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1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2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3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4页
高中生物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6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激素调整及其与神经调整关系第1页考情分析·备考导航最新考纲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1.脊椎动物激素调整(Ⅱ)全国Ⅱ卷T32.体温调整、水盐调整和血糖调节(Ⅱ)全国Ⅲ卷T3;全国Ⅲ卷T30;全国Ⅱ卷T30;全国Ⅰ卷T31;全国Ⅰ卷T30;全国Ⅱ卷T30;全国卷T33.神经、体液调整在维持稳态中作用(Ⅱ)全国Ⅰ卷T304.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Ⅰ)第2页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扎实基础1.促胰液素发觉(1)斯他林和贝利斯假设:在

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试验过程:考点一脊椎动物激素种类及功效提取液静脉促进胰腺分泌b①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物质或结构:a.

,b.

。②a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

。③上述过程调整方式是

。盐酸化学物质稀盐酸胰液促胰液素激素调整第3页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连线]第4页答案:第5页【深挖教材】能分泌激素细胞一定能产生酶吗?能产生酶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吗?为何?提醒: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产生酶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因为激素普通是由专门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第6页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1.人体内激素种类及功效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功效成份下丘脑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垂体促甲状腺(性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性腺)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生长第7页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升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衍生物类肾上腺肾上腺素升高血糖;加紧代谢,增加产热胰腺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蛋白质类胰岛素降低血糖性腺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激发并维持各自第二性征固醇类2.激素间相互关系(1)协同作用:不一样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到达增强效应结果。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2)拮抗作用:不一样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第8页3.与激素和腺体功效相关试验设计(1)普通思绪某种方法处理试验动物⇒出现对应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对应激素生理功效(2)方法示例(验证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功效)①饲喂法:第9页②摘除法:③注射法:第10页【深化拓展】

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比较(1)化学本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抗体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神经递质只能由神经细胞产生。(3)功效及其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特定化学反应;激素要伴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对应靶细胞或靶器官,调整其生理过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神经信号;抗体在内环境中与对应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4)作用后改变: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或被移走,抗体发挥作用后,随时间推移也逐步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含有活性。第11页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激素种类、作用、产生部位及化学本质辨析1.切除垂体幼年大白鼠不会出现()A.智力低下,尿量改变B.甲状腺重量下降,生长发育迟缓C.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D.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下降解析:切除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降低,造成尿量改变;切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致使甲状腺重量下降,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对下丘脑反馈抑制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生长发育变缓,有可能智力低下;切除垂体,生长激素分泌降低,生长发育迟缓。D第12页2.(·河南鹤壁模拟)以下相关激素叙述,正确是()A.严寒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属于分级调整,但不存在反馈调整B.生长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激素只运输给对应靶器官、靶细胞D.在人工喂养条件下,假如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来促进排卵解析:当甲状腺激素到达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二者活动,这么系统就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即反馈调整;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本质不是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器官、细胞,不过作用于特定靶器官和靶细胞;垂体中含有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鱼排卵。D第13页题组二激素功效相关试验分析 3.(·江西南昌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做了以下试验:给几只刚进食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到达目标。以下关于该试验需要补充完善说法中错误是()A.应设置口服胰岛素试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清水B.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显著,试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C.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对照组,且注射部位、方法同试验组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二分之一注射葡萄糖溶液处理,另二分之一不予处理A第14页解析:胰岛素灌喂后在消化道中消化形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功效;本试验是验证胰岛素降血糖功效,为了使试验更加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对照组,且注射部位、方法同试验组,排除此试验不是由溶剂引发;当给刚进食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胰岛素降血糖引发,应该对试验动物二分之一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二分之一不作处理。第15页4.某研究小组为硕士长激素与胰岛素对小鼠生长影响,设计试验思绪以下(各种药剂均以生理盐水为溶剂配制):①

;

②每组小鼠均以适当方法切除或破坏

③甲、乙、丙、丁组小鼠每只天天分别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等量生长激素溶液、等量胰岛素溶液、

④在相同且适宜条件(定时给予适量其它相关激素)下喂养,每隔一周测量小鼠体长与体重情况,计算平均值(1)完成上述试验步骤。解析:(1)试验基本步骤第一步为取材,分组编号。要遵照等量标准。为了减小小鼠本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即排除试验过程中无关变量,每组小鼠均以适当方法切除或破坏垂体和胰岛组织。设计试验要遵照单一变量标准,所以,甲、乙、丙、丁组小鼠每只天天分别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等量生长激素溶液、等量胰岛素溶液、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含相同剂量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溶液。答案:(1)①取生长发育情况相同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②垂体和胰岛组织③等量用生理盐水配制含相同剂量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溶液第16页(2)有些人按上述思绪进行了试验,得到以下结果:平均时间体长(cm)组别起始1周后2周后3周后甲7.807.807.817.81乙7.817.988.048.05丙7.788.048.178.19丁7.808.679.3810.14由此可得到以下结论:①单独使用适量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均能促进小鼠生长且后者比前者效果略好。②单独使用适量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对小鼠生长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减弱。③

第17页解析:(2)由表格乙、丙数据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够促进小鼠生长,从丁组数据可知二者含有协同作用。答案:(2)③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促进作用含有协同效应第18页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扎实基础1.激素调整实例——血糖平衡调整考点二激素分泌调整及激素调整实例第19页(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内容①

;②

;③

;④

。(2)促进④合成激素是

,产生该激素细胞是

。(3)促进②分解激素是

,与胰岛素在血糖平衡中关系为

。食物中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肝糖原和肌糖原胰岛素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拮抗作用第20页2.激素分泌分级与反馈调整(以甲状腺激素为例)3.激素调整特点(1)

。(2)经过

运输。(3)作用于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微量高效体液靶器官、靶细胞第21页【深挖教材】(1)激素含有“微量高效”特点,为何机体内还要源源不停地产生激素?提醒:即使激素含有微量高效特点,但激素一经靶细胞接收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要维持体内激素含量动态平衡,就需源源不停产生。(2)为何激素只作用于对应靶细胞?提醒:靶细胞膜上有该激素对应受体。第22页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血糖调整过程分析(1)血糖平衡调整过程第23页(2)调整过程分析①调整中枢:下丘脑②调整机制:神经—体液调整a.神经调整下丘脑在此种调整方式中,一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除直接感受血糖改变刺激外,也可直接接收相关神经调控。b.体液调整(血糖调整主要方式)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血糖降低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第24页(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改变关系模型①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胰岛素含量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②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第25页【易错点拨】

(1)激素调整≠体液调整在体液调整中,激素调整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调整也属于体液调整。(2)并非全部糖尿病都能经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血糖浓度升高,这种糖尿病能够经过注射胰岛素治疗;其它如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本身免疫病患者等则不能经过注射胰岛素治疗。(3)尿糖≠糖尿病出现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假如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会出现尿糖;肾脏病变等也会出现尿糖。第26页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激素分泌分级调整与反馈调整1.母鸡繁殖活动直接收卵巢分泌性激素调整,性激素分泌又受到垂体和下丘脑分级调整,如图该生理调整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对应激素;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含有类似激素c生理效应。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B.图中c甲和c乙生理意义在于经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c水平相对稳定C.图中调整方式现有分级调整又有反馈调整D.长久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饲料会引发母鸡分泌较多性激素D第27页解析:据图示可知,甲→乙→丙为分级调整,故甲、乙、丙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图中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性腺激素、c为性激素,c甲和c乙为性激素分泌过多时反馈调整作用,其生理意义在于经过负反馈以维持激素c水平相对稳定;因为烷基苯酚含有类似激素c生理效应,故长久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饲料会因反馈调整引发母鸡分泌较少性激素。第28页2.(·河南三门峡模拟)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是给两人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相关分析正确是()C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40>40乙<10<10A.TSH靶细胞能够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整结果C.乙发生病变部位是垂体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耗氧量比正常人高第29页解析:促甲状腺激素(TSH)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结果;乙病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垂体分泌TSH并未增多,乙发生病变部位是垂体;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其新陈代谢水平较低,故耗氧量比正常人低。第30页题组二血糖平衡调整分析判断3.(·广西钦州三模)如图是血糖调整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对应激素。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器官甲、乙名称分别是胰岛、下丘脑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激素D.激素b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分泌D第31页解析:由图可知,激素a能降低血糖,则a为胰岛素,甲为胰岛,b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乙为肝脏;胰岛素能够促进过程①和过程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够升高血糖,激素b(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激素;血糖平衡调整是经过负反馈调控来完成,激素b(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当血糖升高到正常范围,会反过来降低激素b(胰高血糖素)分泌。第32页4.(·江西南昌一模)给试验兔静脉注射不一样剂量胰岛素,测得血糖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表示。请分析回答:(1)伴随曲线a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速率

(填“加紧”“减慢”或“不变”),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1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

(填“会”或“不会”)维持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胰岛素

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停产生胰岛素,以维持体内胰岛素含量动态平衡。

第33页解析:(1)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激素,胰岛素能加速葡萄糖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随体内胰岛素含量不停增多,血糖消耗速率逐步增加,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速率减慢,血糖补充速率逐步下降。据此推知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1时,血糖补充速率小于血糖消耗速率,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收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停产生胰岛素,以维持体内胰岛素含量动态平衡。答案:(1)减慢不会一经靶细胞接收并起作用第34页(2)蛋白酶能水解胰岛素,试写出蛋白酶与胰岛素发挥作用共同特点:

(写出其中一项)。

(3)曲线b上升原因是

解析:(2)酶和激素都含有高效性、专一性等。(3)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曲线b上升原因是:随血浆胰岛素含量上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血糖消耗速率上升。答案:(2)高效性(3)随血浆胰岛素含量上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血糖消耗速率上升第35页1.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区分与联络考点三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关系及实例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扎实基础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区分作用

、准确、

.作用

、广泛、持久联络①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收调整;②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能够影响发育和功效快速短暂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第36页2.人体体温调整(1)体温调整中枢:

。(2)热量平衡产热主要是细胞内

放能,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散热主要借助于

蒸发、

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下丘脑有机物氧化汗液皮肤内毛细血管第37页3.人体水盐平衡调整(1)调整模型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重吸收水第38页(2)模型解读①调整机制:

。②参加激素:主要为

,作用是

.

。③水盐平衡调整中枢位于

,产生渴觉中枢位于

。【深挖教材】(1)温度感受器分布在哪里?提醒: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表面。(2)有些人发烧,24h内体温都处于39℃,此人产热大于散热吗?为何?提醒:不对。此人在24h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神经—体液调整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下丘脑大脑皮层第39页1.体温调整模型及其解读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第40页(1)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结果。(2)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3)体温调整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4)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整中作用第41页(1)下丘脑是调整内分泌枢纽。直接控制内分泌腺有胰岛和肾上腺,经过垂体间接控制内分泌腺有甲状腺、性腺等。(2)下丘脑含有分泌功效,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3)下丘脑内有体温调整中枢、血糖调整中枢、水盐调整中枢。(4)下丘脑有感受兴奋和传导兴奋功效。第42页【深化拓展】

生命活动调整类型与机制调整类型调整机制举例神经调整刺激引发反射活动,经过反射弧完成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整体液中激素和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激素、CO2、H+等调整神经—体液调整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降低CO2对呼吸运动调整第43页1.(·江西鹰潭一模)下丘脑中有体温调整中枢,正常人在严寒环境中体温调整中枢兴奋,能引发()A.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题组一人体体温调整第44页解析:反射弧中兴奋传递是单向,所以严寒时,只能是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造成体温调整中枢兴奋;严寒环境中,正常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整中枢兴奋造成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汗腺分泌降低,进而降低散热量;体温调整中枢兴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升细胞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第45页2.如图表示某人在平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相对流量。在时刻A,所处环境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所处环境温度又突降至15℃。以下说法正确是()A.在A时刻环境温度改变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AB段时间内,因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解析: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立毛肌舒张;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此时经过调整使产热增加,散热降低,即人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汗腺分泌降低;在AB段时间内,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内酶活性不变;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经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第46页3.以下相关人体调整水盐平衡相关叙述中,错误是()A.抗利尿激素经过血液运输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B.人体摄取食物过咸,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整中枢均产生兴奋C.人体猛烈运动造成大量出汗,此时下丘脑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D.人体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尿量增加解析:人体摄取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人体在严寒环境中汗液分泌降低,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尿量增加。C题组二人体水盐平衡调整第47页4.(·全国Ⅲ卷,3)以下相关动物水盐平衡调整叙述,错误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B.肾小管经过主动运输吸收水过程受抗利尿激素调整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造成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水分经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经过自由扩散吸收水过程受抗利尿激素调整。B第48页5.尿崩症(DD)是因为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发抗利尿激素(ADH,为九肽类激素)产生或作用异常,造成重吸收水功效障碍。(1)ADH通常由

释放,作用于

,使其对水通透性

(填“增大”或“减小”)。

(2)患者尿液渗透压通常比正常人尿液渗透压

。若该疾病仅与ADH相关,则引发尿崩机理有二:一是

;二是

;能否经过口服ADH来治疗尿崩症?

解析:(1)ADH通常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通透性增大,促进水分重吸收。(2)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抗利尿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出现障碍,都会造成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功效降低,原尿中水大部分不能被重吸收回来,患者尿液渗透压通常比正常人尿液渗透压低。抗利尿激素ADH为九肽类激素,若口服则会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故该激素不能口服。答案:(1)垂体(后叶)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大(2)低ADH分泌量不足肾脏对应细胞表面缺乏ADH受体,而使ADH不能发挥作用不能第49页6.(·河北唐山一模)用一定方法将小鼠下丘脑破坏(其它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反应是()A.排尿量增加B.细胞代谢速率变慢C.体温维持恒定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