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陆地与海洋》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陆地和海洋》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陆地和海洋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地球?水球?“大洲与大洋”第一课时2七大洲和四大洋“大洲与大洋”第二课时3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4板块的运动“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一)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世界”中“陆地与海洋”部分,属于“世界地理”的范畴,课标具体要求见表1。表1“陆地与海洋”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食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海陆变迁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材料或使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2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二)教材分析1.文本内容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二节,第一节是学生认识地球的开始,也是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海陆分布、陆地海洋一些基本概念、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需要熟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及其分布对今后学习其它知识十分重要。第二节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一节静态分析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其重点应该放在两个学说上。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知识框架2.知识框架海陆变迁的实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分布特点提出者及主要内容海陆的变迁大陆漂移说证据七大洲面积、分布和分界线四大洋的面积、分布和主要特征板块运动的影响火山地震的分布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大洲和大洋板块构造学说图1“陆地和海洋”知识框架3.内在逻辑区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从不同的尺度划分来看,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内容则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者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地理学一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区域对比等方法,展示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概貌及其内部差异,并阐明世界主要城市和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点。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海陆分布、海洋、地表、气候、种族和民族。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作为世界地理总论、区域地理的基础,本部分知识的内在逻辑如图2所示。3基础细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主要讲述世界的海陆分布。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则侧重于科学观念和科学史教育,以及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的培合的角度来看,这两节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纵向联系来看,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也是本章内容的细分,也是学习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细分陆地和海洋相互联系海陆变迁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大陆漂移说地球?水球?七大洲和四大洋板块的运动七下、人上、八下图2“陆地和海洋”内在逻辑(三)学情分析智力因素方面: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听说或者了解过七大洲、四大洋,但不系统。非智力因素方面: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课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性很高,热衷参与课堂活动并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到全球海陆分布及海陆面积比例。能够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4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2.通过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知道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能够运用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能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增强求知欲,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地球”“水球”名称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体会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通过在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团结协作的4.通过画图,拼图这一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绘一绘、认一认、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读图、用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实现活动育人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5.通过单元作业,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强化世界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到地理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构建整体性观念。本单元选取的主题是“陆地与海洋”,属于世界地理,依据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兼顾群体特点与个体差异,设计可供选择的差异化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作业设计的探究性和合作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根据学情,合理确定作业难度,做到不同难度作业题的题量比例分布适应,并且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减负”,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确保学生作业时间在合适的范围内,充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为四课时,每个课时都包含的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书面作业主要注重基础知识考察,结合地图,重在考查读图、填图、析图、用图能力;实践作业则主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绘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而单元作业类型则有书面作业和综合作业,其中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判断、5简答等题型。并且基于双减的背景下,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出发点,本单元书面课时作业由1-3组基础性知识选择题和1组能力综合体题以及1组合作实践题组成;分别对应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这三方面培养。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由3-4组题组成;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以综合形式呈现,重在考查知识的整体关联,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单元作业体例见表2。表2“陆地和陆海洋”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地球?水球?2—3组选择题2-3组判断题1—2组活动题1组七大洲和四大洋2—3组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2—3组板块的运动2—3组题型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绘图、拼图、选择题、填空题、判读题、活动题等时间15分钟以内30分钟以内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6AA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地球?水球?作业1:题组A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2021年,我国在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酒泉卫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此次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三名航天员也将在空间站进行时间长达6个月的在轨任务。那么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航天员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海陆面积比例的是()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BB评价指标水平良好合格答题正确知道海陆面积比例了解海陆半球分布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地球海陆面积分布比例。通过图片,结合不同半球能够描述出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进而加深一下,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作业2:题组B练能力一.作业内容根据下面的半球图,比较各半球海陆面积的大小:7北程4北程4个6-渊界南突洲南核(1)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2)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3)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填“>”或“<”)。(4)北极周围是,而南极周围是(陆地、海洋)。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题正确能够看图、析图答题正确归纳海陆分布特征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所以本题目利用半球海陆分布图来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注重考查学生析图、看图、用图的过程及其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维,延展学生思维,进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作业3:题组C提素养设计地理手抄板:简单绘制任一半球海陆分布地图,并向其他组同学作简要介8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地球海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二课时七大洲和四大洋作业1:题组A夯基础一、作业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020年地球一小时时间为3月28日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共同表达呵护地球家园的决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活动凸显"数字化"特色,也更显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而2021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为地球发声"。9(1)熄灯接力是从B洲开始,经A洲、D欧洲、E洲、C洲,最后到F洲西海岸结束。(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洲是。(3)因该处无人类定居,熄灯仪式未涉及的大洲是洲。(4)①是洋,它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②是洋。(5)A大洲和E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F大洲和C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清楚认识七大洲轮廓图,正确说出大洲名称正确归纳七大洲四大洋面积大小清晰知道大洲分界线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关注一下“地球一小时”活动,然后通过大洲大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掌握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及面积大小,大洲分界线;进而加深一下大洲轮廓印象,这也是课程标准要求作业掌握的要紧扣基础性。作业2:题组B练能力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XXIVOlympicWinter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届时会有来自各大洲的选手来参加运动会。(1)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大洲是(半球)。它与② (2)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期间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全在北半球且无阳光直射的大洲是。(3)七大洲中,被赤道穿过大陆的有\。(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积C.西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陆地面积D.任一半球海洋面积大于其陆地面(6)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题正确能够结合地球公转答题能够结合经纬度正确认识大洲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地图是地理的语言,读懂图,理解图是做题的关键,结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内容和本节内容的知识学习,综合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效的把两者内容融合连接,做到知识迁移,才能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地理知识。作业3:题组C提素养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动手操作:拼图游戏:按图2.1尺寸准备一张白纸,再沿图内分割线将白纸剪成6个三角形,并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四个洲的名称填注在空白三角形内,最后将6个三角形按目前大洲分布位置粘贴于下面方框内(南极洲除外)。并要求在图2.2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0°W、160°E经线。图2.1图2.2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让学生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因此,设计一些有利于人际沟通的作业,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创意和成果,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作业1:题组A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据此,完成2-3题。2.下图为海陆分布状况图,按时间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3.下图中海牛和鸵鸟的分布,证明了()③D.①③②A.各大陆一直处于分离之中B.大陆是在不断漂移的二、时间要求:3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案正确规定时间内完成掌握基础性海陆变迁知识点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本组题目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海陆变迁这一节内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够学以致用,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及证据,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作业2:题组B练能力一、作业内容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二、时间要求:4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运用大陆漂移说清楚的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解释南极煤炭资源丰富的原因,加深对大陆漂移说的认识,掌握科学推理的过程与方法。作业3:题组C提素养一、作业内容模拟演示大陆漂移,步骤如下:(1)准备1张纸,一盆水;(2)把纸随意撕出大小不同的几块,整体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轻轻动一下水盆,观察七大洲的位置是否移动?二、时间要求:8分钟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活动建议,自选实验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模拟大陆漂移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教材P40图2.18大陆的漂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二课时板块的运动作业1:题组A夯基础一、作业内容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2021年5月21日晚,云南大理漾濞发生多次2.8级至6.4级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3.下列哪个地理事物也是因为上述板块运动所形成的()A.地中海B.阿尔卑斯山C.红海D.喜马拉雅山二、时间要求:3分钟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案正确规定时间内完成知道由于板块运动方向不同会形成山地和海洋等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作业2:题组B练能力一、作业内容图图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图中①为亚非分界线运河,位于非洲板块和板块交界处。(2)新西兰位于洲,地处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二、时间要求:4分钟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答案正确准确读图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能够说出著名山系、海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板块运动学说的掌握,知道六大板块的名称、板块运动两种形式及其与火山、地震带的关系。通过读图填空,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知作业3:题组C提素养提示:以下题目,任选一题完成。1.在课本P36已经画完成的图2.12七大洲几何轮廓图上,参照课本P42图2.22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任务:(1)简单勾画出六大板块,并填写板块名称;(2)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2.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如图1,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2,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图1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这一运动会形成山脉,如下面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中的A、B两座山脉的形成。A、B两座山脉中,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是(填字母);图2实验反映了板块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2)根据上面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①图中甲是板块,丙是板块;②C是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C将会不断(填“缩小”或“扩大”);③D是红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断,D将会不断填“缩小”或“扩大”)二、时间要求:8分钟第1题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规范作图清晰反映六大板块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第2题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操作规范准确读图答案正确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1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填图,既增强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能加深对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的印象,为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夯实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