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点专题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诗歌知识点专题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诗歌知识点专题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诗歌知识点专题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诗歌知识点专题知识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惯用格式和术语。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惯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诗+采取(某种表示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⑵赏析表示方式惯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示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什么+这种表示方式作用。

1/25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惯用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惯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示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⑷赏析思想感情惯用格式:经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示了什么追求)。2/25(二)、诗歌形象分类:

诗歌中形象是个广义概念,包含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重视形象“神”,即内在精神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诗人形象“我”,普通指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我”(非作者本人)。

叙事诗或有叙事成份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

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利用奇特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形象。3/25(2)景物形象。(自然景象或意象)

诗中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形象,即“意象”。

诗人普通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联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考究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形象同时,往往要联络鉴赏诗人形象。这二者是一致。4/25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诗人形象“我”,普通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诗歌)B、作品中其它人物。(偏重叙事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东西。诗人借以表示主观感情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偏重写景诗歌)5/25答案普通有三部分组成:(1)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形象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意义。

人物形象鉴赏题怎样规范作答?6/25

鉴赏人物形象惯用到主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7/25鉴赏事物形象8/25古诗中事物形象:1、含有象征意义形象2、含有特定含意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描写对象。诗人经过这种象征性物象描写来波折地表现他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9/25诗人笔下诗中描绘诗中+物+物特征+诗人托物寓意诗人借物喻人诗人以物自喻诗人托物明理诗人托物象征+寓意表示诗人……情感(追求、理想)表明了……生活哲理象征了……人物或精神物形象鉴赏窍门❀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诗人托物言志+表示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精神)10/25其中“物特征”又包含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分析物象自然特征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拟人)分析物象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相同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品格、精神)物特征11/25鉴赏诗歌景物形象12/25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方法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

(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

(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修辞

(比喻、拟人、夸大、对偶、用典等)联想、想象绘形绘色13/25情与景关系题思绪:关系+内容+气氛+情感步骤:(关系)描写……营造……表示……

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交融3、以景衬情(①.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4、情景分列5、景略情在14/25(2)形成比较规范答题模式。

(a)利用什么手法,

(b)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友好画面)

(c)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气氛)

(d)表示什么情感。

15/25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友好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远绵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惯用术语。

16/25可供两两组合词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荣、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凉、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17/25

答题范式(普通模式)描图景点气氛析情感本诗经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气氛(描绘出一幅……图画),表示了……感情。18/25古诗词表示技巧3.表示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大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衬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19/25①表现手法:如对比、渲染、衬托、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抑扬、照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等。

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夸大、重复、双关(互文)反问、设问、反语等;③表示方式:叙述、描写(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示技巧(艺术手法)包含……灵活利用;依据诗歌内容作判断20/25

结构形式:常见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描写角度:常见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21/25第一个模式:炼字型(一)炼字题怎样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何?或某字从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何?(找出关键词并鉴赏)(何为诗眼?)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加好?为何?(比较鉴赏)22/25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景象(姿态、神态、气氛、意境)第四步:作用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

23/25第二种模式:炼句型(一)提问方式: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