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致蒋经国先生信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蒋经国先生信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9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听听余光中先生《乡愁》,在《乡愁》这首诗中,余光中先生表示了自己期望着能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真挚情感,台湾同胞们都日思夜想回到祖国,虽是一浅浅海峡却阻隔着多少血浓于水亲情!每一个有良知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一天,每一个正直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1982年7月24日一直在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廖承志给当初在台湾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感人肺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封信。2/29书信介绍

本文是一封书信书信大致能够分为两类,就是用于私人交往普通书信和用于公事交往专用书信。专用书信与普通书信基本相同,有4个特点,即:大多有标题;一事一信;普通不用问候语,也能够不用结尾语;有要加盖公章。3/29普通书信格式1.称谓

组成:完整称谓由姓名、称呼和修饰语三部分组成,如“尊敬王芳老师”。往往是关系越亲密称呼越简化,如“哥哥”、“王老师”等。称呼对方要注意礼貌,给长辈写信应该按照亲属关系来称呼,普通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能够随便些。位置:称谓写在第一行顶格位置上,后面加冒号。2.问候

问候语应在称谓下一行空两格位置起笔,能够单独成段。普通说来,问候语位置在正文前和称谓后。

书信介绍4/293.正文

正文部分在书信中有相正确独立性。正文格式与普通文章相同。内容多信可分段写。每段开头要另起一行,在空两格位置起笔。4.结尾语

结尾语书写有特殊要求:如“祝你健康”,“祝你”可写在正文后,也可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位置书写,“健康”在“祝你”下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对对方尊敬。书信介绍5/295.署名

在结尾语右下方写上写信人身份和姓名。注意:署名书写要工整,易于让对方识别。6.日期

在具名下一行应写上完整日期,普通包含年、月、日。注意:具名在前,日期在后,均在信右下方。

书信介绍6/29范例7/29作者介绍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出色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优异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主动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久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8/29蒋经国介绍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浙江奉化人。蒋经国是蒋中正长子,曾任第六、第七任总统(1978年—1988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行政院长、国防部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等职。

蒋经国主政台湾时期,台湾经济发展快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出六千美元,并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蒋经国很早就意识到,只有连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社会,在台湾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民国七十年代(1980年代),蒋经国加速民主改革年代,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及直到国会改革。9/29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处理”台湾问题方针,今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标准。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意料,引发海内外瞩目。

10/29与本文相关时政名词解释。1.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建政治思想,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孙中山三民主义主要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有着很大不足,它也未能处理中国革命根本问题。

2.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指中国近代和当代有举足轻重影响两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关系。两党自上世纪以来20年代,经历两次合作。写作背景11/29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合作,目标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以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为合作政治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国民党主事者是孙中山。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详细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合作政治基础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主事者是蒋介石。写作背景12/29咎()

咫尺()赘()

诠察()厝()东隅()晤()

绸缪()逾()

毋庸()盍()

悖谬()jiùzhǐzhuìquáncuòyúwùchóumóuyúwùyōnghébeìmiù急忙一晤:历历在目:此诚憾事:悬念:晤,见面。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各得其所:诚,实在、确实。牵挂。各如其所愿,以后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安置。字·词·音13/29局促东隅:迁延不绝:推诿:当断不停:徒生困扰:焉能自保:不胜:面聆:祺:了吾弟孝心: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台湾。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把责任推给他人,也作推委。到了应该做出决断时候,而不能决断。徒,空、白白。焉,怎么。非常;十分。当面听取。吉祥。了,了结、结束。字·词·音14/29听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结构。(1-2)由私交入手,引入正题。(3-5)劝戒蒋为统一而努力。(6-8)总结全文,以私交之谊打感人心。从民族利益来说(3)从历史责任来说(4)从个人理想来说(5)主体整体感知15/29新课讲解

作者首先申明大义晓之以理;首先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言论进行了反驳,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言论?反驳语言有何特点?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作者在反驳时做到批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勉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标准,又有利于对方接收。16/29

在劝戒之言中,作者反驳了蒋经国哪些错误观点?理由是什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罪人”之说自古领土不可分割好处:对各方有利坏处:困忧徒生外人图我台湾愿弟慎思新课讲解17/29“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民利”三次合作,大责难谢不发党私之论不现实,自欺欺人从对方考虑,两党共存,振兴中华。(好处)不然偏安之局,焉能自保。(坏处)望弟再思新课讲解18/29就个人理想之论好处:对国家民族有所交代对自己而言,忠孝两全。坏处:身后事何以自了。一念之间尚望三思新课讲解19/29

这篇文章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是怎样劝说?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1、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域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民族利益)2、从回顾国共两党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角度来劝说。(历史责任)3、从忠孝角度劝说。(个人理想)说理慎思再思三思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理想不统一危害(反面假设)(正面劝说)新课讲解20/29

1、从第一自然段能够看出本文言辞上有什么特点?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言辞十分诚恳、真挚。现有对儿时友情留恋,又有对离别多年后牵挂,这么拉近了彼此之间距离,引发对方情感共鸣,使自己观点易于让对方接收认同。2、第二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义正词严地提出自己观点,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点明了书信中心和主旨。问题探究21/29

3、台湾问题处理,对全中国人民都有哪些好处?对蒋经国又有什么好处?

对全中国人民好处: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人员亦可各得其所。对蒋经国好处: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

作者在反驳时做到批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勉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标准,又有利于对方接收。课文引用这些错误言论使得劝说更含有针对性,也更有说服力。4、反驳语言有何特点?问题探究22/29

5、反面假设:假如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怎样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停,必受其乱;到最终会造成国民党灭亡,连自保都难。

文章开头和结尾畅叙阔别情思,句句包含着真切情感,能以情贯全文,以情感人,表现了廖承志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先宽广胸怀,也表达了他对蒋经国深切关心。6、文章由私交写起,最终由私交之谊结尾,这么写有何作用?问题探究23/29

7、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渴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推进和感情表示起了什么作用?

“愿弟慎思”“望弟再思”“渴望三思”这三句话使表述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利益至个人理想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构想周到,关心备至。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问题探究24/29拓展延伸

记载台湾岛文件距今1700年,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统计,书名为《临海水土志》。

早年有沿海百夷部落登岛,先后与该地波里尼西亚岛族人混血成为台湾土著。

隋朝时,政府派万余人渡海去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居岛上,成为大陆到台湾又一批居民。

宋朝,在台湾岛链中澎湖岛设置行政机构,将台湾岛纳入行政治辖和版图。

郑氏家族一度占据台湾岛,成为海盗集团主力,后被政府招安成为明朝沿海贸易官员,饰演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贸易中介角色。设置承天府,全方面治理台湾岛。

1714年清政府派人到台湾测绘地图,以后一直将台湾岛视为“东南沿海七省之门户”。25/29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甲午战争”,第二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

1945年8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及澎湖列岛依照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和中、美、英、苏签署《波茨坦公告》要求,偿还中国。

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历史,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殖民结果,完全是中国长久衰弱和内乱结果。中国统一,不但是民族复兴标志,更是两岸中国人走向全方面当代化必须要面正确客观事实。拓展延伸26/29写作特色

内容:此信写是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恳谈,信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含有强烈感染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