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 27线虫动物门 09年秋季_第1页
动物生物学 27线虫动物门 09年秋季_第2页
动物生物学 27线虫动物门 09年秋季_第3页
动物生物学 27线虫动物门 09年秋季_第4页
动物生物学 27线虫动物门 09年秋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虫动物

Nematoda动物生物学2.7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蘅教授2.7线虫动物门〔Nematoda〕重点: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难点:线形动物的形成及特点以及原体腔的产生对动物体的影响。2.7.1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7.1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6〕排泄系统为原肾管演化而成的管型或腺型。排泄孔开口在腹中线前端。〔7〕神经系统由6条向前,6条向后的神经索和围绕食道的神经环组成。〔8〕雌雄异体,生殖腺是管状,螺旋形卵裂。〔9〕有寄生生活种类及自由生活种类。

蛔虫成虫成虫2唇瓣雄虫交合刺〔二〕体壁〔皮肌囊〕从外到内分3层:1、角质层〔角皮层〕:为表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结构的物质,其成份包括含蛋白质、糖类及少量类脂。分为:皮质层〔皮层〕——鞣化蛋白基质层〔中层〕基层〔纤维层〕——胶原蛋白2.7.2成虫的一般形态2.7.2成虫的一般形态3.肌层:为纵肌。线虫只能作蛇形摆动。蛔虫钩虫鞭虫2.7.2成虫的一般形态原体腔产生的意义:〔1〕有利于全身各个细胞的排泄、循环、呼吸等活动;〔2〕肠道可以在体腔中弯曲折叠,增大了消化吸收面积;〔3〕为排泄、生殖等器官系统的发育和分化提供了空间。2.7.2成虫的一般形态2.7.3幼虫和发育

个体发育中有幼虫阶段。线虫在发育过程中,角质层出现周期性脱落,叫蜕皮。体表的角质层以及前、后肠和阴道壁的角质层也一同脱去。蜕皮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长大。蜕皮仅出现在幼虫期,由神经环上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控制。蜕皮期间幼虫生长和活动停止,不食不动。2.7.3幼虫和发育

线虫的发育中,体细胞的数目总是恒定的。即孵化之后,细胞分裂一般就停止了,幼虫体积长大,只能靠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直接发育型:多为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自由生活幼虫〔L1L2〕在粪便和土壤中进行2次蜕皮发育到感染阶段。宿主主动吞食自由生活的L3或感染性虫卵,或被L3钻入皮肤而感染。肠道线虫多为此类。2.7.3幼虫和发育

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幼虫的前2次蜕皮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终末宿主通过吞食中间宿主或被中间宿主叮咬〔如昆虫〕而感染L3。寄生于组织的幼虫多属于此型。2.7.3幼虫和发育

幼虫和发育

2.7.4觅食和营养线虫动物具有完全的消化管,既有口,又有肛门。这样的消化系统使食物的进入孔和粪便的排出口分开,防止食粪相混,提高了消化效率。在动物演化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蛔虫横切

2.7.4觅食和营养

2.7.4觅食和营养

2.7.4觅食和营养觅食方式很多种线虫的口为简单的开口,仅有2-3唇瓣围绕直通入食道,它们以宿主消化道内粘液和初消化的食物、细胞碎片为食,如蛔虫等。觅食方式有的线虫口大,开口入口囊〔bucalcapule〕。口囊内还有齿,觅食时刮取宿主消化道粘膜块入口囊,分泌消化酶入口囊分解破碎粘膜。虫体还能分泌抗凝血素,当其移向新的咬附点后,被咬破的地方可持续流血供线虫觅食,如钩虫。觅食方式寄生于血液或组织的线虫那么完全以液体性养料为食物,如丝虫。2.7.5渗透调节和排泄

在动物的演化中,任何具有排除代谢废物的排泄系统,可能最初都是渗透压调节系统,其排泄功能是后来获得的。线虫的排泄器官有两种类型:1.腺型:是原始的类型,存在于海产自由生活的种类。通常由1-2个排泄细胞〔原肾细胞〕构成,位于咽和肠交界处或其附近的腹面。此细胞未形成细胞内管,但有一颈,以排泄孔开口于神经环附近的腹中线上。

2.7.5渗透调节和排泄

2.管型:由腺型演化而来。寄生线虫多具该型。通常由1个排泄细胞〔原肾细胞〕构成,细胞内形成复杂的细胞内管,分别向前和向后各伸出1对,其中向前的一对退化,向后的一对兴旺并纵贯在左右侧线中,两纵管间有一横管相连,构成“H〞形,横管再突出一短管,其末端以排泄孔通体外。2.7.5渗透调节和排泄

有的线虫幼虫具腺型排泄系统,成虫具管型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

线虫动物原体腔内体腔液处于封闭的体壁中,具有流体静力骨骼的特点,能将体壁纵肌收缩施加的压力向各方传递,从而形成运动。所以,体腔液也称为流体静力骨骼。线虫可进行弯曲、游泳、爬行和蛭样性等活动。2.7.6运动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种类经体表进行气体交换,并扩散到体内各组织中;寄生种类进行厌气性呼吸。

2.7.7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系统。原体腔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和钠、钾、氯、铁等多种元素,成为组织器官间营养物质运输、氧的运输扩散和代谢产物交换的介质。

2.7.8循环

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常雌雄异形。生殖系统是2条〔双管型〕或1条〔单管型〕连续的管。2.7.9生殖和再生2.7.9生殖和再生back2.7.10协调

1.神经在体前端有环抱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神经节,其中的神经节包括侧神经节、腹神经节。由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到体前端的感觉乳突,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包括背索和腹索各1条、背侧索和腹侧索各2条,其中又以背索和腹索最兴旺。2.7.10协调

所有神经索均嵌在表皮中。背、腹索那么被分别埋嵌于表皮向体腔内突出形成的背、腹线中。6条纵行的神经之间都有横向的神经相连。2.7.10协调

2.感官感觉器官不兴旺。有乳突、头感器和尾感器等。2.7.11化石纪录仅泄腺纲〔Secernentea〕线虫有化石纪录。2.7.12栖息地大多数线虫营自由生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少数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于动植物体内和体外。2.7.13经济重要性1.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外出,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蜕皮2次,沿气管至咽,再经食道、胃到小肠,再蜕皮1次,发育成为成虫。人从吞入虫卵至成虫再产卵止,约需60-75天。蛔虫寿命约一年。

2.7.13经济重要性1.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蛔虫生活在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受侵蚀。这是一种寄生虫适应性。2.7.13经济重要性1.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受其感染的儿童面黄肌瘦,发育不良,身体和智力发育均受影响。蛔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由于机械损伤作用、分泌物、代谢产物以及死后分解产物的毒素等作用,能引起宿主肠壁、肝脏、肺部等的病变和全身性过敏反响。病变以肺部最为显著,常有咳嗽、痰中带血、发烧、嗜酸性颗粒细胞增多,寻麻疹等病症。儿童受感染后尤为常见的是小叶肺炎,甚至引起死亡。假设短期内大量吞入感染性蛔虫卵,可引起爆发性哮喘,肺炎等。

2.7.13经济重要性1.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成虫在肠内吸收半消化食物,并分泌毒素,会刺激宿主神经系统,出现精神不安、失眠、烦躁、夜惊、磨牙、抽筋、神经痛、头痛等,甚至堵塞肠道。

2.7.13经济重要性

防治蛔虫: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和饮食卫生,防止食入感染期虫卵,加强粪便管理,已被感染的患者用山道年等药物趋虫。

蛔虫生活史2.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在我国热带地区〔两广、华南〕较多,雌体比雄体略大,具大而兴旺的口囊,其内有2对钩齿和1对板齿。雄体末端膨大为角皮形成的膜质交合伞。2.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成虫叮咬、吸附于宿主肠粘膜,并分泌抗凝素,使伤口流血不止;钩虫还有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惯,导致宿主大量失血,引起贫血、营养不良,肠溃疡、腹泻等消化道反响。2.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升结肠、回肠下段、直肠等,易在儿童间传播,分布广。蛲虫成虫乳白色,雌体长约10-12mm,雄体2-5mm。雌体尾部长而尖细,雄体尾部向腹侧弯卷呈“6〞字形。3.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蛲虫〕3.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蛲虫〕

亦可通过衣裤、被褥和尘埃感染。虫卵经胃入肠,幼虫在十二指肠孵出,脱皮2次又侵入盲肠等处成为成虫。从吞下虫卵道虫体成熟需半个月至一个月。雌虫在人体内生活时间一般为1-2个月。3.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蛲虫〕成虫寄生于人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膜腔、心包膜等处,尤以下肢浅部淋巴系统常见,使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象皮肿。还会导致丝虫热、乳糜尿等病症。4.马来丝虫〔Brugiamalayi〕斑氏丝虫〔Wucherriabancrofti〕

成虫交配后,卵胎生,产出时已是微丝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并在夜间周期性地出现于末梢血管中。当雌蚊叮人吸血时微丝蚴进入蚊胃,1-2小时后脱鞘,穿透胃壁,并在1-17小时内到达蚊虫胸肌发育成腊肠形蚴,然后进一步发育成丝状感染性蚴。成熟后移行到蚊的口器,当蚊再吸血时钻入人的皮肤,然后移至大淋巴管中,经3个月至1年后发育成熟产出微丝蚴。

4.马来丝虫〔Brugiamalayi〕斑氏丝虫〔Wucherriabancrofti〕斑氏丝虫引起的“象皮病〞

雌体长3-4mm,雄体不及2mm,人、猪、鼠等为其宿主,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成虫附着于肠壁。雌雄成虫交配后产胎生幼虫。幼虫经血液、淋巴分布到身体各处,只有在横纹肌中才可继续发育生长。5.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虫体卷曲,迅速增长,一般长1mm,可形成一囊胞〔包囊〕,直径250-500微米左右,内含1-2条幼虫,经6-7个月后,包囊开始钙化,幼虫可在其中生活达数十年。宿主吞食成熟包囊而被感染。幼虫脱皮4次,发育为成虫。

5.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

潜伏期能引起宿主恶心、呕吐、腹泻和出汗。幼虫迁移时会导致宿主全身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至幼虫结囊时,引起宿主水肿、脱水、血压下降。世界性分布,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5.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分为二纲,假设干目。〔1〕

尾感器纲〔Phasmidia或Secernentasida〕具有成对管状纵排泄管在侧线中,尾部有尾感器;雄虫具有一对交合器;大多数营寄生生活。a〕垫刃目〔Tylenchida〕:如小麦线虫b〕杆形目〔Rhabditida〕:如小杆线虫c〕线虫目〔Strongylida〕:如粪类圆线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d〕蛔目〔Ascaridia〕:如人蛔虫、猪蛔虫、弓蛔虫和禽蛔虫等e〕旋尾目〔Spirurida〕:如马来丝虫、斑氏丝虫2.7.14分类〔2〕无尾感器纲〔Aphasmidia或Adeno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