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1/61考纲内容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层级:B级(了解)。考纲阐释 “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包含三个方面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词(重点掌握但不局限于考纲所列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二是这些文言实词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而不是脱离选文在字典中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语境意义要了解,而不是识记。考点分布1.一词多义。2.通假字。3.古今异义词。4.偏义复词。5.词类活用。粤考解读2/61粤考精讲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认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布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3/61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4/61(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5/6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B.推辱主帅C.不痛绳之D.复命知益州第:科举考中推:追究绳:捆绑知:掌管....6/61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项中“绳”应了解为“约束、制裁”。该义项与惯用成语“绳之以法”中“绳”意思一样。对本句中“绳”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进行。该句是针对张咏对捕捉数百“私鬻盐”百姓“悉宽其罚而遣之”做法提出异议,张咏对这些人不处罚、制裁,那么,与之相反就是要“痛绳”,由此可推知“绳”应是抽象“惩处、制裁”,而不应该是详细行为“捆绑”。【参考答案】C7/61

【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郡中推举进士,经众人评议,把张咏作为第一名推荐。有一位年老博学儒生张覃,这次没有能够考中科举,张咏和寇准联合上书郡中首长,推荐张覃为进士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适逢李沆、宋湜、寇准接连推荐张咏才学,朝廷任命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他上奏请求罢去归、峡两州设置水递役夫。就职后转任太常博士。太宗听说他能干,就把他召回京师。张永德担任并、代都布署,有一个小校尉触犯了军法,被杖笞死亡。太宗下诏追究他罪过。张咏重新密封并交还诏书,而且说:“陛下刚才才委任永德在边关任统帅,8/61假如因为一个下级校尉缘故,就追究责骂一位主帅,我恐怕下面士卒会产生轻慢上级心理。”太宗不听从他提议。过了不多久,果然发生了士兵威胁诉讼军校事情,张咏引述之前发生事情来劝说,太宗动容地慰劳他。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讨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上阵,还盛大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所以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公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9/61

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士子们从此知道了进取。

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处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假如)不严厉地处罚,恐怕没有方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十之八九,假如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10/61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该按照原来法律执行。”成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造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备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11/61

2.(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6113/6114/61`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释】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15/61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做题时需要依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C

项语境是“治吴淞以通海口”,“举”对象是“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可推断是“发动、开展”治河工程。【参考答案】C16/61

【参考译文】陶澍,字云汀,是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很多积久相沿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通例,请求让他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对他们该弹劾弹劾,该赔偿赔偿,该豁免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纠缠不清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濒江发生水灾,陶17/61澍买了十万石粮食赈灾,勉励捐献金钱十万,仔细查对赈灾细目,受灾民众所以而受益。又怀远首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并将它们凿开,并疏导洪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置贮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他人,收成不好就用储存起来粮食救济灾患,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不过去除了“社仓法”弊端。18/61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好风气和习俗。

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不过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担,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热烈支持。海运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19/61

因为太湖水流不通畅,江苏屡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主要。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主要。”于是把海运节约下来二十余万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完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说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还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以后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20/61

陶澍晚年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政策,以后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以后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临终奏表,皇帝下诏褒奖,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任用他人能让这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时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以后全都成为一代名臣。21/613.(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6123/61(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24/6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一项是()25/61

【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解题时可用代入法,把各选项答案放入语境中来判断答案是否合乎语境。A项“苦”是“苦于……,以……为苦”之意。如《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B项“纵”是“释放;放走”之意。如: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项“抵”是“抵达,抵达”之意。如:抵京、抵临、平安抵达。【参考答案】C26/61

【参考译文】东乡人罗提督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智慧也足能够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毛,在这只猴子脸上画了张大眼睛、很丑、很奇怪脸。第二天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不来了。27/61

(罗提督)做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盐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船都配置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船要追上时,就砍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人,拿着尖锐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恰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人就全部被抓获。28/61

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屡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荒野。(罗提督)午夜清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收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初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候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反众人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毁灭。29/61

罗提督常向他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事,一点都不忌讳,而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载他做贼事,真是不普通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突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途经门前说:“我有方法能够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假如卖掉你,筹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能够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以后他病果然好了。30/61

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辛、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人比较,这当中重情与薄情差异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法则来衡量呢?31/61粤考规律

1.近年来,广东卷第5题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考查,能大致表达以能力立意命题思绪及知识迁移考查方向,虽然详细义项未必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所包括词语大多在中学教材中有出现,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归纳积累,更要求考生注意在详细考题中能结合语境上下联络、区分。这里尤其提醒考生注意,文言文实词考查,是放在阅读这个条件下,不是孤立地考词语意思,充分借助语境是解题关键。32/61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高中生应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从近三年命题来看,只有

年“举”、“卒”,

年“知”在120个之列,其余9个均不在应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之列。这表明只要是常见、考生应该知道,都是命题会关注,所以,文言实词复习不应拘泥在120个重点实词之内。33/61

3.考查内容包含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了解有一定难度或干扰性词语等,自

年广东省单独命题以来,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文言实词中多义词在句中解释。如年“奇”、“诛”、“弛”;年“语”、“委”、“识”;

年“苦”、“纵”、“官”、“抵”等;近三年考题中词类活用也是重点,如

年“苦、官”,年“绳”。常见错误选项设计方法有:望文生义、意思靠近但表述不妥等。4.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赋分点实词轻易在翻译题中出现。34/61考点透析考点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很常见语言现象,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思,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思,因此应依据详细语境作区分。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举”是“全”意思(与“独”相对);而“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举”,则应解释为“攻取”。 普通地说,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联络。如:35/61信36/61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终究用是多个义项中哪个义项呢?主要是联络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37/61考点二通假字

“通假”,即文言文中音同或音近字通用和假借现象。它包含“通用”和“假借”两类现象。“通用”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也相通字之间通用。“假借”是指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并不相通字之间借用。比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字,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早”同音,被假借为“早”,借用了“早”意义。“早”是本字,它意义是“蚤”假借义;“蚤”是“早”假借字。38/61识别通假字方法:

1.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普通没相关系。假如用A来解释,A字字意与句子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能够考虑“A”通“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39/612.字音分析。A与B标准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3.字形分析。有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声符,或是本字声符,或是通假字声符。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与“披”,共同声符是“皮”。40/61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声符。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声符。对通假字掌握,主要还是立足于平时积累。41/61考点三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使用方法不一样词,即古今异义。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经常会出现令考生感到迷惑古今异义现象,这类词语若按当代汉语惯用意义去解读,势必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意义相反情况。比如说,在单音节词中,“穷”字今义是“贫穷、穷尽”,而古文中常见义却是“不得志、不显贵、走投无路”等,如《孟子·尽心上》:“穷(不得志、不显贵)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最经典是“让”字,当代汉语中它是“谦让、礼让”意思,而在古代汉语中,却经常表示“责备”意思,如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责备)公子曰……”42/61

文言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属于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现象,从字面上看,它们与当代汉语中双音节词一模一样,然而其意义却相去甚远,比如说:能够(能够凭借)、地方(土地纵横)、妻子(妻子儿女)、祖父(祖辈和父辈)、详细(形体具备)、不论(更不要说)、指示(指出来给……看)、结婚(结为儿女亲家)等词语在古文中通常要拆开了解才对;而文言文中另有一部分则属于双音节单纯词,却是不能够拆成两个单章节词来了解,比如:好像、仓皇、窈窕、可汗、琵琶、望洋等等即属于这种不可分拆词语。43/61掌握古今异义需要注意:

1.调动以往实词积累,比较区分语词本身意义和语境意义。对于古今意义完全不一样或词义古今相同实异词,要结合语境推断出词古代义项,不要被当代词义束缚。如:“留得作遗施”中“遗”(《孔雀东南飞》),能够经过“施”暗示信息“施予”,推断出“遗”意义是“赠予”。44/61()

2.经过积累方法,识记课文中常见古今形同复音词,如:“致殷勤之意”中“殷勤”应该解释为“恳亲慰问”。同时,不能把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复音词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前进”是两个单音节词,“前”是“上前”之意,“进”是“进献”之意。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对于字面上与当代汉语中双音节词一模一样两个单音节词,一定要先想到它们可能是两个单音节词。45/61考点四偏义复词

在古汉语中,有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单音节语素组成,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起陪衬作用,它所表示意义虚化了甚至消失了,整个词意义由另一个语素负担,这么词就叫偏义复词。46/61

阅读时,碰到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哪个语素表示词义,哪个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才能正确地解释。47/61考点五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实词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不过,也有一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词性、使用方法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假如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暂时含有动词性质,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目”是名词,带了“项王”这个宾语,所以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看”。.48/61②名词不受副词、能愿动词修饰,名词前有副词、能愿动词修饰,名词一定要活用为动词。如“未云何龙”,名词“云”前有副词“未”修饰,“云”活用为动词“出现云彩”。 ③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于XX”作补语,补语前又无其它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便活用作动词。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舍”活用为动词“修筑房舍”。④名词与后面“者”组成“者”字结构,那么,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如“吾二臣者,皆不欲”,“臣”活用为动词“做下属”。...49/61⑤名词前面有“所”字,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活用为动词“捕”、“捞”。

⑥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如“舍相如广成传”,“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50/61(2)名词作状语。

名词放在动词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语法功效,充当了谓语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位置在谓词前面,其结构形式和名词作主语完全相同,二者如不仔细区分,就会产生误解。名词作状语辨析方法:

①看谓语与其前面名词意义关系。若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如“吾之后,汝弟兄父事丞相”中“父事丞相”,为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所以,这里“父”就是名词作状语。51/61

②看能否在名词前加介词或“像……一样”组成介词结构或比况结构。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蔽”就可说成“像翅膀一样掩护”;“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其中“船载”可了解为“以船载”。

③看句子前面是否另有主语,名词作状语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或上句中还另有主语。如“吾得兄事之”,既然“吾”作全句主语,“兄”就不可能再是主语(一个句子中不可能有两个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52/61(3)名词使动使用方法。

名词使动使用方法是指名词带上宾语,活用为动词,且这个名词使其后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改变。翻译时应译成兼语式。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是“使他为王”意思。(4)名词意动使用方法。

名词意动使用方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是把它后面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人或事物,可翻译为“把……看作”、“把……当做”。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名词“粪土”是意动使用方法,意为“把……当做粪土”;“孟尝君客我”,“客我”,即“把我当做客人”。53/612.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有时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动作行为相关人或事意义,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和“入”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有“生产出来粮食”和“家里收入”意思。(2)动词使动使用方法。

动词和它宾语不是普通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那么这个动词就活用为使动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54/61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从表示某种性质转指表示含有这种性质详细事物,这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指“坚固铠甲”、“尖锐刀枪”,用作名词。(2)形容词有时也用作动词。

形容词带上宾语活用作动词,如“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善”本为形容词,但在这里带上了宾语“张良”,意思是“与……友善(交好)”,已经活用为普通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为动词“变小变弱”。55/61(3)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

表示使宾语代表人或事物含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使动使用方法,翻译为“使……变绿”。(4)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

指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所代表人或事物含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译为“以……为美”。56/614.数词活用(1)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一”,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