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中考古诗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一起走进古诗文1古诗文阅读《2018年浙江省学业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层次:bc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理解浅易古诗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评析文中人物、主旨等。2文体知识清单诗歌的分类按内容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等。诗歌的分类按形式诗古体诗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②乐府诗:歌、行、吟、引、曲。近体诗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五绝、七绝。词按字数小令(1~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曲散曲①小令;②套数。3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所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寓情于景将感情融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直抒胸臆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4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白描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以表现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感受。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法。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关系,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法。常见的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等。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5

表现手法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进行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描写出来,将现实的景物与回忆、联想勾连起来。点面结合“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即详细描写和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的描绘。6粗犷豪放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沉郁哀怨沉郁苍凉,或凄清惨淡、迂回跌宕、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含蓄隽永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清新雅致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愉悦感。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语言风格7中考古诗词鉴赏考向探究考向1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考向2再现画面

考向3评析炼字考向4赏析名句考向5鉴赏技法比较评价8

[2017•嘉兴、舟山]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选自《明清诗赏析》)【注】①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gēng):继续。考向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分)9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10

从军行

[2017•湖州]

[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①海:湖泊。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11【应对策略】(1)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诗歌内容、意境。(2)把握表露情感的词。(3)解读意象,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乐观旷达等。答题模式:这首诗描绘(表现)了……的图景画面(或:描绘了……的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氛围,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12常见古诗词的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山水田园诗: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此类诗歌有的是惜别之意,有的是离愁之感,有的是劝勉之情。(3)边塞诗: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4)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13古代诗歌意象汇总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羌笛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鸿雁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月亮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柳树“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4考向二再现画面【典型例题】2017金华卷【参考答案】

小雨

[宋]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4分)示例: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美,于是,我虽然下得不大,但也不得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珠帘,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15【应对策略】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情感。答题时注意:(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3)加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4)用流畅的语言连缀成画面。16考向三评析炼字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春雨断桥②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①蘸:读zhàn。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典型例题】2017年岳阳卷

【参考答案】“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2分)一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17【应对策略】

解答时要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可从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入手,也可从色彩、修辞手法去品味赏析。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字词的作用。

18【应对策略】

还要掌握一些术语,用来回答该字词的作用,如用典故的字词,采用“委婉”“含蓄”等;描写性的字词,采用“准确”“生动”“清新”“质朴”“耐人寻味”等;动作性的词语,采用“生动”“简练”“富有表现力”等。19

考向四

赏析名句2017鄂州卷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2分)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进行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2.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20【应对策略】一般分析古诗词名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表现形式。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2.思想内容。可以把语言作为出发点,按照“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等”、“蕴含了……的哲理”的思路进行。21

[2017•杭州]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考向五鉴赏技法比较评价《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进行赏析。(3分)

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22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借代﹑夸张﹑反复﹑对偶﹑双关。常见表现手法:用典﹑衬托﹑想象﹑抑扬、细节描写常见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描写方法(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等)应对策略23文言文阅读2017年浙江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题材仍是课外文言文为主,需要注意的是2015-2017年浙江中考出现了多个关联文本组合阅读的形式。其中有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组合阅读(2017宁波卷;有诗歌与古文的组合阅读(2017绍兴、义乌卷)。考查的侧重点仍以词语解释或辨析,句子断句,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或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或评价,写法探究等为主。复习时,首先要参考知识梳理,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识查漏补缺,扎实基础知识,再结合文言文的考点逐个击破,练习时针对考查类型进行强化巩固。24中考文言文考向探究考向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句子翻译考向二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考向三人物形象分析写法探究

25

词语解释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所考查词语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侧重于140个重点词语)。

解题时,应先联想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即为正确答案。复习时可以根据梳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26考向一文言实词

这是浙江省的一个必考点,虽然主要集中在考查课外的文言文篇目上,但所考实词多是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过的。文言实词考的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17嘉兴、舟山识记理解课内重要文言文词语,学会迁移,根据语境推断。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愿反侵地(

)(2)议定乃行(

)(3)至能徐出袖中书(

)(4)虏主许之(

)﹒.﹒··.27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的考查注重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选择一个意义相同或不同。【应对策略】

注意勤练多思,侧重掌握以下文言虚词:

而﹑其、以﹑于﹑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技干宋元何以战B.弄七剑迭而跃之花之君子者也C.拘而拟戮之学而不思则罔

D.经月乃放乃不知有汉2017菏泽卷........28

句子翻译

这是浙江省的一个必考点,要求翻译的句子一般为特殊句式以及含有重要语法现象﹑重点词语等,并常常以此作为中考评卷的采分点。【典型例题】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2017年嘉兴、舟山卷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29【应对策略】二.识记特殊句式:⑴判断句。“……者……也”“……者”“……也”。⑵被动句。一是用“于”“见”“为”表示被动;二是意思被动,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⑶倒装句。⑷省略句。⑸固定句式。“不亦……乎”“得无……乎”“如……何”“何以……”“……其……”一.抓住关键字(直译为主),牢记文言文翻译“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30【应对策略】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其前提需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有时凭语感就能断句,如果有疑问时,寻找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辅助我们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2.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2015温州)

文言断句312.看对话、引文: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问”“曰”“云”“道”为标志。1.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未可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2015绍兴卷)3.通过反复、排比、对偶、顶针等修辞断句。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3.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尘世也(2015湖州卷)324.根据特殊句式断句。固定句式:“不亦……乎”

“得无……乎”

“如……何”

“何以……”“……其……”

判断句:“……者……也”“…者”

“……也”。335.根据句首、句末的语气词来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4考向二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高频命题点而且分值较高,分主观与客观两种考查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中心的概括,情感态度的把握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探究能力。【典型例题】2017年台州卷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2分)

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4分)3517.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4分)2015衢州卷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2016湖州卷17.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离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4分)2017湖州卷36考向三人物形象写法探究

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2017杭州卷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3分)

2017眉山卷37应考策略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行为举止、思想主张、性格情趣、志向抱负、评价议论等方面,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评价。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往往可以帮助认识主要人物。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形象。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38应考策略积累一批分析人物形象的词语正面人物君王:善于纳谏、知人善用、体贴民情、爱民如子臣子: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为人谦让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骜不羁、多才多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