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1页
【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2页
【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3页
【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4页
【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探析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2.1研究内容 21.2.2研究方法 21.3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理论 31.3.1人口转变理论 31.3.2经济增长理论 32文献综述 32.1国内文献综述 32.2国外文献评述 43相关概念界定及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 53.1相关概念界定 53.1.1人口老龄化 53.1.2抚养比 53.1.3经济增长 63.2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 73.2.1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3.2.2无锡与江苏其他各市抚养比的对比 73.3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分析 83.3.1江苏1995-2014年老龄人口变化情况 83.3.2江苏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93.4无锡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103.4.1由政策原因导致的生育率下降 103.4.2社保力度提高后间接抑制了人口的增长 103.4.3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使得人们不堪重负 103.4.4人口死亡率下降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104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分析 114.1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14.1.1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现状 114.1.2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15针对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125.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25.2区分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 125.3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 135.4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 135.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抵消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35.6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145.7加强老年人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及医疗服务建设 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61绪论1.1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1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对此,联合国的标准为:当65岁及其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7%或60岁以上老人在该地区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10%,即判定该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预测显示,从1950到2050年,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平均每年增长0.87%,同期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38%,老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意味着全球将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无锡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较于上海来说晚了4年,于198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相较于全国各市,无锡仍提前了16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城市的队伍。从往年纵向数据看,截至2011年底,无锡市60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达98.4万,在户籍总人口中占比超过21%,人均寿命达到了77.5岁,人口高龄化现象随之而来,与此同时,有关数据显示:无锡市空巢率达58%且无锡市的老龄人口增长率高于年均3.7%。现阶段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期。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资本要素的投入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述现象说明近年来全球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我国江苏省无锡市为例,梳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该现象对经济的增长有着怎样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及它是怎样影响经济的发展的。1.1.2研究意义目前为止,国内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不胜枚举,并且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在持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层次不一且各个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各异,有时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无锡市作为近年来老龄化进程较快的人口大市以及经济大市,它的经济和社会特征是独一无二且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研究无锡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着深远且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对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所得也可以对全国与无锡市有着相似社会经济特征的其他各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无锡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各市乃至全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缩影。无锡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无锡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之间是相互的双向影响还是单一的单向影响,这些问题都亟待找寻答案。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以点带面,对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也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因而充分了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整个国家社会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2研究内容与方法1.2.1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1978年到2019年无锡市的人口和经济数据对无锡的人口老龄化进行分析,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结合储蓄率、劳动人口结构及其变化、劳动力的供给量,人口消费力等基本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以老龄化人口作为内生变量建立简单模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无锡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对应对无锡人口老龄化提出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建议。具体可分为如下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其意义,同时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文献综述。多为本文所参考应用的往期相关文献。第三章: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通过对江苏省整体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及其特点的分析,结合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与江苏省其他市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无锡人口老龄化的成因。第四章:探究人口老龄化是以何种途径影响无锡经济发展的。基于当下的无锡人口结构,具体分析老龄化与无锡市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建议和对策。针对无锡老龄化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1.2.2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将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作为标准,内容上采取特殊与一般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无锡市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通过参考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中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及成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国家及地方的人口相关的统计年鉴数据,同时结合无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实情加以联系总结,形成本文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比较分析法:将无锡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全国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市区的老龄化情况进行对比,寻找出其中的差异,并作出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法:以无锡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的实际情况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储蓄率、抚养比等要素,充分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1.3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理论1.3.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由经济学家汤普逊提出,此理论展现了传统人口再生产方式向现代人口再生产方式过度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同时出生率较高以及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在第一阶段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人口过多将会产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进行限制,其后果就是出生率较高,又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较低,就导致人口死亡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后因为社会的发展,迎来了第二阶段,此时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转变,晚婚晚育的观念逐渐传播开来,出生率也开始下降;在第三阶段,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因而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与此同时人口增长率也下降。1.3.2经济增长理论1928年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以马尔萨斯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观点是: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增长是非同步的,当人们的人均收入超过生存所必须的收入时,人口数量的增速就会上升,而人口数量长期快速增长就会导致土地资源匮乏,这就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显然,人口过分增长是制约经济发展的要因之一。1928后出现的经济增长模型则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的经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正相关,强调经济增长为内部动力。2文献综述2.1国内文献综述周祝平(2016)劳动人口平均年龄的递增与劳动人口的递减是老龄化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劳动人口的减少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劳动人口平均年龄的递增会严重影响优质劳动力的供给量,而后进入恶心循环,如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进入阻滞状态。社会平均寿命的提高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体现为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上升,究其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老人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年轻人的照顾,而这又间接降低了社会劳动人口的供给,降低社会劳动参与率。对比中巴各国的劳动参与率,可以发现,在控制相应变量后,劳动参与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彭秀健(2006)指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一方面导致了劳动力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物质资料的增长速度的减缓,因此遏制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亚洲国家相较于西方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显得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方面的不成熟以及城乡比例以及性别比例的失衡,这种复杂性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袁志刚(2000)等人的研究,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武康平(2014)提出,当技术进步的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时,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被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利好抵消。姜伟(2016)表示人口老龄化可以通过敦促人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方式达到科学技术的迅速更迭,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胡翠(2014)等在CHIP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储蓄率没有直接的影响。陈宇学(2015)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下,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这将对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及劳动创新能力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经济运行成本的提高,此现象对于消费能力有不良影响。陈捷(2014)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双重影响,此影响会根据发生时所处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动。在人口老龄化前期,人口红利由高到低变化,直至逐渐消失,此时应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来谋求第二次人口红利,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后期,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减少了社会劳动力的供给能力,间接地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上它也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翟振武、郑睿臻(2016)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率及储蓄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等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对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从而转不利为温和甚至有利。袁志刚等人(2000)在后续的研究指出,我国的社会储蓄率以及居民的储蓄倾向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上升。2.2国外文献评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人口出生率的递减和人口平均寿命的递增有关。(Weil,1997)Samuelson(1958)和Aguiar(2011)都持有如下观点:家庭的整体消费能力在各个成员退休前后是不一致的。家庭成员在工作时,整体收入稳定,此时的消费和储蓄能力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退休之后,家庭收入明显降低,此时的老一辈除去退休保障金等主要依靠子女赡养,此时家庭的整体消费能力明显下降,储蓄能力亦然,因为对多数老年人来说,晚年主要的开支来源就是工作时期留下的养老储蓄,所以此时的储蓄能力必然是大幅下降的,同时社会资本总存量也会同步下降。全球老龄化形式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便是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一个家庭甚至要同时负担多个老人,这可能会使一个家庭的消费重心逐渐向老年产品,医疗服务及养老服务方面转移,根据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政府便会针对此现象对资源分配做出合理调整,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发展经济,提升科技及医疗技术。这些做法都会直接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甚至造成财政赤字,这对稳定社会经济大环境以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数量暴增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极大的挑战,进一步对政府的财政支出造成压力,不利于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当一国的退休年龄提高或是海外有充足的移民迁入该国时,市场劳动人口供应不足的问题将不再对经济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世界人口素质将会进一步上升,人体机能得到较好的保持后,老年人与年轻人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Teixeiraetal(2017)借由对动态数据的研究指出:当下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会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即两者是相对独立的。3相关概念界定及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3.1相关概念界定3.1.1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整个过程。人口老龄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人口死亡率的降低,从而导致了人的平均寿命延长,进而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该概念的国际标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相较于总人口的占比达到10%或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二者满足其一则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正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3.1.2抚养比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值,它能非常好地反映社会年龄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可以划分成如下三类:总抚养比、老龄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总抚养比总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之间的比值,是衡量人口福利的一个指标,两者成反比,计算公式如下:C式中C1——表示总抚养比C2——表示C3——X1——X2——X3——少儿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中少儿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之间的比值,它也是反应人口红利的一个指标,两者成反比,计算公式如下:C老龄人口抚养比老龄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中老龄人口总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之间的比值,它是反应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与人口红利成反比,计算公式如下:C3.1.3经济增长要实现经济发展,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必须的,它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广义上的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一般是用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及服务的市场总值,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经济增长率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关键指标。3.2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3.2.1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无锡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60周岁及以上人口135612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041344人,占户籍总人口20.65%。与上一年度相比,全市新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1874名,无锡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从长期来看,无锡1983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相较于上海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点,无锡晚了4年,尽管如此,无锡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点仍然比全国平均的时间点提前了16年,截至2011年底,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有98.4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占比已超过21%,人均平均寿命77.5岁,此时伴随而来的就是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无锡市常住人口达650.01万人,相较于上年末,总量增加了1.6万人,同比增量下降13.98%。尽管无锡市仍然具有人口红利的消费能力,但其可消费空间日益缩减也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以来新实施的“单独两孩”政策作为改革开放至今最大的人口政策变动,直接推动了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上涨,同时伴随而来的现象是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深,呈现出“幼”和“老”增长快的态势,两者中后者增长更迅速,即幼儿人口的增长速率远远不及老龄人口增长速率。幼儿人口的增长主要表现在2018年上半年无锡市单独两孩的增加,其数量达到了4224人。在此政策的影响下,无锡市出生人口的数量大幅上涨,新出生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93万人,相较于上年增加了近0.8万人,至今,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幼儿人口在全市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攀升,这无疑是一个喜人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幼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无锡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争取实现均衡发展。3.2.2无锡与江苏其他各市抚养比的对比表3-12017年无锡与江苏其他各市老年抚养比排行排名地区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江苏省37.1018.321南通市45.0829.202泰州市41.8724.733扬州市37.8522.174盐城市42.4121.155镇江市31.9217.976淮安市41.9517.647徐州市46.6217.29续表8常州市31.6516.639连云港市43.5615.9210宿迁市45.2015.9011无锡市29.7815.7312南京市29.4115.3713苏州市26.6213.67通过表3.2.2中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就2017年来说,南通、徐州、宿迁、盐城、淮安、连云港、扬州、泰州这八个市的抚养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徐州的抚养比高达46.62%,目前仅无锡、苏州、南京三市的抚养比低于30%,其中,无锡市的抚养比为29.78%,因此,就抚养比方面来说,无锡相较于全省平均及全省其他城市,情况较为乐观,抚养比低意味着经济大环境较为健康,人口红利较为良好。而在老年人口抚养比方面,无锡市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5.73%,江苏省省平均为18.32%,说明无锡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略少于全省平均数量,结合两个抚养比指标来说无锡市的人口结构可以说是比较健康,人口红利以及经济发展活跃度都保持在一个较为优良的水准,但由于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都在加剧,所以无锡市未来仍要注意人口结构的调整,以确保经济活跃度以及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无锡未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3.3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分析3.3.1江苏1995-2014年老龄人口变化情况表3.2.2江苏1995-2014年老龄人口变化情况年份总人口数(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抚养比重(%)19957273.3585.08.0411.5219967319.6610.28.3412.0319977256.2641.58.8412.6919987253.3668.19.2113.2919997061.2694.09.8314.0020007438.0651.08.7512.2320017285.0715.39.8214.3020027296.6721.59.8813.8620037296.7827.811.3415.8420047229.5775.310.7214.7020057558.2762.510.8314.77续表20067655.7768.311.0614.9520077723.1775.111.1514.9520087762.4811.811.7415.7520097810.3822.512.0316.2020107869.3857.010.8915.0020117898.8830.010.8214.2020127919.9789.711.5015.2620137939.5803.012.2516.4720147960.1856.512.0616.26数据来源: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通过对表3.2.2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发现,1995年江苏的总人口数为7273.3万人而截至2014年,江苏的总人口数量增值7960.1万人,增长了将近686.8万人;1995年老龄人口有585万人,而到2014年时已经有856.5万人之多,中间相差了将近271.5万人。与此同时,江苏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这二十年里面增加了4.02%,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如下信息:老龄人口的增长速率要远远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率,再加上江苏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因此江苏的老龄化人口数量也是巨大的。由此就不难解释3.2.1中无锡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3.3.2江苏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老龄人口高龄化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1995年时江苏省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了惊人的8.3%,这已经远超了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改革开放早期,江苏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此时江苏省尚处在年轻型人口结构阶段,而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医疗设施的不断进步,江苏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了,此时的江苏省完成了从年轻型人口结构到成年型人口结构最后乃至老年型人口结构的转变,而这整个过程,仅仅只有十几年。此后从2000-2015年,江苏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一直名列第三。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65-69岁、70-74岁、75-79岁以及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分别是287.8万、227.2万、173万、167.7万,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里占比达到19.6%,这就意味着,如果将80岁作为高龄人口的基准年龄,那么在江苏每五个65岁以上的老人里面就会有一个80岁以上的老人,此时全国平均水平的上述年龄段老龄人口数量分别为4111.3万、3297.2万、2385.2万、2098.9万。通过计算不难得出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的17.7%,这就意味着江苏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在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相较于全国要高出将近2%,由此得出,整个江苏的老龄人口高龄化情况都是比较严重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无锡市未来在调整人口结构,协调经济发展的方面需要着重下功夫,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3.4无锡人口老龄化的成因3.4.1由政策原因导致的生育率下降从1982年9月开始,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此举旨在控制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从那时起,无锡包括整个江苏省都认真贯彻了该项政策,但计划生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降低生育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无疑也加重了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它是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因。3.4.2社保力度提高后间接抑制了人口的增长近年来无锡经济的飞速发展直接促使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服务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助、最低保障金等等。对人口影响最大的当属养老保险金的增加,因为这个举措直接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也意味着当新的年轻一代年老后即使没有子女的赡养,晚年也能够保证较为不错的生活质量,即子女赡养不再成为养老的唯一选择。这很大程度上会削减年轻人繁衍后代的意愿,直观的影响体现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3.4.3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使得人们不堪重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无锡的城市化进程,而在城市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劳动人口的流动。作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无锡,会有大量的劳动人口流入,土地资源等变得稀缺,于是房价和物价的增长不可避免。年轻人的生活成本和压力也随着房价与物价的上涨不断增加,这就会带来平均结婚年龄的延后,再加之孩子的抚养成本也与日俱增,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新生儿的出生率一再下降,进而使得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3.4.4人口死亡率下降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根据往年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无锡的平均人口寿命从2011年的81.29岁上升到了2019年的83岁,并且在将来,该数值还会持续上升。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水平都日新月异,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已经跑在了世界前列,各类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此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开始注重健康方面的投入,上述种种因素汇聚到一起就促成了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因此愈演愈烈。4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深,首当其冲收到直接影响的就是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劳动人口结构可能面临失衡。其主要体现在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又不断增加,结合上文的探究,这会使得社会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进而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影响是他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有着极为严重的阻碍作用。本章将从劳动力供给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面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经济增长的影响。4.1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正如当今社会处处都存在的“内卷”现象一样,特定环境内的各种资源也存在“内卷”现象,即资源是有限的,特定环境的承载力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酵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这是必然现象。上文已经提到,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则一定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另一方面,根据供求定理,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那企业和单位的用工成本将会上升,即现有劳动力的薪酬将会上涨。但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薪酬对于劳动力供给的一项是有一个临界值的,当超过这个临界值时,即便薪酬继续上涨,劳动力的供给也会减少,这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一种体现。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从两方面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其一,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人口出生率下降,直接导致社会劳动力供给短缺;其二,人口老龄化刺激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引起市场内现有劳动力的薪酬上涨,且在薪酬超过临界值时仍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短缺。4.1.1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现状根据无锡市2020年最新的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无锡市的社会总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198.49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387万人,增幅达94.97%,个别年份的社会总从业人员数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总体还是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这表明长期以来无锡市的劳动力供给变化较为平稳。4.1.2人口老龄化对无锡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取决于一个地区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的数量,而我们在上文多次强调,无锡市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假设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是必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明显,同时也贯穿社会生产的全过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未来无锡的适龄劳动人口也会大幅削减,届时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各企事业单位的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到那时,无锡将会面临适龄劳动人口锐减和用工成本急剧上升的窘境。老龄员工由于身体原因可能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另外,老龄员工已经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可能不能很好的掌握新技能与新观念,如果长期没有新的年轻员工加入,势必会造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5针对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对策和建议无锡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导致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这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长远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严重的阻碍,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此现象,争取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章将会就如何处理和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和建议。5.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简化养老金申领手续,将养老金经办机构独立化并加以完善,确保其能够正常且准确地负责养老金的征收、发放,以及相关的运营管理;完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并保证养老金能够正常按期发放。另外,国家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同时积极推进医疗方面的社会和商业保险,力争尽快建立起全面完善的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无锡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来势汹汹,只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保障老龄人口在晚年能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做到让所有居民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5.2区分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众所周知,不同年龄段的人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人口结构的改变,那么市场结构必然也会随之变动。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也蕴含着新的商机。老龄人口在消费方面的需求是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群体的。因此,政府与各企业应针对老年人的消费偏好做出充分的调研,在明确后将老龄化的消费市场区分开来,而后“对症下药”,针对性的适配老年人的喜好开发出新的商品与服务。无锡市目前已知的规模较大的老龄化消费产业有:上门家政服务,这主要是针对行动不便或是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为他们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养老院,这是最为直接方便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为那些子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并且给予他们陪伴;老年大学,主要是为那些对知识感兴趣且身体条件还允许的老人提供一个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场所;老年人旅游业,主要为那些身体健康且喜欢观赏风景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保险业,这里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保险,如百万医疗险等。5.3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的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控制人口总数与防止老龄化人口增速过快两者并重。因为人口问题在发展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我们没有办法在老龄化问题发生的同时将它同步解决,因此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要有前瞻性以及一定的战略性,许多发达的国家的例子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目前我们国家也开始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合适的时间点适当地放款生育政策,可以同时提升人口出生率以及劳动力供给量,这样就解决了上文提及的人口出生率低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5.4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密切相关,它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首先,通过提高劳动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延长人口红利的持续时间。经济上充分就业的实现与否决定了该国的劳动力资源是否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人口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对于延缓人口红利的消失是有利的,它能够长久地保持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优势。其次,要大力累积人力资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运用更加严苛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对劳动者的技能掌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通过付出一定的培养成本,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员工质量来取代数量,做到少而精,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有效预防劳动力的短缺。5.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抵消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从长期看来,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会使社会消费结构发生改变,而后生产结构、投资结构等都会逐渐变得保守化,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合理。要使产品结构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厂商如果想要占领和扩大市场,就必须提高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敏锐度并努力加以研究,进而对产品结构做出适时的调整,对老年人口的各种用品进行专项开发,鼓励和引导老龄人口商品经济的发展。5.6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了新的可能。当下的老年人口服务发展可以与物联网相结合,以此来分类整各项资源,将它们用于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网络化,搭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平台,结合智能家居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家政服务及护理服务等。5.7加强老年人口的精神文明建设及医疗服务建设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高的地位,首先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各类老年文体活动,提升老年人的各项技能。其次,政府要加快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与建设,不断降低人均医疗成本,实现“病有所医,有病必医”,进而不断提高人民健康质量。结论本文围绕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两者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