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300字】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300字】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300字】_第3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300字】_第4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探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研究开题报告目录TOC\o"1-1"\h\u22451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及特点研究 113481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828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119375三、关键词及定义 12215四、文献回顾 113889五、研究设计类型 422751六、研究对象 49203七、研究工具 4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高血压是当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高血压,不及时控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并成为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但是高血压不但是一种生理疾病,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既与年龄、职业有关,又与情绪、活动等因素有关。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对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情绪障碍并无影响,无法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从而获得更高的临床效果。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发性高血压实施护理心理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三、关键词及定义原发性高血压: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焦虑: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四、文献回顾旷玉娇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降压效果,提高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综合效果.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主要强化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和血压控制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显著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同时可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严明芹,滕兆林为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依从率82.86%,观察组依从率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护理后SF-36量表中各项维度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刘佳为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血压控制、疗效、心理状态的影响。整群择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治疗的1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67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试验的对照组;一组67例患者在一般临床护理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试验的干预组。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得到改善,而干预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等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利于血压水平的稳定及控制,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朱海艳,卞苏凤为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选择我科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疗效、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1),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P=0.010)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表明在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叶婧,郎茜为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120例,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两组病人都给予药物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对治疗组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30天.结果显示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治疗组病人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明显高出许多(P<0.05).治疗组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要比对照组明显低很多,通过比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患者许多,通过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对高血压老年病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对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缓解,能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使疗效得以提升,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黄文珍为分析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选取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先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然后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低于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SAS、SDS评分都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实验后SF-36量表的评分都升高,而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徐荣建为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影响。选取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王彩燕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对象为2013年3月-2015年8月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护理Ⅰ组患者按照常规高血压疾病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护理Ⅱ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S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但护理H组改善更为突出,数据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和负性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缓解,值得推广。古力巴哈尔为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将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SAS)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情绪有极大的改善,能够有效缓解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降低了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朱利,赵雨岚,杨帆为探讨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1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办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护理等针对性的综合心理护理,一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统计患者的血压和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在SCL-90评分和血压改善情况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评估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明显提高在患者血压控制上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旷玉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31-132.严明芹,滕兆林.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0-22.刘佳.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5(14):134-136.朱海艳,卞苏凤.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4):276-277.叶婧,郎茜.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6(3):193-194.黄文珍.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2):105-106.徐荣建.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8):156-156.王彩燕.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古力巴哈尔&#;结瓦拉尼,胡文凤.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7(18).朱利,赵雨岚,杨帆,等.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五、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型。六、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11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男性患者65名,女性患者45名,患者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4±9.1)岁;所有患者中,小学文化37名,初中文化29名,高中文化24名,大学文化20名。所有患者均满足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病程6-31年,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等数据上的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七、研究工具负性情绪用SAS及SDS进行评价,分数低说明负性情绪轻。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背景、研究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