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T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T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T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T4198-2022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C5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198—2022

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

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norovirusclustersandoutbreaksinprimaryand

secondaryschools

2022-01-28发布2022-02-28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419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惠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兵、焦建栋、施超、沈元、陆明艳、石平、陈晓峰、鲍倡俊、艾静、张华君、

蔡群、陈玉均、冯玮。

II

DB32/T4198-2022

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和控制处置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

性和暴发疫情的中小学等场所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托幼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

或场所的诺如疫情防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S/T699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

WS/T772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疑似病例suspectedcases

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3.2

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clinicallydiagnosedcasesofnorovirusinfection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符合3.1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

3.3

诺如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病例laboratorydiagnosedcasesofnorovirusinfection

符合3.1或3.2且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阳性,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抗原检测阳性的病例。

3.4

诺如病毒携带者noroviruscarriers

依据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携带定义,诺如病毒病原携带者为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体征者。

3.5

1

DB32/T4198-2022

重点病例keycases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的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症病例、住院病例、发病厨工和教

师职工等。

3.6

对照control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与病例同学校、同班级(宿舍、工种)、同性别的健康个体。

3.7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norovirusclusters

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20例以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

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3.8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norovirusoutbreaks

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

实验室诊断病例。

4调查处置

4.1疫情发现、核实和报告

4.1.1中小学等场所发生呕吐和/或腹泻且达到WS/T772规定的传染病症状预警指标时,应2小时内以

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1.2属地疾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开展调查,根据疫情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情况)、病例的临

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疫情进行核实。

4.1.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或出现1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

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4.2流行病学调查

4.2.1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

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人口信息等基

本情况,建筑分布、环境状况(通风、清洁状况、宿舍情况)、卫生条件、水或食物供应、教学活动等

相关情况。

4.2.2病例搜索

调查人员根据病例定义(3.1或3.2或3.3)通过查阅晨(午)检记录、缺课登记表、医务室门诊日

志、医疗机构就诊记录、学生主动上报、电话等方式进行病例搜索,必要时可逐个入班级主动搜索病例。

4.2.3病例调查

4.2.3.1每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均应填写《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登记一览表》,参见附录A。

2

DB32/T4198-2022

4.2.3.2每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要至少进行10例病例和10例对照的个案调查,填写《诺如病毒感

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参见附录B。

4.2.2.3重点病例均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3卫生学调查

4.3.1食源性卫生学调查

食源性卫生学调查应包括:

a)疫情发生机构内供食堂日常运作管理模式、食堂数量和布局、供应餐次和食谱、供应范围、食

品从业人员岗位、资质和数量等;

b)凉菜、贝类等高风险食品的备餐流程,包括原材料、配方、加工用水、加工过程、保存条件、

运输和销售等。

4.3.2水源性卫生学调查

水源性卫生学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a)生活饮用水的来源(包括市政自来水、小型集中供水、河水、井水、桶装水、直饮水等)、供

应范围和频次等。如为二次供水,调查二次供水的方法、频次等。

b)水管网近期水管网破损、维修情况,和厕所管道有无交叉污染。

4.3.3人传人卫生学调查

人传人卫生学调查内容应包括:

a)调查场所被病例粪便、呕吐物污染情况,直接接触排泄物的人员、或在排泄物附近活动人员的

发病情况;

b)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及周边环境通风和清洁卫生现况,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设施等

配备及使用情况;

c)污染场所清洁消毒情况;病例的手卫生习惯;

d)病例发病后隔离治疗情况;

e)清洁人员在处理排泄物过程中是否有防护(戴口罩、手套等),清洁用品是否经常进行消毒等。

4.4标本采集和检测

4.4.1采样要求

采样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宜采集病例发病3天内样本;

b)若病例在10例以下,应全部采集,病例在10例以上,至少采集10例;

c)采集对象为病例(优先选择重点病例)、对照和食品从业人员,同时填写附录A中表A.2;

d)根据疫情调查需要,可采集可疑水、食品和环境等标本,同时填写附录A中表A.3。

4.4.2病人、对照和食品从业人员标本的采集

4.4.2.1粪便标本

每份标本5g或5ml以上,应直接放置于清洁、无菌、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4.4.2.2肛拭子标本

3

DB32/T4198-2022

采样拭子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插入肛门内2cm~3cm处,再轻轻旋转拔出,立即放入含有3ml~

5ml病毒保存液的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弃去尾部,旋紧管盖。合格的肛拭子上应有肉眼可见的粪便残渣

或粪便的颜色。

4.4.2.3呕吐物标本

每份标本采集5g或5ml以上,应直接放置于清洁、无菌、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4.4.3食品和环境标本的采集

4.4.3.1食品样

食品采样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同时尽量采集可疑食品的同批次未开封的食品。如无剩余食品可用灭菌生

理盐水洗涤盛装过可疑食品的容器,取其洗液送检。

b)整个采样过程需严格无菌,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避免交叉污染。食品样品采集量一般在200g

或200ml以上,不足的应全部采集。各类食物采集方法为:

1)固体食品一般用无菌刀具或其他器具切取,但生鲜食品采样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形态完

整;

2)冷冻食品应保持冷冻状态运送至实验室;

3)液体食品采样前应进行搅动或振动,用无菌器具进行转移。

4.4.3.2水样

采集1L以上,桶装水、瓶装水等直接采集原包装,自来水应以无菌容器采集。

4.4.3.3环境涂抹样

采集厨房、厕所、教室、宿舍等相关场所的门把手、水龙头、操作台面、便池、玩具等物体表面涂

抹样品。用无菌拭子在病毒保存液里蘸湿,用力涂抹待采表面(最大面积100cm2)后,立即放入病毒采

样管中。

抹布类针织品可剪下一段置于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中。

4.4.4标本的保存、运送

标本采集后宜置于冷藏包(配备冰排),4小时内运至检测实验室。运输过程中需防止容器破碎、

洒漏、颠倒,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4.5实验室检测

采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或ELISA抗原检测。

4.5疫情分析判定

4.5.1描述性分析

及时录入收集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时间、地区和人群相关特征的三间分布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并绘制流行曲线,推断可能的暴露时间、方式和寻找病因线索。

4.5.2提出病因假设

4

DB32/T4198-2022

根据描述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病因假设,常见假设为人传人、食源性传播或水源性传播。

诺如病毒聚集或暴发疫情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传播途径。根据导致感染的病人多少分为主要传播途径和

次要传播途径。

4.5.3分析性研究

为验证病因假设,进一步查明疫情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析性研究,通常采

用病例对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在难以调查全部病例或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如

暴露人群容易界定(电子就餐打卡记录等)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

4.5.4疫情综合判定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如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信息均符合

诺如病毒疫情特征,且至少有2例是诺如病毒实验室诊断病例,可综合判断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疫

情。

5控制处置措施

5.1病例管理

5.1.1普通病例

中小学按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严格执行病例痊愈返校标准。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

完全消失后72小时,诺如病毒携带者应居家隔离至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

5.1.2重点人群

对于保育员、教师、食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的病例或诺如病毒携带者,应采取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

暂时调离工作岗位,连续2天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上岗。重症患者宜送医疗机构进行隔离

治疗。

5.1.3停课及复课

中小学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时,进行风险评估后可建议逐级(班级、年级、全校)实施停课措施。停

课期限届满后,经评估确定是否复课。复课后发生的病例,按新发病例进行规范管理。

班级疫情满足以下任一项,建议停课3天:

a)该班级当天新增诺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数达班级总人数的10%及以上;

b)该班级现症诺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数达班级总人数的25%及以上。

5.2消毒

呕吐物、物体表面、环境等消毒参见附录C。

5.3人群保护

5.3.1易感人群

中小学发生人员呕吐时,应迅速将其他学生疏散到相对清洁区域。

5.3.2硬件配备

中小学宜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

5

DB32/T4198-2022

5.3.3手卫生

按照WS/T699中要求进行手卫生,且手卫生时间不得低于20秒。

5.4疫情评估

疫情控制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暴发疫情及时开展分析研判,评估疫情是否终止。判断疫

情终止条件为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

a)传播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如停止供应污染水源或食品;

b)自最后一例病例隔离起72小时后未再发现新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

6

DB32/T4198-2022

附录A

(资料性)

表A.1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登记一览表

市区/县日期

事件信息

首例病末例病

接到报告涉及班级数

疫情名称例发病例发病暴露人口数发病人数住院人数传播途径是否停课(中小学填)

时间(中小学填)

时间时间

患者信息

临床症状

编性年发病日最多日最多是否采集标标本检测

姓名职业症状消就诊最高体温大便性

号别龄时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本结果

失时间情况(℃)状

次数次数

注:1.是否停课:有1个及以上班级停课填“1”,无停课填“0”2.传播途径:1=人传人,2=食源性,3=水源性,4=不明

3.编号:按流水号从1开始;4.就诊情况(可多选):1=门急诊,2=住院,3=自行用药,4=未治疗;

5.发热、恶心、腹痛:如有,请打“√”

6.大便性状:1=水样便,2=粘液便,3=脓血便,4=其他;7.是否采集标本:1=是,2=否;

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者签名:

7

DB32/T4198-2022

表A.2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标本登记表(病例、对照和食品从业人员)

年龄是否发病采样标本类型

标本编号姓名性别

(岁)发病日期日期粪便肛拭子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

8

DB32/T4198-2022

表A.3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标本登记表(食品和环境标本)

标本类型

标本编号采样日期备注

水样食品样环境涂抹样

*水样类型可参照填写:自来水、井水、河水、泉水、开水、桶装水冷水、桶装水热水、瓶装水等

填报单位:填报人:填报日期:

9

DB32/T4198-2022

附录B

(资料性)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编号(市字母缩写+县(区)字母缩写+01(顺次递增))

调查对象类别:(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4)对照

B.1一般情况

1、患者姓名:

2、性别:a.男b.女

3、年龄(岁):(周岁)

4、工作单位/中小学:

5、工作部门/班级/班组:

6、职业:(1)学生(2)教师(3)厨工,岗位(4)医护人员(5)工人(6)农民(7)

散居儿童(8)幼托儿童(9)其他

7、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或中专(6)大专及

以上(7)不详

B.2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描述)

症状出现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2、是否就诊:是□否□

3、初诊时间:月日时(上午/下午)

4、发病治疗经过(可多选):a.医院处方用药b.自行用药c.未用药

5、是否住院:①是②否③不清楚

B.3临床表现(注:症状出现及持续时间具体到小时)

症状与体征

首发症状(描述):6、腹痛⑴有⑵无□

1、发热⑴有⑵无□7、头痛⑴有⑵无□

体温(最高)℃8、寒战⑴有⑵无□

2、恶心⑴有⑵无□9、肌肉痛⑴有⑵无□

3、呕吐⑴有,最多次/天⑵无□10、咽痛⑴有⑵无□

4、腹泻⑴有,最多次/天⑵无□11、其他症状

5、腹胀⑴有⑵无□

B.4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在医院就诊病例有相关检测时填写)

检验项目检验结果

首次血常规WBC(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首次大便常规WBC(109/L)RBC(109/L)

10

DB32/T4198-2022

B.5流行病学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b.无□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一起上学d.一起工作e同活动f其他□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b.密切c.一般密切□

是否打扫或清理过他人的呕吐物或粪便:a.有b.无□

打扫或清理时间:月日时(或上午/下午)

打扫或清理时有无采取防护:a.有b.无□

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a.有b.无□

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

最后接触时间:月日时

2、发病前3天饮水史:

是否喝生水:1.是2.否□

饮用水来源:1.自来水2.井水3.河水4.泉水5.开水6.桶装水7.瓶装水8.其它□

3、发病前3天可疑食物摄入情况(食用可疑食物时填写,尤其是食用了蛤、牡蛎、贻贝等贝类、沙拉、

凉菜等食品):

食物名称进食场所或来源进食时间进食方式进食量备注

注:进食方式:热食/冷食,生食/半生食/熟食

4、既往有无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1.有2.无3.不清楚□

如有,接种日期:(年/月):年月记不清□

5、生活习惯

5.1饭前便后洗手:(1)每次都洗(2)有时洗手(3)偶尔洗手(4)从不洗手□

5.2是否用洗手液或肥皂:1.是2.否□

5.3喜吃生冷食:1.是2.否□

6、其他情况:

11

DB32/T4198-2022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及环境消毒方法

C.1总体要求

在消毒处理前,首先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隔离服或围裙、鞋

套,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消毒和清洁过程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处理结束后,彻底洗净双手。

C.2病人呕吐物、粪便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

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

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

把、抹布等工具,盛放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彻底冲

洗,才可再次使用。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C.3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含有效氯1000mg/L。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

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墙壁可直接用消毒剂按100ml/m2~300ml/m2用量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

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

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C.4衣物、被褥等织物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若不能即时消

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再作处理。

C.5食品用具

餐(饮)具和食品加工工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

毒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C.6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

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C.7医疗废物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一次性诊疗用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按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

C.8生活饮用水和供水设施

导致暴发的水及水源,应立即停止使用。对污染的供水管网、水箱、桶装水机、直饮水机进行消毒

处理,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100mg/L消毒液浸泡1小时,或50mg/L消毒液浸泡24小时,

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污染的水井需进行彻底消毒清掏后再开放取水。消毒时需保持余氯量为0.5mg/L

12

DB32/T4198-2022

以上,按水井的容量计算所需含氯消毒剂的量,加入井水中充分混匀,保持30分钟以上。抽出井水,

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立方水加含有效

氯25%的漂白粉150g~200g(含有效氯25mg/L~50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

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

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60分钟再排放。

C.9室内空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的空间也

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可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DB32/T4198-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调查处置.............................................................................2

5预防控制措施.........................................................................5

附录A(资料性)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各类登记表..................................7

附录B(资料性)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9

附录C(规范性)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及环境消毒方法.......................................11

I

DB32/T4198-2022

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调查和控制处置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

性和暴发疫情的中小学等场所开展调查处置工作。托幼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

或场所的诺如疫情防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S/T699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

WS/T772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疑似病例suspectedcases

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3.2

诺如病毒感染临床诊断病例clinicallydiagnosedcasesofnorovirusinfection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符合3.1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

3.3

诺如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病例laboratorydiagnosedcasesofnorovirusinfection

符合3.1或3.2且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阳性,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抗原检测阳性的病例。

3.4

诺如病毒携带者noroviruscarriers

依据传染病学(第9版)病原携带定义,诺如病毒病原携带者为粪便或肛拭子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

检测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体征者。

3.5

1

DB32/T4198-2022

重点病例keycases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的首发病例/指示病例、重症病例、住院病例、发病厨工和教

师职工等。

3.6

对照control

在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与病例同学校、同班级(宿舍、工种)、同性别的健康个体。

3.7

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norovirusclusters

3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例及以上20例以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

少2例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3.8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norovirusoutbreaks

7天内,同一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例是

实验室诊断病例。

4调查处置

4.1疫情发现、核实和报告

4.1.1中小学等场所发生呕吐和/或腹泻且达到WS/T772规定的传染病症状预警指标时,应2小时内以

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1.2属地疾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开展调查,根据疫情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情况)、病例的临

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疫情进行核实。

4.1.3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或出现1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

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4.2流行病学调查

4.2.1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

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人口信息等基

本情况,建筑分布、环境状况(通风、清洁状况、宿舍情况)、卫生条件、水或食物供应、教学活动等

相关情况。

4.2.2病例搜索

调查人员根据病例定义(3.1或3.2或3.3)通过查阅晨(午)检记录、缺课登记表、医务室门诊日

志、医疗机构就诊记录、学生主动上报、电话等方式进行病例搜索,必要时可逐个入班级主动搜索病例。

4.2.3病例调查

4.2.3.1每起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均应填写《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登记一览表》,参见附录A。

2

DB32/T4198-2022

4.2.3.2每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要至少进行10例病例和10例对照的个案调查,填写《诺如病毒感

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参见附录B。

4.2.2.3重点病例均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3卫生学调查

4.3.1食源性卫生学调查

食源性卫生学调查应包括:

a)疫情发生机构内供食堂日常运作管理模式、食堂数量和布局、供应餐次和食谱、供应范围、食

品从业人员岗位、资质和数量等;

b)凉菜、贝类等高风险食品的备餐流程,包括原材料、配方、加工用水、加工过程、保存条件、

运输和销售等。

4.3.2水源性卫生学调查

水源性卫生学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a)生活饮用水的来源(包括市政自来水、小型集中供水、河水、井水、桶装水、直饮水等)、供

应范围和频次等。如为二次供水,调查二次供水的方法、频次等。

b)水管网近期水管网破损、维修情况,和厕所管道有无交叉污染。

4.3.3人传人卫生学调查

人传人卫生学调查内容应包括:

a)调查场所被病例粪便、呕吐物污染情况,直接接触排泄物的人员、或在排泄物附近活动人员的

发病情况;

b)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及周边环境通风和清洁卫生现况,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设施等

配备及使用情况;

c)污染场所清洁消毒情况;病例的手卫生习惯;

d)病例发病后隔离治疗情况;

e)清洁人员在处理排泄物过程中是否有防护(戴口罩、手套等),清洁用品是否经常进行消毒等。

4.4标本采集和检测

4.4.1采样要求

采样要求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宜采集病例发病3天内样本;

b)若病例在10例以下,应全部采集,病例在10例以上,至少采集10例;

c)采集对象为病例(优先选择重点病例)、对照和食品从业人员,同时填写附录A中表A.2;

d)根据疫情调查需要,可采集可疑水、食品和环境等标本,同时填写附录A中表A.3。

4.4.2病人、对照和食品从业人员标本的采集

4.4.2.1粪便标本

每份标本5g或5ml以上,应直接放置于清洁、无菌、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4.4.2.2肛拭子标本

3

DB32/T4198-2022

采样拭子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后插入肛门内2cm~3cm处,再轻轻旋转拔出,立即放入含有3ml~

5ml病毒保存液的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弃去尾部,旋紧管盖。合格的肛拭子上应有肉眼可见的粪便残渣

或粪便的颜色。

4.4.2.3呕吐物标本

每份标本采集5g或5ml以上,应直接放置于清洁、无菌、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4.4.3食品和环境标本的采集

4.4.3.1食品样

食品采样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同时尽量采集可疑食品的同批次未开封的食品。如无剩余食品可用灭菌生

理盐水洗涤盛装过可疑食品的容器,取其洗液送检。

b)整个采样过程需严格无菌,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避免交叉污染。食品样品采集量一般在200g

或200ml以上,不足的应全部采集。各类食物采集方法为:

1)固体食品一般用无菌刀具或其他器具切取,但生鲜食品采样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形态完

整;

2)冷冻食品应保持冷冻状态运送至实验室;

3)液体食品采样前应进行搅动或振动,用无菌器具进行转移。

4.4.3.2水样

采集1L以上,桶装水、瓶装水等直接采集原包装,自来水应以无菌容器采集。

4.4.3.3环境涂抹样

采集厨房、厕所、教室、宿舍等相关场所的门把手、水龙头、操作台面、便池、玩具等物体表面涂

抹样品。用无菌拭子在病毒保存液里蘸湿,用力涂抹待采表面(最大面积100cm2)后,立即放入病毒采

样管中。

抹布类针织品可剪下一段置于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中。

4.4.4标本的保存、运送

标本采集后宜置于冷藏包(配备冰排),4小时内运至检测实验室。运输过程中需防止容器破碎、

洒漏、颠倒,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4.5实验室检测

采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或ELISA抗原检测。

4.5疫情分析判定

4.5.1描述性分析

及时录入收集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时间、地区和人群相关特征的三间分布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并绘制流行曲线,推断可能的暴露时间、方式和寻找病因线索。

4.5.2提出病因假设

4

DB32/T4198-2022

根据描述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病因假设,常见假设为人传人、食源性传播或水源性传播。

诺如病毒聚集或暴发疫情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传播途径。根据导致感染的病人多少分为主要传播途径和

次要传播途径。

4.5.3分析性研究

为验证病因假设,进一步查明疫情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析性研究,通常采

用病例对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在难以调查全部病例或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如

暴露人群容易界定(电子就餐打卡记录等)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

4.5.4疫情综合判定

根据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如疫情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信息均符合

诺如病毒疫情特征,且至少有2例是诺如病毒实验室诊断病例,可综合判断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疫

情。

5控制处置措施

5.1病例管理

5.1.1普通病例

中小学按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严格执行病例痊愈返校标准。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

完全消失后72小时,诺如病毒携带者应居家隔离至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

5.1.2重点人群

对于保育员、教师、食品加工等重点岗位的病例或诺如病毒携带者,应采取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

暂时调离工作岗位,连续2天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上岗。重症患者宜送医疗机构进行隔离

治疗。

5.1.3停课及复课

中小学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时,进行风险评估后可建议逐级(班级、年级、全校)实施停课措施。停

课期限届满后,经评估确定是否复课。复课后发生的病例,按新发病例进行规范管理。

班级疫情满足以下任一项,建议停课3天:

a)该班级当天新增诺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数达班级总人数的10%及以上;

b)该班级现症诺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数达班级总人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