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_第1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_第2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_第3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_第4页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每当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郴州资兴市小东江10余千米狭长而又清亮的水面上,轻纱漫舞,云蒸霞蔚,恍若一条白色的玉带在峡谷中飘舞,形成“雾漫小东江”奇景(图5)。江面上雾的形成与这里水体与大气间的悬殊温差、陡峭峡谷、茂密森林、充沛水汽等条件有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一年中,江雾出现频次最多的地方是()A.丁处B.丙与大坝之间C.乙丙之间D.甲乙之间(2)有关“雾漫小东江”奇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早、晚成雾原因相同,早上江面水温小于气温B.早、晚成雾原因相同,傍晚江面水温小于气温C.早、晚成雾原因不同,早上江面水温大于气温D.早、晚成雾原因不同,傍晚江面水温大于气温2、2018年7月31日~9月4日,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雪龙”号科考船上对北极太平洋扇区某一区域(73.5°N~85°N,150°W~170°W)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84次探空观测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科考期间观测区域对流层顶高度大致在()A.7~9kmB.9~11kmC.11~13kmD.13~15km(2)科考期间观测区域()A.近地面大气对流运动旺盛B.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C.近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稳定D.对流层和平流层物质能量交换弱3、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读图,完成下题。

(1)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土壤肥力B.增强太阳辐射C.减少热量散失D.降低空气湿度(2)2019年8月,南京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4、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2)题。

(1)甲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

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②大气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③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④水汽和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最适合大型客机飞行的是()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3)关于高层大气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生命的保护伞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5、2020年下半年,图1中央视记者王冰冰(吉林长春人)和藏族少年丁真(四川甘孜人)因“超高颜值”爆红网络。图2为中国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3为大气的热力作用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1,王冰冰皮肤白皙,丁真面色黝黑,主要是因为丁真所生活的地区()A.①强B.②强C.③强D.⑤强(2)网上热传的大量丁真生活照中,经常穿戴肥腰大袖的长袍,夜晚“和衣而眠可当被”,白天“臂膀伸缩自如可脱一臂”,主要因为()A.气温年较差大B.太阳辐射强

C.气温日较差大D.长袖飘飘可跳舞

6、过去50年来,全球大多数冰川快速消融,达古冰川是一个显著的海洋性冰川,它的退缩比普通的山地冰川更为快速。2020年8月,中科院研究团队给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试验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日前,研究团队测量,“盖被子”区域的冰体消融速度明显减少,在两个月内综合减少了1米的消融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覆盖“被子”后,达古冰川消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使冰川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

(2)能够测量该冰川消融速度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遥感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北斗导航系统D.数字地球(3)与我国天山大陆性冰川相比,该冰川退缩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降雪较少B.纬度较低C.河流较少D.海拔较高7、某探险家在美国荒野距地面39044米的高空,从氦气球上跳伞成功落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该荒野在跳伞当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晴朗无云B.狂风暴雨C.风雪交加D.雾霾严重(2)该探险家乘坐氦气球经过的大气层有()

①高层大气②平流层③对流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从氦气球上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总体趋势是()A.逐渐降低B.先降高后降低C.逐渐升高D.先降低后升高8、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影响部分住宅的居住舒适度(图1)。家住我国东部某二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表1)。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1)推测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A.甲B.乙C.丙D.丁(2)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A.工业区B.风景区C.住宅区D.商业区9、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为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属于此次烟台平流雾形成条件的是()

①气温上冷下热②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③合适的风向、风速④夏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关于平流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岛东部易出现平流雾景观B.平流雾容易扩散,对交通运输影响小C.平流雾持续时间很短,常伴随晴朗天气D.平流雾多发生在冬春季节10、“来到了仙境”,“知道的是家门口,不知道的还以为迷雾仙踪开启悬疑剧情模式”……这是网友一早醒来的感叹。自2021年11月以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仅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大雾多发在深秋初冬时节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是()A.晴天多,地面水汽蒸发强易成雾B.夜晚地面气温低,大气稳定C.昼内温差大,水汽易遇冷凝结D.北方秋季尘埃颗粒多(2)白天,大雾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大雾吸收了太阳辐射B.大雾削弱了太阳辐射

C.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1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B.②处气压最高,⑤处气压最低C.c处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D.④处气压最高,⑥处气压最低(2)图示⑤⑥之间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12、读下图中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口1958—1968年7月风频玫瑰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A.该港口东南临海B.该月份此地风向具有顺时针的日变化特征C.一天内最强的风通常是东南风D.海风风向较为稳定(2)7月份,阿什杜德港的居民发现()A.晴天的一天内,太阳方位角变化不到180°B.正值河流丰水期C.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幅度达到一年的极值D.正值少雨季节13、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到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93°32′E,42°49′N)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此光热发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关于此光热发电站说法正确的是()A.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B.夜间也能发电

C.熔盐能增加发电量D.定日镜镜面均朝南

14、2020年5月27日2时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在登山过程中,他们遇到重重困难,冰川风就是其中一个。冰川表面和冰缘地区的冷热差异是冰川风的主要成因。目前,测得的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表示冰川风风向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2)登山队选择凌晨冲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较弱B.冰川风较弱C.氧气含量较大D.大气气温较高15、下图是广东省某年8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23~24日、27~28日降水量较大,影响其降水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B.

C.D.

(2)据报道,23日在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则该日粤北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3)广东省该年8月持续高温天气,约在21日出现极端高温,有关其形成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8月太阳直射在广东省,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昼长时间长,获得热量多,气温高

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③21日,台风欲来,广东处在台风外围而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加剧炎热

④23~24日、27~28日降水量较大,使气温有所降低,所以21日气温最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幅热力环流示意图(如下图,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选项中各地气温最高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2)①②③⑤⑥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⑥>①>②>③B.②>⑤>①>⑥

C.②>⑤>⑥>①D.②>⑥>③>①

17、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强紫外线照射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D.受冷锋云系挤压

(2)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18、科其喀尔冰川位于天山托木尔峰南部,冰川总长25.1千米,面积83.56平方千米,其中消融区面积约30.6平方千米,消融区分布大量表碛(主要是花岗岩颗粒碎屑和岩块)。科其喀尔冰川下部的表碛区内有数以百计形态各异的冰崖。冰崖具有大面积的裸露冰面,冰面表层分布有大量薄层状冰碛物,冰崖消融非常强烈。下图示意科其喀尔冰川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表碛区内冰崖消融强烈,主要是因为()A.冰面覆盖冰碛物,内部热量难以散失B.冰面覆盖冰碛物,吸收太阳辐射增强C.冰碛物搬运过程中,对冰崖侵蚀强D.冰碛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2)与科其喀尔冰川的其它地区相比,草地生长植被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水分较足

②热量条件较好

③光照更强

④坡度更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该冰川表碛区下游表碛物堆积量最大的月份是()A.3—4月B.5—6月C.7—8月D.11—12月19、“茶马古道”是茶马交换的一条交通要道,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位于茶马古道上,地处进藏入川的咽喉,这里适宜产茶的丘陵、山地众多,有“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该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将三个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依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成佳镇的绿茶主要产于丘陵、山地,其主要原因是丘陵山地()A.气温年较差大B.云雾多C.风力大D.日照充足(2)每年冬天,当地茶农为减少茶树受霜冻的影响,常采用熏烟驱霜的方法()A.增强大气逆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提高地面温度D.增加太阳辐射总量

(3)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C.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悬日”是指太阳正好出现在街道正上方的自然现象。下图为2021年二分日,北京市民拍摄的长安街悬日,太阳刚好位于桥面之上,呈现一幅独特的景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时刻当地地方时最可能接近()A.5:45B.6:00C.17:45D.18:00(2)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多条“城市风道”(图中粗虚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缓解干旱现象B.消除热岛效应C.减轻霜冻危害D.减轻大气污染21、云贵高原某石灰岩洞穴(下图)为一著名景点。当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CO₂浓度降低,导致碳酸钙沉积;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洞内CO₂浓度升高,溶蚀作用加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自然状态下,该洞穴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图中箭头示意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范围,能反映4月晴天洞内外空气交换状况的是()A.B.C.D.(3)国庆黄金周期间,该景点营业时间为8:00-18:00,洞穴内CO₂浓度最低的时段为()A.7:00-8:00B.13:00-14:00

C.18:00-19:00D.23:00-24:00

22、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一幢节能型房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雨季及时排水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减弱噪音干扰D.降低光污染危害杂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C.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23、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据表推测,该地区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01时~07时B.07时~13时C.13时~19时D.19时~01时(2)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是北坡()A.受冷空气影响更大B.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

C.受山谷风影响更大D.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

24、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罗斯海附近的罗斯冰架消融明显,甚至有崩溃的危险。模拟显示,若全球变暖持续且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多会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罗斯海附近的罗斯环流十分复杂,与之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东南季风B.东南信风C.极地东风D.西南季风(2)与降雪相比,降雨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其主要原因是降雨()A.增强了海冰区地表反射B.减弱了海冰区地面辐射

C.增加了海冰的补给量D.提高了流经海冰区温度

25、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夏季我们到峨眉山避暑是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A.①B.②C.③D.④(2)秋季晴朗的夜晚,东北地区的农民在地头焚烧秸秆以防霜冻,其主要原理是增加()A.①B.②C.③D.④26、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受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正确反映③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B.C.D.(3)常年受④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A.AB.BC.CD.D27、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该小行星爆炸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28、物质发生相变过程输送的热量(如由地表水汽蒸发或蒸腾输送到大气中的热量)称为潜热,未经过相变输送的热量(如通过地面辐射输送到大气的热量)称为显热。清水河发源于山西五台县,流域海拔多在751~3058m。下图为清水河流域平均水量平衡状况与热量支出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流域内蓄存水量达到年内最大值的时间最可能是()A.冬末B.春末C.夏末D.秋末(2)与秋季相比,春季清水河()A.降水补给多B.融雪补给少C.流量变率小D.河水含沙量大(3)夏季清水河流域显热支出最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B.地温低C.地表径流量大D.植被叶面积大29、2021年1月6日,我国进入此次寒潮过程中的核心降温时段,中央气象台6日18时继续发布寒湘蓝色预警。一场全国气温探底大赛已拉开惟菲,北方大部地区最低气温不足一10℃。南方各城市气温时会在7日至8日触底。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监测,截至6日18时55分,北京南声观象台的气温为一17.3℃,低于2010年的一16.7℃,创近20年来新低。这次降温后的低温程度有一定的极端性,一些地方气温之低甚至可能是历史同期少见,可能跟拉尼娜事件有一定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此次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冰减少,极地涡旋就会减弱,冷空气会随之南下

②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③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冬季全球温度偏低的概率较大

④太阳辐射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寒潮来临之前,北京郊区农民采用浇水的方法防御寒潮造成的冻害,图b所示这种做法的原理是()

A.增强①B.减弱②C.减弱③D.增强④(3)此次寒潮南下过程中,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A.升温、晴空万里B.大风、万里无云

C.降温、风雪交加D.升温、风和日丽

30、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B.b、cC.c、dD.a、d(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综合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31、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风,丁地吹风。(3)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北京的气候特征是,该季节为,适合在(南极/北极)进行极地考察。(4)大气中,热力环流的实例有、、。3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①中,甲地空气(上升或下沉),地面甲气压(高于或低于)丁。(2)请在图①中a、b、c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3)图②所示的山谷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白天或夜间)。(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不均引起而形成的。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和晚霞之分。空中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霞的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艳丽的橙红色,成为火烧云,每当出现,都会成为人们朋友圈疯传的照片。同时,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总结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下图为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1)描述霞的形成过程。(2)推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原因。(3)说明朝霞、晚霞、火烧云照片总会被人晒到朋友圈的理由。34、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三处;气压最高的是处;气压最低的是处。(2)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处,冷却的是处。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处位于海洋。(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丙处实际风向是刮风。(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选择填空)。A.净化、增湿B.增温、增湿C.减湿、减温D.净化、增温35、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分析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上图表示的是热力环流,则等压线在乙处往(填“高”或“低”)处弯曲,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图中,同一点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2)若上图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流(填“寒”或“暖”),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3)若上图是北半球中纬环流,丙、丁是近地面,则丙的纬度为,所处气压带名称为,该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为。(4)若上图是地质循环,且丙表示变质岩,丁表示岩浆,则③表示作用,④表示作用。37、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38、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A,B,C,D,G,I。39、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试说明判断理由。(2)A层厚度变化的特点是,主要原因是什么。(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层(填字母),原因是什么。(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部分主要在(填字母)层顶部被所吸收。(5)适于高空飞行的是层(填字母),原因是什么。40、下左图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气压数值大小,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2)比较①、②的昼夜温差哪个大并分析原因。(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4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单位:百帕),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A、B两点风力更大的是,判断理由是。(2)根据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与风向相反的力为,与风向垂直的力为。(3)图甲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海或陆)风,乙图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海或陆)风。图甲反映的是(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中温度更高的是。(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42、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建温室大棚主要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2)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口感较好的是,试分别简析其原因。(3)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分条件的影响。43、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2)说出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并指出该气压中心的成因。(3)说明该季节北美大陆东部的盛行风向及其性质。(4)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也有季风,但没有亚洲明显。简述原因。44、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气压差值范围是,此时,M点盛行风为风。(2)若图示等压线分布在该季节为常态,则此时为北半球(季节),判断理由是。(3)此时,N地和P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45、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辐射名称是:A,E,H。(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跟图中哪一环节有关(填字母)。近地面大气主要热源是(填字母),图中起保温作用的是(填字母),起此作用的主要气体是。(3)新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当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著名谚语,根据图可知,新疆昼夜温差大除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外,还与白天多晴天,作用小,晚上的作用弱有关。4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气温由大到小的排序;(填甲/乙)处天气晴朗;(填丙/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2)若甲乙两地因温度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则有关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绿洲,乙是沙漠B.甲是山谷,乙是山坡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是城市,乙是郊区(3)如果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②代表。(4)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①代表的风带是。③因(热力/动力)原因而形成;(5)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乙表示的是(填大陆/大洋),①气流表示季风(填风向)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连接中国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1)“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经瓜达尔港运往我国的最重要战略物资是,该类物资最佳的运输方式是。(2)目前巴基斯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模式,影响巴基斯坦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3)一艘载满货物的轮船从瓜达尔港出发驶向宁波港,航行适宜的季节是,此季节图示区域出现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为,其形成的原因是。(4)图中山脉南坡的基带为,简述该山脉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的原因:。48、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环流,多出现在(1或7月)。(2)A,B两处比较,处温度较低,处气压较低,处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D两处比较,处温度较低,处气压较低。(3)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49、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依次写出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各大气分层名称。(2)简述图中A层大气所具有的特点。(3)图中B层大气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请说明其中的原因。(4)写出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哪一分层(用字母表示),说明电离层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作用。5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哈德孙湾(下图)是位于北冰洋边缘伸入到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其水域面积为81.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100米左右(孟加拉湾平均水深达2600米)。材料二:下图为海水冰点与盐度关系图。材料三:下图为哈德孙湾南部甲地气候资料图。(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哈得孙湾的冰封期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更长的原因。(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甲地大陆性气候较强的原因。(3)哈得孙湾流城河湖密布,但河流航运价值低,试分析原因。

(文末附答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008参考答案1、答案:C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2、答案:B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3、答案:C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注意地点信息“北方”和时间信息“冬季”。北方冬季受冷空气的影响强,气温低,大棚能有效减少大棚内热量的散失,保障大棚内温度条件,C正确;大棚无法增加土壤肥力,更无法增强太阳辐射,AB错;大棚减弱了大棚内土壤蒸发的水汽和植物蒸腾的水汽的散失,提高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D错。

故选C。(2)注意地点信息“南京郊区”和时间信息“8月”。8月,南京郊区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黑色尼龙网能有效削弱太阳辐射,从而减少作物水分蒸腾,保障农作物生长,D正确;黑色尼龙网覆盖于大棚顶部,无法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是大棚的功能,不是黑色尼龙网的功能,B错:黑色尼龙网能有效削弱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温,地面辐射减弱,C错。

故选D。4、答案:BB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组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BD5、答案:A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丁真面色黝黑,是因为长期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①强是主要原因。

故选A。(2)丁真经常穿戴肥腰大袖的长袍,夜晚“和衣而眠可当被”说明夜晚冷,白天“臂膀伸缩自如可脱一臂”说明白天热,昼夜温差大。

故选C。6、答案:DCB【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CB7、答案:AC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跳伞当天的天气状况。(2)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3)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解答】(1)晴朗无云的天气,视野开阔,便于高空跳伞;狂风暴雨、风雪交加、雾霾严重的天气,会增加高空跳伞的危险,不利于安全落地。

故选A。(2)对流层高度低纬度地区为17-18km,中纬度地区为10-12km,高纬度地区为8-9km,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km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该探险家跳出时距地面39044m,最终成功落地,经过的大气层有对流层和平流层。

故选C。(3)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随着海拔降低,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故选D。8、答案:BB【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9、答案:BD【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平流雾是由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形成的,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①错误、②正确。

雾的形成需要微弱且方向稳定的风,③正确。

夏季大雨过后,空气洁净,会使空气中缺乏雾凝结所需的凝结核-尘埃,不易形成雾,④错误。

综上,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受下垫面性质差异影响,海上更容易形成平流,且雾持续时间较陆地长,A错误。

平流雾持时间较长,不易扩散,对交通运输安全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

平流雾的形成常伴有阴雨天气,故C项错误。

冬春季节下面温度较低,满足平流雾的形成条件,故D项正确。10、答案:A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深秋初冬时节,多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冷却快,水汽易遇冷凝结,C说法正确;北方秋季尘埃颗粒多,凝结核多,利于水汽凝结,D说法正确;夜晚地面气温低,气流易下沉,大气稳定,雾不易散开,B说法正确;晴天多,地面气温低,不易蒸发,A说法错误,故选A。(2)白天,大雾削弱了太阳辐射,能见度降低,B正确,大雾削弱的是太阳辐射,会吸收地面辐射,A、C错误;大雾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与空气能见度降低无关,D错误。故选B。11、答案:CA【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答】(1)读图可知,近地面⑤等压面下凹,为低压,相邻④⑥为高压,则ab为下沉气流,c气流上升,A错。

②处位于⑤处垂直正上方,则⑤处气压高于②处,B错。

c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C对。

④⑥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在图示几点中气压较高,①③两地气压最低,D错。

故选C。(2)由于近地面⑤等压面下凹,为低压,相邻⑥为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故选A。12、答案:B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候类型的判读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判读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答】(1)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A项错误。由7月风频玫瑰图中8个时刻的风向变化,B正确。风力强弱由图中左下角的风速来判别,即图中以线段的宽度来表示不同风向的风速大小,而不是长短,C错误。从风频玫瑰图中可知是反映海陆风的,由图可知,海风风向不稳定,D错误。

故选B。(2)北半球7月份昼长夜短,所以太阳的方位角变化应该超过180°,A错误。以色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所以7月为少雨期,应为河流枯水期,B错误,D正确。而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幅度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的最大值应该是夏至日,C错误。

故选D。13、答案:DCB【提示】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4、答案:C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川风是指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冷而重的空气在冰川上形成沿冰川向下坡方向流动的风。

故选C。(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凌晨大气温度低,与冰川表面温差小,空气下沉作用弱,冰川风较弱,对登山影响较小。

故选B。15、答案:CBB【提示】气压系统与天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8月,锋面雨带主要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广东省强降水主要为台风登陆所致,台风为发展于热带海洋的强热带低压。图中A为冷锋系统;B为暖锋系统;C为低压系统;D为高压系统。故C正确。(2)台风雨区位于台风中心附近,因此珠江口两侧地区降水量最大说明低压中心位于珠江口,粤北位于珠江口以北,即低压中心位于粤北以南,因此粤北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故B正确。(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每月约移动8°,因此8月21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7°N附近,所以①错误。23~24日、27~28日气温有所降低与21日气温最高没有因果关系,④错误。故B正确。16、答案:C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答】(1)②③两处气温要高于①④两处,③处气压低,说明气流受热上升,气温高于②处。因此,气温最高处为③处。

故选C。(2)由②处等压面向高处弯曲可判断,②处气压高于⑤处,由①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可判断,①处气压低于⑥处;在同一垂直面上,⑤处气压高于⑥处,②处气压高于①处。

故选C。17、答案:CD【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锋面气旋解析:略略【解答】略略18、答案:BA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表碛区内冰崖表面被大量冰碛物覆盖,减弱了冰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导致表碛区吸收太阳辐射增强,获得的热量增多,冰崖消融加剧。

故选B。(2)读图可知,草地分布在沟谷融水出流口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且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也相对较好,故适宜草类植被的生长。

故选A。(3)夏季气温高,冰川消融量大,冰川消融过程中对地表的刨蚀作用增强,挟带的冰碛物增多,在沟谷处堆积,所以该冰川表碛区下游7—8月表碛物堆积量最大。

故选C。19、答案:BAC【提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大气的受热过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3)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1)茶树生长要求有湿润的气候,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气温年较差大、日照充足、风力大都不利于茶树生长。

故选B。(2)每年冬天,当地茶农为减少茶树受霜冻的影响,常采用熏烟驱霜的方法,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

故选A。(3)成佳镇发展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第六产业”,对比原来单一种植茶叶,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就业机会;对改善茶叶品质、推动城市化进程、创造优美环境影响不大。

故选C。20、答案:CD【提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21、答案:BCA【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洞内CO₂浓度升高,溶蚀作用加强。自然状态下,该洞穴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应该是洞外气温最高的季节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月晴天洞内外空气交换状况是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晚上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洞外气温低,气流下沉,地面气压高,气流从洞口底部流入,洞内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流从洞口上部流出,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由材料可知,洞内气温高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洞内CO₂浓度降低,日出前后是洞外气温最低的时间,而且该景点营业时间为8:00—18:00,则7:00~8:00还没有开始营业,此时洞内还没有游客,所以洞穴内CO₂浓度最低,A正确。故选A。22、答案:BB【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BB23、答案:ABA【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BA24、答案:CD【提示】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罗斯环流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带(极地东风)的影响,加上陆坡流、大陆形状和其他洋流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罗斯环流。东南季风、东南信风、西南季风均位于中纬度或低纬度地区,不会影响到纬度高的南极地区。(2)与降雪相比,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冰面减少,地表反射减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加速海冰融化;降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固态降雪,使海冰补给来源变少;与降雪相比,降雨的温度较高,提高了流经海冰区的温度,加速海冰融化。25、答案:CD【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2)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的是③。

故选C。(2)烟气能加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好,故能防霜冻,对应的是④大气逆辐射。

故选D。26、答案:ADC【提示】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图中的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东北信风带,受①气压带和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A错误。亚热带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C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影响形成,D错误。故选A。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辐散,A、B为辐合,A、B错误。③位于北半球,北侧为西风带,南侧为东北信风带,D正确。C图是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故选D。④风带为中纬西风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A图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B图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C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27、答案:BB【提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2)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解答】(1)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0~12千米主要是对流层,12~50千米主要是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主要是高层大气,小行星爆炸在高度37千米处,故主要在平流层。

故选B。(2)据材料“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据图可知,平流层随着气温升高而升高,B正确;

小行星的爆炸是由于小行星和大气摩擦引起的,A错误;

臭氧吸收紫外线,C错误;

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D错误。

故选B。28、答案:AC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夏秋冬三季该流域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径流量,流域内蓄存水量增加:春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径流量,流域蓄存水量减少,因此冬末流域内蓄存的水量达到最大值。

故选A。(2)与秋季相比,春季降水少,清水河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解冻土壤水补给为主,这两种补给方式(相比秋季的降水补给)对坡面侵蚀作用弱,河水含沙量小,且为持续、稳定的补给,流量变率小。

故选C。(3)由材料可知,显热是指未经过相变输送的热量,如通过地面辐射输送到大气的热量。夏季流域内植被叶面积大,植物蒸腾作用强,潜热支出多,植被叶面阻碍地面与大气的显热输送,显热支出少。

故选D。29、答案:BDC【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锋面系统与天气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30、答案:DBC【提示】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BC31、答案:(1)低;高(2)西北;西北(3)寒冷干燥;冬季;南极(4)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解析:(1)读图分析,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甲地近地面受低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乙地近地面受高气压控制。(2)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丁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3)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此时海洋上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说明此时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寒冷干燥;此时南极为暖季,且处于极昼期,更适合进行极地考察。(4)热力环流的实例有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32、答案:(1)上升|高于(2)(3)夜间(4)冷热解析:(1)从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方向(高压指向低压)看出甲地为低压,故甲地空气垂直方向上上升,甲地近地面形成低压;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近地面甲气压高于丁。(2)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故ab为向下箭头,c为向上箭头。(3)图②中,为山风。夜晚,山谷气温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从而形成山风。故时间为夜间。(4)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小提示】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该热力环流往往出现在海陆之间、山谷、城市与郊区之间。33、答案:(1)早晨和傍晚,由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地平面上只剩下透射能力很强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这些光经过空气分子和杂质等散射后,天空形成绚丽色彩(2)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汽多和较大颗粒物较多,大气状态十分不稳定,预示云雨天气即将到来,随太阳高度升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阴雨天气;日落前后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说明天气比较干燥,同时太阳下落后大气趋于稳定,大气对流较弱,空气较稳定,天气一般较好(3)美丽、壮观;出现时间短;区域性较强。解析:(1)根据材料,“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有朝霞和晚霞之分”,结合图示可以分析出霞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线中的不同波段的光被散射的结果。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小,太阳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散射,透射能力很强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经过空气分子和杂质等散射后,天空形成绚丽色彩。(2)先明确谚语的含义是“如果早上看到了天空有彩霞,那么可能会有坏天气来临,最好不要外出;而如果晚上看到了彩霞,则预示着未来将是好天气,就可以畅快出行了。”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天空中西边水汽多和较大颗粒物较多,大气状态十分不稳定,随太阳高度升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阴雨天气;日落前后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说明西边天气比较干燥,同时太阳下落后气温降低,大气趋于稳定,天气一般较好。(3)朝霞、晚霞、火烧云照片总会被人晒到朋友圈被疯传,说明此种现象被人们认为值得展示给他人观赏,可以从霞出现的时间短暂、区域受限性方面分析,并且外观美丽,有观赏价值。【小提示】一般来说,在夏季早上,低空空气稳定,很少尘埃,如果当时出现了红色的云团,我们把其称为早霞。这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因此可能会出现刮风下雨一类的坏天气,所以说,白天的时候如果看到了红色的霞光,那么大家还是尽量不要出门的好。而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加热,温度较高,低空大气中水分一般不会很多,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因此,如果出现鲜艳的晚霞,说明晚霞主要是由尘埃等干粒子对阳光散射所致,所以说晚上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红色的云霞,那么就证明第二天的天气一般不错,适合出行,这就是为什么是叫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34、答案:(1)B,D,E;A;C(2)甲;乙;乙(3)低;东南(4)甲;A解析:(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和垂直方向气压变化特征判断: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B、D、E三处;气压最高的是A处;气压最低的是C处。

(2)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甲处,冷却的是乙处。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乙处位于海洋。

(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低,丙处实际风向是刮东南风。

(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甲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所以答案是:(1)B,D,E;A;C(2)甲乙乙(3)低东南(4)甲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四点: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高空相反——冷高压、热低压。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近地面,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上升,冷下沉。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35、答案: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高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解析:读图可知,甲地没有河流,水汽不充足;西侧等高线稠密为山地,受冷空气影响相对小,而乙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且接近开阔的谷地,受冷空气影响大,容易形成逆温;乙地沿岸有河流流经,水汽充足,所以乙路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

所以答案是: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高山较远,冷空气更容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小提示】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水汽充足,三是有凝结核,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环境。36、答案:(1)低;丙、丁、甲、乙;相反(2)北;寒流;降温减湿(3)30°N;副热带高压带;高温少雨(4)变质;重熔再生解析:(1)根据等压线分布的“高高低低”原则,乙处气压状况为低压,等压线应往低处弯曲。根据气流方向,甲丙为高压,乙丁为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大的为高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始终气压值更高,故而四地中气压由高到低为丙、丁、甲、乙;同一点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相反。(2)已知该图为副热带海域,且洋流方向为顺时针,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此地位于北半球;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对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3)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中纬环流发生在30°到60°之间,由三圈环流图可知,近地面气流由30°流向60°,则丙为30°N。所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少雨。(4)已知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③为变质作用;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故④为重熔再生作用。【小提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37、答案:(1)市区为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2)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城市建筑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3)不合理。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或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解析:(1)城市因排放的人为热多,气温高于郊区,市区为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为下沉气流。(2)“城市热岛”是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热量大,二是散热效率低。城市产热量大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集中,产业活动密集,产热量大,此外交通工具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热量。城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导致建筑物高大密集,不易通风散热。最终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3)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为了尽量减少污染物流向城市,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图中甲位于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内的区域,不合理。

【小提示】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38、答案: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解析:据图,根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C箭头返回宇宙空间,可判断为大气反射和散射的太阳辐射;D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F为地面辐射;G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I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大气逆辐射。

【小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39、答案:(1)①;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大于0℃;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随纬度的升高,对流层高度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运动越弱(3)A;水汽、尘埃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4)B;臭氧(5)B;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解析:解:(1)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大于0℃;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图中①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2)A层靠近地面,为对流层,地面辐射是其主要热量来源,故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运动越弱,厚度越薄,故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升高,对流层高度逐渐降低。(3)对流层空气下部温度高,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层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上部B层为平流层。(5)B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

【小提示】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40、答案:(1)②>①>③>④(2)①<②;①地为阴雨天,②地多晴天,①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所以①地昼夜温差小(3)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解析:(1)同一高度处,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可判断出②>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③>④,②>①>③>④。(2)图中①处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昼夜温差小。②处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高压控制下多晴天,晴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因此昼夜温差小。(3)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增强了穿堂风。

【小提示】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3.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41、答案:(1)A;A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2)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3)陆;海;夜晚;N(4)西北风解析:(1)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B两点中A处等压线更密集,风力更大。(2)地面风的受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相反的力为摩擦力,与风向垂直的力为地转偏向力。(3)图甲中的近地面风从M地吹向N地,也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应该吹陆风;因此陆地M近地面气温低于海洋N气温,反映的是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4)如果乙图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但是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形成斜穿等压线,因此N到M地为正东正西方向;而高空P与Q之间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因此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从西北吹向东南,为西北风。【小提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42、答案:(1)热量;大气的保温效应(2)B处;A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在门口位置,昼夜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解析:(1)采用温室大棚主要是为了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温室效应主要是利用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制作而成。以玻璃温室为例,玻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大,可见光射入玻璃室后被物体吸收。物体放出的是红外光,而玻璃对红外光透过率低。通过玻璃温室可以让可见光入射但不让红外光出去,这样就保住了能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2)图中B距工作门较远,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利于蔬菜生长;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利于蔬菜多储存糖分,口感好。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棚顶部的进入棚内,但棚内的地面辐射不能透过棚顶射出,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大棚内水分不易散失,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的光、热、水等条件。

所以答案是:(1)热量;大气的保温效应。(2)B处;A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在门口位置,昼夜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小提示】温室大棚棚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原因:白天,塑料薄膜能够透过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墙体产生长波辐射;薄膜能有效阻隔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使墙体、地面能蓄积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薄膜可以保留更多水汽、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43、答案:(1)冬季;沿60°N线上,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或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说明陆地温度低于同纬度的海洋。(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冬季陆地降温快,导致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3)风向:偏北(西北)风。性质:寒冷干燥。(4)北美大陆面积小于亚欧大陆,大西洋的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小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故季风较弱,没有亚洲强大。解析:⑴冬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和海洋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据图可知:沿60°N线上,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或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说明陆地温度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⑵该季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降温较快,形成低温区域,因此导致气体盛行下沉运动,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⑶根据气旋和反气旋的判断规则不难判断出北美大陆东部的盛行偏北(西北)风,由于该气流由高纬吹向低纬,因此气体寒冷干燥。⑷由于北美大陆面积明显小于亚欧大陆,同时所临的大西洋的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因此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小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故季风较弱,没有亚洲强大。【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北半球气压中心及其季风。7月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在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原,东亚形成东南风,南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