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1页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2页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3页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探究文献综述44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业绩考核是指通过建立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努力程度以及一定经营期内的盈利能力、经营增长等经营业绩。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最大经济体,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国有企业的业绩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实践阶段,最近几年改进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外有关前沿理论,并依照我国具体国情加以改正,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业绩指标评价体系。1国外文献综述最早的企业业绩考核都是采用每公里成本等考核标准。19世纪中页,美铁路公司首次将统计报表和财务用于考核监督,主要采用经营成本和收入的比率、每公里成本等指标,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这种评价考核指标也只能仅仅停留于成本会计的最初阶段,根本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但是却呈现出标准化的表现形式。基于标准成本的概念,泰勒表明工人操作标准化和设施设备、工作环境和材料的标准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0世纪初期,美国杜邦公司首创“杜邦分析体系”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扩大了投资报酬率的使用,被公认为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但是对于体系的真实性,除国企内部人员外,其他的企业不能有效地觉察出指标以外的信息。之后亚历山大·沃尔创立沃尔综合比率分析法,之后《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选择了固定资产比率、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应收账款、存货、自由资金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七项财务指标,赋予各项指标比重,进而得到的综合评价值考核企业业绩。杰克逊·马丁德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主要包括公司的财务政策、生产效率、社会贡献和收益的状况等较为完整的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并提出判断公司的管理业绩标准:对该公司的行业标准和历史业绩与本公司的考核评价分数进行对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很多企业都在陆续采用销售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考核的指标。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加剧了同行企业的竞争,企业不仅要考虑眼下的经营状况,还要着眼于未来,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于是,这个时期的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出现很多业绩考核评价指标。1982年,美国纽约Stemstewart&Company(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指出将税后净利润扣除股权所有(资本、债务)的占用成本来衡量企业业绩的EVA(EconomyValueAdded)即经济增加值。基于此现已形成了一套EVA的管理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剩余收益”等初期经济利润指标。国外对于EVA的研究主要是从考核指标评价的角度,强调会计计算和调整方面,来证明EVA指标的有用性。在90年代,思腾思特公司(1999)和JamesWallaee(1997)研究结果显示:要想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采用EVA指标比传统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效果更显著。之后James等学者也表明:根据EVA设计经营者的激励制度,有助于经营者采取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的管理措施。SamuelC.weaver(2001)详细说明了EVA的测量计算,包括会计调整及指标测算。最早的平衡记分卡理论(BSC)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共同体现的一种评价业绩的综合系统。平衡记分卡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这四个维度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地思路去考核评价业绩。BSC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紧密联系,可以帮助企业在顾客、产品和市场开发等重要领域取得突破进展,着重在企业长期经营方面贡献突出。由此可以看出,BSC已经成为战略绩效管理体系。RichardLynch(理查德·林奇)和KelvinCross(克莱文·克罗斯)提出企业进行业务及考核评价要将其财务与总体战略等信息结合起来,辅助以业绩金字塔说明业绩指标和总体战略的重要联系。业绩金字塔凸显了可组织战略的重要性,指出经营指标逐级由下到上重复运动以及战略目标从上到下的等级制度传达出企业可持续发展。之后英国AndyNeely教授和安德森咨询公司合作研究出业绩多棱体评价方法,他们针对BSC只考虑股东、顾客和员工以及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太过强调股东利益的缺点,从突破战略目标贡献和加强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角度思考,更加注重的是业绩的改进。2国内文献综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业绩考核也在不断发展。随着财会制度的变化,我国也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企业业绩考核体系。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和发展。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企业太过追求产量和考核结果的完成,只注重眼前,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主要是看国有企业指令性计划完成程度,将企业的规模和产量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为了将考核内容规范化,国家针对国有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指标和方法。比如:1975年的八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1979年改为四项考核指标等。这种方式导致了国有企业效率的严重缺乏。改革开放之后,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提出了约束和激励企业员工考核方法的承包制。此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侵犯所有者权益,使得企业经济行为短期化。有的企业付出巨大的坏账的损失去完成业绩任务,使得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比例连年上升,潜在的亏损也在不断增加,最后慢慢出现经营危机。此时国家推出了相应的方法和标准。比如:国家经委联合其他部委在1982年制订了“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国计委及其他部委在1992年以标准值为指导思想,针对工业企业提出了经济效益考核的6项指标体系,并指出考核计分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值。与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相比,此时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指标考核。但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究其原因此体系还不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时国有企业也朝着现代企业的方向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权责明确、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制度。财政部于1995年指出颁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通知表明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之后代表着我国正式确立企业业绩考核制度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出台。总之,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在借鉴西方先进业绩考核评价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来的。20世纪后期,EVA的问世,让国有企业业绩指标考核体系更完善。国外EVA的成功实施,使国内专家学者受到启发,深入研究了EVA。2001年,周长青强调EVA中资本成本的理念可以针对改善目前我国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强调EVA主要适用于企业和部门层次的考核,并在引导资金配置方面效果比较显著。EVA的特点以及重要性是郭晓扬和李延喜等人于2002年的探讨。并实证研究了部分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得到EVA的变动趋势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波动趋于一致,但EVA的绝对值并未得到与市场完全吻合的结论。在2005年,王汝芳和杜勇宏指出EVA反映资本效益比会计利润更具优势,并优化了EVA概念,进而揭露了资本运营创造价值的本质,从而为企业业绩评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2007年,张燕提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于注重持续发展EVA考核方法。在2008年,信息不对称和在实践中传统的奖金激励机制管理层操纵行为的问题,启发邓爱青提出基于EVA的激励机制,他将为股东新创造的价值与激励薪酬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管理层的激励机制和所有者利益的兼容性问题,进而可以实现股东价值增值的目标。此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体系问题和应用EVA的计算方法,池国华等人提出应用EVA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调整的要素,重点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EVA的调整方法。2012年,杨扬和陈富永着重提出了EVA计算的改进方法,经调整后的EVA数值和评价更加合理客观。2013年,池国华、王志等人以某些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EVA考核对企业价值提高的影响,指出企业价值的提高是EVA考核抑制过度投资的结果。同时期BSC理论也在不断被研究。张兆国、陈天骥于2002年在理论上具体介绍了BSC的产生背景、内容和作用,并通过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相比,指出BSC的优点,这对于将BSC应用于我国企业业绩考核有重大的理论借鉴意义。在2014年,李娟娟通过华润集团6S业绩考核管理体系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案例,为我国国有企业运用BSC提供宝贵经验。通过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精进,EVA和BSC逐渐显露出自身的缺点,EVA未考虑到非财务指标,很容易导致经营者短期化;而BSC则是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创建出一套体系进而来考核企业业绩。所以在2007年,姚立根和冯培培构建了EVA和BSC相结合的业绩考核体系,并试着利用AHM来确定权重将其应用于中国的企业业绩考核实践,可惜的是仅仅提出比较通用的模型参考。在2013年,张妍通过引入BSC和EVA,结合层次分析法将其整合为公司业绩考核体系,以此来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参考文献1.谢轶,“浅析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下》,2011年第3期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3.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11年4.杰克逊·马丁德尔,《对管理的科学评价》,1950年5.边行行,“基于EVA的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李玲,“基于EVA与BSC相结合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7.向泓超,“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研究—基于EVA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8.RobertS.KaplanandDavidP.Norton,“TheBalancedScorcard:TranslatingStraregyintoAction”,HarvardBusinessPress,1996年9.RichardLynchandKelvinCross,“CorporateFinancialManagement”,PrenticeHall,1997年10.孙晓燕,“业绩多棱体模型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辽宁经济》,2008年第12期11.周长青,“EVA业绩评价系统评述”,《财会通讯》,2001年第8期12.郭晓扬,李延喜,“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23期13.杜勇宏,王汝芳,“经济增加值与优化经济增加值”,《当代财经》,2005年第5期14.张燕,“经济增加值在上巿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5.邓爱青,“基于EVA的管理层激励机制探讨”,《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16.池国华,张智楠,“EVA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应用:难点分析与解决对策”,《会计之友》,2008年第9期17.陈富永,杨扬,“经济增加值(EVA)在央企业绩评价中的计算以及改进策略”,《会计之友》,2012年第2期18.池国华,王志,杨金,“EVA考核提升了企业价值吗?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11期19.陈天骥,张兆国,“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5期20.李娟娟,“华润集团平衡计分卡应用研究”,《合作经济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