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灭活苗后起包脓肿怎么防_第1页
免疫灭活苗后起包脓肿怎么防_第2页
免疫灭活苗后起包脓肿怎么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许多养殖朋友在给猪免疫包括口蹄疫在内的灭活苗后,会发现少数动物的脖子上会出现肿胀,轻微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恢复,但严重时会出现感染化脓的症状,需要对其治疗;有部分会在屠宰时发现有肿包,屠宰企业拒收或压价,最终使养殖场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免疫不当造成猪颈部肿胀一方面会影响出售,同时也会对免疫力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免疫失败。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少人把问题归结于疫苗的质量,但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动物疫苗通过生产工艺的提升、佐剂的改进,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把原因归结疫苗质量是不客观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防疫时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原因分析:1、注射部位不准:如口蹄疫疫苗免疫要求应将疫苗注射到肌肉层内,因为肌肉内富含毛细血管和组织液,可以将肌肉中的疫苗通过体液循环带到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免疫保护作用。猪的皮肤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层,如果免疫将疫苗注入真皮、皮下脂肪层,由于脂肪组织中血管很少,就会导致对疫苗的吸收缓慢,甚至发生无菌性炎症,造成注射部位的非炎性肿胀。2、消毒工作不到位:免疫工作中消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免疫前如果不能对注射器、针头进行清洗、消毒、以及对注射部位没有进行彻底消毒,往往会造成免疫过程中致病菌随针头带入组织感染,进而化脓肿胀。3、针头规格不合适,没有根据猪只的生长情况和年龄选择合长度的针头,若针头过短,则无法穿透皮下组织及脂肪层,进入肌肉组织,使疫苗滞留在脂肪组织中,发生无菌性炎症,颈部也会出现肿包。4、免疫前没有对器械进行检查,没有剔除有毛刺,针尖不锋利、弯曲、根部松动的针头,在使用中因物理因素,拉伤或刺激注射部位,造成组织损伤,形成肿胀。5、由于猪的特殊生理构造不常在臀部进行肌肉注射,只能在猪的颈部较小的部位进行疫苗及药物注射,而猪一生中需免疫、治疗次数多,如果不注意对这些部位的保护,或只在一侧连续进行注射,使注射部位组织无法恢复,形成硬结,在免疫后容易形成肿胀。6、疫苗没有按要求回温工作,疫苗一般保存于4-8℃的环境中,这远远低于猪只自身的体温。当疫苗注入注射部位,会形成严重的冷刺激,发生炎症,颈部就会出现肿包。7、非专业技术人员或责任心不够的人员进行免疫工作,未按免疫操作规程进行。二、解决方案要:1、颈部肌肉是疫苗及治疗用药注射的常用位置,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注意颈部两侧肌肉的保护,不能只在一侧注射,药物量大时应分两侧注射,有肿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针头:公母猪使用16号针头,长度必须38mm以上;体重在30kg以下使用9号针头,长度25mm以下;体重在30-60kg使用12号针头,长度必须在25mm以上;体重在60kg以上使用16号针头,长度必须25mm以上。3、选择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注射部位:正确的进针位置是距离背中线5指宽,耳后3指宽形成的三角区域,这一区域皮下脂肪比较薄,肌肉丰满,针头能容易穿透脂肪层进入肌肉层,使疫苗易于吸收;同时注射时针头应该垂直剌入皮肤。4、作好保定工作:对仔猪进行免疫注射时要有专人抱起,固定住头部、躯体,以防仔猪挣扎造成注射部位不准;育肥猪及后备猪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不能采用“飞针”方式注射疫苗。5、免疫前要对注射器械进行严格的筛选、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特别是目前疫情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做到一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