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第1页
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第2页
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第3页
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第4页
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一、有机农业的概念与意义1〔一〕有机农业的概念1〔二〕有机农业的开展意义1二、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的背景与历程2〔一〕开展背景2〔二〕开展历程3三、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现状5〔一〕开展概况5〔二〕品种与空间分布5〔三〕有机农业经营模式7〔四〕经营者的动机与关注点8〔五〕销售渠道10四、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的问题11〔一〕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滞后,效劳体系不健全11〔二〕本钱高、效益低11〔三〕有机产品销售困难11〔四〕诚信保障体系缺乏12〔五〕市场不标准,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12〔六〕政府支持力度不够13五、四川省有机农业开展分析13〔一〕种养业开展根底13〔二〕有机产品认证情况13〔三〕SWOT分析15六、有机农业开展的趋势与展望16〔一〕开展趋势16〔二〕前景展望17七、有机农业产业链投资时机分析18〔一〕植物源生物农药18〔二〕乡村有机生态旅游业19〔三〕有机产品营销推广代理20〔四〕CSA模式开展有机农业21案例:江西万载县有机生态旅游业23一、有机农业的概念与意义〔一〕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开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食品是与有机农业紧密关联的概念,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而且获得了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可食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二〕有机农业的开展意义1.可以向社会提供平安的环保食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防止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平安,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2.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不超过10-30%,其余大量流入环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进入江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农药在杀病菌害虫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虫的抗性,杀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结果引起病虫再猖獗,使农药用量愈来愈大,施用的次数愈来愈多,进入恶性循环。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轻污染,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3.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随着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农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受关税调控的作用愈来愈小,但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控制愈来愈大,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可能打破壁垒。有机农业产品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因此开展有机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4.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机农业是种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虫问题难以解决,还需要有全新的观念。因此开展有机农业可以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村可持续开展。二、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的背景与历程〔一〕开展背景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开展迅速。2006年中国有机认证的农业面积已经到达230万hm2,跃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200多万hm2野生采集面积获得认证,有机转换农田110万hm2。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的主要因素是:〔1〕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中国参加WTO给中国有机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遇;〔2〕食品平安事故唤醒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平安的高要求,国民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3〕商场超市销售网络的快速开展为有机食品提供了有效的销售渠道;〔4〕《食品平安法》的出台,有机产品认证规程的严格以及标识使用的管理规定增加了有机产品的可信度。我国有机农业目前开展首先与有机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有关,其次与当地企业的市场超前与开拓意识有关,再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相关。目前,我国有机农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市场开展速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市场容量增加迅速,产品品种以及产量开发加快;〔2〕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处于市场的导入期;〔3〕不同区域比拟优势初步显现,局部地区已形成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集中产区。总体来说,中国的有机农业和兴旺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占食品总量的市场份额缺乏0.2%,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消费市场份额不大。〔二〕开展历程1.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展。1989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参加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1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开展到30多个。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向荷兰SKAL认证机构同时申请了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的有机认证检查,认证合格,随后获得了该机构的有机颁证。这是中国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同步开展。2.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根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1992年,农业部组建“中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提出将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到2002年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到达1756家,产品总数为3046个,其中“AA级绿色食品证书”60多个,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1994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开展中心(OFDC)”,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成为行业标准。2002年,中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COFCC制订了《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准那么》,2003年,全国120多家企业通过了COFCC的认证。3.标准快速开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公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标准化阶段。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国外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数超过500家。三、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现状〔一〕开展概况2007年底,全国约有2500余家有机生产企业,共有有机农业生产面积358.6万hm2,有机农业转换面积15.82万hm2,合计约374.42万hm2,占国内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4%左右。与兴旺国家,如澳大利亚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13%、瑞典11%、瑞士8%等存在较大差距,这也说明未来中国有机农业有着巨大的开展潜力。2007年,国内有机产品市场零售额约为7.5亿美元,占国内食品消费额0.02%左右,距离欧美兴旺国家的3%~5%仍有巨大差距。有机食品出口值为3.5亿美元,占中国食品出口总值的1.2%。目前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在国内的有机产品市场中,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占到销售额的40%,年增长率平均在8%以上,增长速度很快。〔二〕品种与空间分布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各省区,西部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近年来有机畜牧业开展势头良好〔表1〕。表1中国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名录和主要分布地区类别品种主要分布地区谷物杂粮类小麦、大米、玉米、大麦、荞麦、燕麦、薏米等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内蒙古、河北、北京等豆类大豆、绿豆、红小豆、芸豆、黑豆、青豆等黑龙江、内蒙古、辽宁、贵州、河北等蔬菜类保鲜蔬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共计200多个品种山东、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广东、江西、云南等水生植物类莲藕、慈菇、水芹、茭白等江苏等茶叶类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苦瓜茶、茉莉花茶等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蜂产品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等黑龙江、江苏、河南等乳产品类鲜奶、奶粉等内蒙古、青海、辽宁、吉林等油料作物类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亚麻籽、油茶籽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子仁、坚果类白瓜子、葵花子、板栗、核桃、杏仁等内蒙古、云南、北京等经济作物类棉花、亚麻、蔗糖等新疆、云南等笋类春笋、笋干、雷笋、小竹笋、盐竹笋等浙江、福建、江苏等水果类苹果、梨、西瓜、葡萄、菠萝、西番莲、猕猴桃、脐橙、枇杷、大樱桃、水蜜桃、山楂、柑橘等安徽、福建、上海、江苏、江西、河北、广东、北京等中草药类甘草、五味子、灵芝、灰树花、大叶芹、刺五加、防风、柴胡、黄芪、冬虫夏草、雪莲、大黄、面参、人参果、贝母、羌活、不老草等青海、吉林、河南、新疆等野生植物类蘑菇、蕨菜、松子、棒子、山核桃、蓝靛果、山梨、天麻、香榧、苦菜、山葡萄、富硒菜、苦丁茶、绞股蓝茶等吉林、黑龙江、广西、安徽、河北等调料类八角、生姜、花椒等山东等调味品类酱油、面酱、豆瓣酱等上海、山东、湖南等家畜类猪、牛、羊、驼等辽宁、青海、内蒙古、云南、吉林等家禽类鸡、鸭、鹅等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淡水水产类鱼、蟹、虾等浙江、内蒙古、江苏、安徽、重庆等海产类鱼、紫菜、对虾等江苏、浙江等粮油加工制品类各类豆粉、米粉、麦粉、玉米粉、各类豆制挂面和蛋白、各类豆油、各类豆制品以及大麦茶、玉米茶、山茶籽油、魔芋制品、仙人掌面等山东、云南、辽宁等畜禽、海产加工制品类猪肉、牛肉、羊肉、光鸡、紫菜片等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山东等花卉玫瑰、兰花等辽宁、山东等食用菌灰树花、香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趟子蘑、元蘑等云南、河北、吉林、浙江、黑龙江等〔资料来源:张新民,陈永福,刘春成.中国有机农业开展现状和前景[J].农业展望,2009〔4〕。〕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和江苏等东部省份占较大优势;从开展速度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兴旺省份,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来开展迅速;从产品种类来看,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水产品和野生采集产品;从有机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目前有机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相当缺乏,野生采集产品增长较快。〔三〕有机农业经营模式有机农业大多与传统农业加工经营模式不同。由于有机农业认证标准中对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链条中的质量控制,从事有机农业的公司大多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基地带动农户”、“市场连农户”等经营模式开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和拓宽,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其中,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有机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总结我国各地有机农业经营现状,有机农业基地主要有以下生产模式:〔1〕自有生产型:有机农业经营企业自行管理并控制生产。通常企业有长期租赁的土地,雇当地农民在农场工作,并聘有自己的驻地管理监督人员。目前大多数有机农业生产企业以自有生产基地为生产核心和开发中心,随着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增强,再通过合同或合作社方式扩展生产。没有自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都希望以这种模式来减少额外的管理本钱,这其中有用来说服签约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并对其进行培训的本钱,也有开发、监督和管理当地签约农户的投入。由于投资兴建自有生产基地本钱太高,大多数拥有自有生产基地的企业都通过与农业公司、合作社或当地农民进行合同生产来扩大有机生产。〔2〕合同生产型:企业通过个人或村委会将其全部生产以合同方式承包给当地农民,而农民的土地那么以与“自有生产”相同的方式获得有机认证。这些合同安排通常包括合同企业提供投入,如生物农药、有机化肥、技术和管理帮助等。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建立了稳固和互惠的合同关系,使得销售和收益有了保障。〔3〕“自有生产”与“合同生产”混合型:这是一种新型模式,以自有生产为核心,通过与当地农民或合作社订立合同,扩大生产,降低了投资和单位经营本钱。〔4〕农民合作社型:目前该模式不太普遍,因为缺乏建立该模式的管理资源。〔四〕经营者的动机与关注点经营者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理由主要包括:市场前景广阔〔50%〕、有利于获得环境可持续性开展〔10%〕、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10%〕、有利于获得政府支持〔10%〕、有利于带动经济开展和农民增收〔10%〕、有利于更快的获得经济效益〔8%〕。图1有机农业生产的理由〔数据来源:孙红军等.有机农业在中国〔上篇〕[J].蔬菜,2009〔8〕〕从有机农业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来看,经营者最关注的问题包括:市场推广与出口〔50%〕、国家的相关产业鼓励开展政策〔40%〕、对有机农业技术的开展及产品质量控制〔l0%〕。图2经营者关注点〔数据来源:孙红军等.有机农业在中国〔上篇〕[J].蔬菜,2009〔8〕〕以上数据说明更多的有机农业经营者看重的是未来的产业前景,而非短期经济利益。有机农业最早是由出口需求拉动开展,国内市场尚未走向成熟,消费者对高价格的有机产品接受度面临着挑战,带来了有机产品销售的困难。从产业政策方面看,目前的根本状况是有机农业经营门槛高,政策扶持不到位。〔五〕销售渠道目前有机农产品主要有3种销售渠道,分别是商场、超市和专卖店〔62%〕、礼品市场〔16%〕、直销与网络销售〔15%〕,其他销售渠道的比例仅为7%。图3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数据来源:孙红军等.有机农业在中国〔中篇〕[J].蔬菜,2009〔9〕〕商场、超市和专卖店:商场和超市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主要渠道,开展前景良好。在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许多有机农业品牌设有专门的销售柜台。礼品市场:礼品市场是有机农产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这些作为礼品的有机农产品往往需要进行专门包装,主要通过直销或专门的分销网销售。直销与网络销售: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农场直销还是网络销售都未成气候,仅占总收入的很小一局部。然而,企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并为消费者提供一手信息的方式成为企业的整体推广策略的一局部。四、我国有机农业开展的问题〔一〕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滞后,效劳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业生产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规农业的生产技术作为保障,有机农业生产面临着病虫害防治、土壤培肥、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等诸多难题。我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和科研开发缺少工程与经费,国内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也较少,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的研究、开发和咨询,影响有机农业持续开展和水平的提高。〔二〕本钱高、效益低与工业和效劳业相比,农业天然是弱势产业,效益低、周期长。有机农业由于杜绝了农药、无机肥料、激素等非生态因素,而有机农业的人工本钱、时间本钱比普通农业更高。根据有机农业经营者的反映,与普通农作物相比,有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漫长,且产量低,产品外形较差。我国有机农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导致单位生产本钱高,加上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效劳体系不健全,销售本钱更高,致使我国国内市场有机农产品价格偏高,影响有机农产品的普及和市场容量的扩大。〔三〕有机产品销售困难一般来讲,用有机方式生产的农产品,比同种类型的普通农产品要贵一倍,甚至两倍。在目前国内消费者收入没有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有机农产品的购置群体主要还是集中于中产和富裕阶层。另一方面,目前城市物产普遍丰裕,在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中,要让消费者偏好有机产品,市场引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展开。销售渠道不健全是导致有机农产品销售难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绝大多数有机生产企业把精力用于有机认证和基地开发中去,但是忽略了对市场的开发和教育,导致局部有机农产品一上市就滞销的现象发生。根本原因是许多企业对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定位不明晰,销售渠道建设力度缺乏。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培育出品质上乘的有机产品,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销售网络去推广。〔四〕诚信保障体系缺乏有机农业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缺乏了解,要使消费者广泛认识并接受有机产品还需要做大量的有机农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公布以来,我国有机农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开展速度,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也有可能是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产生疑心。如果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不严格按照标准开展检查认证活动,就会导致不合格的有机产品进入市场,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导致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失去信心。因而,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有机农业的基石。〔五〕市场不标准,假冒有机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国内有机食品市场还处于开展初级阶段,市场监管的手段不够完善,力度不够大,没有形成标准有序的市场体系。由于有机农产品很难直观判断其真伪,消费者消费后也难以感觉其和常规农产品的区别,这给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有机产品长期不能表达其真正的价值,如果有机产品的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信任,那么有机农业不但不会开展,反而会逐步萎缩,直至消失。〔六〕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有机农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内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而多数兴旺国家为了鼓励有机农业,制定对本国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咨询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支持,其依据就是开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但在我国,由于有机农业开展规模偏小,水平较低,本钱收益率不高,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态度不坚决,支持力度不够,扶持面较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主体经营有机农业的信心。五、四川省有机农业开展分析〔一〕种养业开展根底四川省农业气候资源比拟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分,春早秋迟,雨热同季,四季清楚,加之土壤比拟肥沃,土壤结构良好,因而易于耕作,适宜多农种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苕、玉米、大麦、青稞、燕麦、粟等,豆类有大豆、绿豆、胡豆、豌豆、菜豆、扁豆、刀豆、泥豆等,薯类有红苕、洋芋、芋头、山药、魔芋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甘蔗、蚕桑、水果、茶叶、蔬菜、烟叶、麻类、花卉、药材和经济林木等。四川是全国的畜牧业大省,其地位十分突出。除生猪外,还有肉兔、水禽、蜜蜂等许多开展指标,不仅位居全国第一或名列前茅,而且占全国的比重大,对全国的奉献大,影响都很大。〔二〕有机产品认证情况根据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四川省共有36家企业累计340个产品〔含重复〕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产品类别包括蔬菜、茶叶、粮食等11个类别,有机产品总产量达17.39万吨〔表1〕。表1四川有机产品认证情况序号产品类别数量〔个〕产量〔t〕1蔬菜123124082食用菌4614233茶叶4012894蜂产品3986445粮食27182546加工1031267水产品106608水果942379豆类977310油料546311中药材315112其他1912250213合计340173930四川省有机农业开展比拟滞后,有机农业的规模较小,水平不高。在全国有机农业行业中,四川省的地位并不重要。由表1可以看出,四川有机产品种类分布不平衡,有机产品主要集中于蔬菜、食用菌、茶叶、蜂产品这4类。经济价值较高,且种植较普遍的的水果类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很少。养殖业中,目前只有10个水产品成功获得了有机认证,而四川养殖量较大的畜禽类产品在有机领域尚处于一片空白。此外,农产品加工品获得的有机认证少,只10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的滞后。〔三〕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1〕环境:四川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开展,许多地区病虫害压力较小,非常适合有机农业开展。〔2〕农业结构:长期以来,四川农业结构是个体小规模经营、劳动密集型和可持续耕作,非常适合劳动密集型作物,如茶叶及蔬菜。〔3〕国家层面的有机法规框架:进一步开展过程中,将会标准国内相关市场,为有机农业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2.劣势〔Weakness〕〔1〕环境:局部地区病虫害水平较高,不知合有机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迫使有机农业开展高度依赖生物农药。〔2〕公信力:少数有机不法经营者损害了整个有机行业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外部环境。〔3〕农民技术水平:有机生产系统的知识水平总体低下,管理经验普遍缺乏。〔4〕支持效劳:缺乏专业的支持产业,如生物农药、有机种子、咨询机构等。〔5〕消费者认知: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了解缺乏,信心缺乏。3.时机〔Opportunity〕〔1〕扩张:在环境适宜的地区可持续开展有机农业。〔2〕认证认可:标准标准化,机构增多,认证方便。〔3〕国内市场:食品平安以及各种环境可持续性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有机农业。〔4〕国际市场:参加WTO,利用快速成长的国际市场,开展符合国际有机认证标准的特定产品的出口。〔5〕农村开展:通过高附加值及劳动密集的有机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开展及转型。4.威胁〔Threat〕〔1〕生物农药:目前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少,产品供给量缺乏,但有机农业对生物农药的依赖性较强。〔2〕过高价格:小规模有机生产的高本钱恶性循环,限制了对有机产品的竞争性零售定价,从而降低了消费需求。〔3〕物流本钱:在偏远而自然适宜的生产地区开展有机农业会增加有机产品的物流运输本钱。综上所述,四川有机农业面临良好的开展前景,特别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平安监管的进一步严格,有机农业将会得到更为广阔的舞台。然而,在有机农业的开展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根底设施配套缺乏,有机农业生产及加工技术支持缺乏,少数不法分子对整个行业形象的破坏等。六、有机农业开展的趋势与展望〔一〕开展趋势1.有机农业生产逐步标准有序,开展速度加快随着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在完善和开展,政府和社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在增强,我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进人标准开展时期。在国内外市场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有机农业正在进入快速开展时期。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将可能到达600万~1000万hm2,保持着有机农业面积世界第二的地位。2.有机农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开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中国将逐步改变种植业独大有机农业格局,特别是有机畜牧业和有机水产业将得到快速开展。目前,通过认证的有机畜禽包括鸡、羊、猪、牛、马、骆驼、驴、鸭和兔等。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有机畜牧业快速开展的时期。2006年,我国有机水产总产量接近11000t,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22%,预计未来十年,这一比重将超过2%。除此之外,有机农业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业前端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行业会随意有机农业的开展而取得规模和质量上的突破。有机农业的咨询效劳行业也将逐步启动,并向前开展,为推动有机农业的开展做出积极奉献。3.国内市场走向标准,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市场标准化是未来有机农业开展的前提和根底。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机农产品,预计未来十年,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到达0.3%~0.5%,将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未来10年,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到达10亿~37亿美元,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那么有望到达3%。〔二〕前景展望我国有机农业开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地域辽阔,传统农业根底好,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根底,开展有机农业具有较低的本钱优势和品种丰富的优势,面临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和已经开始启动、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有机农业开展前景光明。随着人们对食品平安问题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对有机食品需求偏好的增强,有机食品市场将迅速开展。毫无疑问,投资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开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社会资金的重点投入领域。七、有机农业产业链投资时机分析〔一〕植物源生物农药从有机农业开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植物类有机产品始终是有机农业开展的重点。由于有机农业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这对有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果无法控制,而且产生的附加问题多,人工防治的劳动力本钱高,生产效率低下。目前,除了高海拔地区的个别农作物的有机生产之外,我国有机农业的其他所有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生物农药。而我国农药行业,目前仍是化学农药居于主导地位,而生物农药供给量小,企业规模较小,技术体系不成熟,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开展的需要。因此,生物农药的开展面临着较好的开展机遇。植物源生物农药是利用植物根、茎、叶等局部经粗加工或提取其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剂,用于防治作物的病、虫、草害。国内主要商品化植物源生物农药品种有除虫菊、鱼藤酮,苦参碱,印楝素,烟碱等。植物源生物农药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广泛存在,资源丰富,并因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高、有害物质难以对其产生抗性、又易和其他农药相混配等优点备受关注。植物源生物农药原料均为山区再生植物资源提取液,提取有效成份以后的废料可以粉碎加工成生物肥料,因此,植物源生物农药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产品品质,支持农业可继续开展,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目前,植物源生物农药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普遍很小,缺乏研发和生产能力,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植物原料零星种植。植物源生物农药的年产量约为10万吨,仅占全国农药消费的0.5%,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供给的缺口很大。随着有机农业的快速开展,植物源农药需求迅速增加,植物源农药在农药行业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投资植物源农药面临着绝佳的开展机遇。〔二〕乡村有机生态旅游业尽管有机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固有的技术缺陷难以克服,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始终受到限制,仅仅依靠有机农产品销售,经济效益有限。有机农业价值的综合开发利用,比方将农业产品价值与旅游价值、科研价值、教育价值等其他价值相叠加,往往能带来数倍的经济回报。目前,开展乡村有机生态旅游,把有机农业作为根本载体,实现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开展,已经成为少数地区或企业有机农业价值综合开发方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例如江西万载县有机生态旅游业、上海多利有机农庄等。乡村有机生态旅游是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为前提,以亲近大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主要思路是以有机农业技术为推动力,以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开展原那么,通过合理规划园区布局,挖掘本地特色,不断创新,开发新品种,推动有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把科技示范园建成具有有机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渡假、有机生态科研、教育,以及娱乐、健身、保健等多项功能,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有机生态旅游园。有机生态旅游的经营思路是:依托良好的天然生态资源和开展较成熟的有机产业,将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以展现有机生态环境、有机农业科技、推广有机品种及进行有机农业科普教育为出发点,通过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有机生态环境及产品,从而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乡村有机生态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和阶段,它是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乡村旅游开展的必然趋势。乡村有机生态旅游深受广阔消费者欢送,尤其是乡村旅游风气较浓的地区,又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非常值得投资。〔三〕有机产品营销推广代理有机产品销售困难,是制约有机农业开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一方面,有机产品价格高、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知程度和信心缺乏,这是有机产品销售困难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重生产和认证,轻销售,不注意构建销售渠道,这是有机产品销售困难的主观原因。目前,有机产品市场推广活动的最常见形式是展览会和媒体广告,针对终端消费者的直接推广活动不多,但这是经营者未来开展市场推广的侧重点。国内有机农业经营者普遍在有机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市场营销方面往往缺乏专业性。因此,专门企业从事有机产品营销推广,效劳于有机农业产业链条,实现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化分工,面临着较好的投资时机。从市场反应情况来看,有机产品专营店是有机产品终端营销比拟有效的形式。有机产品专卖店在许多一线城市都能见到,但经营时间一般不长,经营状况不佳,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者缺乏终端零售经验,没有掌握农产品营销规律,另一方面是经营者对有机行业和开展态势欠缺认知,对自己经营的产品把握不准。当前的困境实际上为新机构从事有机产品营销推广代理指明了方向。面临有机产品专营店的窘境,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善:第一,有机产品知识的学习与传播;第二,结合当地市场,明确定位和开展战略;第三,对有机产品专营店进行升级。而有机产品专营店的投资经营,应该从小做起,保证品质,注重理念,不可贪图规模。其投资少、管理方便的特点利于行业内新进机构的启动。新的机构从事有机产品专门化营销推广代理,可以克服生产技术上的劣势,发挥营销的专业化优势,采取灵活的方式与有机产品生产者开展合作,既能分享有机产品的利润,又能躲避风险。〔四〕CSA模式开展有机农业CSA模式,即“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瑞士,是消费者为了寻找平安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货上门的农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开展,我国已经引入,并日益开展壮大,取得了一些经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范围内CSA模式运作的机构和个人已近达百家,涉及到全国三十多个城市的消费者群体,并呈现出符合外乡化与“在地”特点的多元特色。CSA模式一般面向高档社区,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对食品平安有着较高的要求,只要产品品质有保障,他们愿意为有机农产品支付高价格。在CSA模式下,一般在农业生产开始前,农业经营者就与社区达成了协议,由经营者定向提供平安健康的农产品,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之前就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经营者利益有保障。而对于社区居民来说,CSA模式能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消费者掌握了更多关于最终产品的的生产和质量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平安的农产品。CSA模式下,消费者和生产者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互助合作,通过城乡互动与可持续生活的多元化实践,以实现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生态环境、社会信任等在内的“多赢”。CSA模式非常适合有机农业经营,一方面,CSA模式能使有机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目前的CSA模式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只能在有条件的城郊区开展,并且社区的规模和农业规模都应有一定限制,否那么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矛盾,而这正好符合有机农产品产量受限,消费客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消费者的特征。除此之外,CSA模式运行过程就是一个城乡互动的过程,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明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案例:江西万载县有机生态旅游业结合有机农业和民间文化特色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江西省万载县位于赣西北边陲,锦江上游、武功山脉之北、九岭山脉之南,境内西、南、北三面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东部平原沃野,阡陌连绵,“三江两河十八水”网络全县,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进入万载,犹如进入“天然氧吧”。该县是山区县,工业污染少,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江西省毛竹产区和江南重点林区。万载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三十把”生态旅游区,区内山峦叠嶂,翠峰环立,湖光山色,景色怡人;有雄伟壮观、气度恢弘的四十里“火烧壁”名山;有省级九龙自然保护区,美丽灵动的九龙漂流;有近万亩绿色葱茏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300多种;有蜿蜒4000米、被评为“江西十大特色美景”之一的“华东第一洞”竹山洞,洞内有神奇怪异的奇石飞瀑,洞外有天马山山体卧佛、四千亩石笏石林和富硒温泉,相映成辉,奇观天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红色旧址;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口傩与花炮制作技艺、夏布制作技艺、得胜鼓,等等。一、把开展有机农业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点万载具有开展有机绿色食品原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足这一县情,该县按照“有机立县,生态富民”的开展思路,举全县之力开展有机农业。经过十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全县有机种植面积已达25.4万多亩,约占全国的3%;有34个品种取得了美国、欧盟、德国、日本的有机食品认证;全县已建立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达2.6亿多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全国四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荣获“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称号。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万载)有机农业高层论坛和全国有机农业技术研讨班。有机农业真正成为了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资源的结合,成为万载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该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开辟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富有竞争力开展新路。在有机农业不断深化过程中,万载依托这一产业,逐步对产业链进行延伸。突出将有机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规划建设了“五区一园一村”开展有机生态乡村旅游:(1)生态观光区。在原始的生态环境根底上,组建一个“农-林-牧-渔-沼”完整的生态观光系统。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规划生态农业带,让游客体会现代科学给生态农业带来的飞跃;建设好一个森林公园和野生物展览馆,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按“河坡种草、河内养鱼、河岸休闲”的思路设计和建设好“一河两岸”景观带,使旅游者在“一河两岸”的旅行中享受到“绿草青青,绿水油油,鱼儿嬉戏,杨柳依依”的惬意。(2)有机农业示范区。按照环境生态化、农田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种田科学化、操作规程化、产品国际化的要求做好示范区整体规划。将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既是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又是先进农业技术、优质农产品示范推广基地。同时成为青少年、城市中小学生的重要科学普及素质教育场所。为使内容更丰富、教育更有广度与深度,配套建设农业标本和活体网室、农史博物馆等工程。(3)水面养殖与水上娱乐区。合理规划园区1200米河流和3000米渠道,巧妙布局、合理划分,区内建成“三个区”,即立体养殖区、水生物欣赏区、河边垂钓、溪中涝鱼水上娱乐区,增强水上娱乐性与趣味性。(4)生态畜牧区。建设一个200多亩的生态畜牧区,畜牧区的规划要求集科学性、欣赏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科学地规划饲养格局,既要将它建设成品种齐全的有机肉食、奶品、蛋品等供给区,又要将它设计成能方便游客欣赏、参与喂养、人畜互动的有机动物游乐园。(5)休闲度假区。建立一个占地200亩的生态庄园。庄园包括观景别墅和效劳中心。别墅设计表达独特的山野风情,又不泛现代气息。山庄效劳中心配套建设会议厅、招待所、餐厅等,实现观生态景、感生态情、吃有机食、住生态山庄一条龙的效劳。(6)有机果蔬采摘园。建设一个600亩的有机果蔬采摘园,供游人采摘时令水果及绿色蔬菜,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使他们在亲手采摘果实蔬菜时享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该园以果蔬业为龙头,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建立果-草-牧-(菌)-沼为循环体系的果园生态模式。取得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果品品质、养殖草食性有机动物、带动沼气系统的建设四重效果,实现以沼气为生活燃料,沼渣和牧草栽培食用菌的循环经济模式。(7)生态旅游村。将示范园中的新村示范点建设成一个生态旅游村。生态村充分表达“农家乐”主题:赏“小桥、流水、人家”田园景,吸山村清闲空气、吹新农村文明之风,品赣西特色土家菜、观花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