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指由中华民族创造或构建,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达之中,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讲信修睦”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有了差异。譬如,在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区域性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又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各地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精神特质与各地的生产、生活形态相互作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逐渐形成,并以术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术语即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当然,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终极基础,而许多先贤的提炼与升华,使这些术语具有了学术性、审美性甚至“神圣的”恒久力量。数量繁多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当代中国人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变化乃至文学艺术、历史等各领域之发展的关键密码,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只有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精妙内涵,才能在深层意义上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譬如“和而不同”这一术语强调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共存,它在理性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给予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强有力的批判。因此,在观察、思考、理解和体悟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时,必须理解中国自身的思想文化术语,弄清楚这些术语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面临哪些挑战呢?首先,与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翻译相比,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相对缺乏语境的支持。因此,在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时,用词必须更加精准。其次,因存在文化差异而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术语内涵,以看似对应的词语翻译却导致误读。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德国学者裴德思曾因不知如何翻译中国的“圣人”这个关键词而深感痛苦。为了了解“中国圣人”和他们开创的“理想国”图景,他决定到中国求学。来到中国之后,他发现中国的“圣人”与西方基于基督教神学背景的“圣人”相去甚远,中国的“圣人”是世俗的,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最后,思想文化术语起源的文化背景往往使其内涵超越词语本身的内涵。譬如,中国的“国家”有“家国同构”的内涵,一提到“国家”,中国人就能想到家国情怀或感受到家的温暖,而这些内涵在西方的“国家”这一词语中是不存在的。对此,在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时,我们要适当地补充释义。(摘编自韩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常用到这些术语。B.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存在差异,人类能形成多种文明与这些差异密切相关。C.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先贤们的提炼和升华增强了这些术语的审美性、力量等,有助于这些术语的传承。D.“和而不同”思想与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迥异,“不同”体现了对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强调整体的和谐共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从内涵、产生过程、整理、翻译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清晰。B.第二段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C.文章举裴德思专程到中国求学的例子,论证出国考察是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要途径的观点。D.文章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喻为“密码”和“窗口”,形象地阐述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各地的生产、生活形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精神特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B.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量繁多,涉及哲学、文艺、历史等诸多领域,他国人民可通过这些表达极其凝练的术语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C.翻译思想文化术语面临语境不足的挑战,翻译整篇文章时面对的语境相对充足,可见,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比翻译整篇文章要求更高。D.在起源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国家”这一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有“家国同构”的内涵,而在西方,“国家”一词没有这一内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55周年之际《光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记者:中国航天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火探月、北斗导航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靠的是什么?戚发轫:中国航天起步于1956年。当年,中国航天一无所有。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并逐步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航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航天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打“两弹”攻坚战,到打卫星“歼灭战”,再到确定依靠飞船而不是航天飞机发展载人航天,党的决策为中国航天指引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次,靠全国人民的支持。比如,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失败,民营企业、广大民众积极捐款。再如,我们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到香港和澳门访问,当地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扶老携幼来看航天英雄……无论我们成功还是失败,人民都全力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是我们航天事业的坚实后盾。最后,我们锻炼了一支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受伟大精神鼓舞的航天队伍。中国航天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孕育并实践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精神,以及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各种航天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出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记者:现在,我国的科研条件已经得到改善,工业水平已经大幅度提升,航天传统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航天新征程中是否仍将发挥引领作用?戚发轫:在创业和攻坚时代,我们一穷二白,外国又封锁技术和产品,当时的“自力更生”是被逼出来的。如今,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有些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不可能得到国外的帮助了。还是那句话:“要发展,要强大,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要不要艰苦奋斗?还要不要吃苦?去年,为了保证空间站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很多航天人以岗为家,夜以继日地搞攻关。我认为,任何时候都要吃苦,只是不同时期吃的苦不一样。现在要吃什么苦?就是要排除来自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全力以赴地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记者:关于航天人才的培养,有哪些感受同大家分享?戚发轫: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因此,除了做好航天精神的代际传承,我们还要继承、发扬老一代航天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当年“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时,我万分沮丧,感到无地自容。在场的一位领导鼓励大家:“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干!”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也激励着我们后来迈向成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多为年轻人创造独立思考、积极干事的机会,在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同时,允许他们试错、犯错,出错后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成熟。记者:未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事业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的发展?戚发轫: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正向着航天强国迈进。未来,我们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个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上述三个领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地方。比如,在以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建造技术为代表的空间技术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些技术甚至是世界领先的,但在以深空探测为重要内容的空间科学领域,我们存在短板。欧洲虽然没有发展载人航天和登月工程,但通过跨国航天合作,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再如,中国目前在轨运行卫星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尚未大是充分探索,没有产生大规模的产业效益。我们在空间应用领域面临巨大挑战,加强空间应用不能只靠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支持,还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摘编自《传承航天精神,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光明日报》2023年2月20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者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55周年之际专访戚发轫,记者精心设计问题,与戚发轫聊到了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B.戚发轫举民营企业、广大民众捐款和香港、澳门民众争相来看杨利伟的例子,说明中国航天取得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C.在中国航天创业和攻坚时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吃了很多苦;在当下和将来,中国航天人仍需自力更生,仍需艰苦奋斗。D.“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戚发轫万分沮丧,在领导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再战,他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使“东风二号”成功发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航天取得了“两弹”攻坚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国航天中途放弃对航天飞机的研发,转向对飞船的研发。B.现在,中国在航天领域“就更不可能得到国外的帮助”的主要原因是国外认为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中国航天已不需要他国帮助。C.戚发轫在访谈中提到欧洲通过跨国航天合作,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意在提醒中国航天人多关注国外的航天成果。D.中国的空间应用要尽早产生大规模的产业效益,形成对外优势,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6.要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中国航天人就要有所传承,有所突破。请根据材料,说说中国航天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传承工作,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迷路刘国芳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以前我去过,跟大人去的。爷爷家不是太远,我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了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了。但这天,我一个人走了好久好久,也没到那个叫夏村的地方。到后来,我迷路了,眼前的路一点也不熟,不知道走到哪儿了。记得以前我跟在大人后面,大人总让我快走,说不跟上会迷路。没想到今天真的迷路了,我吓坏了,坐在路边呜呜地哭起来。这时三个老人走过来,问我:“你坐在这里哭什么?”我说:“我迷路了。”他们说:“你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去爷爷家,夏村。”三个老人笑了:“我们也去夏村,你跟我们走吧。”我不哭了,站起来跟着他们走。三个老人年纪都很大,走得很慢。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还没到。我问他们:“爷爷,怎么还没到呢?”他们说:“快到了。”我不问了,跟着他们。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忽然发现只有两个老人了,有一个不见了。我问两个老人说:“还有一个爷爷呢?”一个老人回答我说:“走了。”我说:“走了,去哪儿了?”一个老人说:“去另一个世界了。”我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很惊讶:“好好的,那爷爷怎么就走了?”另一个老人说:“年纪这么大,随时都有可能不在这个世上了。”我不问了,跟着他们。又走了很久,还没到,倒是又少了一个老人。我看着他问:“那个爷爷,是不是也走了?”老人点点头说:“是。”我说:“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不在这个世上了?”老人又点头说:“是。”我不再做声,跟着他。又走了好久好久,还没到,倒是一不留神,那老人也不在跟前了。我有些害怕,到处看着,还喊:“爷爷,爷爷,你在哪?”没人回答我。我应该想到,这个老人也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记得我要去爷爷家,他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但现在,几个认识路的老人都不在了,没人带我去了,我又迷路了。但这回我没哭,我继续往前走,左顾右盼。正张望时,一个孩子看见我,走过来对我说:“爷爷,你要去哪儿呀?”我说:“你喊谁爷爷?”孩子说:“喊你呀!”我吓坏了,我不是要去找我爷爷的吗?怎么我也变成爷爷了?(有删改)文本二:迷路刘国芳领导小时候住在乡下的一幢老屋里,这幢老屋五幢直进,有八、九十间房子。老屋左右相连,也是这种五幢直进的大屋子,互相之间有耳门相通。有生人走进来,半天出不去。领导小时候当然还不是领导,他只是个孩子,老屋里的人喊他小勇。小勇有一天和几个孩子在老屋里捉迷藏,这间屋子蹿到那间屋子。忽然,小勇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一个耳门里哭,小勇便过去问她说:“你在这里哭什么呀?”小女孩说:“我迷路了,怎么也出不去。”小勇就笑了,小勇说:“这还哭呀,我带你出去。”说着,小勇就带着小女孩穿过几个耳门,出去了。还有一次,一个大人也迷路了。这大人见了小勇,问:“我怎么走来走去,就是出不去呢?”小勇又笑,小勇说:“大人也会迷路呀,我带你出去。”也是穿过几个耳门,小勇把那个大人带了出去。小勇大了后,就离开了老屋。再后来,小勇就当领导了。当了领导后,再没人喊他小勇了,都喊他领导。领导现在又到老屋来了,不是衣锦还乡,是仓皇逃来的。几个亲信都出事了,领导知道自己早晚要出事,生出逃走的想法来。老屋安全,领导于是关了手机,逃到这儿来了。但进了老屋,领导发现老屋已今非昔比了。以前单是一幢老屋里,便住了几十户人家,老屋里到处人声鼎沸,热热闹闹。但现在,老屋衰败了,到处是倒篱烂壁。领导在老屋里走了好久,也没看到一个人。后来,领导就看见了一个孩子。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迷路了呀?”领导说:“我没迷路,我怎么会迷路呢?”孩子说:“迷路了也不要紧,一个人总有迷路的时候。以前有一个小女孩,迷路了,我带他出去了。还有一个大人也迷路了,也是我带他出去的。叔叔迷路了,我同样可以带你出去。”领导看着孩子说:“你这孩子真有意思,你是住在这里吗?”孩子说:“是。”领导又说:“你叫什么?”孩子说:“小勇。”领导有些诧异,领导说:“你叫小勇?”领导说着时,仍走着。孩子见了,说:“我看叔叔真是迷路了,你跟着我,让我带你出去。”领导这回竟听从了孩子,跟着他走出了老屋。没人知道领导的这次潜逃,悄无声息地,领导回去了。几天后,领导又一次来到了老屋。他想再看一看那个叫小勇的孩子,然后去自首。领导找了好久,穿过一个又一个耳门,也没见到那个小勇。领导出来时,看见一个老妪在门外晒太阳,便问她说:“请问婆婆,老屋里住了个叫小勇的孩子吗?”老妪摇头:“这老屋有二十年没住人了。”领导就怏怏而去,但后面,老妪忽然又告诉他说:“二十多年前,老屋倒有个孩子叫小勇,听说已当了大官了,你是不是找他呀?”领导回头看了看老妪,点点头。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反复记述“不知道走了多久”“又走了很久”“又走了好久好久”,这是为故事最后结局作铺垫。B.文本二中的老屋房间众多结构复杂,这些特点这使得不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会在老屋中迷路具有了合理性。C.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使它们就像生活化的哲理寓言,耐人寻味。D.文本一和文本二中人物形象大都没有姓名,但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8.两个文本的标题同为“迷路””,其内涵有何异同?9.两个文本都包含一些违背生活常理的“荒诞”因素,请各举一例并探究其表达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将出,又复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奚以教寡人?”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出之舍,师旷送之,又问政于师旷。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归,思,未醒,而得师旷之所谓。公子尾、公子夏者,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齐民,家富贵而民说之,拟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谓我惠民者,使我与二弟争民耶?于是反国,发廪粟以赋众贫,散府余财以赐孤寡。仓无陈粟,府无余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民。居二年,二弟出走,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晋。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故市木之价,不加贵于山;泽之鱼盐龟鳖蠃蚌,不贵于海。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秦周之民相与歌之曰:‘讴乎,其已乎!苞乎,其往归田成子乎!’今田成氏之德而民之歌舞,民德归之矣。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于民A也B上之C请爵禄D行诸大臣E下之F私大斗斛区釜以出G贷H小斗斛区釜以收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意为授予、给予。与《赤壁赋》中“横槊赋诗”的“赋”意思不同。B.豆,古代食器。与《鱼我所欲也》中“一箪食,一豆羹”的“豆”意思相同。C.归,意为归附。与《短歌行》中“天下归心”的“归”意思不同。D.涕,文中指眼泪。与成语“痛哭流涕”的“涕”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景公向师旷问政,师旷三次回答的内容一样,主要是师旷不愿意回答景公提出的问题,因此用这种方法来应付。B.齐景公为了施惠于民,给贫困的人发放粮食,把府库中多余的财物赐给孤寡,一系列的做法赢得了百姓的拥护。C.齐景公登上柏寝之台,为国家的雄伟壮观而感慨,晏子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晏子说后世田成氏将拥有这个国家,并给出了理由。D.齐景公担忧自己的国家被田成氏占去,晏子回答他若想夺回需要做亲近贤人而疏远不贤的人等一系列得民心的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富贵而民说之,拟于公室,此危吾位者也。(2)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B.颔联用“乱”“浮”“含”“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交相辉映。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万里”的乘风破浪。15.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新教材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夸张手法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发出的巨大响声。(3)“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由一种日常习俗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出多样的情感意蕴与深层的文化心理,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教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直接以问句形式质问秦朝统治者,批判其残酷剥削百姓、奢靡浪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体现了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成果;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情感细腻、想象丰富的诗人们则常常借用美丽神秘的太空中的星辰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孔乙己文学”中的年轻人们一边怀有【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承受着①,进退两难。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那么当代大学生脱不下去的“长衫”又是什么呢?央视网认为高学历是当代青年脱不下去的“长衫”,希望当代青年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但更多人表示脱不下去的“长衫”是父母以为我们能熬出头的殷殷期待和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对我们的培养。十几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报的就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读书意义和未来的迷茫。②,还代表自己曾为这份学历所投入的所有金钱、时间和精力。如同【B】《山月记》中所说:“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这句话引发广泛争议,不可否认,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③的原因是成为普通劳动者并不能提高收入过上美好生活。“长衫”当然要脱下,但你不能让青年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为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备好干净的新衣,让其整装待发,重新启程。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