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20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

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guidelinefor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tus

assessmentofcentralizeddrinkingwatersources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方法,提高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确

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及具体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量与水质、环境管理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估的技

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的技术评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HJ/T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T***,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待颁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centralizeddrinkingwatersource)

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现用、备

用和规划水源地。

3.2达标水源(sourcewaterreachingthestandard)

在评价时段内,规定的评价指标全部达标的水源为达标水源。

3.3基本达标水源(sourcewaterreachingthesetstandard)

水源水质评价结果为以下情况时,该水源为基本达标:1、仅总氮或(和)总磷超标且营

养状态指数小于等于60的湖泊(水库)型水源;2、仅粪(总)大肠菌群或(和)细菌总数

超标的水源;3、以上两种结果同时出现。

1

3.4水源达标率(rateofthesourcewaterquantityreachingthestandard)

水质达标的水源数量占评估水源总数的百分比。

3.5水量达标率(rateofthewateryieldreachingthestandard)

水源达标取水量占评估水源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3.6分散式生活污水(decentralizeddomesticsewage)

未纳入污水收集管网收集处理的居民生活废水。

3.7风险源(risksources)

可能产生非正常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水源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包括工矿企业事业

单位以及运输石化、化工产品的管线等点源;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及其他影响饮用水

安全物质的车辆、船舶等流动源;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的畜禽水产养殖污水、农业灌溉尾水

等面源。

3.8应急防护措施(emergencyprotectionofsourcewater)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水源周边及上游连接水体建设的节制闸、

拦污坝、调水沟渠、导流渠、应急池等防护工程措施。

3.9污染物总量控制(PollutionTotalAmountControl)

为保证进入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达到目标要求,针对准保护区规定的污染

物排放总量。

4评估内容与方法

4.1取水量达标状况(sourcewatersupply,SS)

以水源取水率(watersupplyguaranteerate,WGR)表示。计算方法:

水源实际取水量

WGR100%(公式1)

水源设计取水量

4.2水质达标状况(sourcewaterquality,SQ)

4.2.1水量达标率(WSR)(rateofthewateryieldreachingthestandard)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取水量之和

WSR100%(公式2)

饮用水源年取水总量

4.2.2水源达标率(WQR)(rateofthewatersourcequantityreachingthestandard)

水质达标水源数量之和

WQR100%(公式3)

饮用水源总数

4.2.3评价方法

4.2.3.1评价标准

2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依据GB3838进行水质评价。

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除依据GB3838进行水质评价外,应进行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其中,水力交换时间≤16天的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可按照河流型水源进行水质评价。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依据GB/T14848采用单项组分法进行水质评价。

4.2.3.2评价指标

根据当年国家下达的水源地水质监测要求,以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特征

污染物,所有监测数据应全部参与评价。

水质评价要求见HJ/T***(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技术要求)。

4.3环境管理状况(watersourceenvironmentalmanagement,MS)

评估项目分为保护区建设、监测监控能力、保护区综合整治、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5

项。

4.3.1保护区建设

4.3.1.1保护区划定(delineation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PD)

完成保护区划定的水源数量

PD100%(公式4)

水源总数量

保护区划分的具体要求依据HJ/T388。

4.3.1.2保护区标志设置(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sign,PS)

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的水源数量

PS100%(公式5)

水源总数量

标志设置的具体要求依据HJ/T433。

4.3.1.3一级保护区隔离(fencesetting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1,PF1)

完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的水源数量

PF1100%(公式6)

水源总数量

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的具体要求依据HJ/T***。

4.3.2监测监控能力(monitoringcapacity,WM)

监测监控能力情况为监督性监测能力和预警监控能力中3项的算术平均值。

MIWEVS

WM

3

4.3.2.1监督性监测能力

以监测指标完成率(rateofmonitoringindexes,MI)表示监督性监测能力的完成情况。

完成监督性监测的指标数量

MI100%(公式7)

应监测指标数量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的“应监测指标数量”分别根据当年国家下达的

水源地水质监测要求,以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特征污染物。

水源监测点位设置的要求见HJ/T***。

4.3.2.2预警监控能力

3

预警监控能力包括预警监控完成率(rateofearlywarning,WE)和视频监控完成率(rate

ofVideosurveillance,VS)两项指标;

完成预警监控的水源数量

WE100%(公式8)

应开展预警监控的水源数量

完成视频监控的水源数量

VS100%(公式9)

应开展视频监控的水源数量

水源预警监控和视频监控要求见HJ/T***。

4.3.3保护区综合整治

4.3.3.1一级保护区整治(govern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1,PG1)

以一级保护区整治率(rate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1governed,PGR1)表示一级保护

区整治状况,包括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清拆率(rateofbuildingsclearance,BCR)、排污口关

闭率(rateofdrainoutletclosed,DCR)和网箱养殖取缔率(rateofcageculturebanned,CBR)

3项指标。一级保护区整治率为以上3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BCRDCRCBR

PGR1(公式10)

3

其中,

建筑物清拆面积

BCR100%(公式11)

需清拆的建筑物总面积

关闭排污口总数量

DCR100%(公式12)

排污口总数量

网箱养殖取缔总面积

CBR100%(公式13)

网箱养殖总面积

一级保护区整治的具体要求依据HJ/T***。

4.3.3.2二级保护区整治(govern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2,PG2)

以二级保护区整治率(rateofsourcewaterprotectionzone2governed,PGR2)表示二级保

护区整治完成情况,包括点源、非点源污染控制及治理状况。点源、非点源整治状况分别以

保护区内排污口关闭率(DCR)、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率(rateofdecentralizeddomesticsewage,

DDSR)、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rateoflivestockbreedingwasteutilization,LWUR)和网

箱养殖整治率(rateofcageculturegoverned,CRR)4项指标表示。二级保护区整治率为以上

4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二级保护区整治的具体要求依据HJ/T***。

DCRDDSRLWURCRR

PGR2(公式14)

4

其中,

分散式生活污水达标处理总量

DDSR100%(公式15)

分散式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废水综合利用总量废物综合利用总量

LWUR()/2100%(公式16)

废水产生总量废物产生总量

4

网箱养殖整治总面积

CRR100%(公式17)

网箱养殖总面积

4.3.3.3准保护区整治(governofquasiprotectionzone,PGQ)

以准保护区整治率(rateofquasiprotectionzonegoverned,PGQR)表示准保护区整治完

成情况,包括污染源及工业园区废水达标排放率(rateofwastewaterreachingstandard,WRSR)、

基于准保护区水质达标的水污染物削减控制措施实施比例(rateofwaterpollutantstotalamount

control,TCWR)及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水源比例(rateofwaterconservation,WCR)。准

保护区整治率为以上3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WRSRTCWRWCR

PGQR(公式18)

3

废水达标排放的水源数量

WRSR100%(公式19)

水源总数量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的水源数量

TCWR100%(公式20)

应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水源总数量

满足水源涵养林建设要求的水源数量

WCR100%(公式21)

水源总数量

准保护区整治的具体要求依据HJ/T***。

4.3.4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

以风险管理指标完成率(rateofriskmanagementindexfulfilled,RMR)表示风险管理指标

情况。包括风险源名录完成率(rateofrisksourcedirectoryfulfilled,RDE)和危险化学品运输

管理制度建立率(buildingrateofdangerouschemicaltransportationmanagementsystem,DCBR)

2项指标。风险管理指标完成率为以上2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RDEDCBR

RMR(公式22)

2

其中,

0未建立污染源风险名录(公式)

RDE23

100%已建立污染源风险名录

0未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公式)

DCBR24

100%已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范围:河流型水源为准保护区及其上游20公里、河道沿岸纵深1000米的区域;

湖库型水源为准保护区或面源污染的汇入区域;地下水源为准保护区或密切相关的汇水范围。

风险源名录应包括风险源名单及相应管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认定及分类:依据GB12268、GB13690、《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实用手

册》和《危险化学品名录》等标准或资料。

上游及周边无污染风险的饮用水水源,其“风险源名录完成率”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制

度建立率”评估时视为100%。

5

4.3.5应急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EM)

以应急管理指标完成率(rateofemergencymanagementindexfulfilled,EME)表示。包括

城镇具备备用水源、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与定期修改及应急演练、应对重大

突发污染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建设以及应急监测能力等5项内容。

5

单项指标完成率

EME1(公式25)

5

0否

各单项指标

100%是

4.4计分规定

4.4.1一般情况计分

评估计分是取水量状况(SS)、水质达标状况(SQ)和环境管理状况(MS)单项得分加

权后计算得到的总和。

SSWGR100(公式26)

SQ(WQR0.3WSR0.7)100(公式27)

(公式)

MS(INDEXiWi)10028

指标符号的含义及权重见表1。

表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目标层系统层权重指标层(INDEX)分权重(Wi)

取水状况(SS)0.1取水率(WGR)1.0

水质达标状况水源达标率(WQR)0.3

0.5

(SQ)水量达标率(WSR)0.7

保护区划定(PD)0.10

保护区标志设置(PS)0.05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

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PF1)0.10

境保护状况评估指标

监测监控能力(WM)0.2

体系(SWES)管理状况

0.4一级保护区整治(PG1)0.10

(MS)

二级保护区整治(PG2)0.10

准保护区整治(PGQ)0.05

风险管理(RM)0.15

应急管理(EM)0.15

4.4.2特殊情况计分规定

有缺测指标的水源,其水质状况得分不超过70分;

水量超采的地下水水源,其取水状况得分不超过70分;

6

未依法划定保护区的水源,其保护区标志设置、一级保护区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三项

指标得分为0;

瞒报污染事故的,风险管理指标完成率为0。

4.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teofdrinkingwatersource,

SWES)评估结果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总得分按照公式29计算:

SWESSS0.1SQ0.5MS0.4(公式29)

评估结果分级见表2。

表2评估分值与结果对照表

序号评估分值评估结果

1SWES≥90优秀

280≤SWES<90良好

370≤SWES<80合格

460<SWES<70基本合格

5SWES≤60不合格

4.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变化(thechange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teofdrinking

watersource)评估结果

本年度与上一年度水质及环境管理评估结果的变化比较如下:

水质变化状况:△SQ=SQ2-SQ1(公式30)

式中,△SQ为水质状况变化评估分值;

SQ2,本年度水质全指标评估得分;

SQ1,上一年度水质全指标评估得分。

环境管理变化状况:△MS=MS2-MS1(公式31)

式中,△MS为环境管理状况变化评估分值;

MS2,本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得分;

MS1,上一年度环境管理状况评估得分。

水质变化状况评估分值(△SQ)、环境管理变化状况评估分值(△MS)各自独立评估,

评估结果分级方式相同,评估分值与结果对照见表3。

表3年度变化评估分值与结果对照表

序号评估分值(△SQ,△MS)评估结果

1△SQ,△MS≥5显著改善

7

22≤△SQ,△MS<5有所改善

30<△SQ,△MS<2略有改善

40保持不变

5-2≤△SQ,△MS<0略有下降

-5<△SQ,△MS<2

6有所下降

7-5≤△SQ,△MS显著下降

5评估报告编制

5.1一般编写要求

评估报告应从水源取水状况、水质达标状况和环境管理状况三个方面分析水源水质及管

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包括:

取水分析应从取水口的设置合理性入手,分析水源的水量保障状况。

水质分析应从不同类型水源水质达标情况入手,分析流域水环境特征、区域水质状况、

主要超标因子及时段、主要污染源类型及排放特征和风险源分布等方面的状况和问题,应体

现经济发展、环境压力、水源安全等方面因果关系。应重点说明区域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情

况。

环境管理状况应考虑保护区建设、监测监控能力、保护区综合整治、风险管理和应急管

理、管理机构及制度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监管机制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评估当年和上一年度水源水质和环境管理状况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并说明造成变化

的主要原因。有连续3年以上评估数据的,应进行趋势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行政、经济和技术层面的

对策及建议。

5.2评估数据获取

评估数据的主要来源:(1)水质数据主要来源于水质月监测数据、季度监测数据和水质

全分析数据、自动监测点位的连续监测数据;(2)环境管理状况数据主要来源于现场调查和

资料搜集,主要包括水源地基础状况数据、保护区划分方案及图件,保护区标志设置的图片

资料、保护区内及周边污染源统计资料、年内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资料、监测监控设施建

设及监控设备运行资料、应急水源建设资料、风险源名单、应急预案等文字和照片材料等。

8

评估数据真实性的甄别与筛选:通过专项执法与现场检查对收集到的数据及信息资料进

行识别和核对,剔除无效或错误数据后再用于计算评估结果。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10

第一章总论

1.1背景依据

阐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1.2目标范围

描述评估工作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介绍评估范围内城镇数量、饮用水水源地数量、水

源地类型及各类水源地比例等,并对水源地数量变化等特殊情况进行说明。

1.3工作流程与技术路线

依据评估工作实际情况设计。

1.4主要结论

1.4.1取水状况

概括性描述水源取水状况,及水源未达到取水要求或超采的原因。

1.4.2水质状况

概括性描述水源水质达标状况,不达标时概述原因。

1.4.3环境管理状况

概括性描述环境保护与管理整体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二章水源地基础状况

2.1水源地基本状况

详细描述水源地取水量、服务人口、取水率、不同类型水源地数量、取水量和取水服务

人口比例等。

2.2水源地水质状况

2.2.1水源地总体状况

详细描述水源地水质总体状况,包括达标、基本达标水源地和相应的取水服务人口数量。

以水量达标率为依据,统计水源地达标比例,分析各城镇水源地达标具体状况。

不达标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情况,按照不同水源地分类统计,分析超标因子、超标倍数

和超标月份。

2.2.2河流型水源地水质状况

详细描述河流型水源地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地、基本达标水源地数量和相应的取水

服务人口及比例,达标取水量比例。

河流型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的特征、主要超标污染物涉及的水

源地数量,主要超标污染物来源等,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上游来水超标和仅大肠菌群

超标的水源地清单。特别说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的水源地有关情况。

针对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

2.2.3湖库型水源地水质状况

11

详细描述湖库型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地、基本达标水源地数量和相应的取

水服务人口及比例,达标取水量比例。

单独描述水质评价结果、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及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最终评价结果。

对湖库型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特征、涉及水源地数量、主要超

标污染物来源等进行详细描述。

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上游来水超标和仅大肠菌群、总氮或(和)总磷超标的水源

地清单、水源地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特别说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的水源地有关情况。

分析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

2.2.4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状况

详细描述地下水型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包括达标水源地、基本达标水源地数量和相应的

服务人口及比例,达标取水量比例。

地下水型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超标倍数、超标月份特征及涉及的水源地数量,主要

超标污染物来源等,分析特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单独列出天然背景值超标、

地表地下相互作用影响超标和仅总大肠菌群超标的水源地清单。

分析区域特征污染情况,分析超标原因并说明主要污染物来源。

2.3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

对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进行整体描述,列出水源地管理状况较好和较差的城镇名单。对

定量指标,应说明管理指标达标率并列出得分为80分及以上的城镇名单;对定性指标,应

说明管理指标完成情况并列出较好和较差的城镇名单。

2.3.1监测能力

从监督性监测和预警监测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监督性监测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的监测能力分别描述,并说明数据来源及监测单

位。

详细描述水源地监测断面设置情况、监测频次和监测指标。全面分析地表水全指标、常

规指标的监测能力,地下水全指标、必测指标和其他指标及地方增加特征指标的监测状况。

预警监测能力重点描述预警监控点位、数量及分布(包括与取水口位置的距离),监控

指标、频次;视频监控断面的点位、数量及分布;以及预警监控系统及数据平台建设情况等。

2.3.2水源保护区划定

详细描述保护区划分和实施情况并说明数据来源。没有完成保护区划定的水源地,应单

独列表说明原因及进展。

2.3.3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

详细描述保护区标志设置数量和比例等情况,列明未完成标志设置的区域及相应水源地

数量,并说明数据来源。未按HJ/T433设置标志的区域和水源地,应单独说明标志设置的

具体时间。

12

2.3.4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

详细描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完成情况,包括隔离防护所采用的隔离类型和完成的工作

量,并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应进行隔离但未完成的,应说明原因,并分别列出整治完成较

好和较差的城镇名单。

2.3.5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

详细描述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情况,包括整治对象和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统计数据的

来源。未完成整治的和整治率较低的,应说明原因,并分别列出整治完成较好和较差的城镇

名单。

2.3.6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

详细描述二级保护区整治完成情况,包括整治对象和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统计数据的

来源和统计方法。未完成整治和整治率较低的,应说明原因,并分别列出整治完成较好和较

差的城镇名单。

2.3.7准保护区整治

详细描述准保护区整治完成情况,包括整治对象和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统计数据的来

源和统计方法。未完成整治和整治率较低的,应说明原因,并分别列出整治完成较好和较差

的城镇名单。

2.3.8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

详细描述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状况并说明数据来源。重点说明定量指标完成率;描述定

性指标完成情况,以识别水源地面临的主要污染风险,并列出风险较大的水源地名单。

2.3.9应急能力

详细描述各城镇应对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技术储备、物资储备和制度建设等状况,定

性描述相应指标并列出完成较好和较差的城镇名单。

2.4评估结果认定分析

描述各城镇及水源地评估的最终计分结果,依据分值确定综合评估结果和等级。

2.5水质与环境管理改善状况评估

描述评价范围内、不同评估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管理状况得分变化情况,确定水源地水

质和管理改善状况的结果和等级。

第三章问题与成因分析

3.1水质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不同类型水源地水量不足、水质超标、存在环境风险等问题入手,分析流域水环境特

征、区域水质状况、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及时段、主要污染源及排放特征和风险源分布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应体现经济发展、环境压力、水源地安全等方面因果关系。重点说明区域特

征污染物和污染源情况。

13

针对天然背景造成的水质不达标,提供该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服务人口、现状水

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来

的水质监测数据。

针对跨界污染造成的水质不达标,提供该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取水量、服务人口、现状

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行政区边界跨界断面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

来的水质监测数据。

3.2环境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保护区建设、保护区综合整治、监测监控能力、环境风险和应急、机构与制度建设等

方面入手,对饮用水水源地在监管机制、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3.3不同评估年水质和环境管理的变化分析

分析不同评估年间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包括水源达标率、水量达标率、达标取水量、

超标因子及超标月份,仅粪大肠菌群超标、仅总氮或(和)总磷超标水源地等有关情况及年

际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变化原因。有连续3个评估年以上数据的水源地,需做趋势分析并提

供趋势分析图。

分析不同评估年间环境管理状况变化趋势,包括独立监测指标数量、实际监测指标数量、

保护区划定及标志设置、一级保护区整治(建筑物清拆、排污口关闭和网箱养殖取缔)、二

级保护区整治(排污口关闭、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和网箱养殖整治)、环

境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和应急能力指标等相关指标年际间变化情况,详细分析并说明造成变化

的主要原因。有连续3个评估年以上数据的,需做趋势分析并提供趋势分析图。

第四章对策与建议

结合当年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行政、经济和

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14

附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及达标状况图

说明水源地点位分布及不同类型水源地的达标状况,参见下图。

图件制作要求如下:

基础地理图层主要包括:

(1)乡镇及以上级别的行政区界

(2)主要水系(河流、湖泊、水库等)

标绘的专题图层包括:

(1)湖库型水源地

(2)地下水型水源地

(3)河流型水源地

(4)达标水源地

(5)不达标水源地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电子地图所有图层尽可能为SHP格式,基础图比例尺可采用1:1万、

1:2.5万、1:5万、1:25万中的一种,建议采用经纬度坐标系,至少包含(但不限)以下

图层:

(1)基础地理图层:省级行政区界、地级行政区界、县级行政区界、河流、湖泊、水库,

绘图时,底图底纹的色度要浅、淡;不同的图,可根据需要对底图中的某些要素做必要的删

减。

15

(2)专题图层: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湖库型水源地、地下水型水源地、河流型水源地、

达标水源地、不达标水源地。

基础地理图层属性数据至少包含NAME(名称)字段,基础图层与专题图层,在不影响图

纸内容识别的前提下,均可合并绘制。

2、图名的字体、字大小及图名置放位置根据图幅幅面大小及图面整体布局确定,字体应易

于辨认。中文应使用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隶书体等,不得使用篆体和美术字体。外

文应使用印刷体、书写体等,不得使用美术体等字体。

图例类型名称图例格式尺寸

国家行政区界4

省级行政区界3

地级行政区界2

线状

县级行政区界1

乡镇级行政区界0.5

河流0.5-2

湖库型水源地8

河流型水源地8

点状地下水型水源地8

达标水源12

不达标水源12

16

附表

附表一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

附表1-1参与评估的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

水源水源水源地下水类型

序服务人口设计取水量现状取水量实际取水量已服务年限#设计降深水位埋深备

省城镇地名地代地

号(万人)(万吨/年)(万吨/年)(万吨/年)(年)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类型#(m)#(m)#注

称码类型

1

2

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填写。

附表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

附表2-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的水源地清单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类型水质类别达标取水量(万吨/年)涉及服务人口(万人)

1

2

17

附表2-2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基本达标的水源地清单

序水源地类基本达标取水涉及服务人口超标水源地

省城镇水源地名称水质类别

号型量(万吨/年)(万人)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1

2

附表2-3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地清单

序水质不达标取水量涉及服务人

省城镇水源地名称水源地类型主要超标项目和倍数不达标月份

号类别(万吨/年)口(万人)

1

2

附表2-4湖泊(水库)型水源地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

营养状态分值营养状态分级总氮或(和)总磷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营养状态指标缺测情况

(最大值)(最大值)超标(是/否)

1

2

18

附表2-5地表水源地监测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全指标分析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缺测指标名称

缺测指标数量(个)监测月份

1

2

附表2-6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的水源地清单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水质类别年达标取水量(万吨/年)涉及服务人口(万人)

1

2

附表2-7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地清单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水质类别不达标取水量(万吨/年)涉及服务人口(万人)主要超标因子(倍数)不达标月份

1

2

19

附表2-8地下水源地监测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序号省城镇水源地名称全指标分析缺测指标名称

缺测指标数量(个)监测月份

1

2

附表2-9水源地水质状况汇总表

序号省城镇地表水源地数量地下水源地水源地达标比例水量达标率达标水量不达标水量

(个)数量(个)(%)(%)(万吨/年)(万吨/年)

1

2

附表三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汇总表

附表3-1水质监测状况汇总表

地表水(个)地下水(个)

序号省城镇

水源地开展监测独立完成实际完成水源地开展监测独立完成实际完成

总数水源地指标指标总数水源地指标指标

1

2

注:独立完成指标为各参评对象(一般以城镇或省为参评对象统计)依据自身的能力单独完成的指标,不含委托完成的指标。

20

附表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汇总表

省城镇保护区划定标志设置环境风险管理应急管理

号(个)(个)(个)(有/无)

完成划分水完成设依据规建立风建立危险一级保二级保护直接补给超采备用应对重应急应急应急

源地数量置水源范设置险源名化学品运护区交区交通穿区未纳入水源水源大突发防护预案监测

地数量水源地录水源输管理制通穿越越水源地保护区水地数污染事工程制定、能力

数量地数量度水源地水源地数量源地数量量件的物设施定期

数量数量资和技建设修改

术储备与演

1

2

注:管理状况以年内完成的工作为评估依据,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

21

附表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状况调查表

一级保护区整治二级保护区整治

建筑物排污口数量网箱养殖排污口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网箱养殖

序(平方米)(个)(平方米)(个)(万吨)(万吨)(平方米)

省城镇水源地名称

网箱

号当年当年年废物网箱养当年

年初清拆年初养当年取年初年污水年污水年污水年废物

关闭关闭产生总殖总面整治

面积面积数量殖总缔面积数量总量收集量处理量利用量

数量数量量积面积

面积

1

2

注:管理状况以评价时段内完成的工作为评估依据。

附表五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汇总表

序号省城镇保护区划定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