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习笔记】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1页
【高分复习笔记】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2页
【高分复习笔记】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3页
【高分复习笔记】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4页
【高分复习笔记】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广播电视史前史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技术发展第三章广播电视新媒体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第五章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第六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第八章广播电视采访摄录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写作第十章广播电视节目声画编辑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字编辑与节目编排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第十三章广播电视体制第十四章广播电视的产业经营第十五章西方广播电视研究经典理论概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基础概念★★★★★则根据人和动物以及机器的通信过程相统一的观点,把信息和系统的有序性联系起来,认为信息标志着系统的有序程度和组织程度;我国学者居延安认为,信息是由发生源发出并用载体进行传递的,反映新知识、新内容,为接受体所理解的消息和信号。信息包含生物、人类和机械信息三大类。人类信息又分为多种,包括直接信息、间接信息、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等。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活动的要素。人可以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觉到符号的存在,它包括声音、文字、图画、图像、姿态、手势、颜色、表情、气味等。3传播传播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之间通过一定的途径和载体所发生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传播现象的重点是“传”,它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来分享、传递或交换知识观念等。传播的五要素包括:谁、说什么、怎样说、媒介、受者。4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物,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和工具,是联系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纽带。传播媒介分为:(1)人际传播媒介,包括当面交流、信件沟通、电报、电话(手机)、网络等。(2)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刊物等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介。有些媒体既是人际交流媒介又是大众传播媒介,例如手机和网络,而有些媒体则是单一层面的传播媒介。5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完成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将传播者与社会大众联系起来。它包括为社会公众公开传播与提供大量信息的工具,如刊物、电影、广播、电视、书籍、报纸、网络、录音(像)带、光盘等。它有三个特征:(1)受众面广大;(2)由机构或组织作为传者;(3)信息可通过技术进行大量复制。6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主要职责是传播新闻,多为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刊物、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考点二、人是信息动物★★★人是可以思考的高级动物,社会性较强。人通过与外界进行不断的信息交往来维持正常的思考和生活。就像人离不开食物与空气,刺激思维的外界信息对人来说同样不可缺少,反之,与外界隔绝会使人丧失理智。因此,信息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最能获取信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往往是最有生存机会的生物,人类也是出于生存本能,力求获取信息,以获得不断地进步与发展。考点三、广播的定义与分类(见表0-1)★★★★表0-1广播的定义与分类0.2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叫信息?答:从不同角度出发,信息有着多种定义:(1)申农作为信息论的奠基人,从通信理论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内容的不确定(2)“控制论之父”维纳从人、动物和机器的通信过程相统一的观点出发,把信息与系统的有序性联系起来,认为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的标志;(3)我国学者居延安认为,信息是由发生源发出,再借助载体进行传递的,反映新内容、新知识,被接受体所理解的信号和消息。2什么是符号?答: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活动的要素,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可以感觉到符号的存在,它包括声音(语言——声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图像、图画、表情、颜色、手势、姿态、气味等。3传播、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传播、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之间的关系是:传播是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运用特定的载体和途径,可使得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间能进行相互交流。传播媒介则是传播所需的“载体”,连接传受双方;大众传播媒介是传播媒介的一种,是完成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将联系传播者与社会大众联系起来;新闻媒介多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将传播新闻作为主要职责。4信息与人是什么关系?答:信息与人的关系是:(1)人的生存离不开信息。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通过与外界保持信息交往,从而维持正常的思维活动和生活。信息就像空气与水一样对人必不可少,因此信息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2)人们因为不断地获取信息,所以才能进步和发展。在生物学水平上,适者生存,获得关于外界信息越多,则越能适应环境。为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人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总是力求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5广播的定义是什么?答: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它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从传播信号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产生,也有了网络广播与数字广播的区别。第一章广播电视史前史【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早期媒介★★★1早期的重要媒介(见表1-1)表1-1早期的重要媒介2历史上的图像传播(1)原始的图画及光传播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国为了监视与报告来犯敌情,在国境与城堡高处上纷纷建筑瞭望台。这就是我国利用视觉信号发出警报的人工烽火台。在前4世纪,古希腊人运用火把作为视觉信号来传递军事信息。欧洲旗帜和烟火等方式得到普遍运用,来传递战争信息。(2)我国古时对光影的认识与应用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其著作《墨经》一书中对光学的描述部分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物影是什么以及如何形成的。该书提出了“光至景(影)亡”的学说,是人类对光学理论最早的贡献。到西方后产生了广泛影响。③宋代,沈括著写《梦溪笔谈》一书,在其中对“小孔成像匣”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3)国外早期的图像研究应用①1038年,阿拉伯学者阿哈桑记录了一种光学工作器材,也就是暗箱,其原理在后面的摄影技术中得到运用。关于暗箱,1490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也有相关的文字记录。②16世纪,人们通过在暗箱的开孔处装上镜头,使得非常清晰的影像在暗箱内壁得到呈现,照相机的原理已经在取像上得到了体现。而照相机的原型是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一顶可拆卸和运送的帐篷。1807年,英国人贺拉斯·沃泊尔研制的明箱得到运用,影像可通过棱镜直接在图画纸上呈现,人们不用进到暗箱,在外面即可看到影像。③1654年,德国犹太人基夏尔第一次记录了幻灯机的发明,是传教士最早用于传教的工具。④18世纪以前,英、法等国为了使信息传递效率提高,统一了旗语信号,从而使得复杂的信息得到传递。这属于原始的视觉传播系统,可用于较远距离的传播,该系统在法国大革命时得到了改进。3原始声音媒介早在古代,人们就运用器材发出较大音量的声音。使得信息可在更远范围内传递,如手鼓和战鼓,还有号和管等吹奏乐器。约前500年,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国王为了向各地传达指令,就派出很多声音洪亮的家臣分别站在各个山顶上,用大声呼喊的方式逐一将信息传达到远处。这是最原始的“广播”形态。古代的欧洲,各个地方,每逢集市日都有传报员在街头宣讲公告;还有一种游吟乐师搜集各种小道消息走街串巷吟唱表演。他们通过口头语言和说唱,向民众传播各类信息。在中)成为观测舆论动向的标志。【考点拓展】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使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同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因此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①文字传播使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不再受到空间限制,从而使得人类可以记载下文明和历史,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②文字比语言更能保存,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③文字比口语更能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传递范围也更广。(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5)正在进行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革命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①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以下的特点:a.传送方式高速化;b.信息处理方式数字化;c.覆盖范围全球化;d.传播形式多媒体化。②数字化世界,全部的传媒技术和传播内容(话音、图像视频和数据等)都将被数字化,这使得多媒体通信和综合业务网络相互渗透和融合,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实现业务上的融合,即“三网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的发展。考点二、近代相关科技发明★★★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电和磁的自然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②磁针由中国古人最早发现。在指南针传入欧洲后,运用于15世纪的环球航行中。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玻璃和丝绸、琥珀和皮毛摩擦后会吸起轻小物体,即后面所称的静电引力。德国人盖里克发现了感应起电现象。③最著名的是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即通过风筝把雷雨中的电引下来使莱顿瓶充电,并使人感到电震。他证明:天上的电与地上的电是同一种。依据这一实验,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从静电到动电对电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799年,意大利人伏特发明了伏特电堆,用锌板和铜板作为两级,这是最早的能提供稳定直流电的电池。这一发明为19世纪电学的实验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表示尊敬,将电势(电压)的基本单位命名为伏特。(3)电动力学诞生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19年偶然发现了磁针在电流附近会偏转,1820年,便提出了著名的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磁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4)无线电的发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873年,爱尔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出版了《论电和磁》一书,从理论上确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将无线电波命名为以此纪念他的贡献。无线电的发明与运用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无线电在通信和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等。(1)发明有线电报1833年,德国人高斯和韦伯成功发明了电磁式电报机。不久后,英国人库克和惠斯通发明了新型电报机,并取得第一个专利。1835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讯机(电磁式电报机通过改进在各国得到了广泛使用。1837年他编制了莫尔斯电码。1858年,惠斯通成功发明了莫尔斯电码高速自动电报机,这种电报机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莫尔斯于1844年成功建造了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电报线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路。它的第一句电文是“上帝创造奇迹!”,由莫尔斯拟就、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庭上发出。1851年,莫尔斯的电报系统就在美国铁路得到了应用。由此,电报开始成为军事、商业和新闻领域的通信媒介。(2)铺设海底电缆英国于1851年11月13日在英吉利海峡的多佛尔到加来(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52年,伦敦与巴黎之间实现了有线电报联络。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完成了地中海海底电缆的铺设。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架设成功,英国和美国开始用电缆通信。1866年,美国实业家赛勒斯·菲尔德和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成功架设了新的可供稳定通信的大西洋海底电缆,从而将欧美连接起来。1869年,由英国伦敦出发,经过欧洲大陆直至印度卡利卡特城的电缆建成。19世纪末,从印度到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建成。1902年,电缆连接了澳大利亚与加拿大。自此,全球各个大陆都能通过电报联系了。(3)发明无线电通信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与接收。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带领一个小组在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斯进行越洋通信试验。在英国和美国之间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此后,无线电报很快取代了有线电报,世界进入了电信时代。3视觉设备发明(见表1-2)表1-2视觉设备发明4听觉设备发明1876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比电报更方便并且更直接的信息传递技术。1877年,由于爱迪生和英国人休斯发明了新的话筒,以及自动拨号机和交换机,改进了电1880年,长途电话诞生。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发明了声波振记器,这是留声机的雏形。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用在锡箔或锡管上刻声迹(沟纹)的方式来保存与再现声音。1887年,美国人伯里纳成功进行了两项重要的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这实现了唱机的发明。1人类早期通过哪些媒介进行沟通?答:人类早期沟通使用的媒介主要包括:(1)通过视听的人际沟通是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在人类诞生后数百万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人类只能依靠一些原始而简单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最早的人类传播主要是人际沟通——人们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和声音,以及少量的图画,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传达。(2)语言的形成和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语言是最早的人造传播媒介,同时也是视听的内容。语言是从早期人类的体态语言——姿势、表情和简单的声音——发展而来的。语言传播的优点是:口、眼、耳、身并用,该形式易于理解,接受度高,能实现迅速准确的传播,且自由灵活,反馈及时。语言在历史上一直是有效的传播媒介。人们用口头语言来传播信息至今仍无处不在、沿用不衰,这已成为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形式。(3)文字的发明和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文字能实现语言的记录与长期保存。过去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历史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传统法律、教义,都能以较大的保真性记载后长期保存。用文字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更细致丰富,传播范围更大;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大规模的社会管理控制提供了可能。文字传播体现了人类的伟大进步,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使人类能更准确地记录历史信息。(4)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文字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重要传播媒介的是纸张。正是印刷术的运用,让书籍成为最早大批量生产的信息产品。印刷术一开始被用来印制宗教、历史经典。从此大众传播媒体(5)新闻媒介诞生,发明印刷机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媒介得以大量印刷、复制,使得传播得以大规模进行。1609年最早的现代意义的报纸——《报道与新闻报》,在德国诞生。它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从局限于亲身传播、群体传播飞跃到大众传播,即面向整个社会的高效传播。2古时候曾有哪些图像传播形式和认识?答:古时候的图像传播形式和认识表现在:(1)原始的图画及光传播在我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监视和报告来犯敌情,各国均在国境和城堡高处广泛搭建瞭望台。这就是我国使用视觉信号报警的人工烽火台。在前4世纪古希腊人运用火把为信号来传递军事信息。欧洲还广泛使用旗帜、烟火等途径传递战争信息。(2)我国古时对光影的认识与应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春秋末战国初期的墨子,在其著作《墨经》一书里关于光学的部分相当系统地论述了物影是什么以及如何形成的。在该书中提至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对于“小孔成像匣”的原理也有详细的叙述。(3)国外早期的图像研究应用①1038年,阿拉伯学者阿哈桑描述了一种光学工作器材——暗箱,运用了后来构成照相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达·芬奇于1490年写下了有关暗箱的文字记载。②16世纪,人们通过在暗箱的开孔处装上镜头,使得非常清晰的影像在暗箱内壁得到呈现,照相机的原理已经在取像上得到了体现。而照相机的原型是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一顶可拆卸和运送的帐篷。1807年,英国人贺拉斯·沃泊尔研制的明箱得到运用,影像可通过棱镜直接在图画纸上呈现,人们不用进到暗箱,在外面即可看到影像。③1654年,德国犹太人基夏尔第一次记录了幻灯机的发明,成为最早的传教士的传教工具。④18世纪以前,英、法等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统一了旗语信号,使得复杂信息得到传播。这是最初的较远距离视觉传播系统。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得到了改进。3古代曾有哪些声音媒介,其传播作用如何?答:古代的声音媒介及传播作用表现在:人类在古代选择能发出较大声音的器材,使得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传播,如手鼓、战鼓、钟声、锣声及其他打击乐器,还有号、管等吹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战争中。例如当时中国和外国都有的战鼓、军号。语言是最原始的播”。前500年左右,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国王为了向各地发布命令,分派很多声音洪亮的家臣站于山顶,用高声呼喊的方法逐个向远方传递命令。这可以说是最古代在欧洲各地,每逢集市日都有传报员在街头宣讲公告;还有一种游吟乐师搜罗各类小道消息走街串巷吟唱表演。他们借口头语言、说唱,向民众传播各类信息。在中国古代,)标志为舆论动向。此外,通过口语传播留下了很多民族的传说和史诗,存留下了古老民族的远古历史,例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华夏民族的神农、炎黄、尧舜、禹鲧传说,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4电及电通信的发明过程及原理是什么?答1)电的发明过程及原理①发现静电古代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磁针。当指南针传到欧洲后,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被用于环球航行。早在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琥珀和皮毛、玻璃和丝绸摩擦后会吸起轻小物体的现象,即静电引力。德国人盖里克发现了感应起电现象。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发现了电震现象。后来发明了能够存贮静电的设备——莱顿瓶。175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所做的风筝实验证明:天上的电和地上的电是同一种。由此,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②发现电流从静电到动电对电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伏特1799年制成了用锌板和铜板作为两极的伏特电堆,这是最早的能提供稳定直流电的电池。这一发明为19世纪电学的实验和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工具。③电动力学诞生181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教授实验中发现了电与磁存在密切联系,此后,宇宙间的第二种相互作用——电磁作用,被人们广泛认知。④无线电的发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实验中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在闭合导体里产生感应电流,并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爱尔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理论上确了麦克斯韦的理论。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通过以“赫兹”命名无线电波来纪念他。无线电的发明和运用被称作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无线电在通信、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等。(2)电气通信的发明过程及原理①发明有线电报1833年,德国人高斯和韦伯研制成功电磁式电报机。此后不久,英国人惠斯通发明了新型电报机,并取得第一个专利。1835年,美国穷肖像画家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讯机(电磁式电报机经改进后,被各国普遍采用。1837年他编制了莫尔斯电码,将各个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用点和画表示,用手操作电键开闭电路来发送电报信号。1858年惠斯通成功研制了莫尔斯电码高速自动电报机,其收发速率可达每分钟70~300字,这种电报机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②铺设海底电缆1851年11月13日,英国在英吉利海峡的多佛尔到加来(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52年,伦敦与巴黎之间有了有线电报联络。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地中海海底电缆铺设完成。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架设成功,英美两国开始用电缆通信。由于早期海缆只有一根导线,用马来胶做绝缘体,经海水构成回路,所以只能传送低速电报。1869年,从英国伦敦出发,经过欧洲大陆直到印度卡利卡特城的电缆建成。19世纪末,从印度到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建成。1902年,电缆又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联系起来。从此,全球各个大陆都可以用电报联系了。③发明无线电通信1898年,马可尼使用功率强大的发送器,使电波跨越了英吉利海峡。1899年,他在海军演习时进行的120公里无线电通信又获成功。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率一个小组在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斯进行越洋通信试验。在英国、美国之间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此后无线电报很快取代了有线电报,世界迎来了电信时代。与马可尼同时,1895年俄国的水雷学校教员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并于1896年3月24日成功进行了250米的无线电报试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电通信发明的顺序与规律是什么?答:电通信发明的顺序与规律表现在:(1)发明有线电报1833年,德国人高斯和韦伯研制成功电磁式电报机。此后不久,英国人惠斯通发明了新型电报机,并取得第一个专利。1835年,美国穷肖像画家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讯机(电磁式电报机经改进后,被各国普遍采用。1837年他编制了莫尔斯电码,以点和画的组合代表各个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用手操作电键开闭电路来发送电报信号。1858年惠斯通成功研制了莫尔斯电码高速自动电报机,其收发速率可达每分钟70~300字,这种电报机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2)铺设海底电缆1851年11月13日,英国在英吉利海峡的多佛尔到加来(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52年,伦敦与巴黎之间有了有线电报联络。1854~1856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地中海海底电缆铺设完成。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架设成功,英美两国开始用电缆通信。由于早期海缆只有一根导线,用马来胶做绝缘体,经海水构成回路,所以只能传送低速电报。1869年,从英国伦敦出发,经过欧洲大陆直到印度卡利卡特城的电缆建成。19世纪末,从印度到澳大利亚的海底电缆建成。1902年,电缆又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联系起来。从此,全球各个大陆都可以用电报联系了。(3)发明无线电通信1898年,马可尼通过功率强大的发送器,使无线电信号跨过英吉利海峡。1899年,他在海军演习时进行的120公里无线电通信又获成功。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率一个小组在加拿大进行越洋通信试验。在英国、美国之间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电通信。这之后无线电报很快取代了有线电报,世界迎来了电信时代。几乎在马可尼试验的同时,1895年俄国的水雷学校教员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并于1896年3月24日成功进行了250米的无线电报试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是一次伟大的飞跃,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6视觉信号记录与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是怎样的?答:视觉信号记录与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表现在:照相技术建立在暗箱技术基础上,照相技术发明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图像的记录、保留问题,即将暗箱影像使用化学方法保存下来。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只能拍摄风景和静物,曝光时间仍需30分钟以上;1840年以后,曝光时间减少到20分钟,并且第一次把化妆模特儿的姿态记录了下来。很快,曝光时间只要一两分钟就够了。1843年,传真机发明;1848年,贝克韦尔发展了贝恩的技术,发明了滚筒扫描技术;1862年,意大利物理学者乔瓦尼·凯斯利制造出早期的传真电报机;1902年,医生亚瑟·科尔在德国发明了图片传真术;192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采用真空管技术和光电管技术研制出了实用型的传真机。看片机问世;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这一天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电影最开始是无声的黑白电影,有少量字幕,后来配置了录放音系统;1927年发明了有声电影;1930年无声电影逐渐被有声电影替代;现代电影胶片上则有声道,靠光电效应来还原声音;1934年,第一批彩色电影问世。目前最新的是数字电影技术。电影技术的出现突破了摄影技术只能记录静态物体的局限,将其升格为动态的图像和声音实录技术,首次使人们有机会记录下真实的历史活动影像,人们因此有了全新的艺术活动7听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有什么特点?答:听觉信号传输设备的发明历程的特点表现在:人们希望一种更加直接简短的方式进行交流,需要翻译电码的电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76年发明了电话,能实现比电报更方便、直接的信息传递。1877年,爱迪生和英国人休斯发明了新的话筒,以及交换机和自动拨号机,改进了电话,长途电话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欧洲多处都出现了利用电话的有线广播形式。因为电话的个人通信功能足以使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获利,于是电话未向广播方向发展。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发明了声波振记器,这是留声机的鼻祖。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用在锡箔或锡管上刻声迹(沟纹)的方法来保存和重现声音。从此,录下的声音可以长期保存并进行复制,使得新的行业得到发展,居民家中有了音乐。1887年,美国人伯里纳成功进行了两项重要的发明——唱盘和横行唱针,即最初的唱机。第二章广播电视的产生与技术发展【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广播的诞生与发展★★★★1广播诞生(1)广播的发明源自有线电声技术,其技术源于1876年发明的有线电话。1893年,匈牙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费森等尝试将无线电技术运用于天气预报。(2)1902年,费森登研制成功了调幅波语音传递设备,可用于无线通话。1906年12月24日平安夜,费森登播出了其朗诵的《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片段、自己用小提琴演奏的平安夜歌曲和用留声机播放的乔治·亨德尔的慢板音乐以及最后致圣诞问候的声音。当时在附近的无线电报务员通过耳机听到了这次广播,成为最早的广播听众。(3)1904年英国发明家弗莱明发明二极管,1906年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使无线电通信真正成为重要实用工具。(4)广播的发明标志着电子媒介的诞生,成功开启了人类传播史的新阶段。这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使得人类首套信号交流系统——语言和声音得以逃脱时空限制,人们如同拥有了顺风耳,感知能力得到了延伸。2创办电台(1)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开始播音的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的商业广播KDKA电台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广播电台。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KDKA电台是第一家向政府领取正式营业执照(2)各国创办广播(见表2-1)表2-1各国创办广播3广播的发展(见表2-2)表2-2广播的发展【考点拓展】广播系统广播系统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的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考点二、电视的诞生与技术发展★★★(1)解决光电转换1817年,化学元素硒由瑞典科学家贝采里乌斯首次发现。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埃德蒙·柏克勒尔发现了电化学效应,将光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1865年,海底电缆在英国铺建。(2)发现电视原理1884年,在视觉暂留原理的基础上,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运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扫描盘,开创了电视扫描技术的先河。由于使用机械旋转方式的电视有着难以解决的弊处,再加上尼普科缺少放大器等器件,所以并没有最终完成该发明。但基于尼普科建立了用电传送图像的基本思路,并构想了未来电视可用器件,因此被后人称为“电视鼻祖”。190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津格获得了设计电子显像电视机的专利。1911年,他成功研制了电子电视模型。美国科学家法恩斯沃斯与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兹沃里金发明了电子美国在1946年播出了全电子扫描电视,是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步入电子扫描时代的转折点。①1946年6月8日,贝尔德公开展示了其发明的彩色电视机。②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彩色电视有限公司(CTI)都在彩色电视研究上投资数百万美元,彼此展开了激烈竞争。③1954年,美国彩色电视制式标志——NTSC制,被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采用,美国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④1957年,法国现代电子公司总经理亨利·戴弗朗斯发明了“塞康”(SECAM)制彩色电视⑤1963年,联邦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教授、德律风根公司研究部主任瓦尔特·布鲁赫综合⑥1966年7月,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奥斯陆会议上投票表明,NTSC制、SECAM制、PAL制三种制式都可使用。此后各国都选用其中一种制式发展本国的彩色电视。(3)发明录像机美国研制的电视用磁带质量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可播出水平。在1951至1952年间,录像磁带系统得以公开展示。1956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第一次投入使用该录制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投入使用电子新闻采录系统(ENG)。ENG系统的摄录一体化的特点可以记录现场即时声像以及直播现场画面,因此有了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此后ENG系统迅速在各国普及,在新闻及其他节目的摄录制作中得到普遍应用。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同步的“通信卫星1号”,这是现代有线电视业开始的标志。现代有线电视的特点是:①可传送节目的规模大。②信号稳定、避干扰性、节目质量高。③可加密性,能实现收视付费。④传输的双向性。⑤可连接计算机网络,实现服务的多样性。①发明卫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这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创举。②同步卫星1963年7月26日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同步2号”卫星,由美国成功发射。这是第一颗有源高轨卫星,它在大西洋上空的同步轨道上稳定停留。③国际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于1964年8月20日正式成立。1965年4月6日,该组织的第一颗国际商用国际卫星传播新时代的标志。④直播卫星直播卫星是指主要或专门转播电视的卫星。区别于一般通信卫星,节目可以略过卫星地面站直接传送到居民家中。【考点拓展】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包括:(1)电视的制式是从拍摄记录节目信号初期就已经开始,电视台、录像带、录像机及各种视频播放方式等一般都有制式的。(2)黑白电视技术制式只是相较于彩色电视制式而言,黑白电视制式区别不那么大,因此比较少被明确提及。(3)随着数字电视、高清电视甚至高保真电视的出现与普及,电视技术制式差异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即使是数字电视,也同样存在制式问题,而我国目前还没完全确定将采用的技术制式。2.2课后习题详解1广播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诞生的?答:广播的发明问世,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1)广播的发明始自有线电声技术。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这是有线广播的初步形态。(2)无线电报问世以后,直接用无线电波传递声音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题。190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费森登把按声波频率振动的电波叠加到高频率无线电波上形成调制电波波幅(调幅发明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话的电解检波器,研制成功一套调幅波语音传递设备。1906年12月24日平安夜,费森登播出了他朗诵的《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片段、自己用小提琴演奏的平安夜歌曲、用留声机播放的乔治·亨德尔的慢板音乐以及最后致圣诞问候的声音。(3)真正使无线电通信成为重要实用工具的是二极管、三极管。1904年英国发明家弗来明经多年实验发明了二极管;1906年,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能更容易接收电波且放大信号,为收音机等众多电气设备的发明提供了前提,但当时的三极管真空度不高,声音质量差。真正使得无线电广播快速发展的是1914年高真空管问世。2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什么时候、在哪国被创办起来的?使用的是什么技术?答: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开始播音的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的商业广播KDKA电台。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这是第一家向政府领取正式营业执照的电KDKA电台使用的是无线电技术。KDKA电台的开播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广播揭开了自己的历史,并同时翻开世界新闻事业史的新篇章。3广播在历史上有哪些主要技术发展?答:广播在历史上主要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空前严重,国内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激烈上升。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控制,各国一方面在经济上遏制对手,一方面通过发展对国外广播,实施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精神统治。广播电台的发展和收音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广播技术的提高。1923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总裁萨尔诺夫的指示和资助下,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不受天电干扰”的调频广播。调频广播具有调幅广播没有的优点:①稳定的电波传播;②优质的音色;③频带宽,电台的可容纳数多;④易于控制性和可调节性,能保证稳定的覆盖面;⑤功率要求低,建设维护费用低。(3)发明录音机在广播刚诞生之初,早已发展成熟的唱片成为节目播出的主要来源。与唱机和唱盘比较,电磁录音更加简便。此后,磁带式录音机被发明,声音录制更持久、更可靠。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磁带录音机得到普遍应用,不同时区的广播只需在播音间重放磁带即可实现共享。1958年,立体声录音方式发明,从此声音录制技术提高,录制的音质更好。4电视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被发明的?答:首个电视机是1924年由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机,于1925年在伦敦的一家百货商店里进行了公开展示,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地显现了一个人的脸。1926年1月26日,他在英国皇家学会演示了用电视播送运动的人体图像,引起轰动。应运而生的“贝尔德电视公司”持续推进电视研究。1927年,贝尔德利用电话线,成功地进行了伦敦至格拉斯哥长达640多公里的电视图像传送。1928年,他利用无线电波把图像从伦敦传到纽约。这些成功的传送试验证明电视画面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作长途传递。5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是在哪国创办的?使用的是什么技术?答:世界第一座电视台由英国广播公司(BBC)1936年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并于11月2日开始定期播出黑白电视。除周日外,每天下午、晚上各播出一小时电视节目,包括新闻、歌曲、戏剧、杂技等。尽管当时电视的扫描行数为240线,全伦敦只有200多台电视接收机,但这标志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最开始使用的是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系统,由于技术问题停播了4个月,1937年取代之以马可尼公司的电子电视系统。6电视在历史上有哪些主要技术发展?答:电视在历史上主要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190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津格得到了设计电子显像电视机的专利。1911年,他研制成功了电子电视模型。1946年,全电子扫描电视在美国播出。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电子扫描时代。彩色图像传送原理最早在190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冯·伯兰克提出。192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程师艾维斯运用电子技术实现了彩色电视画面的再现。1946年6月8日,贝尔德公开演示了他发明的彩色电视机。1954年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采用NTSC制播送彩色电视节目,1963年,联邦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教授、德律风根公司研究部主任瓦尔特·布鲁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20多种制式被其他国家先后提出。根据1966年7月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奥斯陆会议上的投票得出建议,三种制式均可采用。此后,各国皆选用其中一种发展本国的彩色电视。(3)发明录像机美国研制的电视用磁带质量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可播出水平。在1951至1952年间,录像磁带系统得以公开展示。1956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第一次投入使用该录制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投入使用电子新闻采录系统(ENG)。ENG系统的摄录一体化的特点可以记录现场即时声像以及直播现场画面,因此有了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此后ENG系统迅速在各国普及,在新闻及其他节目的摄录制作中得到普遍应用。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有线电视真正进入大发展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卫星电视技术出现后,使有线电视迅猛发展,成为今天电视传播的主要途径。卫星电视技术包括了卫星的发明、同步卫星、国际通信卫星、直播卫星等技术。7有线电视是如何诞生的?其特长是什么?有线电视(CATV)是通过电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20世纪70年代性能更好的光缆投入使用,取代了电缆。有线电视的最初形式是共用天线系统,源自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国。有线电视真正开始高速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卫星电视技术诞生。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将卫星电视广播和地面有线网结合,从而有线电视成为了今天电视传播的主要途径。(2)有线电视的特长①可传送节目的规模大②信号稳定、避干扰性、节目质量高。③可加密性,能实现收视付费。④传输的双向性。⑤可连接计算机网络,实现服务的多样性。8卫星是什么时间、在哪国发明的?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有哪些种类?答1)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这是人类征服太空的创举。(2)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种类主要有:①同步卫星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是1963年7月26日升空的美国“同步2号”卫星。这是第一颗有源高轨卫星,它稳定地停留在大西洋上空的同步轨道上。②国际通信卫星1964年8月20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正式成立。1965年4月6日,该组织的第一颗国际商用国际卫星传播新时代的标志。有了“晨鸟”之后,重大新③直播卫星直播卫星主要用途为转播电视。与一般通信卫星不同的是其节目可以略过卫星地面站直接到达用户家中。第三章广播电视新媒体【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媒体的界定及特征★★★1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各行各业的研究者们给出了多个定义:2新媒体的特征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数字技术,其也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从而新媒体也被称为数字媒体。总之,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概念,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交互性,信息可实现双向流通。(3)非线性传播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是非线性传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普及简化了音视频编辑与操作。再加上网络技术与检索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不再是定向传播,而是实时性的交互服务。典型代表是视频点播技术(VOD),它将传播内容集聚在一个资源池中,由此,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实现双向互动。3新媒体的技术依托(见表3-1)表3-1新媒体的技术依托考点二、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态及发展★★1网络视频我国的视频产业目前主要分为四大类:(1)视频点播类。由网站提供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在网站提供的视频列表点播选择。(2)P2P流媒体类。充分利用了用户的上行带宽,在下行占用的同时占用上行带宽,为其他用户提供资源,加速和扩展网络。(3)视频搜索类。网民可通过视频搜索平台访问在网站上发布的视频,以百度视频搜索(4)视频分享类。网站的资源主要由用户自主上传,以YouTube、优酷、土豆网等为典型。2网络音频(网络广播)目前,网络广播主要存在以下五类:(1)传统类网络广播,开设者为传统电台。(2)校园类网络广播,主办人为在校学生。(3)公共类网络广播,主要由政府、公共机构开办。(4)商业类网络广播,由网站或者服务商开设。(5)个人类网络广播,最先出现,通常依托个人网站或大的网络广播社区开设。目前,全球存在着不同实现方式和技术标准的手机电视,单一制的技术标准不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其中,实现方式包括移动蜂窝网络、地面数字广播、卫星广播三种。①基于传统移动蜂窝的网络方式,即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把电视信号压缩为视频流,利用移动网络传输到手机终端,经解压缩后观看。②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网络方式的手机电视,手机终端需要安装移动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组成双模手机,直接经地面数字广播的无线基站将数字电视信号发送到用户手机。③卫星广播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卫星提供传输网络,手机端要安装卫星信号接收模块,从而实现信号接收。①手机广播是指把手机作为终端,实现广播节目的实时、延时或点播收听,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的通信功能参与节目。除了手机用途增多,手机广播使得节目的互动性提升,得到更好发展。②有两种手机广播的实现方式:a.通过移动通信网络;b.广播网可实现广播节目的下传,通信网可实现用户信息的回传。4数字广播①在广播领域中,最早在节目录制方面得到应用;②起源于德国。(2)类别与优势①数字广播应用方式有三种:DAB、DMB和数据广播。②数字广播比模拟广播更具有优势,包括:a.音质纯净;b.抗干扰能力强;c.频率的利用率高;d.实现快速移动时接收,可以做到“单频成网”;e.多套声音节目与多媒体数字业务同步进行;f.技术通用,覆盖面广;g.环保性。5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种类很多,同时还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①以信号传输方式分,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卫星传输、有线传输三类。②以图像清晰度分,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高清晰度电视(HDTV)。全球主要有四种数字电视标准,分别是欧洲的DVB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日本的ISDB标准、中国的DTMB标准。6IPTVIPTV具有以下特点:(2)个性化与分众化;(3)接收终端多样化;(4)可提供多媒体服务。7电视的新兴应用楼宇电视设置在人们步行途中的必经之地,巧妙利用人们行走过程中闲置的注意力,取得传统电视达不到的传播效果,但楼宇电视不符合新媒体要素特征。①楼宇电视没有运用新传播技术。其只是一个液晶显示器终端设备,将预先录制好的内容播放出来。②楼宇电视不具有交互功能,将准备好的内容滚动播放。受众没有主动选择权。(2)车载移动电视①车载移动电视是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火车、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内设置视频终端,供乘客在移动中收看节目的技术或者应用。在时速120公里之内的交通工具内,移动电视都可以实现节目的稳定接收。②车载移动电视仍是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不具备交互功能。受众不能即时反馈、参与,无主动选择权。因此也不属于真正的新媒体。8接收终端的多样化(1)互联网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计算机网络和远程终端联机阶段;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阶段;③计算机网络之间互联阶段;④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信息高速公路连接阶段,这个阶段真正意义的媒介才出现,计算机终端是互联网终端。①通信设备,例如手机终端,每个终端都对应一个移动网络号码。②超移动PC设备,属于PC的范畴,有计算与处理功能,具备移动上网的特性,如MID(③便携式娱乐终端,这类设备种类众多,可以播放多媒体内容,包括MP3、MP4播放器,CMMB、专用终端阅读器等。【考点拓展】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前景视频网站上电视新闻传播的前景有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视频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领域差距较大,就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所提供的现实可能来看,视频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创新,均还有很大的发展(2)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网功能和利用价值日益增高的理性认识,将会有更大比例的使用者需要运用互联网来获得信息,以提升自我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这种需求的增长,也为网络电视新闻与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3)网络载体上的电视新闻传播能够给我们带来以下可能:①传受关系改变,传者与受众的角色界限模糊,传者可以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是传者。②视角更多元化,新闻传播更具有客观性。③搜索功能简便易操作,可以带来更周到细致的个性关照。④传者的真正大众化带来对内容创新的促进。这些好处进一步激发受众更主动地参与新闻事件传播的过程,从而促进并启示网上电视新闻传播形态的不断变革与创新。3.2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广播电视新媒体?它有哪些特征?答1)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各行各业的研究者们给出了多个定义:③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旧”的时间概念。相对于报纸,期刊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新媒体现有形式包括三个族群,包括互联网、手机、和电视。而广播电视新媒体在各个族群中的形态则有:网络视频、网络广播、手机电视/广播、数字广播、数字电视、IPTV。(2)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特征①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基础是数字技术,其也是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从而新媒体也被称为数字媒体。总之,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概念,本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②交流互动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交互性,信息可实现双向流通。③非线性传播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是非线性传播,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普及简化了音视频编辑与操作。再加上网络技术与检索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不再是定向传播,而是实时性的交互服务。典型代表是视频点播技术(VOD),它将传播内容集聚在一个资源池中,由此,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实现双向互动。2新媒体是由哪些技术支持而形成的?答:新媒体的技术依托主要有:(1)数字化多媒体技术①使新闻采编流程大量简化,可采集数字格式信息并即时上传。②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多种类型的信息传播,多媒体内容的融合传播得以实现,特别是流媒体技术的诞生和成熟发生变革,因此可能随时体验网络音视频。(2)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相互连接。计算机网络通过电缆、电话线或者无线通信连接多台计算机,随后,网络中的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交互传播,发展过程为:①从Web1.0到Web3.0Web2.0的出现打破了Web1.0时代单一的信息接收方式。它更注重开发用户的主动性,使用户掌握了信息主动权,极大地满足了个性化和互动性的要求。Web3.0是未来互联网应用的新趋势,作为Web2.0的更新版,它仍然建立在其基础之上,并且实现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人机、线上线下的人际交流。②从IPv4到IPv6互联网在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核心通信协议IPv4的高度可伸缩性。IPv4的设计思想成功地造就了今天的国际互联网,并容纳了过去几十年中网络规模的几何级增长。(3)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在移动通信中传受双方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移动通信技术使得数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电线和光缆等实体网络的限制,运用无线网络可实现随时随地的传播,发展过程为:①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实现了从1G到3G的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有着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质量,并且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无缝漫游,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通信服务。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能够实现高质量视频图像的传输。③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提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高速连接,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0Gbit/s,2019年6月我国正式开始5G商用。3广播新媒体有哪些形态、类别?答:广播新媒体的形态、类别包括以下几种:(1)网络音频(网络广播)broadcasting是数字化音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之一,亦是广播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它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优势结合,以新技术、新手段丰富表现手法,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目前,网络广播主要存在以下五类:①传统类网络广播,开设者为传统电台。②校园类网络广播,主办人为在校学生。③公共类网络广播,主要由政府、公共机构开办。④商业类网络广播,由网站或者服务商开设。⑤个人类网络广播,最先出现,通常依托个人网站或大的网络广播社区开设。①手机广播是指把手机作为终端,实现广播节目的实时、延时或点播收听,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的通信功能参与节目。除了手机用途增多,手机广播使得节目的互动性提升,得到更好发展。②有两种手机广播的实现方式:a.通过移动通信网络;b.广播网可实现广播节目的下传,通信网可实现用户信息的回传。数字广播是一项有别于传统的AM、FM广播的技术。它是指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各种数据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后,通过地面发射站传输资讯的方式。它除了传统意义上传输的音频信号外,还可以传送包括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图形等在内的多媒体信号。4电视新媒体有哪些形态、类别?答:电视新媒体的形态、类别主要有:目前我国的视频产业主要分为四大类:①视频点播类;②P2P流媒体类;③视频搜索类;④视频分享类。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传输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节目内容的下行传输,即节目内容通过下行传输网络到达手机,用户通过手机内的播放软件实现节目的收看;二是用户信息的回传,即当用户点播节目时,信号要通过上行网络回传。数字电视的种类很多,同时还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①以信号传输方式分,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卫星传输、有线传输三类。②以图像清晰度分,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高清晰度电视(HDTV)。全球主要有四种数字电视标准,分别是欧洲的DVB标准、美国的ATSC标准、日本的ISDB标准、中国的DTMB标准。(4)IPTVIPTV作为一种典型的互动性电视新媒体,融合了IP(互联网协议)与TV(传统电视)的优势特征,既使传统的电视媒体具备了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点对点信息传输所带来的个性化、分众化特点,又使网络媒体能够充分利用传统电视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和良好的受众基础,实现了新旧媒体的强强联合。5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如何?答:当前处于广播电视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体的博弈阶段,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前景的分析,可以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各种论断出发,主要有以下观点:(1)传统和新媒体的各种论断都是伪命题,根本上只是技术进步后,受众习惯发生了改变。新媒体仍然用的是传统媒体的内容,草根也不过是一年之中不疼不痒的几笔而已。新的技术方式完全可以被传统媒体使用,2011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在平移纸面的广告、受众、内容后,新终端的收入超过原先的报纸,已经说明一切。新的只是方式方法,根本上是尊重受众,尊重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2)传统媒体不应该被网络或移动新媒体取代。主要理由是传统媒体有长期建立的官方信息渠道,有相对完备的采写队伍和培训体系,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这些都是广播电视新媒体所不具备的。纵观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开始是以网络技术运营模式,打开渠道;现在是产品运营模式,扩张渠道,占领细分化人群和市场;未来,仍将回归到内容运营模式。前两者传统媒体不具备优势,如果准备好,当回归内容时,能有一番作为。(3)如果说传统媒体会被移动新媒体所取代,根本原因是因为传统体制。传统体制会束缚原有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报纸按照传统定位于纸面,那只有死字;体制还会养成人员的惰性,不思进取,也是一个死字。(4)在中国,传统媒体是否会被广播电视新媒体取代,什么时候取代,还要看地域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极大,按目前网络光缆的通达情况,受到影响的主要在东南部分,东北和西部网络新媒体等影响仍然不深,但是到了移动4G的发展阶段,如果不正确面对移动终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广播电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将会产生致命的影响。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2图像(见表4-2)3文字①屏幕文字。屏幕文字有标题与字幕之分。标题通常为节目名称,与其他画面内容一起构成节目的开头。②画面文字。画面文字是指拍摄记录的影像中的文字,如匾额、标语、会标等。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可以自然、准确地传达明确的信息,因此可以更便捷地通过画面传达信息。但由于拍摄时诸多不稳定因素如物体遮挡等,可能会造成文字内容的不完整,产生歧义,因此摄像、编辑时要对该问题予以重视。(2)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②提升节目完整性,保证新闻时效。③汉字作为视觉元素可以美化荧屏。4广播电视信号的特性(1)广播信号的特性①接收通道集中、单一。广播传播的信号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对于人来说,这是一种单信道的接收。单信道接收比较单一,不会受到多信道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干扰;其所传信息直达接收者的大脑,使接收者感受专一,使得内容很快地理解和接受。②表现形式多样。内容的表达不受限,声音可以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2)电视信号的特性①电视信号有立体多通道的特点。多通道的传播更符合人们感受事物的方式,信号更为丰富多样,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②内容的表达优势,电视丰富的信号系统可以更丰富多彩地传达人类的精神和生活。③形象确定,给人留有的想象空间不足。让人很难再进行思考和形象创造。④若如果处理不好,各类信号间的互相干扰会对接收带来负面影响。考点二、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1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送技术(1)广电传输技术概念①调制信号。调制信号是指用来改变包含着需要传递的信息的载波的振幅或频率的信号,所传信息包括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等。②载波。载波是一个频率、振幅以及相位都不变的正弦波,其作为正弦波具有三个基本参数——振幅、频率、初相位。载波的频率比较高,适于做无线电波发射。③已调制波。调制是叠加低频信号与高频载波以获得更远调制距离的过程,即调制信号对载波进行加工,若载波的某一参数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发生变化,已调制波就形成了。(2)调幅与调频①调幅。调幅是用调制信号对载波的振幅进行调制。②调频。调频的特点是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高低而变化,但载波的幅度始终不变。2广播电视的传播信道无线电波是频率范围约在3赫兹~3000千兆赫的、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①广播频段。声音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的一部分,其波长介于10米~10千米,频率介于30千赫~30兆赫。在国际上,广播用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被分成若干频段,包括长波波段(150~270千赫)、中波波段(525~1605千赫)、短波波段(3.9~18兆赫)、超短波波段(88~108兆赫)。②电视频段。电视的发射频率在48.5~958兆赫之间。根据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规定,将用于电视和调频广播的无线电频率划分为六个波段。(2)广播电视现实覆盖方法①发射台。发射台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将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使用高频载波在空中搭建传输链路来传输声音、视频、数据等信号的系统。广播电视台所建的台、塔的覆盖半径由位置、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通常覆盖范围广的塔,有着位置居中、功率大、所处位置高的特点。②微波线路。微波是指频率超过1吉赫(G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在毫米~厘米数量级。微波只能在较短距离做直线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广播电视微波站之间的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一般在50公里左右。微波线路由多个微波站接力传输形成的,将广播电视节目接力传送至发射台覆盖范围以外的地方,将城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全国网络。③卫星传送。从广义上说,卫星广播与卫星电视是指将广播电视信号或者其他信息通过同步卫星上的空间无线电台发送到地面的广播电视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大体分为两种:a.卫星传送,将卫星作为远距离中继传送的手段,将其收到的来自地面的节目信号转发回地面转播台,再由地面台播出;b.卫星直播电视,就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电视信号,供公众个体通过特定天线直接接收。通常所说的卫星电视是指后一种。④有线传输。目前有线传输主要应用于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包括电缆电视与光缆电视。3广播电视的接收特性(2)受众覆盖面广;(3)可选择性和可保留性。【考点拓展】广播和电视的传播特点广播电视的根本特点,源于它与印刷媒介在传播手段上的差别,广播电视是以高科技的电子手段,以声音和影像作为基本传播媒介的,而报纸则是以文字和静态图像作为传播媒介的。正是由于传播手段的不同,决定了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1)广播的传播特点①可非专注性接收这里所说的广播的非专注性接收,就是受众可以一边做其他事一边收听广播。只要所做的事不是需要特别集中注意力的话,人们可以做事和收听节目两不误,甚至可以让事情不那么枯燥。这是由于人的注意力可以并行处理一个以上对象的信息。因此,收音机可以部分地充当人们的伴侣。且收音机可用于播放音乐,使得人们做事的环境氛围更愉悦,从而更享受生产、生活环境。②机动性强广播的录音设备不仅成本低,而且体积小易携带,可以做到人手一机乃至一人多机,机动性强。相较于大量固定式的电视机,广播机动性强的特点是一大优势。(2)电视的传播特点①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电视与广播的最大区别电视拥有影像。而声音与影像整合后的信息传达,不仅依赖于声音和图像各自传达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他们的相互关系。电视的信息传达并不受语言的演绎逻辑制约,它主要由影像、口头语言、音响等构成要素的对应及其承接关系来判断是否合②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具有视、听“双通道”的电视兼容了世间大多数信息传播形式,承担新闻、知识、文艺、服务、教育、娱乐等全方位的传播功能。目前,人类所创造的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主要通过视、听通道传递的。其他触觉、嗅觉、动觉和味觉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属于少数。因此电视具有很强的替代性。4.2课后习题详解1广播电视有哪些传播符号?答: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主要有三种:声音具有物理性、生理性、表情性、心理性等特性。根据录音角度划分,声音分为语言、音乐、音响三种组合编码。图像是电视传播的主要符号之一。在显示屏幕上准确还原视频信号所形成的光的组合,都可称为图像,它包括一切诉诸视知觉的影像。由于电视画面表现有限,拍摄时要对画面进行一定的取舍,并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图像根据形态可分为活动影像和静止图像。文字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画面文字,为画面所原有的,另一种是屏幕文字,由后期加上的。文字也是电视重要的传播符号之一。虽然现在的数字广播接收机上也有文字接收功能,但一般屏幕较小,内容形式都比较简单。2声音的特性是什么?答:声音的特性表现在:①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②声波的波长和频率。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是声波的波长,每秒重复波形的数量是频率。音调的特性由声音频率决定。③声速。声波传播的速度由介质的特性决定,即其密度、弹性等。④声音的方向性。高频声音方向性更强。⑤声波的反射、折射。当声波在空气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进入障碍物发生折射。⑥声波的衍射和绕射。指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小于波长的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继续前进。⑦声波的可叠加性。声音的生理性是指能够发出声音的人或动物发音部分的生理特点。人的声带不完全相同,有长短、松紧、薄厚的区别。声音低的人声带长、松、厚,声音高的人声带短、紧、薄。人耳能感受到的声波频率介于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超过20000赫兹的是超声,都非人耳所能接收。人的耳朵对于声音的感觉通常有声强(响度)、音调(音高)和音色(音品)三种:①声强。声强又称音量,指音重、响度。声场中任一点上的声强是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是声音的强弱与力度的体现力度,即声波的振幅。②音调。音调又称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③音色。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即使两个声音具有同一音高与同一声音强度,也可以根据音色区分出不同的人声或乐器。④声音的方向感。人的双耳定位可以感受出声音的方位感和运动感。通过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节奏可进行情感表达。声音要凭借人的主观感受才能被感知。不同的声音具有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体现在:①对声音的选择。②耳朵的掩蔽效应。3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声音有哪些类别?答:广播电视声音类别包括以下三种: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语言狭义上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是一种最直接、最基础、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语言既能表达纪实性的新闻报道,又能表达虚构的电视戏剧,既能体现严肃的专题、谈话,又能传递轻松的娱乐、游戏。有解说,也有音响和同期多种表现形音乐,用于写意。音乐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和最具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形式。音乐也是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体现,在人们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独特的艺术角色。人类的基本素质也能体现在对音乐的感受力上。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文艺节目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在各种节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作是广播电视声音的三要素之一。音响,用于写实。用于记录现场实况,经过记者的选择、采录后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报道中。音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表现主题、内容。实况音响特指由新闻事物或(和)新闻人物自身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它必须确实是现实的且真实的,且与节目表达内容有关。通常和解说来共同构成一则报道或节目,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音响在节目和报道中的作用在于可以引出主题,烘托现场氛围,生动形象的表现事物和画面。4图像的类别和特性是什么?答1)图像按照其形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活动影像,是指处于变化状态的活动内容,例如平日所见的实景记录,主要用于表现电影和电视中的多数画面。除此还包括特技图像、动画等人为创造的视觉对象。②静止图像,是指固定状态的图像内容,仅有一个固定状态,静止图像有多种形式,包括图画、照片、图表与示意图等。(2)图像的特性如下:①仿真性。影像是一种媒介,可以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可视化,做出接近于现场实况的呈现,是一种在知觉层面给人营造的假象。但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下,画面的仿真性不等于完全的现实,即与真实性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②连续性。主要体现在活动影像上,即电视影像的画面内容、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都是处于一个运动变化的状态。这一变化活动状态赋予了画面发展性、连续性的特点。③选择性。电视屏幕能展现的电视画面是有限的,因此所展示的内容的也是有限的,在拍摄和制作时对于画面要进行选择和取舍,并借用摄影技巧使画面的内容更丰富。不是其中逻辑推理,不会用语言明确地表达某种观念。虽然传者会通过选择画面对象、展示某个角度、运用镜头组合以及技术处理以表达一定的主观倾向,但由于接受者主体对镜头组合的知觉统合与思维水平不同,所体会的意义也不同。⑤时限性。对于传统电视而言,其播出方式是线性的,画面不具有停留性。此外,每个电视画面都有一定的时长限制,不如像画展、影展是静止的,可让观众长时间在一幅作品上驻足观赏。⑥清晰度低。在技术还达到清晰呈现图像的水准时,由于图像清晰度低,常常无法传达某种明显的区别。电视在画面表现力上比较粗糙。⑦二维画面。电视画面表现的形象空间只有长宽两个维度,不同于现实空间的长、宽、深三个维度。5文字在电视中的类别及主要作用是什么?答1)文字在电视中的类别主要有:①屏幕文字。屏幕文字有标题与字幕之分。标题通常为节目名称,与其他画面内容一起构成节目的开头。②画面文字。画面文字是指拍摄记录的影像中的文字,如匾额、标语、会标等。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可以自然、准确地传达明确的信息,因此可以更便捷地通过画面传达信息。但由于拍摄时诸多不稳定因素如物体遮挡等,可能会造成文字内容的不完整,产生歧义,因此摄像、编辑时要对该问题予以重视。(2)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有:②提升节目完整性,保证新闻时效。③汉字作为视觉元素可以美化荧屏。6广播电视媒介符号各自具有哪些特性?①接收通道集中、单一。广播传播的信号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对于人来说,这是一种单信道的接收。单信道接收比较单一,不会受到多信道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干扰;其所传信息直达接收者的大脑,使接收者感受专一,使得内容很快地理解和接受。②表现形式多样。内容的表达不受限,声音可以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2)电视信号的特性①电视信号有立体多通道的特点。多通道的传播更符合人们感受事物的方式,信号更为丰富多样,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②内容的表达优势,电视丰富的信号系统可以更丰富多彩地传达人类的精神和生活。③形象确定,给人留有的想象空间不足。让人很难再进行思考和形象创造。④不同于广播信号的专业性,若将信号的丰富性处理不好,各类信号间的互相干扰会对接收带来负面影响。7广播电视信号有哪些传送方式?答: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送方式主要有:调制信号是指用来改变包含着需要传递的信息的载波的振幅或频率的信号,传递的信息包括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调制信号所传信息的频率比较低,如音频信号的频率介于20赫兹~20000赫兹,视频信号的频率范围约为100赫兹~6兆赫。由于它们的频率较低,传送不远,故不能直接发送。载波是一个频率、振幅和相位都不变的正弦波,有着频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做无线电波发射。载波作为正弦波具有三个基本参数,即振幅、频率和初相位。为使得信号传的更远,可以利用高频载波的优势,设法将低频信号与高频载波叠加起来。调制就是用低频信号控制高频振荡的过程称为调制。调制过程是指调制信号对载波进行加工的过程,如果让载波的某一参数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已调制波。按照调制对象的不同,可以有调幅、调频和调相(对载波的相位进行调制)三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