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国情怀:教学了解和实现陈国兵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081/33上篇:“家国情怀”教学了解2/33党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本质功效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愈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关键素养研究·序》一、教育目标了解深入明确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培养有家国情怀(中国灵魂和世界胸襟)当代公民。问题1:我们理想是什么?(“中国梦”)问题2:我们在为谁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3/33历史教育是整个关键素养培育体系中最为基础一部分,回答是“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向哪?”问题。4/33历史教育:为“人”保有一份能够精神洄游地方!5/336/337/33

1904年《钦定中学堂章程》要求,中学五年学制中,中国史课程“每星期钟点”仅略多于外国史课程。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中将本国史课程与外国史百分比各占50%。时人韩定生研究欧美、日本中学历史课程后发觉:“欧美诸国之历史课程,皆以本国史为中心,外国史唯选择其关系主要者附而授之,是为历史课程当然配置。盖如此能养成国民爱国之精神,得到历史教授之目标。”“(日本历史教科书)先以本国史为始,终以本国史为归,……一直以本国史为中心”,而中国因中学学制比日本少了一年,“只剽窃其前四年之课程,将其最终之一年删去,结果遂于中学校之后二年,只授外国史,而无本国史,真可谓轻重倒置者矣。”

——韩定生《中学校历史课程之改革意见》,《教育丛刊》第3卷第2集,1922年4月,第1、4-6页故事1:中学历史课程中国史比重之争8/33(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对边疆问题关心与日本侵华所引发边疆国防意识同时出现。傅斯年利用实证主义史学分析法撰写《东北史稿》,意在否定日本矢野仁一所主张“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说法,指出“此名词(满蒙)之通行……专图侵略或瓜分中国而造之名词,毫无民族、地理、政治、经济依据。”针对日本用“本部”称呼中国内地十八省现象,顾颉刚先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其侵略本质:“试看我们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名来称呼我们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我们这群傻子竟然像承受了他们麻醉,任何地理教科书上都这么地叫起来。”他并指出,“本部”一词普及实际上助长了日本势力对中国十八省以外地域扩张。在国家民族危殆情势下,不深究历史,不研习地理沿革,就是“我们耻辱”!以后,顾先生在回想自己走上边疆史地研究道路时说:“大家知道,我本是一个专弄作中国古代史人,可说一向是一个‘书不读秦汉以下’人。为何到了近年,突然走上研究边疆道路去呢?这不是我见异思迁,乃是受着时代使命压迫而不得不然。”因为“中国地方广大,边疆一因辽阔界限越长,问题越多,我们要挽回国权,洗刷国耻,应该怎样办?我以为我们力量虽小,但既已感到问题严重,就该得尽些鼓吹责任,去唤醒国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边疆:知识分子爱国情怀与学术研究共同场域》故事2:与日本学者“中国边疆史地”抗争9/33二、课程目标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未来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做了要求,其中,“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关键素养之一。对其中说法怎样了解?10/33一、课程标准对“家国情怀”定位与培养要求。1、说明了“家国情怀”对人成长意义。(是“人”应含有价值关心。)“5.家国情怀。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含有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含有价值关心,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问题1、情怀是什么?问题2、家国情怀是什么?问题3、历史学科对家国情怀形成有何意义?2、说明了“家国情怀”培养在教学中意义(一)学科关键素养。“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主要表达,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效主要标志。”问题1、“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效主要标志”怎样了解?问题2、它与其它几个关键素养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11/333、说明了“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目标定位。(1)心系家国。即四个“认同”。(2)国际视野。即尊重多元。(二)课程目标。经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能够:……5.从历史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含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认同感;【认同】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含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同】了解并认同中华优异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认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多样性,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辽阔国际视野【尊重】;能够确立主动进取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异人格确实立】。问题1、拥有“家国情怀”人应该具备怎样素质?——四认同一尊重问题2、“认同”与“尊重”有何区分?问题3、家国情怀要“认同”什么?要“尊重”什么?问题4、家国情怀在“人”发展中意义是什么?12/33“归属感认同”与“赞同性认同”13/334、说明了“家国情怀”形成学业评价。(三)附录A:学科关键素养水平划分5.家国情怀“水平一水平二:能够含有对家、民族、国家认同感,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和中华优异传统文化;能够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异文化传统。水平三水平四: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进步历程,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方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民族和国家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贡献。”问题1、作为教学过程结果,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怎样评价?问题2、家国情怀基础层次是什么?认同和尊重。认同和尊重。认同什么?尊重什么?“认同”和“尊重”有何区分?在态度层面。问题3、家国情怀较高层次是什么?把握和反思。反思、立志和贡献。反思什么?怎样立志?怎样贡献?上升到行为层面。即不但……还……。14/33三、概念内涵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需要从其历史发展沿革中科学地了解。”15/331、“家国情怀”思想发端(1)《论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2)《孟子》:“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实质:(1)个人是基石;(2)家庭是纽带;(3)国家是最大“家”。16/3317/33忠孝一体经邦济世18/332、“家国情怀”历史影响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家国一体”观念成为国家架构与治理主要理论起源之一。政治上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1)从个人来说,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人生价值关键。19/33(2)从家庭来说,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价值关键。20/33(3)从国家来说,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指导思想。21/333、“家国情怀”近代诠释(1)列强入侵与中华民族存亡危机。22/33(2)近代启蒙对传统家国观念质疑。23/33(3)“家国情怀”近代重构。24/33故事1、“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满清老百姓,对于统治他们满清,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当地民众只是以一个局外人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晴百姓为何不那么爱国》故事2、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捉,要枪毙了,围着看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但在我,这一声却尤其听得刺耳。今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鲁迅《藤野先生》25/334、“家国情怀”当代内涵《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个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达,是一个深层次文化心理密码。——《三句话读懂习近平家国情怀》/n//1006/c1001-27664791.html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不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人生开始地方。……“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精神涌流,有了它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人生、成就非凡意义。——《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n1//0120/c1003-28068416.html26/33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及家国情怀深刻影响:对聚族而居减弱。27/33下篇:“家国情怀”教学实现28/33教学实现价值取向:“在历史中对话,于情怀处立人!”

29/331、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定位:“育人与传承”。2、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定位:“素养为中心”。3、教学内容价值取向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