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_第1页
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_第2页
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_第3页
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_第4页
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中毒与现代社会

一.医学科学的进展概况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印度、古中国,早期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生活状况所带来的病损相抗争,如中暑、感冒、风湿、外伤等;服务对象为个体病人,被动工作,基本上没有预防意识及预防措施,这就是沿用几千年的人类健康的主要保障方式。十七世纪初,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家庭作坊演进为手工工场;至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爆发后,更转为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大城市渐渐形成,但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均明显恶化,为职业病、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供应了温床;当时,欧洲曾多次流行鼠疫、天花、斑疹伤寒、伤寒等传染病,各种职业危害也非常普遍,传统医学首次面临难以逾越的困难。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使传统医学不得不一改既往的模式,进而将“人群”的健康问题列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并开头以主动的态度与各种疾病作斗争,卫生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职业病学、医学统计学等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纷纷应运而生;在对疾病机理深化讨论过程中,各种医学基础学问也得到快速膨涨并形成独立的学科,成为支撑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不断进取的基石,共同构成了近代医学科学的“三要素”。在近200余年中,由于医学科学始终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己任,坚持不懈,一丝不苟,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如近一、二十年,各种传染病和养分不良性疾患已得到明显掌握,天花、脊髓灰白质炎已在世界范围内毁灭;人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如英国1901年的标化死亡率为211,60年月以来已低于90;人类的平均寿命则普遍延长,如我国1935年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尚不到39岁,90年月以来已超过70岁。近代医学科学的模式亦使医学科学本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进展,如在各医学分支学科中,迄今已有190余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为医学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二.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进展更为突飞猛进,核子裂变、聚变理论的建立和应用,高分子化学的飞速进展等,给工农业生产以极大的推动,并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阶段,人类的生活内容有了质的提高。但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无节制地进展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严峻威逼,如自1940年建立新化合物登记制度以来,已有近一千万种新化学物质问世,而每年仅有一千余种新化合物通过常规的毒性鉴定获准上市,在全世界常见的8万种化合物中,约半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500余种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化学产品的广泛使用,生活、生产过程向四周环境不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逐年恶化。如50年月时,日本有关生产企业为了改进苯作业的劳动卫生环境,曾简洁地使用抽风机将厂房内有害气体排放到厂外,结果造成四周居民,尤其是幼儿发生贫血、白细胞削减等苯中毒反应。又如汽车的普及使其排放的尾气成为环境空气中最主要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其在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下可生成具有强刺激性、强氧化性的“光化学烟雾”,自50年月以来,发达国家的不少大都市如洛杉矶、东京、大阪等曾多次发生此种由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大事,数百万人受累,数万人消失严峻中毒反应;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铅、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成份,对健康也有严峻影响,后者尚有致癌作用。据统计,近年世界范围的严峻环境污染事故每年约近200起,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约45吨甲基异氰酸酯泄漏至四周环境,造成30余万人受害,2千多人死亡;今年发生于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使世界吃了一惊;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放射性尘埃几乎播散全世界,最近发生的日本、韩国核反应堆放射性物质泄漏大事及美国在伊拉克、南斯拉夫等地肆无忌惮地使用“贫铀弹”,更使放射性威逼靠近人类。近二十年,各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材料更深地介入了民众生活,这些物质约含有500余种可挥发成份,是引起以眼鼻刺激和神经衰弱为突出症状的“现代建筑综合征”的主要缘由,有的成份可以致癌,有的建筑材料如自然 石料甚至带有很强的放射性,成为渐渐突显的卫生学新问题。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颇不容乐观,近年对上万家乡镇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80%粉尘作业有明显超标,约50%的有毒作业明显超标,近2/3的工人暴露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三废”排放日渐严峻,全国各重要水系无一不受到严峻污染,进行彻底治理已迫在眉睫;化工、造纸、电镀、冶炼、淘金、水泥等行业对环境危害尤为严峻,致使本身的进展亦受到严峻限制。目前基本上仍未受掌握的科学讨论及工业生产的快速进展、日渐普及的现代家电用品、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装饰,亦使物理因子如电磁波、微波、电离辐射、光、色、噪声等`,成为非常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其中以噪声更为多见,它与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一起构成了公认的全球四大公害。此外,现代社会高竞争、快节奏、紧急、单调生活方式带来的压力,使心理性或精神性疾患明显增加,如我国高校生精神病患病率,50年月为0.3%,60年月为0.5%,70年月为0.7,80年月竟上升到了1.3%;我国精神性疾患的总患病率已从70年月中后期的0.32%~0.73%上升到目前的1.56%,甚至有调查报告指出,现代社会中人类疾病约有1/3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与躯体相关的所谓“心身疾病”约占1/3,与心理因素毫无关系真正的躯体疾病仅占1/3!又如,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速率或幅度不及适应,则可引起“应激失调综合征”甚至“慢性疲惫综合征”等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运动过少、脂肪(糖、盐)摄入过多、酗酒、吸烟、吸毒、性行为不洁等,则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溃疡病、恶性肿瘤、爱滋病等发病激增的主要缘由等等。这些表现,构成了所谓“现代文明病”的主要特徵。三.医学科学的现代概念人类历经千万年的演进奋斗,其进展生产、进展科学、进展教育、进展艺术的目的,无非是使人类生活得更舒适、更便利、更健康,使地球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人类以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代价换取生产科技的进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得不偿失,也是与人类的奋斗目的背道而驰的。如自50年月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进展,各国癌症、畸胎、不育、免疫性疾患(哮喘、过敏等)、心血管疾患、神经-精神疾患等的发病率均渐见增高,且工业化愈发达、都市化愈明显、环境污染愈严峻的国家,问题亦愈突出——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亦最终尝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苦果。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我国也在次年召开全国环境爱护会议,环境意识开头树立,但收效不大,环境污染仍有增无减。80年月以后,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一再消失,臭氧层破坏不断扩大,使人们真正领悟了问题的严峻性,熟悉到环境污染的彻底治理决非一个部门、一个领域、一个国家所能做到,而是超越国界的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需全球全都行动,才能挽救环境、挽救人类自身。这一状况亦表明,曾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近代医学模式,亦即以人群为对象、以“二级预防”为主要目的、忽视生活环境质量掌握、防治分家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满意科学讨论和工农业生产均进入高速进展阶段的现代社会的需要。1992年,巴西召开了全球首脑会议,会议唯一的议题即是“环境与进展”,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清晰地表明对此一问题的重视。会议发表的有各国元首签字的“21世纪议程”等文件指出,人类在将来岁月的首要任务,即是调整好进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必需仔细检点自己的行为,绝不能再只顾进展不顾环境,否则,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和正常繁衍也将难以保证。因此,今后任何工作必需以上述原则为优先考量的重点,国外不少行业已开头将此一原则列为自身商业行为的核心,即以“平安经济”的观点指导整个生产过程,以达到削减事故及职业危害、保障环境清洁的目的。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成为“生物学世纪”,保障健康和改善环境将成为各行业、各部门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进展的首要条件。要适应不断进展的社会需求,医学科学必需英勇面对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快速更新内涵,调整重点,完成自己工作模式的战略性变革。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新的但却愈趋严峻的问题要求,今后的医学科学必需以人类整体为对象、能与环境中一切健康有害因子(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遗传性、心理性、社会性、宇宙性等)作有力抗争,从而确保人类正常生存、健康繁衍,这是现代社会对医学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无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一级预防”将成为现代医学的主要目标,医学科学将演进为在飞速进展科学技术(包括基础医学)支持下防治融为一体的新型生命科学,成为将人类生产进展和科技进步转化为生活质量的一门综合学科,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四.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的主要任务依据现代社会飞速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