量1%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