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乡村产业振兴,它的内在特征是:具有繁荣农村经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为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乡村一二三产业要充分发挥其各类产业的优势与特色,推动特色化发展。因此,乡村各类产业必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为乡村各类产业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所在地域的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价值品牌,提供发展条件和进步空间,切实做到提质增效。本文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为研究主题,在界定乡村产业融合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归纳出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现状,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深层原因,提出了存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力求为乡村产业融合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借鉴。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产业融合目录TOC\o"1-2"\h\u149341前言 前言1.1研究背景我国已全面落实小康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迈入。实施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农村产业,充足农村经济活动。工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为农业和农村的优先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从发展历史进程来考察,多年以来,我国在如何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一二三产业完全割裂,到初步互动,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等阶段,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进入了产业融合阶段。从发展实践来考察,农村产业融合有助于改善农业低水平循环状态,解决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等问题的制约,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理论角度来考察,农村产业融合是突破农业自身分工局限,分享其他产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以后,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其发展。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了其发展,其根本问题在于机制不畅。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相应机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总结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产业融合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实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多重进步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欧美学者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由舒尔茨(1964)首先开始,他率先指出对基础农业发展实施路径的修改,并积极研究乡村产业化发展的理念。至此以后,更多学者也开始从乡村产业融合的角度开展研究。奈良今村(1996)在日本大田市考察农产品直销站时提出“六业”的构想。他认为,农业生产可以延伸到第二、三产业,使第一、二、三产业通过有机融合,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价值产业链。日本和韩国的其他学者也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同化和完善。工藤康彦・今野聖士(2014)则从社会组织视角,提出六次产业化中社会团体将产生联合,传统的农业、工业、商业三者之间会打破地域限制,产生互动,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形态。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多数文献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存在积极影响。李乾等(2018)基于实地调研,探索了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农村产业融合为农民增收创造就业岗位,吸纳闲置劳动力;流转土地创造“保底收益”和“二次分红”;扩展资金来源,提供投资保障。农民增收反过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农村产业融合创造市场需求;提升农民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认知和诉求,改善融合发展环境。孔德议(2019)等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建立P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他根据实证结果,在农民增收对农村产业融合产生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得出了与李乾相反的结论。1.3研究内容和方法1.3.1研究内容文章以五个部分进行撰写。在第一、二部分运用文献收集法的方法研究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背景与意义,介绍研究发展乡村产业融合的必要性和价值,同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不同案例,分析得出乡村产业融合在目前的发展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第四部分进而结合个案的情况,以特例总结普遍性,运用归纳法得出我国乡村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新的方向。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1.3.2研究方法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乡村产业融合等相关知识,理清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学习乡村振兴的有关理论,为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方向以及对策提供思路和参照。案例分析法:以一些地区的乡村为研究的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归纳法:从个别乡村产业融合案例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2相关理论概述2.1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还没有明确的定义。RhodesVJ(1993)认为,农业生产并不是独立的,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层次或者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农业产业化的含义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农业从业者使用专门的设备和科技来适应特定的产品生产过程。马晓河(2015)则认为乡村产业融合是指在基础农业生产之上,通过实施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产业链延伸、附加值提高、多功能拓展等目标;通过基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价值保留在农业内部,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增效以及农民增收的目标。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农业产业”、“三链融合”和“产业集群”是对当前农村产业融合或这三种产业模式中存在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之间的互动的指定。三种产业模式中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的整合是农业综合发展的体现。2.2乡村产业融合的条件分析2.2.1创新是基础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领域都不乏技术创新,掀起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浪潮。所有的技术创新无非是将产业生产中的关节点不断创新,利用创新后的技术改良现有的关节点,使原来的生产效率、空间和范围都以不断提升,最终模糊产业的限定范围。由于现有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有了新的产业,也就有了新的市场需求,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得到更新和变化,自然就期待更多的创新产品,从而倒向反推着产业链不断创新,而得到新的产品,这样循环反复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模式。2.2.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产业发展以市场的需求为发展目标,从利益联结为产业融合的根本目的,配以产业融合制度、创新技术和融合型商业模式为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力,以乡村经济发展为载体,全面推进农业新型结构的转型,全力搭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筹备新农村做好铺垫和引导,所以,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以及长期进行服务合作,可以缩减第二产业生产时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还能分享产业生产的材料信息,提高各产业品牌共同营销的目的,进而提升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以及产品的知名度。农产品品种的更新和多元化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改造,这是农产品做为横向面延展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产业的体系。农业产业的融合,创新技术得到交叉和渗透,保证了农业产业之间的平衡和发展,也有利于得到新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农产品的种类更加繁多。2.2.3政策支持是加速器要想使产业真正融合,国家政策需得放开限制,并多做政策引导。现有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主要还是体现在单一的生产领域内,很少或是不允许产业进行融合,政府政策主要是从产业生产的层面上给予扶持,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引导不够,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并不重视,没起到服务监督的作用。例如,国家对农业的基础设施以及生产设施都有严格的补助流程,如果没有规范投入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或公共配套设施中,那么想加快乡村产业的融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3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3.1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成了从农户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大户以及家庭农场并存的多元化体系。这些经营主体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经营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逐渐成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集资金、技术、先进管理要素等为一体,是农村产业融合中能力最强、创新活力最活跃的生产经营主体。2019年,全国经过认定的龙头企业达到9万家。其中,国家级有1243家,省级以上达到1.8万家。同时,全国有7.9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其主营业务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同比增长4.0%,达到14.9万亿元。利润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比增长5.3%,总额达到1万亿元。据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国龙头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势头较好。图1农业500强企业分布情况图“2020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全部上榜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两万六千多亿,排名前十的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北京、江西、福建等省市。就区域分布来说,如图3-1所示,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占比为55%,其次是西部,占比2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业经营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随着农村农业快速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多。2012年以后,政府的政策文件中逐渐用“农业生产性服务”代替“农业社会化服务”。“二者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内容上也大致相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手段,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9年初,“全国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增长到37万个,覆盖土地面积达到3.64亿亩,农户的数量增长到4630万。很好的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节省了成本,增加了农业经营效益。”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从生产环节为主拓展到涵盖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流通、销售以及金融、保险和信息等环节的网络体系。3.2丰富多样的融合模式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农村自带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有所差异,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融合模式。从目前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典型的融合模式:一是纵向延伸整合。农业经营主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沿着农业产业链方向,通过多种方式相联结,形成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相互连接,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形态,开始延伸农业产业链,进一步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纵向延伸融合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向下游延伸或者加工、销售等环节向上游延伸。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实现联合,当达到一定规模,可设立加工企业,打通流通渠道,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融合。有实力的涉农企业也可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向农业生产环节延伸。农业生产环节可跨越第二产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可形成食品短链,减少了众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农产品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状况,有助于实现供需对接。实力雄厚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例如龙头企业,可采取全产业链模式,通过纵向一体化发展,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内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一部分,实现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控制。二是横向交叉融合模式。以农业多功能拓展为基础,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横向拓展农业产业增值空间,形成了许多新的业态。例如农业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融合演化成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会展产业等新的模式。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其转型升级,打造品牌化、高端化和规模化的休闲农业,实现其由初级采摘形态向体验、教育、养生以及度假等多功能发展。北京市通过多项举措,创建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先进示范县、美丽乡村等。三是高新技术要素渗透融合。以信息技术、航天科学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以及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扩散传播,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催生出众多新的业态。育种、疫苗、化肥以及饲料等生物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形成现代生物农业。通过融合采用工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等具备“类工业”的属性,形成工厂化农业,并在此过程中,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最大程度摆脱农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信息化,演化成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体系的改善程度。比如互联网助农,可以帮农户扩展销路。新技术的渗透同样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如:农信通公司的“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对农业经营场所进行远程管理,实现了远程控制与多功能预警,为生产注入了技术活力。四是产业集群化融合。产业集群化融合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空间上集聚,围绕农业产业链,形成经营主体之间分工协作、集群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有机连接的格局。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为产业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并且,产业集群发展对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有着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在我国许多地区,推进的一村一品、一区一品、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科技园等都属于这种模式。一村一品或一区一品主要围绕农业特色产业或农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现代农业产业园或科技园以园区为载体,推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资源整合和企业集群,产业融合路径丰富多样,实现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引领产业融合。如:上海的孙桥农业区集生产与观光于一体,发展了休闲住宿、观光旅游等,促进了一三产业间的融合。深圳青青世界以休闲主题吸引游客,园内可以观赏植物花卉,也可以垂钓,同时也开展了编中国结、制作陶瓷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3.3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农村产业逐渐繁荣起来,产业种类更加丰富,许多新业态不断涌现,规模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农业,具有复合属性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新增1600个农产品加工园,加工企业的数量达到8.1万家(规模以上),营业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超过了22万亿元,对于社会就业贡献突出,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特别是2018年以来,农村产业融合深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拓展,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与上下游的生产、流通环节,包括休闲旅游业,电子商务等产业开始呈现快速融合。据统计,超过5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纵向延伸的发展战略,部分企业甚至逐渐建立全产业链,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它们已经成为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我国休闲农业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产业的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增长,2019年旅游接待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8500亿元,同比增长6.25%。2019年,各种涉及到农产品的电商已经增长,已经超过了3万户,我国农产品电商销售额1.7万亿元,国内大概40%的龙头企业都选择加入互联网销售这一模式当中来。我国各地区都有较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998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依次是新疆、浙江、江苏、贵州、湖北。就地域分布来说,如图2所示,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比重最大,占比为40.48%,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比为30.8%。图22020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区域分布图4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4.1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还有大部分乡村农业基础设施还没到位,产业融合所需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第一,有些乡村的高速公路交通和仓储物流等基础配套设施几乎瘫痪,还有偏远一些的乡村连水、电都没有。第二,由于部分乡村并没有良好的生产环境,达不到产业融合的标准。其主要是因为乡村对污水的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甚至还有的乡村长期过度使用化肥或农药,造成土地污染严重。第三,由于道路交通的不顺畅,也缺乏基础的商贸物流设施,没有批发、零售网点或产销对接的网点设施也未筹建,导致很多乡村的农副产品走不出去,农产品也只有烂在地里,这直接增加了农产品和物流的高额成本。4.2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乡村产业融合是三个产业进行重组、交叉和跨界式融合,这是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改变,把技术创新融入单一产业或服务中,以此形成新的产业技术、产业和产业模式,将乡村产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面融合,所产生的新产品以及业态都会增值,相应地,乡村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得到提升。但据调查,现在乡村产业融合并不理想,产品还是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并不多,第一、二、三产业并没有得到有效融合。一是产业链太短;二是对产业融合的利益链接机制不重视;三是对一产的农业功能不熟悉,大大的限制了乡村产业融合的效率和空间,阻碍了村民的收益和效用。4.3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农业产业的生产功能决定着乡村农业发展的命脉,所以农业发展并没有重视农业产业的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其它功能。多数都认为乡村产业发展只是采摘、垂钓或是餐饮,大部分都没有意识到,产业发展还涉及民俗文化、农事教育、景观美学和艺术表演等等。所以在产业生产功能性上,并没有开发创意型农业或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良性内循环式农业,还有能保证自然环境无污染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和能带来庞大经济效益的休闲式农业等等。此外,农业要有核心竞争,就必须要有专业的农技人员,优秀的农技人员是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磨炼出来的,这在农业产业发展中起决定要素。乡村经济发展要依靠农技人员的科学创新,也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提到过,优秀的人才是在创新实践中被发掘,要选天下的人才物尽其用。我国乡村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创新意识的人才,现下乡村幼老化严重,很多农民都意识到在贫困的农村是没有好的发展前途的,所以为了改变现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将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都想送孩子送进城,这也使乡村绝大部分青年人都选择留在了城市,成了批量务工人员一族,所以乡村产业的从业人员稀少,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乡村,因此,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4.4缺乏信息化平台乡村共享信息服务网络几乎没有,原因是网络信号覆盖面积不足,特别是偏远的乡村这种情形就越明显。因为地理环境太差,农业从业者没有办法获取农业信息资源,只能通过有限的信息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随着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手机在城市中基本都能普及到每人一部,可乡村的计算机普及率还是很低,这其实是因为农民的传统思想在作怪,认为计算机很高端,很费钱,更重要的是不会用,因这些原因不接受计算机的,也有偏远地区的农民、乡村企业和合作社对计算机认知以及普及较差。与此同时,偏远地区要覆盖网络信息也需要经费,并且还有网络与计算机不匹配现象,这些都是造成农业信息化平台很难建立的原因。5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1农村产业融合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得到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但农村产业整体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受到多重原因的限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中国企业的规模大小、技术强弱,通常都有融资问题,农村企业自然也有问题,如融资渠道相对简单、风险承受能力低。比如,所有流转土地的大户都享有一定的公共补贴,但是实际行动中,由于补贴制度不完善,补贴往往不能完全发放给农民,导致其财务困难。为了避免资本流动的扭曲,农场必须申请商业贷款,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企业实行高额信贷限额和限制性条件,以及繁琐的贷款审批程序,让大多数的农场经营不能享受到金融贷款服务。5.2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带动能力弱化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不仅需要小农户主动出击,还需要企业大户、家庭企业、商业合作社、管理公司和其他农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虽然农民人数众多,但他们过于分散,力量薄弱,难以扩展,这些弱点使他们无法在农村产业整合中发挥更大作用。相比之下,商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高于小农户,但技能和组织性不高,对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贡献能力有待加强。农业工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能力不足,承担风险能力低,无法参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领先的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但缺乏骨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限。5.3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后尽管我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产品种类多种多样,但因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这并不符合当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一方面,类似产品有许多不同的品牌。同一类型的产品有多个品牌,但每个品牌都缺乏分量和全国性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难以做出选择。另一方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推广品牌。农产品主要在当地市场和超市销售,以当地消费者为目标,依靠口碑广告,效果并不如预期。由于销售和广告方式的限制,即使电子商务进入农村市场,大型知名电商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村级服务站,但农产品的销售和知名度还没有明显提高,甚至在销售农产品和宣传品牌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5.4科技兴农有待加强当前,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仍然需要加强科技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首先,农业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科研体系有待完善,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甚至没有必要的实验设施和科研配套设备。二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过低,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有待完善。由于一些农业技术的转化风险高、周期长,许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往往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转化为实践。第三,大多数农村地区缺乏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目前,中国有农业推广平台,但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大多存在技术思想落后、文化程度低等问题,科技难以全面助推农业发展。再加上很多农村地区对科技促农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对农业创新和科技平台发展的资金支持都不足。此外,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也很薄弱,而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技术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目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让技术推广有所困难。6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6.1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乡村需要配备基础的配套设施,这样才可以消除产业融合发展的设施出现的问题。必须要重点建设和保护乡村的道路交通、农田、环境和土地等领域,这其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要尽快配发补齐,以确保农业产业融合的顺利发展。第二,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的配套设施,建立与产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现代化物流体系,还要完善乡村的网络信息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的与现代化物流相融合,加快乡村的经济建设和产业融合。第三,地方政府要大力度扶持,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脚步,做到专款专用,为乡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保证。6.2培育乡村产业融合的主体鼓励新型农业经营者做强做大,让企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并做好融合的带头作用;启动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找准目标和定位,形成多股产业、多种业态的融合;扶持家庭与现代化农业有效对接,让家庭经营主动融合进各领域中;培养一批懂农业、农事、农具的乡村人才队伍,灌输爱乡村、爱农民的精神思想,经常举办田间小课堂或是邀请懂技术或经营的专家当面为农业经营者授课,助其找到产业融合的契机点。首先,要做到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利用财务税收、政府补助、股东参股等方式,鼓励并引导当地的金融机构或境内外企业等加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技术以及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公益事业的建设,利用政府政策指导,加大力度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做好政府的财政引入,保证企业为投入建设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的适当投入为补充。其次,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要有金融的支持,同样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证金融支持的安全性。金融机构要根据一二三产业的特点制定如资金补贴或贷款帖息等政策,通过这些政策,扩大资金渠道,为农业产业融合顺利进行保驾护航。6.3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通过农业的不同功用,将其与新型农业业态完美融合。一是将乡村产业与康养产业相结合。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所以在当下要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已缓解我国后续的养老问题。康养产业属于社会性,它能有效保障老人面临困境时的养老所需。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向往高质量的养老需求逐年递增。当下,根据乡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我国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二是乡村产业与众筹融合。在乡村产业是可以民展农产品的众筹模式。将农业与网络个性化相融合,以众筹的方式,为消费者定制特殊的,个性的农业产品,以此来激发劳动者的创意思维,进而转化成效益值。6.4加快乡村信息平台建设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基于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示范和指引,因此,想要高新技术的信息化平台就必须要有政府的重点扶持,比如类似,绿色技术防控、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和智慧农业等。对于乡村的农产品,可以制定生产标准,通过对生产环境的模拟,可以采集、控制、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数据进行可视化服务。对网络大数据的应用,或以提供开放式服务,企业、新型农业主可以透过开放式服务平台,利用数据信息,吸引他们进行资本投入,再应用到农业产业中的各个环节中。结论目前,我国乡村产业正是茁壮成长期,它所处的经济地位是呈逐年递增状态,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创新是乡村经济迅速发展、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乡村近些年的产业融合发展中,乡村产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虽然前期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但还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乡村和地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