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1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2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3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4页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项目背景 1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1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2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 7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 11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改进措施 13第二节项目需求分析 14一、项目概况 14二、服务内容 15三、服务要求 16第一节项目背景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一)作物害虫为害症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萎缩等症状。(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一)非浸染性病害非浸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二)浸染性病害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浸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地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浸染性病害的一个浸染循环。1.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1)常见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状:1)萎蔫:萎蔫是植物的维管束病害,如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三种病害的维管束即茎基部横切可见变为黑褐色。青枯病茎横切可见白色菌脓溢出是区别黄萎和枯萎病的症状。2)腐烂:腐烂是植物组织大面积被分解和破坏。根、茎、花、果均可发生腐烂,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更容易发生。腐烂部分软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湿腐,如黄瓜疫病;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如菜豆等的根腐病;基腐,如番茄茎基腐病;果腐如黄瓜灰霉病;花腐如番茄花腐病等。3)坏死: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叶斑因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可分为轮斑,即病斑上有清晰轮纹,如番茄早疫病、炭疽病等;叶斑的坏死组织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如炭疽病;病斑形成角斑,如黄瓜霜霉病,颜色以褐色为多,像茄子褐纹病、芹菜斑枯病等;幼苗沿地面茎坏死,缢缩成线状,迅速倒伏即蔬菜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2)常见的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症主要有如下:1)粒状物:在病部产生大小,形状、色泽、排列等各种不同的粒状物。有的粒状物小,不易组织分离,包括分生孢子等,如蚕豆褐斑病。有的粒状物较大,如蚕豆白粉病等。2)霉状物:霉是真菌病害常见的症状,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绿霉等。如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葱紫斑病、黑斑病等。3)绵状物:多呈棉絮状,如茄绵疫病、番茄疫病等。4)粉状物:分白粉,如黄瓜、番茄白粉病;锈粉,如菜豆锈病等;黑粉,如洋葱黑粉病等。2.细菌性病害(1)病状: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浸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橘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6)畸形: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茎成侧根以及枝干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2)病症特点及识别方法:上述病状类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黏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鉴别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区别。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如鉴别白菜软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4)镜检:遇到细菌病害发生初期,还未出现典型的症状时,需要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切取小块新鲜病组织于载玻片上,洋小点水,盖上玻片,轻压,即能看到大量的细菌从植物组织中涌出云雾状菌泉涌出。早期确诊水稻白叶枯病常采用此法。3.农作物病毒性病害(1)农作物的病毒病: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病毒以系统浸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2)病毒病害的传播途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是植物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3)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1.植物检疫为了防止危险性害虫随着农产品传播蔓延,并予以彻底消灭,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对植物及其产品在调拨、运输及贸易时,采取一整套的检疫、检验措施。它是同病虫害作斗争的特殊手段和另一种形式。检疫的对象是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防治又是极为困难的,主要依靠人为传播的,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生或分布不广的危险性害虫。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内交流日益频繁,对植物检疫工作要高度重视。2.农业防治害虫的发生、发展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环节,加以适当改进,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于害虫大量繁殖的条件,从而避免害虫发生或减轻危害。农业防治包括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的肥水条件、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措施。(1)合理的耕作制度与布局:轮作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对害虫可起到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这一措施对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作用尤为显着,采取水旱轮作可显着地减轻农作物虫害。作物的合理布局常可影响害虫的发生量或减少虫源。(2)合理施肥与灌溉,改善了植物的营养条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而且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施氮过多,食叶性害虫发生较重,秋季干旱,勤灌水,可减轻蚜虫、螨类危害。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和清除残枝败叶、虫果,可摧毁害虫的栖身繁殖场所,减少虫源。(3)加强田间管理,使农作物生长健壮,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或干扰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微生物的利用,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农作物害虫疾病;益虫及其他节肢动物的利用,如瓢虫、草蛉、赤小蜂等;脊椎动物的利用,如青蛙、鸟类捕食害虫;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如保幼激素干扰其正常生长发育,性外激素干扰其繁殖或诱杀;利用昆虫不育原理,农作物上应用BT乳剂,防治食叶性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用生物防治法对人畜及农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有益生物,不会污染环境,效果长久,但作用缓慢,范围比较狭窄,受气候条件影响大。4.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素灭杀作物病害虫的方法。如晒种、温汤浸种、烧土消毒、人工机械捕杀、毒饵诱杀、涂油黄板诱杀蚜虫、银灰色薄膜避蚜等。5.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是目前农作物防治害虫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它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显着、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杀虫范围广、杀虫剂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但因为杀虫剂的品种多,用量大,许多杀虫剂的毒性又强,如使用不当,会造成人畜中毒,农作物发生药害,杀伤有益生物及污染环境,而且长期使用,其抗药性会大大增强。为了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目的,必须掌握农作物害虫的发生规律、特征特性、农药常识,合理进行化学防治。(1)正确识别农药:按农药主要的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如敌敌畏、氯氢菊脂等)、杀螨剂(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等)、杀线虫剂(益舒宝、克线丹等)、杀菌剂(如多菌灵、三环唑等)、除草剂(如草甘膦、乙草胺等)、杀鼠剂(如溴敌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乙烯利等)。近年有专家来提出杀病毒类农药(如盐酸吗啉胍·乙酸铜、菌毒清等)。按对防治对象所起作用可分为:胃毒剂(如敌百虫)、触杀剂(如辛硫磷)、熏蒸剂、(如磷化铝)、内吸剂(如杀虫双)、拒食剂(如拒食胺)、引诱剂(糖醋毒液)。(2)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和剂型。如敌百虫对小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好,但对蚜虫、螨类等防治效果较低,防治红蜘蛛、茶黄螨要用三氯杀螨醇,防治蚜虫要用乐果等。(3)适时用药: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用少量的药剂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各种害虫的习性和危害期各不相同,其防治的时期也不完全一致,一般在害虫长大以后,抗药力增强,用药量必须增加,而且钻入果实内,很不易防治。如果用药过早,由于药剂的残效期有限,有可能先孵化的害虫已被杀死,而后孵化的害虫依然危害,就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防治。(4)掌握配药技术:配药时药剂的浓度要准确。例如配制乳剂时,最好用量筒量取药液;先配成高浓度的母液,再加水混匀。稀释粉剂时,应先用粉剂与少量的干土粉或干草灰稀释,然后用较多的干土粉进行混合。(5)合理混用药剂:各种农药各有优缺点,两种以上农药混用,往往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作用或兼治两种以上害虫的作用。但混用时,应考虑两种药剂是否会发生反应,使用不当也会降低药效,产生药害。(6)正确采用施药方法: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如小地老虎应施用毒土或颗粒剂,对于成株期害虫如烟青虫宜采用乳剂喷杀。(7)注意气候条件:施药效果与气候因素有关,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施药,忌高温天气施药,以阴天或晴天傍晚施药效果好。(8)保证施药质量:施药时力求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均要着药,尤其像蚜虫、红蜘蛛等多寄生在叶片背面,施药不当,效果则不佳,更不要有丢行、漏株现象。(9)避免产生药害:针对农作物对不同药剂的忍耐程度,选用适宜的剂量和剂型,注意施药方法和时期,避免违章施药。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农作物病虫害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人类只有通过高效的方式式监测预防爆发,发生病虫害后进行有效地控制制,减少农作物经济损失失。现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已经逐渐有了系统、准确的监测体系,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生物学学、生态学、逻辑学、数学等知识和方法,结合病虫害以往防治实践经验和历史资料,监测农农田病虫、草鼠发生动态态等对病虫、草鼠未来发生危害趋势分析后做出防御措施,减少农作物损失。但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治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体体制不完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济结构差异等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地域差异,部分地区对农业经济重视度不够,导致农业基本建设不完善,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农业相关技术推广过程中中,实验基地、示范基地等建立不完善,导致推广效果不显著;推广方式以及激励措施不完善,导致种植人员只关注丰产结果,不重视病虫害防治技术,其关注度度不够;先进有效的病虫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病虫害防治实际问题解决不能让种植者满意;政府相关决策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相关技术推广受限制制。2.病虫害防治意意识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发生不一样的病虫害,但是农作物种植中,农民关注种植与收获,对农作物生长期间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欠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属于农农作物管理范畴,大部分种植者依然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并且防治有一定的滞后性;种植者没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导致轻视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正确认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因各种原因导致对其有排斥心理;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农作物药物残留、或是引发病虫害繁殖。3.防治措施不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主要表现在防治措施落后和现有防治方法使用不当两个方面。防治措施落后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部分农作物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使得丰产的效果有所显现,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但是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欠缺科学有效地分析,导致病虫害防治滞后性严重;监察不力,导致化学农药市场秩序混乱;大部分人将化学农药作为唯一防治病虫害依靠,化学农药使用频繁;农民相关专业知识欠缺,病情、虫害认识不足,药物选择不当,延误防治时机,导致损失加重;药物使用方法不当,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4.缺乏专业指导随着科技经济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地方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视度不够,导致资金、福利政策等投入极度欠缺,导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导致年轻人不愿学习相关知识及技术,人员补充出现断层;现有技术人员员年龄大,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接受能力低,国家推广的新技术难以在基层种植户推广实行行。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改进措施1.完善管理体制完备的管理体制是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制度、加强政府支持、加强宣传,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高素质的病虫害防治服务队伍;改善、健全基础设施,促进信息高效、快速传递;完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奖惩制度等明确,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制度,根据地区病虫害实际情况及爆发特点制定有有效的防治制度;规范信息公布及传递,减少防治信息公布不及时导致的防治时机延误。加强政府支持,保证资金投入、福利政策等到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提升农民防治意识,为相关防治技术推广做铺垫。2.加强监测与应急能力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效果影响预防效果,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农作物种植情况、种植面积建立监测站点,安排专业人员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区域特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测病虫害发展趋势。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直接体现在应急防治能力方面,监测系统提供有效的预警,迅速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建立完善的专业性、社会性病虫害控制系统,提升工作队伍的防治能力,规范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同时提升防治效果。3.提升防治专业性提升防治专业性首先要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其次规范农药管理及使用。专业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基层服务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还要培训农民的防治技术。通过讲座、报纸、田间指导等培训农民的相关防治能力;宣传先进的防治措施,转变农民防治观念。规范农药管理及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农药生产监管;农药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标注明确清晰,销售渠道正规;专业人员对特殊药物的使用进行田间操作示范,提高农民使用规范性。第二节项目需求分析一、项目概况(一)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XXXXXXX2.项目名称:XX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投标方案3.服务地点:按采购人要求,服务到指定区域,在镇、村的监督下进行。4.服务面积:以计划面积为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实施区域,总面积不得少于X万亩次。(二)项目概述为全力以赴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XX拟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展草地贪夜蛾、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飞虱等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二、服务内容根据后期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在XX、XX、XX等乡镇、村(组)整建制实施草地贪夜蛾、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飞虱等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服务。(如遇病虫害爆发等特殊情况,可更改实施区域。)(一)统防统治作业内容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在一类病虫害防治时期,成交供应商统一提供防治产品,统一作业服务,每服务一次,计算一次服务面积,作业面积的确认:以受益对象、村组、乡镇、区农业农村局核实的作业面积为准。使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作业的,其无人机作业数据作为确定作业面积的参考依据。购买防治药剂、赤眼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