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9诗词五首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诗词五首第七单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54导入新课2/54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在重复诵读中品味诗意。(重点)2.体会诗词所表示情感,领会古诗词意境和韵味。(重点)3/54讲授新课走近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当初社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笔下都有真实反应,被称为一代“诗史”。4/54讲授新课写作背景公元763年,唐代安史之乱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初诗人在梓州(现在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时候写下诗。5/54讲授新课内容探究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感情。欣喜2.颔联、颈联是怎样表现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喜讯面前情感巨大波动?“愁何在”“喜欲狂”“放歌”“纵酒”这些生动细节把作者全家听到这一消息后激动与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6/54讲授新课内容探究3.尾联中把四个地名连用哪四个动词串起来,有什么作用?用四个动词“从”“穿”“下”“向”连接四个地名,表示了诗人还乡那种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情。7/54讲授新课归纳与总结这首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爱国情感。在语言表示上该诗也没有堆砌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自然流露。8/54课堂小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叙事—收失地泪满襟颔联描写—全家人喜欲狂颈联抒情—喜纵酒好还乡尾联想象—还乡路向襄阳欣喜若狂板书设计9/54卖炭翁白居易10/54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出色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提倡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作者介绍11/54原作题下有题注——“苦宫市也”叙事讽喻诗12/54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接,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13/54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4/54读准字音鬓辗辙骑敕叱

将系chìbìnjìchìjìzhéniǎnjiāng15/54整体感知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围绕炭能够分为哪几个层次?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一个卖炭翁辛劳烧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烧炭——运炭——被夺炭16/54品读诗文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角度三:体会对比写作手法角度四:把握作者情感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17/54

品读诗文角度一:人物形象刻画方法我设计问题是: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2.本诗中有哪几个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18/5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19/5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肖像描写20/5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炭车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动作描写运炭艰难驾辗歇21/54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肖像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22/5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23/5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心理描写

炭被掠夺,即使舍不得,但无可奈何。惜不得24/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生存状态:一是劳动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25/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示例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衣裳和口中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体力劳动,终究是为何?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所以,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26/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二:学会名句赏析示例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衣服破旧又薄弱,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期望天气愈加严寒。“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处理衣食问题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27/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三:对比写作手法我设计问题是:1文中多处利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作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悬殊:劳动者艰辛,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28/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四:把握作者情感我设计问题是: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同情,对宫市暴行进行了揭露,你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来?

29/54

品读诗文针对角度五:尝试归纳主旨我设计问题是:本诗经过记叙(),揭露了()罪恶和()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感人民()。

30/54卖炭翁

宫使烧炭艰辛运炭艰难炭被掠夺生活困苦艰辛夺炭(肖像、心理、动作描写)对比

经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劳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罪恶和统治阶级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感人民深切同情。(肖像、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横冷酷31/54导入新课32/54走近作者讲授新课赵师秀,号灵秀,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33/54讲授新课听诗词朗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4/54讲授新课诗歌意境1.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意境?诗人在寂静夜晚等候着友人,友人久等不至,等得心烦,只好“闲敲棋子”,诗人此时心情烦躁不安。35/54讲授新课分析情感2.这首诗经过“闲敲棋子”这一特定细节描写,表示了诗人怎样心情?全诗经过对撩人思绪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一个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36/54讲授新课归纳与总结全诗经过对撩人思绪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一个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37/54约客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写景——雨夜蛙鸣(视觉、听觉)抒情——寂寞难耐(以动衬静)失落情怀38/54导入新课39/54走近作者讲授新课

李清照,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思念。40/54讲授新课内容探究1.女主人公为何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试”字反应了怎样心理?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波折有致。41/54讲授新课内容探究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人公复杂心理,你能替她说出来吗?你哪里知道,娇嫩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定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无可奈何惜花情,可谓语浅意深。42/54讲授新课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词中充分表示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热爱。写得波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示得淋漓尽致。归纳与总结43/54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如梦令雨夜浓睡(叙事)无忧无虑怜春主仆问答(设问)怜惜花叶惜春纠正答话(借代)绿肥红瘦妙趣横生44/54导入新课45/54走近作者讲授新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46/54讲授新课写作背景《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初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江水,词人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47/54讲授新课听诗词朗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48/54讲授新课内容探究1.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何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郁孤台”写起?李勉登台北望长安,表示心念朝廷;词人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也是为了表示思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愿望。暗用典故。词中长安应代指汴梁。49/54讲授新课分析情感2.“中间多少行人泪”这句词表示了词人怎样情感?作者感时忧事之泪,更主要是人民颠沛流离之泪。3.上片刚说“可怜无数山”,下片却又说“青山遮不住”,是否矛盾?不矛盾。这是下片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决心。50/544.本词最终一句怎样把“愁”与“鹧鸪”联络在一起表达词人思想感情?讲授新课分析情感此句中“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报国志向。51/54讲授新课归纳与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辛弃疾《菩萨蛮》,倾听了他在动荡南宋发出收复祖国河山、忧国忧民呐喊。伟大诗人,总是把自己命运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