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虚词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文言虚词1/109黛玉处处留心《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宝玉回来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端详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何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这表达了黛玉怎样个性特点?答案①初来乍到林黛玉不了解贾母心思,如实回答。当她知道贾母不喜欢女孩读书,所以才改口这么说。②表现了初到贾府林黛玉处处留心机智、敏感、多心。2/109(·浙江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琅嬛福地记[明]张岱3/1094/1095/109【真题演练】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分)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了解能力。A项,“肃”应是“躬身作揖,迎揖引进”意思。答案A6/109★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相同一组是(

)(3分)7/109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使用方法了解能力。A项,均为介词,和。B项,连词,表假设,假如/副词,好像。C项,均为“所”与后边动词组成所字结构。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答案B8/109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与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A.在张茂先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意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造成典籍损毁行为,表达了“记”叙议结合特征。9/109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关键点归纳、中心意思概括能力。C项,“意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造成典籍损毁行为”表述不妥。写秦王嬴政焚书;只是为了说明石洞中藏书多,并不受秦王焚书影响。答案C10/109★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当代汉语。(7分)(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全部。(3分)(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中句子了解和翻译能力。(1)句要注意“爽然”是“茫然”意思,“饷”是使动使用方法,“全部”是所字结构。(2)句要注意“方”是“才”意思,“见”是“见识”意思。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蝉不知道四季转换。11/109【原创迁移·文言虚词】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相同一组是(

)12/109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使用方法了解能力。A项,连词,那么/连词,可是,却。B项,均为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语气词,可不译。D项,均为副词,只。答案A13/109【教材联想·举一反三】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答案1.就,于是2.是,表判断3.到4.代词,这5.哪里6.……样子7.表目标,来8.介词,把14/109【参考译文】晋朝太康年间,张茂先做了建安从事,到一个山洞游玩。他沿着一条溪水进去,看到一位老人枕着书卧在一块石头上,张茂先坐下来和他谈话。看他所枕着书籍,(书上)都是类似蝌蚪文字,不能识别,张茂先对此感到很惊异。老人问张茂先说:“你读了多少书?”张茂先说:“我没有读书是二十年之内,假如是二十年之外,那么我已经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扶着张茂先胳膊走到石壁下边,突然一道门开了,进去,路非常宽,到了一个精巧房舍,藏书有万卷。(张茂先)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社会上史事。”又到了一间房子,藏书更多了。(张茂先)又问:“(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是许多国家记事。”最终到了一间密室,门上锁很牢靠,15/109有两条黑狗守着,密室上边有篆书写名字叫“琅嬛福地”。张茂先问老人:“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是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那两条狗说:“这是痴龙,守在这里两千年了。”打开门肃迎茂先进去,看到所藏书籍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各个国家事,大多是没有听到,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也都在里边。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张茂先在这里住了两三天要回去,对老人说:“过几天再带着粮食来造访,遍观群书。”老人笑着没有回答,送张茂先出去了。(张茂先)刚出来,石门突然自己闭上。张茂先回头看看,只见杂草藤萝围绕着石头生长,石上苔藓也像当初那样没有缝隙。张茂先痴痴站立看着,对着石头拜了两拜然后离开了。16/109秦王嬴政焚烧史书,咸阳大火正炽热。可是这里(却)有全部书,并没有遗漏一个字。向上追溯到文字记载以前,结绳记下事也有记载。在繇前看伏羲,不过像他小时候。海外有很多名邦,中国不过像其中一个黑痣。(我)读书有三十辆车,也只是(读了)千万之一二。(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蝉不知道四季转换。石彭和凫毛相比,见识就跟小孩一样,(我)想要进去问问老人,路途迷失已找不到了。回头看看悬崖峭壁间,芜草蔓生只有薜荔。遗恨是一出门就不能进去了,可望而不可即。在此等上十多年,这里或许会开门(再)给我看。17/1091.高考江苏卷常考文言虚词有哪些?其考查形式有哪些?(1)常考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考查形式现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主观题主要是将虚词考查融合到翻译题中。2.历年来对文言虚词考查含有哪些特点?(1)对虚词意义和使用方法考查并重。每个虚词都既考查其意义,又考查其使用方法,二者并重。翻译题中对虚词考查更侧重是综合利用。(2)考查高频虚词均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虚词。如“而”“以”“乃”“之”“其”等。18/109考点文言虚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详细语境中意义。在江苏卷中,往往融合到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年则以单独命题形式考查文本虚词,而且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于考试说明要求18个虚词,考生应该熟练掌握虚词不一样词性及其意义。19/10920/10921/10922/109解析B项中“以”是介词,可译为“把”;其它三项是目标连词,“来”。答案B23/109解析A项,“且”表并列关系,其它三项表递进关系。答案A24/109【参考译文】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又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样子。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康节先生邵尧夫,当初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看成皮裘穿,把蔬菜看成主食,而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父亲。李挺之上门造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天赋和禀受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康节先生《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25/109挺之器量很大,世人极难有懂他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些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该把小贬职看成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经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从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原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不过他能够安于低微官位,一点儿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意思,人们极少能够了解他。他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为时世所用,一定超出当世普通人很多。26/109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人应该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兴趣古文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假如遗漏了这么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愈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顿。况且叶道卿愿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27/109文言虚词题6大推断法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意义普通都不很实在,它在句中往往侧重于语法功效,所以高考对文言虚词考查,侧重于比较其在详细语境中意义和使用方法。对此该怎样辨析呢?现介绍六种惯用方法:[思维建模]28/109标志识别法29/10930/10931/109解析本题可采取“标志识别法”。A项,都是判断句,所以两个“也”字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都是判断句标志。B项,都是代词,第一个“其”意思是“其中”,第二个“其”意思是“他”。C项,“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助词,是宾语前置句标志,没有意义;第二个“之”是代词,他。D项,都是连词,第一个“而”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答案A32/109【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人。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话;另一个人即使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即使他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弈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莫非是他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么。33/109句位分析法34/10935/10936/10937/10938/109解析本题可采取句位分析法来判断。C项,“而”均放在分句开头,普通作连词,表转折。A项,第一个“之”放在两个名词之间,可了解为助词“”/第二个“之”放在名词与动词之间,不合当代汉语习惯,可视为宾语前置标志词。B项,第一个“其”在名词之间可了解成“它”(代词)/第二个“其”放句子开头,起到增强反问语气作用。D项,第一个“以”放名词前,据语意可了解为“用”。/第二个“以”放名词前,据语意可了解为“因为”。答案C39/109【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样子就像高高举起太常旗、像巍巍耸立承露盘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帽子、身佩长长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各部门官吏住地方,杉树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些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珍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40/109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挤压,这么才随外物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本性。即使像竹箭这么优质、松柏这么坚贞,都免不了这么。只有杉树能顺着它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出了竹、柏。如拿杉这种品格要求于人话,那么,这种人大约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豪杰之士吧!

41/109句意分析法42/10943/10944/109解析本题可采取“句意分析法”。A项“何”都位于开头,即使都是表示疑问,但依据句意,第一句后有“以”对应,可了解成“什么”,作疑问代词,什么;后者据语意,可判断为疑问副词,怎么。B项“也”,都放句尾,但据句意了解,前者是疑问句,表疑问语气;后者是陈说句,表陈说语气。C项“因”,都是介词,依据句意可判断出都是“趁,趁着”意思。D项“乃”都是副词,第一句依据句意“撤走了戍守陈国部队”,可判断为“于是”;后者据句意可了解成副“才”。答案C45/109【参考译文】忠诚臣子力争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臣子力争使君王领土扩展。用什么来证实这一点呢?陈国夏征舒杀害了他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初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何呢?”46/109申叔时说:“有些人牵牛踩踏了他人家田,田主杀了那牛主人又抢走了他牛,牵牛人罪过倒是有,不过这么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杀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君王你发兵征讨目标不在诛杀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后代作新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尽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47/109语法分析法48/10949/10950/10951/109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表顺承关系。B项前句“者”是助词,和“也”连用,表判断;后句“者”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C项前句“之”为代词,它;后句“之”为动词,到。D项,前句“乎”放名词前,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意为“于、对”;后句“乎”为形容词词尾。答案A52/109【参考译文】李翱来到零口(地名)北部,有些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啄食有饮水,且对人又很亲近。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像是在寻其群体,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叫全部鸡(来)。全部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木柱子上。切了鸡冠公鸡也来到这里,就像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而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咿声音,它声音很是悲伤,以后就离开了……53/109我以为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却)具备五德。其中一个是:见到食物呼唤搭档,这是义。切了鸡冠公鸡它是这么。那些鸡莫非不是得益于它呼唤而过来吗?又为何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利益而背叛它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搭档美德吗?而且为何其它鸡在一起栖息却又不让它一起做伴呢?”54/109词性界定法55/10956/10957/109解析A项,①句中“为”与“所”结合组成被动,介词,意为“被”;②句中“为”是动词,意为“治理”。B项,①句中“乃”是副词,意为“才”;②句中“乃”是副词,表判断,意为“是”。C项,①句中“适”为副词,意为“恰好、恰好”;②句中“适”是动词,意为“享受、享受”。D项,两句中“若”均为动词,意为“像”。答案D58/109【参考译文】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过他左臂,以后伤口即使愈合,但每当阴雨天气,左臂经常疼痛。医生说:“箭头上有毒,毒素深入到了骨头里面,应该割开手臂到受伤处,刮去骨头上余毒,然后这种病痛才能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当初关羽恰好请了将领们宴饮,手臂上血往下流,滴满了一盘子,而关羽却切肉饮酒,谈笑自若。59/109对称分析法60/10961/10962/109解析A项,第一句“以”,可依据对称分析法推断。“以”和后半句“为”处于同一位置,“为”是介词,因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词,因为;第二句“以”和后半句中“而”处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饰连词,同理“以”也为表修饰连词。所以A项中两个“以”意义和使用方法不一样。B项,第一句中“之”为助词,;第二句中“之”为代词,这。C项,两句中“者”均为代词,……人。D项,第一句中“而”表递进关系,而且;第二句中“而”表修饰关系,无实义。答案C63/109【参考译文】士大夫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而用来牟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为公共利益愚钝,所以说虚假巧妙伪装比不上守拙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标准;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他人标准。所以认为虚静无为人,能够应付复杂多变形势而合乎时代要求。64/109[即学即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65/10966/10967/10968/109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和使用方法了解能力。A项,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这么做。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C项,两个“遂”,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两个“者”,都表示“……人”。答案A69/109【参考译文】天覆盖没有偏私,地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不过不把王位传给他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70/109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能够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能够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是能够做地方官,不是问我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很快,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官,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能够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是谁能够担任管军事官,不是问我儿子呀。”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又让祁午担任。国人都很称赞。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说法太好了!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荐家里人不回避自己儿子。”祁黄羊能够称得上公正了。71/10972/109辨析文言虚词易混使用方法——从教材中寻求解题突破文言虚词即使没有实在意义,不过对于文言文内容了解至关主要,江苏卷在年直接考查虚词,即使、年均未直接考查但对虚词意义了解考查普通是融合到其它题目中考查。所以,对虚词复习也不容忽略。虚词意义不通,需注意区分,尤其是一些易混使用方法。73/109一、“而”字使用方法辨析(一)怎样辨析并列、承接、递进关系(1)意义辨析“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关系时各有特点,有显著区分。区分是看前后连接部分“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地位”平等且位置能够颠倒,是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是承接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部分比前面部分又进了一层,是递进关系。[经典聚焦]74/109(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而且”,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能够把表这三种关系意义项代入原句,检验一下句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语境。75/109即时小练1.[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而”表示是哪一个关系:答案

①A

②C

③B

④B76/109(二)怎样辨析修饰、承接关系(1)意义辨析“而”连接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假如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伎俩、方式,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修饰关系;假如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伎俩、方式,不说明后一个“怎么样”,这时“而”表示承接关系。(2)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地”“着”与表示承接关系“接着”“然后”“就”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77/109即时小练2.[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而”表示是哪一个关系:答案

①B

②B

③A

④A

⑤A

⑥A

⑦B

⑧B78/109(三)怎样辨析因果关系与目标关系(1)意义辨析表示因果关系“而”前后短语表示都是既成事实;表示目标关系“而”后一短语未必是事实,只是前一短语目标。(2)代入辨析表示目标关系能够用“来”“用来”“为是”等词代入原句,表示因果关系能够用“因而”“所以”等词代入原句。79/109即时小练3.[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而”表示是哪一个关系: 答案

①B

②A

③B

④A80/109二、“以”字使用方法辨析(一)怎样辨析“以”字连词、介词使用方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以”,凡是能用“而”替换就是连词,不然就是介词。(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81/109即时小练4.[教材联想]说出以下句中“以”意义和使用方法。连词介词,因为连词,因为介词,把介词,因为82/109(二)怎样辨析“以”字作“因为”讲时连词性与介词性“以”字作“因为”讲,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这两种词性主要方法是看“以”字后面带是词、短语还是句子。“以”后是短语,如第①组前项“以”后是“险衅”,它是一个词,作“以”宾语,故是介词;“以”后跟是个句子,如“以其无礼于晋”中“以”后跟是“其无礼于晋”这个句子,故是连词。83/109即时小练5.[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以”字使用方法是否相同。答案

①不一样,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②不一样,前“以”是介词,后“以”是连词。84/109三、“其”字使用方法辨析(一)“其”字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使用方法区分判断“其”字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是看“其”后面跟是什么词,如是动词,则作主语;如是名词,则作定语。二是看“其”在句中意义,可译为“他”“他们”,作主语;可译为“他”“他们”,作定语。85/109即时小练6.[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其”字使用方法是否相同。(不需要借助句子上下文)。答案

①相同,都作主语。②不一样,前“其”是代词,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译为“它”。86/109(二)“其”字语气使用方法辨析“其”作语气副词,其辨析是个难点。怎样辨析它是表推测、反问、委婉、期望中哪种语气呢?主要是看位置和语境。看位置,“其”表推测、反问语气,普通放在句首;同为句首,到底是表推测还是反问,又要结合语境。“其”表委婉、期望语气,普通放在主谓之间;至于是表委婉还是期望,再结合语境进行判断。87/109即时小练7.说出以下句中“其”字所表示详细语气。表反问表推测表委婉表反问表委婉88/109四、“焉”字使用方法辨析掌握“焉”使用方法,主要看它在句中位置。放在句首,普通作疑问代词;放在句尾,普通作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普通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普通作代词。放在名词后,普通作助词。当然,也有例外,如第⑥句。这时,要结合语境辨析。89/109即时小练8.[教材联想]说出以下句中“焉”意义和使用方法。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助词,不译兼词,于之助词,不译兼词,于之兼词,于之代词,之90/109五、“与”连词、介词使用方法辨析“与”作介词,可译为“和”“同”;作连词,也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使用方法不一样“与”,该怎样辨析呢?连词“与”,表示并列关系,能够删去,也可颠倒前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表示;反之,则是介词。91/109即时小练9.[教材联想]判断以下句中“与”是哪一个使用方法:答案

①A

②B

③B

④A92/109六、“其”“之”作人称代词特殊使用方法(“其”“之”作人称代词活用)“其”“之”都可作第三人称代词用,译为“他(他们)”“他(他们)”。但这两个词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我们)”“我(我们)”“我(我们)自己”“你(你们)”“你(你们)”。使用方法特殊,须结合语境准确译出。93/109即时小练10.说出以下句中加点字意思。我我们自己第一人称代词,我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人称代词,你94/109七、“者”字使用方法辨析“者”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光其词性,就有各种说法。怎样区分呢?不去强调其词性,而用“指代者”等称谓说明其使用方法。请看下表:95/10996/109“者”字使用方法中,“指代者”与“停顿者”易混,能够用删减法:能删去而意义不变,则为“停顿者”;反之,则为“指代者”。97/109即时小练11.[教材联想]说出以下句中“者”意义和使用方法。表指代,可译为“……地方”表指代,可译为“……人”表停顿,与“也”字组成判断表时间,有补充音节作用,可不译98/109表倒装,定语后置标志,不译表数量,跟在数词后,类似于今天“个”“样”用在否定词后,表假设,可译为“……话”99/10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韩愈[训练提升]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愿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能够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100/109101/109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102/109103/109【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