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诗经导读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导读杜春锋1/62第一节

《诗经》基本问题2/62一、《诗经》性质、名称、篇数性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或曰选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诗集。名称:原称《诗》、《诗三百》,战国始称为“经”,汉代正式称为《诗经》,为经书之首。篇数:305篇。毛诗篇目为311篇(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篇为有目无辞“笙诗”)。3/62二、《诗经》时代、地域、作者1.时代: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作品,少数为商代作品。其时为奴隶社会。《诗经》中最早作品今可确认是《商颂》5篇,最晚作品毛诗说是《陈风·株林》(公元前599年前后),齐诗认为是《曹风·下泉》(约为公元前510年)。4/622.地域: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域,少数诗篇包括江汉汝淮地域。包含今陕西、山西大部,河南、山东全部,甘肃、河北、湖北及安徽之一部,是为周之主要疆域。3.作者:从民间仆隶平民到朝廷公卿大夫,差不多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绝大多数为无名氏作品,少数诗篇如《节南山》《巷伯》《崧高》《烝民》《閟宫》《载驰》等有作者之名。5/62《诗经》少数诗篇之作者《节南山》家父《巷伯》寺人孟子《崧高》《烝民》尹吉甫《閟宫》奚斯《载驰》许穆夫人《抑》卫武公《桑柔》芮良夫《鸱鸮》《常棣》《文王》《时迈》《大武》周公6/62三、《诗经》搜集与整编搜集:“采诗说”——风“献诗说”——雅“作诗说”——颂分类:主要以起源为依据整编:“太师编诗说”(早期整理)“孔子删诗说”(再次整理)▲“孔子删诗说”不能否定也否定不了7/62四、《诗经》应用与流传

早期:礼乐演奏,教育国子,观风知政春秋:赋诗言志孔子:教育弟子战国:引诗说理秦代:焚诗禁毁汉代:恢复传授:“三家诗”,“毛诗”;“毛诗”流传至今,甚至成为《诗经》之别名。

8/62五、《诗经》“六诗”、“六义”

“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太师》:“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其风、雅、颂是指诗分类,赋、比、兴是指用诗方法(此乃本义)。“六义”之说出自《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风、雅、颂是指诗体分类,赋、比、兴似转变为指作诗方法。9/62孔颖达《毛诗正义》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一样,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据此并酌参古今学者意见,我们对“六义”作以下解释:10/62风:“声”,指土声,地方土乐,即土风歌谣。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共160篇,大多是民间歌谣,内容多言风情,格调多生动活泼。11/62雅:“正”,指正声,朝廷正乐,即京腔雅歌。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共105篇,大多是贵族文人作品,内容多涉朝政,格调比较雅正。12/62颂:“容”,引申为容饰、舞容、形容和颂美之意,是专门用于宗庙祭奠且奏以大钟或伴以舞蹈乐歌,即宗庙祭歌。包含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应是王朝太师、乐师或巫、史之类专职文人所作,内容多是对祖宗歌功颂德,格调庄重典雅。13/62赋:“敷”或“铺”意思,指直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艺术表现手法,是最基本最惯用手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李仲蒙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14/62比:“譬”意思,是比喻、比拟、比附、象征这类艺术表现手法概称。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李仲蒙说:“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

15/62兴:“起”意思,指触物生情联想式开头,普通用于篇首、章首或一段意思开头。这种联想,是产生创作灵感艺术联想,能形成一个含蓄意象,起寓意、象征、暗示、衬托等作用。兴在形式上如朱熹所说,是“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词”,其内涵又如李仲蒙所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赋、比、兴有时交互使用,尤其比、兴较接近,有所谓“赋而兴也”、“兴而比也”、“比而兴也”、“赋而兴又比也”等现象,似难截然分开。

16/62第二节《诗经》思想内容17/62一、农事诗

如豳风中《七月》,小雅中《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中《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另外还有反应妇女采集劳动《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和反应牧业生产《小雅·无羊》等。能够《豳风·七月》为代表。

18/62《七月》—农奴生活写真

《七月》是现存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最古老详细文字统计,又是周代奴隶痛苦生活缩影,真实地反应了当初社会现实。其艺术特色是:1、利用赋法中客观写实手法分类铺写,直赋其事。2、利用对比手法,反应社会现实生活。3、以衣食为根本,首章衣食双起,二至五章以衣为主,六至八章以食为主。4、重视风俗景物和节令改变描写,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勾画出一幅幅风俗画,首创民间十二月歌形式。总之,该诗古朴自然,曾被明人孙鑛誉为“无上神品”。

19/62二、征役诗(一)高昂战歌如秦风中《无衣》,小雅中《出车》《六月》《采芑》,大雅中《江汉》《常武》等。能够《秦风·无衣》为代表。

20/62(二)征夫悲歌如《邶风·击鼓》,《魏风·陟岵》,《唐风·鸨羽》,《豳风·东山》《破斧》,《小雅·采薇》《何草不黄》等。能够《豳风·东山》为代表。

21/62《东山》(豳风)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22/62《东山》—士卒辛酸吟唱

《东山》是写一位役满归来士卒在还乡途中悲喜交集心情和对故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表示了厌倦征战、向往和平愿望,是《诗经》中最出众抒情诗之一。其艺术特点是:1、善用想象,浮想联翩,从而组成一幅幅图景来抒发感情。2、从对方写来,以人衬己,波折达意。3、起承转合,重章叠唱,结构自然和美,加之语言朴实,音韵友好,实在耐人寻味。23/62《陟岵》—征人望乡思亲之歌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诗人遥想虚拟,以人衬己,波折而又传神地表示了征人望乡思亲心情和主题。24/62(三)思妇哀怨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扬之水》,《周南·卷耳》,《小雅·采绿》等.25/62三、婚恋诗(一)甜蜜感人恋歌

如《周南·关雎》《汉广》,《邶风·静女》,《卫风·木瓜》《桑中》,《王风·采葛》,《郑风·溱洧》《风雨》《子衿》《搴裳》《萚兮》《野有蔓草》,《陈风·东门之枌》,《召南·野有死麕》《摽有梅》等。

26/62(二)苦恼迷惘情歌

如《郑风·狡童》,《秦风·蒹葭》,《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陈风·月出》等。27/62(三)美满婚姻赞歌

如《周南·桃夭》,《卫风·硕人》,《郑风·出其东门》《女曰鸡鸣》,《邶风·绿衣》,《唐风·葛生》等。

28/62(四)不幸婚姻悲歌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召南·江有汜》等。

29/62四、怨刺诗

(一)民间怨刺诗1.反对剥削、压迫如《魏风·葛屦》《伐檀》《硕鼠》等。2.讽刺荒淫、残暴、无礼如《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陈风·株林》,《秦风·黄鸟》,《鄘风·相鼠》等。

30/62(二)贵族文人怨刺诗1、讽谕时政如大雅中《民劳》《板》《荡》《桑柔》《瞻卬》《召旻》,小雅中《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等。

2、训斥谗佞、揭露不公如小雅中《巧言》《青蝇》《巷伯》《北山》《大东》等。

31/62五、史诗

主要有《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是周民族史诗,分别歌颂后稷、公刘、古公亶父、文王、武王。另外《商颂》诸篇也可看成商民族史诗来读。▲雅诗成就与地位

32/62六、祭歌

主要是《周颂》《商颂》等。▲颂诗三题▲《周颂·雝》简析33/62七、其它

包含燕飨(宴享)诗、田猎诗、礼仪诗、亲情诗、送别诗等。燕飨诗如《小雅·鹿鸣》《常棣》《伐木》《湛露》《彤弓》《桑扈》《鱼丽》《鱼藻》《南有嘉鱼》《宾之初筵》等;田猎诗如《周南·兔罝》《召南·驺虞》,《齐风·卢令》《还》,《郑风·叔于田》《大叔于田》,《秦风·驷驖》,《小雅·车攻》《吉日》等;礼仪诗如《小雅·斯干》等;亲情诗如《邶风·凯风》等;送别诗如《邶风·燕燕》等。34/62第三节

《诗经》成就、价值及影响

35/62一、艺术成就(文学价值)1、现实主义写法和古朴自然风貌《诗经》中作品是对现实生活如实反应,“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浑朴自然,一片天籁,富有一个发自纯真之心纯真之美,展现出古朴淳厚自然艺术风貌。《七月》就是这方面经典代表。36/622、赋比兴为主丰富多彩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多数篇章以赋为主,而不乏生动范例,如“辗转反侧”、“搔首踯躅”、“杨柳依依”等;比法范例除《硕鼠》《鸱鸮》等外,又如“涕泣如雨”、“手如柔荑”、“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等;兴法范比如《关雎》《桃夭》首章。这还包含鲜明对比、适当夸大、丰富想象、生动对话及出众细节、心理、景物、进层描写、衬托映衬等。37/623、重合复沓章法和四言为主体式重章叠唱不但便于记忆和传诵,而且有着前后相承、逐层递进、深化感情、扩展内容、尽兴抒发、重复强调等作用,造成盘旋跌宕旋律。《芣苢》《采葛》就是范例。《诗经》以四言为主,但也“时杂二三五六七八言,意已明不病其短,旨未畅无嫌于长,短非蹇也,长非冗也”(成伯玙语),比较灵活自由。38/624、丰富词汇、友好韵律和多样格调《诗经》包括众多草木鸟兽之名和生活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非常丰富,还大量利用双声、叠韵词和叠字,极富表现力。“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鸣。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其用韵自然和美,有句句用韵、隔句用韵、偶句韵、交叉韵、虚字韵、遥韵、尾声等形式,对我国诗歌韵律形成起了主要启发作用。风、雅、颂三部分及各个篇章还形成多样格调。39/62二、多重价值1.政治价值:《诗经》虽不是政教文本,但其中雅、颂多与政治有亲密关系,原本就是为政治服务,尤表达了周人敬天保民、敬德保民政治观,自然含有主要政治价值。其风诗也在一定意义上含有观风知政、礼乐教化价值。2.历史价值:《诗经》含有全方面、真实而宝贵史料价值。先秦古籍中“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语)。40/623.文化价值:包含宗教文化、礼俗文化、村社文化、农耕文化、养殖文化、田猎文化、婚恋文化、社交文化、饮食文化、衣饰文化、车马文化、动植物文化等。4.闻一多说:“诗似乎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这么发挥过那样大社会功效。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全方面社会生活。”41/62三、深远影响1、现实文学传统光芒开端和永恒典范。2、赋比兴乃文学创作与评论百世榜样。朱光潜说;“中国以后诗论、文论乃至画论都是按毛苌所标赋、比、兴加以引申和发展。”3、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题材、典故、体式和创作经验。4、其文化精神、审美情趣等亦影响深远。42/62第四节

《诗经》研究史简说

43/62《诗经》研究史一、先秦《诗》学二、两汉《诗经》学三、魏晋至隋唐《诗经》学四、宋元明《诗经》学五、清代《诗经》学六、当代《诗经》学七、台港《诗经》学八、国外《诗经》学44/62此期没有专著,除朝廷仪式用诗、春秋赋诗言志外,只有片段评论。论诗者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而最主要是孔子对《诗》评论,起了先导、奠基作用。孔子论诗见于《论语》等书,主要观点有“思无邪”、“兴观群怨”、“达政专对”、“不学诗无以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尽善尽美”、“郑声淫”等。另有新发觉《孔子诗论》中主要观点。先秦《诗》学45/62《孟子》引诗33处,其《诗》学观点主要是创造性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大方法论命题。《荀子》引诗84处,论诗7处,引诗证理,深入发展了儒家诗学观,奠定了两汉经学理论基础。另外,《国语》《左传》中也较多引诗。先秦《诗》学返回46/62此期有了专著,据统计近50种,主要是“四家诗”著作,但大多亡佚。流传下来只有毛亨《诗故训传》(简称“毛传”),郑玄《毛诗传笺》(简称“郑笺”)、《毛诗谱》(残卷)和韩婴《韩诗外传》。最主要是“毛传”、“郑笺”。前者全方面奠定了《诗经》研究基础,后者是两汉《诗经》研究集成性著作。

两汉《诗经》学47/62今文“三家诗”遗说,后人钩稽辑佚考释,集其大成者为清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此书也很主要。另外,汉代一些典籍如《史记》《汉书》《说苑》《新序》《焦氏易林》《说文解字》等中也有一些与《诗经》研究相关主要参考资料。两汉《诗经》学返回48/62魏晋至隋唐《诗经》学

此期著作,据统计有130各种,也大多亡佚,今存仅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和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陆德明《毛诗音义》、成伯玙《毛诗指说》、贾岛《二南密旨》5种。最主要是孔颖达《毛诗正义》,为唐以前《诗经》汉学研究集大成著作,也是唐代科举考试奉为权威教科书。

49/62另外,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及此期许多作家如曹操、曹植、王粲、陈琳、傅咸、陆机、束皙、陶渊明、谢灵运、萧纲、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翱、皮日休、齐己、皎然等诗文中也有对《诗经》解读评论;《隋书》等史书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也有一些相关资料。魏晋至隋唐《诗经》学

返回50/62此期著作据统计约1120种(宋代299,元代80,明代740多),今存327种(宋代83,元代20,明代224)。此期《诗经》学以疑古思辨、去序言诗宋学为主流,发端于欧阳修、苏辙,其代表为郑樵、朱熹,最主要著作是朱熹《诗集传》,它集宋学《诗经》研究之大成,成为新权威注本,影响甚大。

宋元明《诗经》学返回51/62清代《诗经》学

此期是古代《诗经》研究总结期,又称为新汉课时期。研究全方面展开,学者流派众多,著作丰富,共约1300各种,现存约600种,数量质量均超出以往各代。主要有姚际恒《诗经通论》,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同时顾炎武、王夫之、陈启源、惠栋、戴震、段玉裁、阮元、陈乔枞、魏源、皮锡瑞等也是主要学者,各有重大贡献。

返回52/62当代《诗经》学

此期是新社会文化背景下《诗经》研究。据统计,著作、论文达8000目以上。前期近40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主要学者以鲁迅、胡适、王国维、顾颉刚、郭沫若、朱自清、朱东润、闻一多等为代表。其中闻一多成就最高,他提倡用民俗学方法研究《诗经》,开创了《诗经》新训诂学,重视《诗经》艺术研究,可称之为大师。53/62后60年一波三折,渐入佳境。主要学者有余冠英、孙作云、张西堂、杨公骥、张松如、黄焯、于省吾、王力、高亨、陈子展、钱钟书、向熹、程俊英、蒋立甫、金启华、王宗石、张树波、袁梅、张震泽、夏传才、洪湛侯、董治安、刘毓庆、赵沛霖、周蒙、赵逵夫、赵敏俐、冯浩菲、王丽娜、叶舒宪、廖群、李山、姚小鸥、鲁洪生、周满江、张启成、许志刚、傅道彬、王洲明、王长华、郭杰、邵炳军、潘啸龙、章必功、何慎怡、陈桐生、扬之水、马银琴、寇淑慧、汪祚民等当代《诗经》学

返回54/62台港《诗经》学台湾在1945年光复前无《诗经》著述,日本占领期间不允许从事汉文教育活动,更谈不上《诗经》研究。光复后,大陆去学者讲授经学,才开始起步。60多年来,其《诗经》研究著作约100各种,论文约1000多篇。主要学者有屈万里、王静芝、糜文开、裴普贤、陈新雄、季旭升、林庆彰、赵制阳、文幸福等,比较重视《诗经》学史和基本问题研究,以传统研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