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96741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96741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96741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96741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996741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N时段高C.N时段,城市化水平在三个时段中最高D.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目前中国和德国的城市化速度分别处于图中的()A.P时段、N时段B.N时段、P时段

C.M时段、N时段D.P时段、M时段

答案:C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判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M阶段为城市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A错误:P阶段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高,B错误:N阶段为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人口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C正确,D错误。

故选C。【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和德国城市化阶段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为P阶段:德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处于后期成熟阶段,为N阶段,A正确,BCD错误。

故选A。2、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丁B.丙C.乙D.甲(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出现的现象是()A.功能分区不明显B.逆城市化

C.再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

答案:AD【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经济水平低,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流动人口少,城市化水平低;80年代之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户籍管理制度放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综上所述,丁折线最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状况。

故选A。(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是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的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故选D。3、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森林公园B.大型住宅区C.产业园区D.中心商务区(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地区GDP总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人流量

答案:BDD【提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DD4、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已有6819个传统村落列入保护名录。下图表示中国传统村落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分布。与其他距离段相比,距中心城市20km内传统村落最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生产条件较差B.劳动力被城市吸纳较多

C.传统村落变为城市用地D.乡村居民进城购房较多

答案:A【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读材料可知,距中心城市20km内传统村落最少,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形成,所以城市附近农业发展条件一般较好,A不是传统村落最少的原因,A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的劳动力会被城市大量吸纳,从而使古村落消失,B不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会随着城市发展而变为城市用地,传统村落消失,C不符合题意;距离城市较近,乡村居民会随经济条件改善进城购房,传统村落也会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选A。5、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时间是()A.1850年B.1900年C.1950年D.2000年(2)发达国家在2000年时,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答案:C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特征。【解答】(1)读图可知,A为发达国家,B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发现1950年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曲线明显变陡,说明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故选C。(2)读图可知,发达国家的人口比重曲线在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流出较多,所以发达国家在2000年时,最可能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故选C。6、大阪站站北地区位于大阪市中心,面积0.24km²,曾经为铁路货运站场。随着周边城市用地逐步开发建设,站北地区的改造升级备受关注。自2002年起,该地区开始改造,致力于建设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复合的创新空间。该地区分两期进行规划改造。左图、右图分别示意该地区规划平面和核心设施“知识之都”内部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大阪站站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主要取决于()A.土地成本B.建筑设计C.人口密度D.货运量(2)“知识之都”地上部分越接近地面的楼层,其商业选址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租金低B.交通可达性高C.环境质量好D.空间规模大(3)与Ⅰ期相比,大阪站站北地区Ⅱ期开发()A.职能创新减弱B.用地规模缩小C.产城融合较好D.内部交通不便答案:AB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材料可知,大阪站站北地区位于大阪市中心,随着周边城市用地逐步开发建设,所以该地区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大,故土地成本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主要因素。

故选A。(2)读图可知,“知识之都”地上部分越接近地面的楼层,交通通达度越高,租金也会更高。

故选B。(3)读材料可知,该地区改造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还包括与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复合的创新空间,故产城融合较好。

故选C。7、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的房子够34亿人居住,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合理性利用一直都在不断地调整。2020年国务院出台了宅基地的相关管理政策,全国各地已在严格实施,特别对于“一户一宅”的落实。福建省晋江市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工作,累计盘活闲置农村低效用地1.3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7%。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出台“一户一宅”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提升城镇化B.刺激非农产业转移

C.美化居住环境D.优化土地资源使用

(2)符合福建省“三块地”改革中的农村土地盘活的是()A.转变农业耕地建设乡村别墅B.闲置宅基地流转为合作社厂房C.蔬菜用地流转为工业用地D.已闲置小学流转为炼锌厂(3)下列有关晋江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综合利用模式,正确的有()

①产业带动

②生态景观提升

③货币补偿

④建立国际贸易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BA【提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题可知,出台“一户一宅”政策,是为了不让宅基地资源浪费和闲置,优化土地资源使用,D正确;

与提升城镇化、刺激非农产业转移无直接关系,美化居住环境不是其主要目的,A、B、C错误。

故选D。(2)由题可知,福建省“三块地”改革中的农村土地盘活,旨在盘活农村被闲置的各类土地,目的是优化使用,促进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转变农业耕地建设乡村别墅会减少耕地,A错;

闲置的宅基地变为合作社厂房,利于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B对;

把蔬菜用地变为工厂用地会减少蔬菜产出,影响蔬菜供给,C错;

已闲置小学流转为炼锌厂,会污染环境,D错。

故选B。(3)由题可知,晋江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综合利用模式中,产业带动利于土地综合利用,生态景观提升利于村庄更好发展,而货币补偿属于基地退出方式,不符合题意,建立国际贸易基地与当地发展不符合,A正确,B、C、D错误。

故选A。8、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Ⅰ所代表的是()A.城市化初级阶段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D.航空运输的发展

答案:B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Ⅰ人口由市区向郊区迁移,为郊区城市化现象。

故选B。(2)阶段Ⅱ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为逆城市化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故选C。9、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村落的卫星俯瞰图,在村落中间有些区域有成片的树木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图中村落中间成片树木分布区的规划用地类型是()A.耕地B.林地C.住宅用地D.公共设施用地(2)村落中问成片树木出现的原因是()A.美化居住环境B.增加乘凉环境

C.外出打工,种树增收D.无人居住,农宅废弃

答案:CD【提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10、在城市规划中将道路两侧绿化带分割成小块并留出的缝隙,即绿化带间隙。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绿化带间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设置绿化带间隙主要用于()A.绿化带通风透光B.工人浇灌绿化植被

C.野生动物的通行D.夏季机动车道排水

(2)影响该城市绿化带间隙密度的主要因素是()A.植株密度B.绿化带的面积C.降水强度D.野生动物数量(3)如果只考虑自然因素,绿化带间隙密度最大的城市最可能是()A.郑州B.广州C.兰州D.西宁答案:DC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读图可知,绿化带高于两侧路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夏季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硬化路面的渗水性较差,暴雨时机动车道易积水,影响车辆通行,设置绿化带间隙主要用于夏季及时排泄机动车道积水,故选项D正确。(2)由于绿化带间隙主要用于雨季时排泄路面积水,所以其密度主要取决于当地降水强度,降水量大且集中,则绿化带间隙应较密,故选项C正确。(3)四个选项中,广州降水量最大,且受台风等影响,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故绿化带间隙密度可能最大。故选项B正确。11、下图示意某地貌景观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A.海浪侵蚀作用B.冰川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化学溶蚀作用(2)图中a和b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C【提示】喀斯特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图示地貌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故选D。(2)在喀斯特地貌中,a为石钟乳、b为石笋,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温暖湿润的年份,水分充足,溶蚀作用强,流水沉积作用也强,石钟乳、石笋等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反之,降水较少的年份,石钟乳、石笋等发育较慢,比较细小。

故选C。12、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答案:C【提示】风沙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先是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隆起(幼年期);接着再经外力作用(风力和流水侵蚀)破坏隆起了的岩体(青年期);然后再继续侵蚀形成雅丹体(壮年期);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消亡期)。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13、S、T水文观测站之间的黄河河段全长约670km,大体由西向东流。据多年观测数据表明,S站观测到的最高水位约1092m,T站观测到的最高水位约991m。下图示意T站附近1987、2006、2010和2014四个年份的河床剖面,说明黄河该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床最低点持续右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该河段位于()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2)图中示意2010年T水文观测站附近河床断面形态的是()A.甲B.乙C.丙D.丁(3)揭示黄河该河段河床冲淤变化有助于当地政府制定()

①积极发展河运的政策②河堤护岸工程规划③防洪抗险的应急预案④开发水电站的方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DB【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流水地貌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4、下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沙丘()

①甲为迎风坡②乙为背风坡③甲坡较陡④乙坡较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AA【提示】风沙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读图该景观为新月形沙丘,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受力较大,坡度较缓;背风坡风力较小,坡度较陡,读图甲坡度较缓,为迎风坡,乙坡度较陡,为背风坡,所以①②正确。

故选A。(2)由分析可知,该景观为新月形沙丘。因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受力较大,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沙丘两端向背风方向延伸;背风坡风力较小,砂砾堆积坡度较陡,等高线较密集。该地盛行西北风,所以符合规律的是①图,故A项正确。

故选A。15、蓝窗曾经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著名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下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完成下面小题。

(1)蓝窗景观属于()A.海蚀地貌B.海积地貌C.喀斯特地貌D.冰川地貌(2)造成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动力是()A.潮汐B.波浪C.冰川D.流水答案:AB【提示】海岸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分析可知,景点“蓝窗”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据此分析,蓝窗位于海岸边海蚀崖的附近,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

故选A。(2)“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据此判断导致其坍塌的主要动力为波浪,B正确。

故选B。16、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绿洲退化的)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读图及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A.平均粒度大B.粒度分布差异小

C.起沙风速小D.沙尘释放总量大

(2)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C.完善断流时令河的水源分配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答案:BC【提示】风沙地貌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在粒度较小的位置上升最早,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中小颗粒较多,A错误;绿洲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窄(斜率较大),而富沙砾戈壁地表:沉积物累积含量曲线显著变化的区间范围较宽(斜率较小),说明绿洲地表沉积物粒度分布差异小,粒度相对集中,B正确;虽然绿洲地表沉积物平均粒度小,但起沙阻力还受湿度等因素影响,绿洲地表沉积物可能更加湿润,起沙阻力、起沙风速可能更大,且根据表格可知绿洲风蚀强度确实最弱,C错误;由表格可知,绿洲沙尘释放强度最弱,不能判断其释放总量最大,D错误。故选B(2)根据材料“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结合题干可知: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将加速绿洲沙化。这充分说明绿洲外围的生态退化将诱发绿洲内部的生态退化,因此,维持绿洲的生态不能仅在绿洲内部采取措施,而应该从更大的尺度上入手。部分时令河由于在绿洲河段被过度用水,导致其下游断流,绿洲外围土地退化,这将通过粉尘循环诱发绿洲内部土地退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过程中需要完善时令河水源分配,协调绿洲内部、外部的水资源,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故选C。17、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如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土林一般形成于()A.高原塬面B.石灰岩台地C.谷地或盆地D.山顶(2)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答案:CD【提示】流水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考查土林柱体的知识,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解答】(1)由于铁质胶结物富集,风化后形成质地坚硬的铁帽,使其下部的粘土及砂砾层得到保护,雨水的淋蚀力减弱,从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土林一般分布于湖相沉积的小盆地,以云南元谋盆地的班果、歪堡中的最为典型。C对,ABD错。

故选C。(2)该地风力作用影响小,不是主要外力,A错。

雨季降水集中,不是植被少的主要原因,B错。

土状堆积物,不是岩石裸露,C错。

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象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D对。

故选D。18、奥里诺科河发源于高约300~400米的丘陵状高原—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受赤道辐合带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一年中有两次沙峰(含沙量的高峰),第一次出现在汛期的涨水期间,第二次出现在汛后的退水期间。下图示意奥里诺科河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奥里诺科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A.5—10月B.11—次年4月C.6—11月D.10—次年2月(2)奥里诺科河两次沙峰的主要成因有()

①汛期干、支流水位上升,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干流,形成第一次沙峰

②汛期干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形成第一次沙峰

③汛后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水面落差增大,携带泥沙汇入干流,形成第二次沙峰

④汛后干流水位下降,淤积在干流河床的泥沙进入水体,形成第二次沙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圭亚那高原呈丘陵状的主要原因是()A.岩浆流出,缓慢堆积而成B.气候湿热,流水侵蚀而成C.岩浆喷出,快速堆积而成D.海拔较高,风力侵蚀而成答案:ACB【提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的汛期时间。(2)本题主要考查了奥里诺科河两次沙峰的主要成因。(3)本题主要考查了圭亚那高原呈丘陵状的主要原因。【解答】(1)根据图示经纬度,奥里诺科河流域位于4°N—10°N,每年5—10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该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奥里诺科河进入汛期。

故选A。(2)奥里诺科河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期间,原因是汛期干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第一次沙峰;第二次沙峰的成因是汛期期间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部分泥沙淤积在支流,汛期结束时,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各支流中的泥沙流入干流,产生了第二次沙峰。②③正确。

故选C。(3)圭亚那高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侵蚀强烈,高原面经过长期侵蚀,形成丘陵状高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9、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蛇曲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塔里木盆地(2)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A.凹岸和凸岸都侵蚀B.凹岸和凸岸都堆积

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答案:(1)C(2)D【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内蒙古高原是蛇曲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形区,所以C正确。(2)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20、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刚果河是非洲第二长河,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D.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2)刚果河入海口没有形成大型的三角洲,其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地形B.植被C.地质D.地转偏向力答案:AD【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刚果河地处赤道附近,全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2)刚果河西部为盆地,东部为平原,入海口落差大,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主要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量小。位于赤道附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21、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典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风沙地貌解析:(1)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解答】(1)A.①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地貌,如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在南方地区,故不符合题意。B.②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故不符合题意。C.③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沙漠戈壁,主要在西北内陆风力强劲的地区,而我国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典型,故正确。D.④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主要在准噶尔盆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2、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具有可溶性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有风化裂隙

(2)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答案:AB【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考查了喀斯特地貌。(2)本题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解答】(1)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故选A。(2)图中a、b、c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故选B。23、海南三亚的城市定位是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构建“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支柱”就是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两支撑”是指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2017年,海南三亚致力于建设“人才海绵城市”助推“候鸟型”城市发展,即吸引全国“冬来夏返”到海南休养的专家资源,参与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海南吸引全国专家资源来休养的条件是()A.山地丘陵多,垂直地域分异明显B.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环境条件改善C.冬半年气候温和,风景怡人D.海运便利,离南沙群岛近(2)最能留住“候鸟”专家的城市功能区是()A.综合型的中心商务区B.安居型的住宅区

C.创意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D.海绵型的旅游区

(3)充分利用“候鸟”专家资源,可以()A.提高中心商务区的地租水平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C.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D.引导工业向旅游区扩展答案:CB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本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题干中提到全国专家资源到海南休养的时间是“冬来夏返”,主要是因为海南冬半年气候温和,风景怡人。

故选C。(2)“冬来夏返”到海南休养的专家,需要的是一个安定的休养环境,安居才能乐业,所以安居型的住宅区最能留住“候鸟”专家。

故选B。(3)借助“候鸟”专家资源,主要是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中心商务区的地租水平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不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不是将工业向旅游区扩展。

故选B。24、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下表为某网站显示的2019年3月以来某日北京市人口迁入的目的地大数据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相关信息,推测A市最有可能是()A.南京市B.武汉市C.沈阳市D.重庆市(2)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三地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试推测北京人口流入廊坊市的主要目的是()A.返回居住地B.从事第二产业C.从事旅游业D.返乡探亲答案:DA【提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上海与南京距离较近,北京到南京的出行方式与到上海的接近,A错。

武汉与长沙距离较近,从北京前往武汉的出行方式与前往长沙的接近,B错。

北京距沈阳近,出行方式中乘坐飞机的比重会比较低,C错。

北京和重庆的距离远,且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出行方式应以飞机为主,D对。

故选D。(2)廊坊市位于河北省,距离北京较近,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工作在北京,居住地在廊坊成为可能,人口出现钟摆式流动,A正确。

相对来说,北京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人口流向廊坊的主要目的并非寻求第二事业或从事旅游业,B、C错误。

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更容易引起人口的流动,D错误。

故选A。2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背景发生了巨变,利用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重观察迁入人口的规模比例变化,更能反映迁入人口数量的真实特征。下图为1982~2015年东北三省迁入人口规模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2~2015年东北三省的人口迁入变化特点是()A.吉林省迁入人口比例的振幅最大B.黑龙江省迁入人口规模持续增长C.辽宁省吸引人口迁入的地位下降D.辽、吉两省人口规模变化线型相似(2)推测1982~2015年我国跨省迁移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段是()A.1985~1990B.1995~2000C.2000~2005D.2005~2010答案:C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由图中信息可知,辽宁省迁入人口比例的振幅最大,A错误。读图可知,黑龙江省迁入人口规模并不是持续增长的,B错误。辽宁省人口迁入规模下降,吸引人口迁入的地位下降,C正确。黑、吉两省人口规模变化线型相似,D错误。

故选C。(2)从图中可直接读出,2005~2010年我国跨省迁移人口数量最多,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6、人口政策的执行,不仅影响婚姻生育行为,而且影响人口的空间移动,新加坡在实行了多年的控制人口增长之后,先是鼓励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生育,再是对所有家庭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并增加移民数量。下图示意新加坡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包括人口增长量、自然增长量和净移民人数三条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新加坡在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之后,人口变化是()A.人口增长量持续上升B.人口增长量先升后降

C.人口自然增长量持续上升D.净移民人数先降后升

(2)新加坡外来移民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远高于马来人等其他族群,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邻近B.经济收入差异C.环境质量差异D.文化习俗相近答案:AD【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政策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解答】(1)人口增长包括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所以①为人口增长量,②总体趋于下降,应为自然增长量,③为净移民人数。

读图可知,1980年应为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在之后的时期,人口增长量持续上升,自然增长量先升后降,净移民人数呈增加趋势。

故选A。(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与中国大陆文化习俗相近,使中国大陆外来移民远高于马来人等族群,与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环境质量关联较小。

故选D。27、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我国一、二线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下表为2017年和2018年我国某些主要城市户籍人口增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人口拉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基础教育水平高B.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C.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实施D.高端制造业发达

(2)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户籍近两年来人口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A.优惠的人才政策B.雄厚的产业基础

C.较强的综合实力D.良好的工作环境

(3)与成都、重庆等城市“抢人”大战不同,北京和上海这两个超级大城市却仍然坚持限制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A.疏解非首都职能B.避免虚假城市化

C.避免大城市病D.土地资源紧缺

答案:CA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及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解答】(1)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颁布与实施,给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优势,增强人口迁移的拉力。C正确;

基础教育水平高、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高端制造业发达的情况珠三角城市早就形成,不是近年来人口拉力较强的主要原因,ABD错误。

故选C。(2)读图可知,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户籍近两年来人口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优惠的人才政策,A正确;

西安是我国的老工业城市、武汉是我国著名的“光谷”,雄厚的产业基础、较强的综合实力、良好的工作环境早已形成,不是2017年和2018年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BCD错误。

故选A。(3)作为超级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现在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并由此带来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为了避免大城市病,所以要坚持限制人口流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8、读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变化图(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A.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对人口吸引力下降B.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安徽人口迁入量增大C.浙江山地多平地少,早期以人口迁出为主D.东部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方向不同(2)甲曲线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北京B.江苏C.兰州D.广东答案:B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上海人口迁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就业岗位向周边省级行政单位转移,A错误;中部地区经济开发政策逐步落实,特别是皖江城市带建立,2013年以后安徽人口以迁入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的开始时间是2011年,不能显示浙江早期人口迁移,C错误;东部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产业类型差异造成的,D错误;

故选B。(2)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以迁出为主,且迁出量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经济较落后省份,C正确;北京、江苏、广东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ABD错误。

故选C。29、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人口224万,加上周边7个省级行政区,组成了巴黎大区。研究显示,2010~2019年,巴黎大区的中小城镇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巴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中小城镇中,农业和自然空间占城市空间的50%以上。“新冠”疫情爆发,法国开始实施隔离措施后,将近17%的巴黎人离开他们在城区的住所,搬到周边中小城镇居住。下图示意巴黎大区范围及主要中小城镇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巴黎大区的中小城镇人口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体系完善,死亡率较低B.承接产业转移,就业岗位多C.经济发展落后,出生率较高D.地域空间广,居住环境优美(2)“新冠”疫情过后,巴黎大区的中小城镇在发展中应重点关注()A.完善公共服务设施B.兴建大量住宅

C.提高工业化水平D.美化城镇环境

答案:DA【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慢,巴黎大区中小城镇人口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这些中小城镇中农业和自然空间占城市空间的50%以上,人口密度小,居住环境优美,吸引人口迁入。农业和自然空间面积比重大,从侧面说明这些中小城镇工业化水平并不高,就业岗位有限。(2)巴黎大区的中小城镇就业岗位有限,“新冠”疫情爆发后,近17%的巴黎人搬到周边中小城镇居住,但仍然在巴黎工作,因此,“新冠”疫情过后,中小城镇应完善中小城镇与巴黎市区的交通网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吸引他们长期居住。30、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

C.村中心人口减少D.青壮年比例降低

(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答案:CBB【提示】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人口迁移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农村“人口空心化”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所以最科学的表述是青壮年比例降低,而不是男性比例降低、女性比例降低和村中心人口减少。

故选C。(2)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播种面积减小,①对;机械化水平提高,②错;农药用量增加与此关系较小,③错;技术进步缓慢,④对。

故选D。(3)耕地流转将会带来某种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专业生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B对。

农产品种类不一定丰富,A错。

市场预测更准确,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小,C错。

农村劳动力得到更大的解放,人口仍然会流向城市,D错。

故选B。31、读近年来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为()A.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大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C.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D.四周人口密度大于中部(2)影响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政策D.经济答案:AD【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江苏省的人口分布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解答】(1)据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为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较大,A正确。

故选A。(2)江苏省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且南部经济水平高于北部,导致人口密度南部高于北部,D正确。

故选D。32、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状况。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空城指数”进入前五。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企业用工成本提高B.提高城市就业率

C.城市化水平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2)春节期我国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A.经济B.社会文化C.政策D.科技答案:AB【提示】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2)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务工人员回乡,企业用工人员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提高,A对;务工人员暂时性回乡可能使城市就业率暂时性降低,B错;务工人员回乡时间较短,不影响城市化水平,C错;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由一个地区的资源、科技等因素决定,与人口流动没关系,D错。

故选A。(2)根据材料,人口大迁徙发生在春运前夕至除夕,说明回乡目的是过春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经济、政策、科技因素没关系。

故选B。33、读世界人口聚居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人口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因气候干旱而分布稀疏的是③④⑤⑥B.因气候湿热而分布稀疏的是①C.因海拔和纬度因素而分布密集的是⑤⑥⑦D.因农业基础好而分布密集的c、d、e(2)有关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成为无人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⑥处气候严寒,热量不足B.①处资源贫乏,缺少生产资料C.③处地表崎岖不平,不利于开垦土地D.④处为孤岛,不便于对外联系答案:BA【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⑥处纬度高,气候严寒,热量不足,人口稀疏,A正确;①处资源丰富,但因气候湿热而人口稀少,B错误;③④处地处沙漠,气候干旱,人口稀疏,C、D错误。(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⑤海拔高,⑥纬度高,气候寒冷,因而人口分布稀疏,A错误;①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疏,B正确;⑤⑥⑦因海拔高或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稀疏,c错误;c、d因工业发达而人口分布密集,D错误。34、“城归”类似于“海归”,指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然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开始逆向流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城归”规模扩大的是()A.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B.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C.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D.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2)“城归”规模扩大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农村劳动力更加短缺B.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农村户籍人口年轻化D.农村土地撂荒情况加重

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城归”规模扩大是指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返回农村的数量增多,加强个人创业政策支持有利于“城归”回乡创业,可以扩大该规模;放开城市户籍人口政策和加大城市住房补贴力度会增加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缩小“城归”规模;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设对该现象影响较小。

故选D。(2)“城归”规模扩大会促使农民回乡创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归”会增加乡村劳动力数量;“城归”农民工原本就是农村户籍,不会改变农村户籍人口结构;“城归”会利用掌握的新技能,开创性地利用土地,可缓解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故选B。35、我国人口迁移有跨省区迁移和省内迁移。下表示意2010年、2020年我国上海、杭州、郑州、兰州等城市的常住人口情况。据此完成下题。

(1)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分别对应()A.杭州、上海、兰州、郑州B.兰州、上海、郑州、杭州C.上海、杭州、郑州、兰州D.郑州、杭州、兰州、上海(2)影响该四个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因素C.生态问题D.交通条件答案:A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B3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0.9万人,占8.7%。读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关于2010年北京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20~59岁人口占较大比重,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B.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增多C.北京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D.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BA【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解析:三角坐标图判读关键在于掌握阅读步骤: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本题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为背景,考查了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本题以2010年北京常住户籍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为背景,考查了2010年北京市人口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表中数值,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比重8.6%,15-64岁人口比重82.7%,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8.7%,对照三角坐标图,表示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结构的数字是②,B正确。

故选:B。解:从图中看,2010年北京市20~59岁人口占比较大,可能与劳动人口迁入有关,A正确:

未来新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明显减少,B错误:

劳动力充足,不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C错误;

少年儿童占比较小,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D错误:

故选:A。37、世界各国正在推广屋顶绿化,这是一种在屋顶上种植植物的环保设计技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屋顶绿化的功能是A.降尘减噪,治理雾霾B.提高经济收入

C.保温隔热,降低能耗D.提高土地利用率

(2)屋顶绿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降水量增多B.调节水汽输送C.蒸发量增大D.增加地下径流答案:C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屋顶绿化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有利于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房屋起到保温隔热带的功能,能够减少能源的使用,降低能耗,C正确;能够降吸烟滞尘,净化空气,但是雾霾的治理需要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A错误;屋顶绿化没有主要的经济作物,也不是针对土地利用所采取的措施,故BD错误。故答案选C。(2)屋顶绿化改变了地表的形式,能够增加地表的湿度,从而可蒸发量加大,C正确;屋顶绿化对降水量影响不大,A错误;大气输送主要是靠风,屋顶绿化不能调节水汽输送,B正确;屋顶绿化只能增加土壤的湿度,由于土层较薄,不能形成地下径流,D错误。故答案选B。38、某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景观十分壮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风B.海底地震C.海底火山喷发D.天体引潮力(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B【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钱塘江潮水运动是潮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

故选D。(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海水,因此不能利用潮汐灌溉稻田。

故选B。39、2021年7月17日,河南省多地暴发持续性强降水天气。7月24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工业路牧野大桥段共产主义渠出现决口。决口导致河水漫灌至城区,解放军、武警、当地干部及附近村民等多方救援力量在决口两边进行封堵工作。7月26日上午,决口成功合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次水灾中水体参与的水循环是()A.全球大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海上内循环(2)河道决口、决口合龙中出现变化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地表径流(3)此次水灾中,城市内涝问题极为突出,其原因不包括()A.排水设施欠缺B.地表水下渗困难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城区沟渠消失

答案:BD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40、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西欧国家对“海绵城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经验,但推广速度较慢。下图为西欧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环节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环节与③环节总量相等B.②为西南季风

C.③环节各季节水量变化小D.④环节季节变化大

(2)西欧国家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的原因是()

①靠近海洋,排水条件好②河网密布,蓄水能力强

③地势低平,不易积水④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CB【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①环节为蒸发,③环节为降水,两环节的总量并不一定相等,A错;

②为水汽输送,该地位于西欧,②应为盛行西风,而不是西南季风,B错;

③环节为降水,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小,C正确;

④为地表径流,由于该地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小,所以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也较小,D错。

故选C。(2)靠近海洋,河流受海洋的顶托作用较强,排水条件并不好;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导致积水,①③错;西欧河网密布,蓄水

能力较强;同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不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积水,所以西欧国家对“海绵城市”的

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②④正确,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1、红海(下图)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盆为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海底轴部有水平错断的长裂缝。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表层平均水温在21℃~28℃,深海盆水温可高达6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表层海水相比,红海深层海水温度更高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海水运动D.海域轮廓(2)从海水密度差异考虑,曼德海峡的海流流向是()A.B.C.D.答案:B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2、彼奇湖位于特立尼达岛西南角,湖泊内部没有一滴水,有的是天然沥青,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每年吸引众多游客行走于湖面上。沥青有遇冷变硬的特性,主要应用于铺垫公路与建筑物的防水处理等。左图是特立尼达岛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彼奇湖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特立尼达岛的表述中,错误是()A.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B.位于成都的东南方

C.城市沿河分布D.岛屿内未发育大河

(2)推测图示景观拍摄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2月(3)下列案例中与沥青在城市建设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相同的是()A.澳大利亚—东水西调B.甘肃—刘家峡水库

C.以色列—海水淡化D.新疆—坎儿井

答案:BCD【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该岛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草原,故A选项正确;

成都的经纬度约为(30°N,104°E),从纬度看,该岛位于成都的南方,从经度看,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度数之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该岛位于成都的西方,故该岛位于成都的西南方,故B选项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岛的城市沿河流分布,沿河分布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故C选项正确;

因为该岛面积较小,并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而岛屿内无大河发育,故D选项正确。

故选B。(2)根据分析可知,该岛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干季和湿季,图中地上有积水,说明应该是刚下过雨,因为图示岛屿位于北半球,所以7月份处于湿季,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故选C。(3)沥青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会影响地下径流,东水西调和刘家峡水库是影响地表水,海水淡化不会影响水循环的环节,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暗渠,收集地表水,使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加,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43、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地形D.生物(2)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地表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因素,D正确。

故选D。(2)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

故选A。44、水域对气温的影响取决于水体反射率、比热容和水面蒸发等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图中的三条虚线示意乌江水域面积与冬、夏季及年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对该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是()A.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B.夏季平均气温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C.冬季平均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下降D.夏季平均气温下降、年平均气温下降(2)推测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对该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是()A.冬减夏增B.冬增夏减C.冬夏均增D.冬夏均减答案:AB【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根据题意,三条虚线示意乌江水域面积与冬、夏季及年平均气温,根据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上面的

虚线是夏季平均气温,中间的虚线是年平均气温,下面的虚线是冬季平均气温。据图可知,随着水域面积增加,冬季平均气温

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夏季平均气温下降,排除BCD,A正确。

故选A.(2)乌江水域面积增加,冬季平均气温上升、夏季平均气温下降,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所以冬季蒸发量增

加,夏季蒸发量减少,该区域平均降水量冬增夏减,排除ACD,B正确。

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5、热带云林是位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在植被高度上持久或季节性地有云层存在。云林在水分捕获和动态方面的作用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委内瑞拉安第斯山某地云林被开辟为牧牛场,其降雨水文过程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云林开辟为牧场前后水循环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环节是()A.云雾截留量B.叶片截留量C.枯落物截留量D.蒸腾量(2)开辟为牧场后,蒸腾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增加B.空气湿度增大

C.叶片截留量减小D.云雾减少,光照增强

(3)随着放牧强度的扩大()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土壤蒸发量减小D.地下径流量增加

答案:B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读“热带云林水循环示意图”可知,在云林生态系统内部水循环环节中,叶片截流量占51%,所以维持云林生态系统内部较大水循环量的关键关键是叶片截留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据材料可知热带云林常年或季节性有云层存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光照弱,蒸腾量弱,当开辟为牧场后,云层减少,太阳辐射强,故蒸腾量变大。

故选D。(3)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当地大气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故A错;

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破坏,地表水下渗水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故B对,D错;

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壤蒸发量增多,故C错。

故选B。46、2019年6月13日,20年来最强飓风“卡尤”登陆印度古吉拉特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三种水循环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②参与的水量最大

C.③的能量来源于海底D.飓风“卡尤”参与了②和③

(2)不属于飓风“卡尤”带来的影响的是A.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B.使水循环速度加快C.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D.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答案:D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特征:据图①为陆地内循环,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是②;②为海陆间大循环,③为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飓风“卡尤”参与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大循环,ABC错误,D正确。(2)飓风“卡尤”属于强低压系统,过境时将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ABC正确;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的灾害为寒潮,D错误,故选D。47、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2)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A.水厂B.输水管C.取水口D.水生植物答案:A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因素。【解答】(1)读图可知,径流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后流到河里,然后被水厂取水,所以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故选A。(2)读图可知,人工河岸湿地中主要依赖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净化后的水流到河里,水厂通过输水管在取水口获取净化后的水。

故选D。4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1965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1971年的水位1152.2米为基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A.10年B.15年C.25年D.30年(2)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蒸发C.地表径流D.下渗(3)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A.上升—下降—上升B.上升一稳定一上升

C.下降一稳定一下降D.下降—上升—下降

答案:CBB【提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49、海底浊流,又称海底沉积物重力流,类似于陆地上的泥石流或雪崩,是在重力驱动下沿斜坡远距离运动的高密度、高含沙量、高流速的一种偶发性流体,主要出现在半深海、深海环境中,能量大、破坏力强,可将陆缘物质搬运至深海。下图为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底浊流的形成条件是()A.风力强劲B.海底坡度低缓

C.充沛的物质来源D.稳定的地质条件

(2)图中海底峡谷的成因是()A.入海河流的冲刷B.岩层断裂陷落

C.海底浊流的冲刷D.滨外洋流的冲刷

(3)海底浊流可()A.改变海底地质构造B.诱发巨大地震

C.形成沿海著名渔场D.威胁海底通信电缆

答案:CCD【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底浊流的形成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峡谷的成因。(3)本题主要考查海底浊流的影响。【解答】(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充沛的物质来源、较大的坡度、一定的触发机制(如洪水、地震、海啸、巨浪、火山喷发等)是形成海底浊流的主要条件。

故选C。(2)由材料可知,海底浊流具有高密度、高含沙量、高流速的特点,因此在浊流流动过程中会对海底地形产生强大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海底峡谷。

故选C。(3)海底浊流能量大,破坏力强,可重塑海底地貌,对油气平台、海底通信电缆等设施构成直接威胁。

故选D。50、降水下渗受到降水特征、下垫面特征等多重因素影响。2017年7月,黄土高原某地经历了连续几日的极端暴雨过程。下表为该期间连续三次降水概况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降水日期降水时段降水量/mm距上次降水时间间隔7月26日0:00—8:00114.5015天7月27日5:00—7:0014.0021小时7月28日6:00—13:0031.8023小时(1)推测下渗量最大的降水日期及其原因是()A.7月26日降水强度最大B.7月26日前期土壤干燥

C.7月28日降水强度最小D.7月28日前期土壤湿润

(2)为提高极端暴雨时的下渗能力,该地最适宜()A.调整种植结构B.适度植树种草C.砌土固化边坡D.发展人工增雨答案:B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越多,下渗量越小,A错误;

土壤越干燥,越有利于下渗,由表可知,7月26日的降水距离上次降水时间间隔长达15天,前期土壤干燥,蓄水能力强,下渗量最大,B正确;

7月28日的降水,由于前期降水使得土壤水分已经趋于饱和,下渗量较小,CD错误。

故选B。(2)调整种植结构不一定能提高土壤下渗能力,A错误;

植树种草可以拦截降水,增大地表粗糙度,延长地表径流停留时间,促进下渗,B正确;

砌土固化边坡阻碍了下渗通道,不利于下渗,C错误;

降雨强度会影响下渗,但人工降雨的强度未知,不能一概而论,D错误。

故选B。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5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2)B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3)C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4)上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图(填字母)。(5)B图中迎风坡坡度较____,背风坡坡度较____。答案:(1)

三角洲

流水堆积(2)

沙丘

风力堆积(3)

冲积扇

流水堆积(4)

A

C(5)

陡解析:(1)A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减弱,同时受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故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堆积下形成的堆积地貌。(2)B图地貌为沙丘。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故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3)C图地貌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因此冲积扇是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4)通过前面三个小题的分析可知:A为河口三角洲、B为沙丘、C为山麓冲积扇。故位于入海口的是A图,位于出山口的是C图。(5)依据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可知,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52、目前,地球是人类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数码填入图中相应的框内。①适当的自转周期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④液态水⑤光照稳定⑥适宜的温度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⑧安全宇宙环境从左向右依次是____、____和____。(*填数字序号11)答案:

③解析:本题通过框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知识点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稳定的太阳光照,二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因此最左边的空填⑧安全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和适当的自转周期会产生适宜的温度,故中间的空填⑥适宜的温度;地球上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是由于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的,故最右边的空填③地球质量和体积适中。小提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一、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二、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53、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1)________跨国传输(2)废弃物________转移(3)含有毒有害物质的________答案:(1)污染物(2)跨国(3)产品贸易解析:54、发展变化(1)城镇发展初期:城镇的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____分布,并在中心区域____。(2)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____等问题突出。城镇中心的____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____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

混杂

自然集中(2)

污染

工业企业

商业用地解析:略55、区域分布差异(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⑤___________、北美东部。(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85%。B.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有⑥_________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答案:(1)欧洲西部(2)13解析:略5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暖北冷”、“南船北马”、“南稻北(小)麦”、“南(甘)蔗北(甜)菜”,反映出我国南北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产业转移示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