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azl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1页
ioazl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2页
ioazl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3页
ioazl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4页
ioazl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展心理学主讲:李不言2024/5/71开展心理学知识概览概述研究对象、简史、研究方式、理论问题各阶段心理开展规律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2024/5/72开展心理学的纷争和概念2024/5/73年龄阶段

0--33--67-12,小学12-16,初中17、18-353,40-60,6560--死亡时期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活动

动作游戏学习

生理

快速发展

第二性征

成熟更年期机能衰退认知发展感知觉迅速发展

开始衰退

记忆模仿出现短时/长时容量、方法、特点容量初中最大

本质信息记忆下降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形式运算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实用性思维

普遍下降、洞察力强言语语音、词汇、句法词汇、语法、口头表达

智力

流体/晶体人文经验高峰

社会性发展情绪笑、哭、恐惧

不稳定/躁动

气质婴儿气质

价值观

确立

人际交往依恋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师生关系亲密感、家庭成员/朋友同事领导、父母、子女、朋友夫妻、子女、朋友道德意识

亲社会/攻击

自我意识开始转化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第一反抗期自我概念/评价关注内部、第二反抗期不断修正稳定

人格

自尊增强稳定不安全心理卫生

2024/5/74

第一节开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单元开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开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开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开展的规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一、心理开展的内涵广义:心理的种系开展〔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开展〔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开展〔个体开展心理学〕;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开展。个体开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开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开展的规律。二、心理开展的五种根本性质〔一〕心理开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开展的不平衡性;〔三〕心理开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开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开展进程中开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2024/5/75三、开展心理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开展的根本特征;

〔二〕说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开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开展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心理开展的根本原理——〔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开展。〔2〕心理的连续不断开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3〕在心理开展中个体的自生成、自开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开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开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2024/5/76第二单元开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三、儿童心理学的开展。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开展的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开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开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开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开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2024/5/77第三单元开展心理学三种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开展特点和开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二、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对横断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2024/5/78第四单元心理开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心理开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开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顿。2、环境决定论:心理开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二〕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开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开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代表人物:德国的施太伦、美国的吴伟士〔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三〕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开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2024/5/79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开展理论

(一)皮亚杰〔1896-1980〕的认知开展理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一直是儿童心理开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1、皮亚杰的心理开展观①心理开展实质上是主体以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③心理开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开展建构说认知结构的开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数量上的变化】。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质的变化】。平衡是主体的开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3、影响儿童心理开展的根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开展的根本因素。2024/5/7104、心理开展阶段说*心理开展表现为连续开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开展次序是固定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具有连续性。★儿童心理开展的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儿童道德认知开展的3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2024/5/7112024/5/712序号阶段年龄跨度主要发展任务良好的人格品质1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3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4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岁获得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8成年早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人格开展八阶段的开展任务和良好人格品质2024/5/713艾里克森心理开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开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开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开展是连续一生的开展进程,他的心理开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开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开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开展的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2024/5/714〔三〕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特点:①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②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③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响。是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根底的学习。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2024/5/715〔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开展理论和心理开展观1、文化-历史开展理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维果斯基的心理开展观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根底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4个标志:①随意机能:指主动性和有意性;②抽象概括机能: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③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心理开展水平越高;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心理开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开展区〞思想。〔2〕教学应走在开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正确期限:最正确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2024/5/716〔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用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法研究人的道德开展。儿童道德开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开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开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开展顺序。儿童道德开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3种水平6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

3、好孩子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2024/5/717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开展〔年龄范围: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开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开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开展一、婴儿动作开展对心理开展的意义〔一〕动作开展是心理开展的源泉或前提。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开展。〔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开展的外部表现〔三〕婴儿动作开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开展〔四〕婴儿动作的开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开展

二、婴儿动作开展的规律性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开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开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那么: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开展;〔2〕近远原那么: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那么: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开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开展。2024/5/718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开展〔一〕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抓取物体与视动协调活动对婴儿心理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开展奠定根底。〔二〕独立行走〔婴儿开展的里程碑〕〔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时机。★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2024/5/719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开展一、感知觉开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开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开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的发现,极大的促进了婴儿感知能力开展的研究。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屡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响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响。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响有会增强。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刺激、观察反响并记录注视时间,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觉察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运动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比照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2024/5/720〔二〕视觉的开展1、视觉集中2、视觉追踪3、颜色视觉4、对光的觉察5、视敏度〔三〕听觉的开展〔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开展〔五〕空间知觉的开展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3、方位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开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开展的最重要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开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珍贵时期。2024/5/721二、记忆的开展3~6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开展,他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保持数天或数周;6~12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开展。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得以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三、思维的开展皮亚杰: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轰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方案性。4、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2024/5/722四、言语的开展〔一〕言语开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等。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强化、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的概念。2、先天成熟理论

认为儿童言语的开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2024/5/723(二)婴儿言语的开展1、语音的开展:婴儿发音的开展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2、词汇的开展: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到3岁能到达1000左右。3、句法的开展。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根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童根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那么。其开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从单词句、双词句到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属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根本上使用完整句。2024/5/724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开展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标准、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开展过程。一、情绪的开展〔一〕笑的开展: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根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开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0~5周〕: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响,这种笑的反响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5周-4个月这个时期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的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这个时期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024/5/725〔二〕哭的开展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三〕恐惧的开展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陌生人焦虑;4、预测性恐惧。一种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2024/5/726二、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响消极。3、缓慢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三、社会性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婴儿依恋的三个开展阶段〔鲍比尔〕1、无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响;2、有差异的社会反响阶段:对母亲有偏爱3、特殊情绪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1、平安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平安感,对外界积极反响。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3、对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对抗母亲的爱抚。2024/5/727四、自我意识的开展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开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第一阶段:主体我的开展〔5~15个月〕——8个月之前,婴儿的主体我认知尚未开展;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开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第二阶段:客体我的开展〔15~24个月〕——15~18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开展的第一个飞跃。2024/5/728第四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平安型的母婴依恋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容易型婴儿——容易适应;困难型婴儿——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缓慢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家长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多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经验。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2024/5/729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开展〔年龄范围:3-6岁〕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一、关于游戏的理论〔一〕精力过剩论:主要指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二〕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三〕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四〕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开展过程。这是套用进化论的思想。〔五〕娱乐论: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接触紧张、恢复健康。〔六〕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2024/5/730二、儿童游戏的开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1、婴儿——1岁以内;成人-婴儿游戏;2岁: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象征性游戏。〔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4〕具有想像的特点,如骑竹竿,竹竿似“马〞的性质寓于“骑〞中,从而有骑马的想像。〔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表达某一类活动的一般行为。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规那么性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开展:1、单独游戏;2、平等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开展的意义〔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开展的重要途径;〔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表达创造性能力;〔四〕培养健全的人格;〔五〕增强体质。2024/5/731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开展一、言语的开展言语是儿童心理开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开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开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开展的具有关键性时期。〔一〕词汇的开展1、词汇量的增加:3岁词汇量有1000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3、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二〕语法结构的开展第一,从简单句开展到复合句;第二,从陈述句开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第三,从无修饰句开展到修饰句;第四,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开展的关键期。〔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开展两个主要开展趋势:——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开展;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开展。2024/5/732二、记忆的开展〔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开展〔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开展趋势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三〕记忆策略形成〔1〕记忆策略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5岁以前〕;二是过渡阶段〔5~7岁〕,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复述策略——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

三、思维的开展〔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特点:1、具体形象性;2、不清晰性和易变性;3、具有符号功能;4、有一定的方案性和预见性〔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开展。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2、幼儿概括能力的开展2024/5/733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开展2024/5/734第四单元幼儿期的心理卫生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其独立性2024/5/735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开展

〔7~12岁〕小学阶段。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学习兴趣的开展:〔1〕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对学习兴趣不分化→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2024/5/736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开展一、记忆的开展〔一〕记忆的容量〔广度〕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7±2个信息单位〕。〔二〕记忆开展的主要特点: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开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2024/5/737〔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开展特点〔复述和组织〕1.复述〔背诵〕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工程,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一般分为:〔1〕归类;〔2〕系列化。〔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1〕有关自我的知识;〔2〕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3〕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2024/5/738二、思维的开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开展,其根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开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开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根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开展的质变过程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开展过程的质的变化。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开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也存在着具有关键性的转折年龄。一般认为,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2024/5/739〔二〕思维形式的开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开展——三个阶段:〔1〕直观形象水平: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2〕形象抽象水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所概括的属性或特征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2、推理能力的开展:〔1〕演绎推理能力的开展;〔2〕归纳推理能力的开展;〔3〕类比推理能力的开展;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1〕掌握守恒;〔2〕思维具有可逆性——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两种: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补偿关系认知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4、逻辑推理规那么的掌握:〔1〕类别体系化;〔2〕序列化2024/5/740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开展一、自我意识的开展〔一〕自我概念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二〕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开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开展。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二、亲子关系的开展实现,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其次,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第三,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三阶段模式:1、父母控制〔6岁以前〕;2、共同控制(6~12岁〕;3、儿童控制〔12岁以上〕。2024/5/741三、同伴关系的开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1〕受欢送的儿童;〔2〕不受欢送的儿童;〔3〕受无视的儿童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送的因素有多种,根本的因素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三种关系期〕。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其的人际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年级开始,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2024/5/742四、友谊的开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开展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其一,相互接近;其二,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其三,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其四,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五、欺负与被欺负关于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理论解释——“竞争假设〞理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响。“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依恋理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平安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2024/5/743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学会学习在学习态度上在学习习惯的准备上;教会儿童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二、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的形式方式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典范、模仿、小组讨论等形式,正确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品行。2024/5/744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开展

〔11、12岁~15、16岁〕2024/5/745二、心理开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2024/5/746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开展一、记忆的开展〔一〕记忆容量的开展:11.04±0.4,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二〕记忆的主要特点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到达个体记忆的最正确时期。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二、思维的开展〔一〕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别离2024/5/747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开展一、自我意识的开展——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一〕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二〕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三〕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二、情绪变化特点〔一〕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二〕青春期躁动三、第二对抗期

第一对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对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那么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要求人格的独立。〔一〕第二对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1、硬抵抗。2、软抵抗。3、对抗的迁移。〔二〕形成第二对抗期的原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开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开展的必经途径。2024/5/748

四、人际关系的开展〔一〕同伴关系进入青春期以后,原先的团伙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交友范围开始缩小。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进入初中以后,以父母为典范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之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了,而对抗性情绪却增加了。〔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老师品头论足。2024/5/749第四单元青春期的心理卫生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对抗期〔一〕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对抗期★对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开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开展的认识滞后。〔二〕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对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第一,在对抗期到来这前要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第三,以友相待。第四,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三、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2024/5/750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开展

〔17、18~35岁〕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四个方面〕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开展到达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第二单元青年期的认知开展一、智力的开展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根底的能力。在青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那么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趋势。二、思维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2024/5/751第三单元青年期的社会性开展2024/5/752四、社会关系的变化2024/5/753第四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卫生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二、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开展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2024/5/754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开展

〔35或40岁~60岁或65岁〕第一单元中年期的生理变化一、身体变化二、更年期更年期是指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