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_第1页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_第2页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_第3页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_第4页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

高德毅教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形势与政策》分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2016年8月16日2021/5/91主要关注点2021/5/92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法文Idéologie,

德文Ideologie,

英文ideology。源自希腊文iδεα和λòγos,前义观念或思想,后义学说,合起来就是“观念学”的意思。2021/5/93西方思想家论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最早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首先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真正的意识科学一定不能从任何假定或固定的概念出发,而是必须要从、也只能从可以被确定的东西出发。”德斯蒂·德·特拉西2021/5/94西方思想家论意识形态英国的百科全书将意识形态归为政治范畴体系,认为意识形态是为理性的统治奠定思想基础。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以确保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2021/5/95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人类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共同组成。市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在任何时代都是观念产生的土壤,意识形态是属于国家的上层建筑,是在不同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一种思想的观念体系。2021/5/96中国学者论意识形态复旦大学著名教授俞吾金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不同阶段社会的不同产物,是基于经济基础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中山大学著名教授郑永廷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价值和行为准则,是反映这一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思想体系。2021/5/97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观念之集合,属哲学的范畴。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是植根于经济基础上,依托经济发展的反映政治取向的思想体系。意识形势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也将不断演变与发展。2021/5/98基本特征观念的上层建筑统治集团意志的体现,阶级的属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带有全民性外观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5/99二、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2021/5/9101.为何有意识形态博弈?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国家主流价值体系,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其思想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背后是特定社会性质的国家利益,因此,意识形态的博弈,也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博弈往往成为国家利益博弈的急先锋---政治导向、价值取向、道德统治、文化渗透、教化遵循、宗教熏陶等。2021/5/911

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始于五百多年前欧洲国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资本主义体系的重要标志。西方列强瓜分非洲2021/5/912到19世纪,西方殖民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个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为特征的霸权体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一体系达到巅峰。2021/5/91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其建设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甚至策动颜色革命,发动战争,都是为巩固和加强西方体系。2021/5/914十月革命使俄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削弱。二战以后,随着苏联发展壮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兴起,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西方霸权严重削弱。苏东剧变后,美国主导的西方体系又有了加强,形成了“一超多强”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体系。2021/5/915财富流动加剧了地区间不平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两极分化。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壮大,基于西方体系的不公正不合理秩序受到强力挑战。西方集团不愿看到也难以接受,维护其既得利益是不言而喻的。为构建更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单极与多极秩序博弈必然反映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意识形态斗争,尤其表现为东方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博弈。2021/5/9162.为何各国都强调和

把控主流意识形态?

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2021/5/917

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

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习近平马克思2021/5/918特朗普颠覆了西方意识形态吗?特朗普PK希拉里,表面看是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之战,或者是美国政治正确性的辩论。国家及其政治体系都会遵循基本价值准则。特朗普似乎被美国普通民众,尤其中产阶级看来是上帝派来颠覆美国“政治正确性”。但是,他只是以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来宣示其移民、外交、贸易战略等观点,其实质仍然是基于西方基本价值观的基础。

“既然不再有苏联对欧洲威胁,为何还需要北约?美国人可以轻松保护自己,为何还要为有钱的欧洲人支付防务费?”

——特朗普2021/5/9193、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反映,为国家利益服务。意识形态在国家关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又不能过分夸大或刻意贬低意识形态的作用,把握度在于它与国家利益的互动程度。意识形态一致或相近并不代表国家利益一致,意识形态不同并不代表国家利益没有共性之处。2021/5/920

然而,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交锋的今天,无论是观察、思考、处理国际问题,还是国内问题,试图不加分析地“去意识形态化”的做法,都是一厢情愿的。2021/5/921(1)经济手段+军备竞争+意识形态

---美国肢解苏联的利刃国际油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对外腰板强硬与否。19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塌方”式暴跌,对苏联坍塌解体造成的致命影响。1960年-1970年间,油价:1.8-2.0美元/桶。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油价达到12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推动油价达39美元。石油红利支撑苏联全球扩张。1960年代,其在西伯利亚发现60余个超大型油田。1975年石油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产油国和最大石油出口国。从1973-1985年,其能源出口增长了14倍,80%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此时,虽然苏联已沦为世界最大谷物和消费品进口国,40%以上的食品依赖进口,但因石油出口而获得进出口平衡。同时,苏联对外援助每天3500万美元,每年达128亿美元(未包括对东欧援助)。2021/5/922美国对苏联战略是长期而持续的在经济军事方面,1982年,里根经济顾问亨利·罗恩献计:美国应该把军备保持高水平,以拖垮之。授权中情局与沙特达成绝密协议压低国际油价和取消保护油价,1985-1986年时,油价从35美元暴跌至10美元,日产量从200万桶增至1000万桶,史无前例。展开意识形态攻势,把苏联的经济灾难归罪于思想路线、政治制度。2021/5/923美国冷战学者彼得.施威泽认为

把克里姆林宫推向灾难深渊,并非哪一个事件或者某项政策。如果当年其没有面临美国军事挑战、在波兰军管和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挫折、在石油出口因油价暴跌蒙受数百亿美元硬通货损失、西方技术封锁,以及意识形态失控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可以闯过风暴。苏联制度并不是命中注定会自我毁灭的体制。2021/5/924曾任苏联总理的雷日科夫总结道:2021/5/925(2)西方精英们为何如此担心特朗普?特朗普不是疯子,他敏锐地嗅到了美国社会孤立主义情绪,是美国的一半现实。其核心要义是“地主家没有余粮了”

。“美国已欠债19万亿美元,受美国保护的北约盟友、日本、韩国等再也不能免费搭车。”“为何总是我们牵头,冒着与俄罗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中国消耗了美国那么多钱,用那些钱重建了中国。”2021/5/926西方精英们为何如此担心特朗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专家赖特:特朗普提议无异是对自由世界秩序的清盘,可能危及冷战后形成的西方主导国际秩序和价值观基础。实质是美国领导人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西方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体系是美外交政策落脚点。近30年来,无论是保守主义里根、自由现实主义克林顿、新保守主义小布什,还是摇摆不定奥巴马,都把价值观视作美国参与对外事务和军事行动的理由。2021/5/927(3)南海之争与国家意识形态有关吗?美国和西方认为: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要谋求地区霸权;中国不负责任的国家意识,不遵守国际规则,导致南海问题的“军事化”和破坏“航行自由”,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构建的国际秩序。作为亚太再平衡,美国提出成本强加战略,即动用政治、外交、舆论、军事等各种手段,增加中国在南海行动的成本,迫使中国后退,以制止中国的扩张。2021/5/928

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地缘政治(东亚地区)的视角看,美国从南到北,通过搅局南海问题,强化美日同盟、破坏中韩关系,拉拢越南、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方面形成对中国的围堵,分散中国力量,迟缓和阻碍中国集中力量发展和壮大自身!2021/5/929南海逐渐成为中美从地缘政治

上升为评估对方与战略博弈原本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主权和权益之争。南海局势既是各方基于主权、资源、战略安全诉求的现实利益纠葛,也有历史因素,更有相互间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猜度。2021/5/9302021/5/9312021/5/93233南海问题博弈实质

---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国家利益博弈中美既有共同利益,也依存加深,但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中美关系双重性使美对华政策体现“融合+防范+遏制”。一方面,美对我防范不断增大,甚至借力乱局。另一方面,增强中美互信是一种必须,对华战略趋于务实。关键是硬实力+软实力的综合作用。2009年后美采取强硬政策,并告诫其他亚太国家警惕不断壮大的中国,进而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共同对中国改变现状的举措进行制约。2021/5/933国家综合实力主要取决于6个要素

综合经济力量,如市场规模、总产出、人均产出水平、购买力等;货币与金融控制,如世界储备货币,以及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稳定性、有效性和规模;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既要看存量更要看增量;国土、人口的质和量、资源禀赋;文化、意识形态力量,如价值观体系的稳固性、制度稳定、治理能力,即“软力量”;军事力量。2021/5/934

当今世界是如何研判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基于历史的、现实国际环境的、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如何判断和引导影响中国的发展?2021/5/93536美国要求中国:必须肩负“战略责任”,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中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即要从全球层面不仅不挑战美国而且与美国一道共同塑造对美有利的国际秩序。必须负有“政治责任”,即要加速包括人权、宗教自由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必须担起“外交责任”,即协助美国处理那些美国难以处理的“头疼的问题”(诸如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必须具备“经济责任”,即既要自己发展还要实质性地改变对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必须承担“军事责任”,即要大幅增加军事透明度。2021/5/936(4)资本主义危机在国际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新表现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导致两个阶段情形:拥有资本和国际政治军事霸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没有到来时,国际资本就会流向发展中国家,通过互补性合作和国际产业链分割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世界呈现和平与发展的主导情势;一旦其国家发生危机(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便会利用自己拥有国际权势和意识形态霸势制造其他区域中各个邻国之间的国际冲突。国际冲突对霸权国家具有一石三鸟作用:增加各国对其依赖性,通过军售、制裁和保护优势直接纾解自身的危机;通过强权加强国际同盟和离间矛盾,增强政治优势和意识形态强势,以孤立其所要遏制的国家;通过制造其他地区的政治军事不安定性,驱使世界各国资本流向霸权国家,即以他国动荡来维持金融霸权,兵不刃血地直接获取全球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价值,以解决自身危机,同时枯竭他国力量,甚至颠覆政权。2021/5/937资本霸权的全球化资本的金融化资本通过证券化形成市场自由买卖的金融产品,形成虚拟经济体系,导致剩余价值的争夺集中到金融领域。资本全球化资本通过全球扩张形成全球产业链、营销链和金融链,并形成国际资本垄断的世界经济体系。资本网络空间化资本通过互联网和物流网络平台而组成资本网络体系,并形成新的资本形态——网络资本,资本竞争直接表现为网络空间竞争。

因此,资本的全球性风险和霸权的全球性影响都比以往任何时代来的强烈!2021/5/938上层建筑领域的资本化

更强化意识形态的国家利益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代表垄断资本利益。但是“全民国家”招牌约束了资本意志需求,迫使国家职能让出部分权利空间,直接由资本市场化经营,促使上层建筑领域直接资本化。“新自由主义”者积极推动资本直接掌握国家权力。资本不仅决定物质资源分配,而且直接通过行使上层建筑权力来赚取利润,控制社会政治经济。传媒与文化资本化。如默多克报业集团跨欧美帝国,直接操纵和影响各国舆论。军工产业资本化。洛克希德•马丁等五家军工企业决定美国政治走向,也影响世界政治军事局势。政治游说集团产业化。选举日益金钱化,成为资本风险投资的重要对象。深层思考2021/5/9394、为何国家间结构性矛盾会反映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二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制,奠定了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冷战结束后,美国把西方价值、制度快速推向全球。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成功融入国际体系,政治和意识形态融入国际体系的最大障碍来自美国。近年来,美国融合中国乏力,试图通过威慑、围堵来迫使中国就范。通过推动TPP在经济上孤立中国,通过东亚峰会在政治上稀释中国影响力,通过强化与亚太盟国的军事合作在安全上围堵中国。2021/5/940新的对华政策表明,美国对融合中国越来越缺乏信心和手段,对于发展建设性中美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开始有系统地采取防范性的、对抗性的举措,试图强迫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经济上孤立中国两败俱伤,政治上胁迫中国代价高而不确定,军事同盟代价高而围堵效能低。因此,意识形态博弈既有西方体制的优势,又有人权民

主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精神外衣,其效能可观。2021/5/941美国外交的基本意识形态四项基本原则:霸权,霸权比权力平衡好。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民主,西方民主比其他民主和专制好。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比其他文化好。2021/5/942美国对国际法的实用主义态度国际法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纷争频现的世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能不说得益于《联合国宪章》所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以及其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当代国际秩序。国际法规范国家行为、明确国家权利义务、建立国家间平等关系、建立相对有效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法的严肃性?霸权性?美国对于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将国际法的工具论演绎到不讲道理的地步。个别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私利而破坏性利用国际法。2021/5/943主权与人权西方的相对主权论与东方的绝对主权论博弈。西方干涉利比亚、叙利亚的理由都是避免人道主义灾难,强调“人权高于主权”的相对主权论。中国等坚持主权不可侵犯的绝对主权论。主权是民族国家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基于历史文化和现实利益需要,不可能在主权问题上全盘接受西方的观念。2021/5/944主权与人权人权、民主、民生、政治稳定等都是人类核心价值,不同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国家侧重点不同。美国将人权、民主置于统驭一切的至高地位,并将其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中国则将“秩序、稳定、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同国家针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国情,采取不同的着力点和不同阶段进阶内涵。2021/5/945主权与人权塞缪尔·享廷顿概括美国价值观:“自由、公平、民主、个人主义和法制”。各国可以珍视美国价值观,但没有一个国家乐意接受被美国强加的人权价值观、民主制度。稳定发展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任何危害中国社会稳定的外部干涉都是不能容忍的,无论以何种旗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仍需要为保护主权而奋斗,仍需要为争取基本发展权、社会公正而努力。西方的道路不是人类发展的独木桥,国际社会的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而不是走向终结。2021/5/946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

战略定力和政治立场中国发展阶段与国内外环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面临发达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和挑战。我国处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必然引起世界各种势力高度关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矛盾多发期,引发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和利益冲撞。2021/5/947政治定力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国家发展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主流意识形态必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和立国基石!2021/5/948主流引领和政治底线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意识形态的主流引领和确保意识形态的政治底线。主流引导

----营造健康向上社会主流舆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

政治底线

----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底线”规律观----事物在实现自身目标时,与其他事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对事物的能动的自由运动状态限制,从而规定了事物运动状态的边界,这正是事物自由运动的“底线”。2021/5/949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面临的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是当代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但是,我们还没有在理论上进行充分的提炼和概括,也没有在原理创新上形成世界公认的系统性理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对话能力和水平。2021/5/950当前典型社会思潮表现国家主义左翼思潮(新左派,折衷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左翼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左翼思潮(复古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保守主义右翼思潮(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右翼思潮2021/5/951习近平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