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_第1页
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_第2页
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_第3页
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_第4页
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共育启动仪式讲话稿为了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科学教育方法,3月26日下午,第二小学全体老师及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们齐聚第二小学,开始了一个多小时的启动仪式暨宣传学习会。会上,安桂华校长作了《牵手两代,共同成长,铸就孩子幸福路》的讲座。她从做人、学习两方面提出小学生必须要养成好习惯,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如何与处在青春期和逆反期的孩子贴心对话;如何摆脱因家长之前教育方法的不当,而造成的教育困境;如何在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或暂时退步时,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等方面提出了好方法好建议,让全体老师和家长都受益非浅。牵手两代,共同成长(讲话稿)主讲人:安桂华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讲座题目是,《牵手两代,共同成长,筑就孩子幸福路》。案例:有一次,当我问一位母亲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女儿时,这位母亲回答说,我用我母亲年轻时教育我的方法来教育我的女儿。这位母亲的回答说出了目前家庭教育难解的困境:就是现在的父母,用过去的方法,培养未来的人。如果用时间推算的话,也就是用30年前的教育方法培养30年后的人才,前后60年的历史差距,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做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如果仍然不更新的话,可想而知,用过去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未来将如何生存?虽然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前后一共有18年的时间在各级各类的学校里学习,而我们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生永远毕不了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占到50%—60%。家庭教育既然如此重要,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在家庭中可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第二个环节:开展家庭教育,做到三个了解。我想,开展好家庭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三个了解。第一要了解孩子,第二要了解自己,第三要了解教育。第一要了解孩子。1、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也有自己的尊言和思想,孩子不是一件物品、一件玩具,我们成人不能把他们当成任我们随意支配的附属品,当然更不能当成出气筒。请大家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如果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有独立性、能够在别人面前拥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成为他人的领导者,那么,你就要让他在家里就有自己的地位,得到最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如果你要培养一个懦夫,一个无用的人,那就打骂他、讽刺挖苦他吧。2、把孩子看成孩子,孩子是孩子王国里的国王;孩子是上帝带到家庭的客人。小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有他们特殊的需求,我们要充分地尊限制孩子的自由,家具的摆设也尽量考虑是否便于孩子活动。适量的运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是有帮助的。(5)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孩子进入集体生活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6)书写敏感期(3.5~4.5岁)。纠正的观点,书写并不代表写字,可以抓握大笔,如孩子的画笔等,真正的用铅笔写字需要在6岁以后。(7)阅读敏感期(4.5~5.5岁)父母可多选择读物,自己多读书,能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8)文化敏感期(6~9岁)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以丰富孩子的头脑。在每一个敏感期内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时,孩子是最容易接受的,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再对某一方面进行教育时会比较困难。比如狼孩的故事。案例:狼孩的故事。上个世纪20年代,在印度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跟在三只大狼后面。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小的约2岁。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小一点的孩子于第2年死去,大一点的孩子又活了大约7年的时间也死去了。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一样地嚎叫。大一点的狼孩子经过7、8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因为狼孩错过了最关键的各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即使通过很多年的教育,其智力水平也只不过相应于3、4岁的孩子。那么,比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进行教育是否可以呢?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关于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讲述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胞胎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实验者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每天训练15分钟,结果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格赛尔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要进行合适的教育,如果提前的话,会费力不讨好,如果错过教育机会的话,则很难弥补。4、孩子终究要成长为大人,他们终将独立地生活。我们全部教育工作都是为了这样的目标,都应当有利于孩子自己能独立应付各种问题,能创造和保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助长他们的依赖心、不思进取心、懒散心。漫画故事:啃老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的嘴里含着一个大大的奶瓶。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中,啃老族占到3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数字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案例:剥鸡蛋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这件事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也许这位母亲还后悔那天怎么忘记剥掉鸡蛋壳,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独立生存的权利。请大家切记,安乐窝培养出低能儿!有媒体报道,由于家长过分包办和溺爱造成:一个10岁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扣扣子,系鞋带。一名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迷了路,不知如何回家。一大学生与同学口角几句,竟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休学。启示: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学习也如此,父母或者老师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这无异于是还给孩子们独立生存的权利。请家长朋友们谨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与自己的孩子是以分离为目的,如果您真正地爱孩子的话,那就放开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吧!小结:了解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把孩子看成孩子,把孩子看成发展中的孩子,孩子终究要长成大人。第二要了解自己,父母要了解自己的角色。我们从人的成长过程来了解一下人的角色的转变情况。人出生在家庭中,成为一个女儿或儿子的角色;到了幼儿园、学校以后,成为同学的角色;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单位,成为同事的角色;谈恋爱的时候,成为恋人;恋爱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走向红地毯、洞房花烛夜后,成为妻子或丈夫;不小心生下孩子后,自然地转换爸爸妈妈的角色!分析:孩子无辜,不能选择父母,父母无助,上岗前没有进行培训,怎么办?家长们先上岗后学习。先说说母亲的角色。一个女人生完孩子便由妻子自然”升级”为母亲,这只是生理型的母亲,管孩子吃,喝,不生病的母亲,简单地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成为完整意义的真正母亲,我们就必须成长,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断学习。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母亲(家庭)给孩子的两个东西:无私的爱和活动的自由对无私的爱:尊重孩子的自己选择,无所回报,无附加条件,不同于溺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甚至是为了收买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家里什么活都不用干。”对自由的分析,先看一下别人怎样教育孩子:美国父母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他们不会代替孩子选择,而是给与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的道路,是孩子真正变成社会人的美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交给孩子开门的钥匙会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教给孩子种苹果、摘苹果要比直接给孩子苹果更为合适;给孩子鱼不如教给孩子钓鱼的方法。我们给孩子金钱不如教给孩子赚钱的方法更合适。什么样的母亲是孩子喜欢的母亲呢?温柔而有理智的母亲是深受孩子喜欢的,这样的母亲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你的孩子现在还小,你要最大限度地对孩子温柔、体贴;2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需要。但也不要事事依着孩子,你得判断一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你应坚持耐心,不发脾气的原则。3每天保持积极的情绪,不要向孩子流露难过的情绪;4不要对孩子忽冷忽热;5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很爱他;6孩子“呀呀”时你也得与他说话、交流;7孩子要星星时,你得理智、耐心地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8坚持与孩子一块儿玩;9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说完了母亲,再来谈谈父亲吧!父亲,不可替代的家庭角色。每个孩子都有父亲,但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父爱。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是对母亲的母爱进行的一种强化、配合与补充,也是减少母爱中负效应的一种巨大力量。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年轻的父亲们,掂一掂自己的份量吧!人们往往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父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用是在青少年时期。而事实上呢,父亲对自己的婴儿越是关心,越是更多地参与照料,那么婴儿在以后就越聪明、机灵、好奇、愉快,其智商往往也较高。因为父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是不一样的。母亲抱孩子主要是为了照顾他,竭力使他(她)安静,限制他的活动。父亲抱孩子则大多是为了玩.为了让孩子多认识些东西,多进行些探究。父亲较为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以及敢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和发展其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无疑能起到独特的作用。研究还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获得起重要作用。在男孩和女孩的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不尽相同。男孩子往往认为父亲是严厉的,专制的,喜欢显示权威,动用体罚;女孩子呢,大多认为父亲是宽厚的、仁慈的。总是在保护自己。在西方国家,包括在我们中国,越来越多的儿童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调查垦示,缺乏父爱会使孩子出现诸如烦躁不安、害羞胆怯、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缺乏自信、感情冷摸、游离集体、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所谓“父亲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因此,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孩子更不能没有父爱。要做个称职的爸爸.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都要热情地抱抱孩子2每天都与孩子至少玩一次!3每天都要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交谈!4每天表扬他(她)一次,哪怕小家伙听不懂!5每周与孩子及孩子的妈妈至少团团圆乐一次!在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画,图画很美,说明父母的教养到位,图画上有缺陷,肯定是作者有问题。小结:当父母不容易,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第三要了解教育。生活就是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吗?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在我们每一个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中,都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机会,比如,吃饭时可以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认识各种饭菜的名称,培养孩子吃饭的规矩;孩子睡觉前洗刷时可以教给孩子洗刷的顺利,先洗手脸、刷牙,再洗脚和屁股,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外出工作回来后,让孩子给自己倒一杯水,培养孩子孝顺的品德。到亲戚家串门,让孩子称呼别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孩子入幼儿园时可以进行的教育:入园方式的选择,根据距离幼儿园路途的远近做出选择,如果比较近的话,尽量步行或者让孩子骑车入园,锻炼身体并欣赏沿途的风景,增加认知;送孩子入幼儿园时,通过和老师的打招呼,和家长的道别,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周末:旅游,认识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到书店看书或者买书;到社会中去,走亲访友。特长班的适当选择,开发孩子的特长,逛超市的学习,独立选择商品,让孩子交钱,取物,空间方向感的识别,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田间耕作,了解农作物的特点;独立做事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把握了教育的实质,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孩子就是不是一件难事。第三个环节:如何做合格的父母。1.做德行兼备的家长,重视孩子做人的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主要是由父母来完成的。○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入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5个具体的特征:(1)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2)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3)信任自己的感觉;(4)有自由感;(5)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儿童的健康人格: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它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管理者经常会说一句话:“做事先做人!”家庭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摇篮,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从自我做起,从家庭中做起,教给孩子做人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为孩子以后走向美好人生奠定基础。2.做行动型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记得一位学前教育家曾经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举例:(1)礼貌示范。家庭生活中,夫妻2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以礼相待。尤其是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更是要注重各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貌问题。与邻里相处也要讲礼貌,要热情、友善。案例,孩子的礼貌习惯。每次到婆婆家吃完饭要回家时,我们2人都要主动的跟老人、哥嫂道别,孩子慢慢也形成了习惯,每次走时会逐个屋里跑到大家面前去给每个人说再见。(2)学习示范。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知道学习,但是我想知道,作为父母,你们给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了吗?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每天回家以后,父母都要读书,以此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如果能够真正的读到书里面更好,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或者不识字,不要紧,拿本书或报纸,装着看书也可以,每天坚持10分钟。用这种办法培养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3)孝顺示范。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的启示。举例:老人生病伺候在床前,经常陪老人吃饭拉家常,时间长了不见老人打个电话问候……(4)习惯示范。父子赶牛的故事。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有经验,坐在前面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马上转弯!。启示: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医生将看到什么的故事。一个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进行全面的洗刷,而且每天要洗内裤,有一天,他真的不想洗内裤了,他的妈妈就对他说“你想,假如你明天不小心被车撞到了屁股,需要到医院去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让你脱下你的内裤,如果你今天不换洗内裤的话,医生会看到什么?”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就自己洗内裤了。父母在家庭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用完东西以后要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勤洗澡,勤更衣,以此影响孩子。当然卫生习惯的培养适度就可以,不需要过分讲究,例如有的人在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要放上拖鞋。案例:孩子进门换拖鞋的故事。3.做懂得索取的父母,教孩子懂得回报。有一年,在南京大学公告栏里有一封署名“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信上说:催款信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工整清楚;谈恋爱后,言辞急迫、语调诚恳的催款信一封又一封,家中生活窘迫,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为要钱甚至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父亲在信的末尾这样写道:“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儿子了!”当时,针对这一事件,各大媒体、各大高校纷纷展开讨论,谴责之声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那位大学生儿子,可是,我看了报道却另有一番感慨:究竟是谁让这位辛酸父亲变成了大学生的儿子的呢?毫无疑问是这位父亲,是他没有把儿子教育成一个儿子!他自酿的苦酒到头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喝!其实,何止是这一位父亲!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家长只一味地为孩子付出,孩子习惯了从父母那里索取,没有人教会孩子回报。案例:一个孩子的零食,每次都会拿出来和成人一起品尝。所以,真正为孩子负责任的家长,一方面在为孩子付出的时候,要懂得向孩子索要回报;另一方面要挖掘孩子自身的动力,让孩子为自己的成长负责。4.做放手的家长,相信孩子能行。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母亲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作为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1)相信孩子,他们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当孩子蹲在垃圾桶旁凝神观察的时候,当孩子试图把满地的杨树叶子打扫干净的时候,当孩子努力把沙坑灌满水的时候,当孩子把电灯开关反复按动几十次的时候,当孩子把被子铺在地上躺在上面打滚的时候,当孩子在雪白的墙壁上涂鸦的时候,当孩子试图向电源插座中插入一根铁丝的时候,我们家长都干了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在用他们能够找到的所有方法来探索客观世界,从中寻找答案。他们在思索,他们在学习。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去干扰他们。当他们自己完成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脸上挂着轻松的笑意。而当我们频繁打断他们的工作之后,他们的探索热情会急速冷却,变得冷漠和麻木,这时候,我们又会指责他们不动脑子,只会偷懒。案例:孩子玩水的故事。孩子的拼图游戏。(2)相信孩子,他们有极高的工作热情。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工作是孩子的第一需要。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会迫切地要求工作。工作是有目的性的,不同于游戏。孩子的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他们的目的都是要解决面临的问题。一个秋天的早晨,一个小男孩看到了满地的落叶,他突然想把它们捡拾干净,一番努力之后,一片地面露了出来。然而,一阵风吹过,刚清理出来的地面又落满了树叶。男孩没有放弃,继续捡拾树叶,然而又一阵风过后,地上又被树叶覆盖了。当男孩意识到很难达到目的的时候,他请爸爸帮忙,然而父子两人的努力仍不能奏效,男孩哭了起来。爸爸告诉孩子“别费劲了,回家吧”,然而孩子想出了一招,他让爸爸使劲地摇树,把树叶摇落下来,当地上的树叶被捡拾干净,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孩子长大了,当他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回忆儿时捡树叶的情景,“困难总会被克服的”这是儿时的经历所给予他的启迪。凑巧的是,有人对30多位成功的企业家的成功素质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共性,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仔细观察我们的孩子,他们每天都在忙碌地工作:孩子会反复帮洋娃娃穿脱衣服,体验当父母的乐趣;他们会试图从奶瓶的底部插入吸管,创造一种新的喝奶法;他们会向沙坑中不停地灌水,想把沙坑灌满;他们会打开摇控器的开关,扒出里面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