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公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教师的公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教师的公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教师的公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教师的公正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教师公正一、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必要性二、教师公正特点三、教师公正内容

四、怎样作到教育公正1/28三、教师公正内容教师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能够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教师公正关键是对学生公正,重点则是对自己、对同事和对学生公正。以下谈谈这三个教师公正重点。2/28亚里士多德曾经将公正视为一个人际关系“中度”。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中庸”理论。教师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教师应该对得起自己,所以必须有一个对自己公正。它包含对教师自尊、荣誉以及合理经济利益等等正当权益要求和维护。教师对自己公正不但是“我—我”关系,也包括到教师与社会关系。在中国社会中,可能是人们对教师职业期望较高,首先社会在舆论上普遍赞同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但另首先人们包含教师本身往往又认为教师应该羞于言利,只做蜡烛,只问耕耘。要讨教师做苦行僧不论是社会还是教师本身,都是一个不公正,所以从伦理学角度看这一心态应该给予纠正。3/28在自尊、荣誉以及其它利益处理上,教师同侪关系也必须保持适当“度”,这是一个同侪公正。许多教师对于自己领导人往往做不到公正对待,要么恭敬有余,唯上主义,要么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而实际上教师同他领导人之间除了管理关系之外,人格上是完全对等。这一对等性决定着前两种态度都是不公正。所以教师在与领导关系处理上最关键是要在工作上服从分工,相互配合,在人格上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教师与自己同事关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同志”关系。在处理同其它教师关系上,主要是要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使命。教师之间经常出现“文人相轻”现象,从根子上看,往往出自教师在同侪关系上不公正。

4/28教师对学生公正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态度;对不一样性别、年纪、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亲密程度不一样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我们能够将这一教育公正称之为对象性公正。教师应该明白,教师对社会、对家长、对同侪等等公正关系主要性一是因为公正示范性,二是因为这些关系能够为正确和公正对待学生创造条件。假如对待教育对象做不到公正,其它公正努力就没有意义。概括地说,教师对学生对象性公正最主要是要作到:1.平等地对待学生;2.爱无差等,一视同仁;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5/28平等地对待自己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教育学所常说要树立正确师生观问题。从伦理学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6/28为了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1959年第14届联合国大会曾经经过了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国际性条约——《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联合国大会深入经过了《儿童权利条约》。《儿童权利条约》基本精神是强调儿童不但仅是被保护对象,而是主动和创造性“权利主体”,拥有“包含生存、发展和充分参加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其它活动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柏格在解释《儿童权利条约》基本精神时曾经这么说过:过去人们关心儿童基点是使脆弱儿童免受伤害,人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儿童是有自己能力、观点和想法,应该像全部人一样受到尊重。汉姆柏格还对《儿童权利条约》基本精神四个标准做了详细说明:1.儿童最正确利益标准——任何包括儿童事情均以儿童利益为重;2.尊重儿童尊严标准——其意义不但局限于不被杀害或伤害,而是指向儿童生存和发展质量;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标准——任何包括儿童事情,必须认真听取儿童意见;4.无歧视标准——全部儿童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略[1]。所以,将儿童视为平等人格主体给予尊重是当今世界普遍性要求之一。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个体。教与学关系既是一个制度性授受关系,也是一个人格上完全平等人际关系。7/28在我国传统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地位,往往认为自己当然在人格上高于学生,漠视学生独立存在主体性。这么当教师教诲学生应该公正处世时,学生极有可能报一个不认为然态度。因为在他与教师交往中,体会不到应有尊重或人际公正。所以,古代社会产生“师道尊严”观念是有违师德,尤其是有违当代教育伦理基本要求。当然,人格上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对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还应有对学生教养与要求一面。为了这一点,教师威信、威望存在又是非常必要。否定这一点就是否定教师职业特质。所以教育公正主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作到对学生尊重与要求统一。8/28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主要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私利和好恶做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该给全部学生提供平等学习机会。一个最为常见现象是,教师往往出于虚荣或其它利害有意无意偏爱一些学业成绩好学生,而相对歧视或忽略一些成绩差学生。有意不公正当然属于显著师德缺点,无意不公正也是应该注意防范。实际上正是因为后者成绩差才更需要教师关心和帮助。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漂亮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小孩才是真正爱”。9/28实事求是,赏罚分明所谓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作到“尊重和要求统一”。首先要依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过另首先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存在。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学生在意主要是赏罚所表达出教师对他们评价。当代教育一大难题是怎样认识处罚教育性。许多抽象地人反对处罚,尤其是“体罚”,理由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但处罚在何种情况下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什么是体罚和普通处罚界限一直是人们争论话题。实际上除了较为严重损害有背于教育活动性质和范围之外,一定情况下对学生处罚与奖励一样,是有利于他们成长而不是相反。问题关键在于处罚程度和性质。10/28在马卡连科学生“公社”里,只有社员才能接收诸如禁闭[1]这么处罚。普通学生在他们未成长为“社员”之前,反而没有接收处罚“资格”。所以,当社员违反了某项纪律而走进禁闭教室时他自尊不光没有受损,相反,他反而以为自己作为光荣公社集体一员竟然违反了纪律,太不应该。其自尊、内疚和觉悟是成正比。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公正是这一成功处罚模式要素之一。因为全部些人只有当他进步到一定水平时,他才含有社员资格;而一当他含有这一资格之后,他就有义务维护公社荣誉、负担相同责任。所以问题关键之一是处罚本身是否合理。而公正是合理要素之一。

11/28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是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另首先。如前所述,教师公正含有实质性。在对学生爱护、帮助、评价和奖惩上应该一视同仁。不过一视同仁不能了解为一个刻板机械公正形式。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标准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不然那种貌视公正实际上却是不公正。因为公正标准既是“平等应该平等地对待”,也是“不平等应该不平等地对待”。12/28有一个非常经典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育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两个“差生”在宿舍里为了争夺一把吉他而扭打起来,最终去找教师评理。出乎意料是老师听罢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表彰了他们有进步,理由是:“第一,你们为了吉他而打架,比上次为抢帽子而打架要好多了。因为想弹吉他是好事。第二,动手打人不对,但没有上次厉害。第三,最主要是,你们想到了处理问题新方式——找老师,而不是象以前那样非打出一个输赢不可。”接着老师提出了让他们凭借自己智慧理智、友好地处理类似问题要求。最终,两个同学手拉着手离开了老师。打架反而受表彰,表面上似乎不公正,但对于这两个差生来说,这可能是真正教育公正。

13/28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所谓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怎样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怎样作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为了一些后进同学进步,适当补课和其它个别关照是必要;给一些尤其聪慧优等生创造提升条件,如适度“开小灶”做法也是公正。这是因为只有因人制宜才不至于耽搁每一个学生发展,是一个爱无差等实质上公正。不过超越程度,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一些所谓“抓重点”做法,包含过份强调重点校、重点班、重点苗子做法是有违教育公正。因为在只抓重点做法中,太多学生受到忽略,失去了平等受教育机会。所以专长校、专长班、专长学生是正确,而重点校、重点班、重点苗子做法即使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久远地看却往往是要逐步给予矫正。正确做法是以全体学生发展为基础为目标因材施教、点面结合。14/28除了对自己公正、对同侪公正、对学生公正之外,对家长公正、对社会公正也是教师公正应有之义。在中国,教师往往将对待学生教养关系自动迁移到对家长和普通社会人事上,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许多学校家长会不是教师与家长正常沟通,变成了教师对家长训斥。又比如,教师以其较为正统价值观念要求社会上全部些人和事,将对社会不一定正确负面评价带到自己教育活动中,造成对学生误导,等等。当然,教师对家长公正、对社会公正其实是教师对象性公正延伸。假如我们对学生公正能够真正了解和施行,那么对家长公正、对社会公正也就比较轻易实现。15/28以上我们谈教师公正主要是就教师个人出发。如前所述,教育公正不但包含教师公正而且也包含教育制度性公正。实际上教师人际关系调整也是首先是个人行为,另首先又是制度性。制度性公正不但表现为教师角色本身含有制度代表性质,而且也表现为必须建立教师对他人、社会,以及社会、他人对教师公正制度。即教育公正既包含教师对他者公正(“教师公正”),也包含他者对教师公正(“对教师公正”)。教师除了要从涵养上注意践行公正标准之外,有义务为学校、社会制度中确立制度化教育公正,以及“对教师公正”倾注自己全部力量。16/28四、怎样作到教育公正教师公正或教育公正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是一个十分抽象道德标准,怎样才能作到教育公正是一个既关系教师,也关系到教育体制课题;一个既关系到教师道德素养,也关系到他教育素养和技能等方面问题复杂课题。我们这里主要是从教师涵养角度看这一问题。从这一角度看,要真正践行教育公正或教师公正是很不轻易。比如,教师公正就在主观上受到自己情绪好坏,客观上受到问题情境性等等原因影响。要作到教育公正,实属不易。17/28以以下举教师在实践教育公正目标上应该注意几个方面。1.自觉进行人生涵养

2.提升教育素养

3.正确对待处罚公正

4.作到公正与仁慈结合

18/281.自觉进行人生涵养自觉进行人生涵养首先是由公正价值依赖性决定。就是说假如没有价值观上必要涵养,了解和实践公正一开始就是不可能。教育公正更是如此。没有价值自觉,就没有教育公正。19/28教育公正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个适当地对人对己问题。对人对己公正要讨教师首先要有宽敞胸怀和高度使命感,同时还必须有一定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勇气。公正看起来是一个很轻易实现道德标准。但实际上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没有私贡献情怀,不含有较高人生境界者极难完全实现公正标准。公正含义之中,“公平”与“正直”是有一些细微差异。前者指对人对己都应该一碗水端平,而后者则是指一个人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品质。一个自私或有偏见教师极难作到教育公正。一个明哲保身、不能坚持真理教师也难作到真正教育公正。要实现教育公正,首先要讨教师成为一个公正人。所以教师道德和心性涵养十分主要。20/28教师进行人格涵养主要关键是形成教育活动中必须正义感。这一正义感既是教育活动进行基础,也是教师克服困难、同不良职业道德进行斗争动力所在。21/282.提升教育素养教育公正实现不能仅仅是一个心理东西,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实践法则。比如形式上教育公正和实质上教育公正矛盾怎样处理,就不但仅是一个道德标准选择问题,它实际上主要是这一标准实现方式寻找问题。所以,教师公正实现,需要教师有较高教育技能上素养。22/28有一个处理作弊例子说明了公正对于教育技巧需要。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觉一个学生剽窃了一道一分题目。事后,老师在这个学生试卷上打分为:“100-1”。这位学生接到试卷后非常惭愧,马上找到老师,认可错误,要求老师将100分改回99。老师听后,在他试卷上批了一个“99+1”,并对他说:知错就改就行,以后要尤其注意,这一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更正错误奖励……在这一例子中,教师公正得以真正落实是与他有高超教育技能这一教育素养分不开。所以教育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普通教育标准另外一个论证与说明。

23/28另外,教师公正落实在许多方面都与教育管理素养联络在一起。我们说过,教师公正含有制度化性质。所以教师还应努力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加强涵养,努力在自己周围创造一个良好公正气氛,同时努力实践真正公正。24/283.正确对待处罚公正如前所述,正确对待处罚公正十分主要是因为处罚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教育意义。惩戒权一直是教师职业权力和工具。当代社会因为人道主义倾向不停强化,也因为儿童权利保护立法努力加强,行使惩戒权已经越来越困难。教师应该抵制无条件否定惩戒教育意义倾向。当然无庸讳言,处罚也确实是一个消极教育办法。除了要注意努力作到公正处罚以外,我们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